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通史(卷8清卷普及图文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新鲜的被现代文明之光照亮的国史,以“人”为聚焦中心,描述了先民们在不同时代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和族群融合:这是一部开放的置于全球视野中的国史,在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来叙述中国历史,让读者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与全人类的关联;这是一部感性的可全面触摸到的历史,在文字叙说过程中配上了五千余幅精美插图,直观展示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是一部好看的能产生阅读快感的国史,通俗的文字和生动的历史细节让人耳目一新。本册为《清卷》。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呼唤新的历史解读方式。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部普及图文版《中国通史》吸收了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了季羡林先生倡导的“大国学”的全球史观;在揭示历史演进规律、民族兴衰因由和人物成败奥秘的同时,这部通史亦重视引导读者从历史预知未来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这是今天读者解读历史智慧的最佳范本。

这部《中国通史》,将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知道原来历史这么有趣。既可以读到有很高文学水平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又可以当历史科学的教科书。可以说,本书是目前为止出版的通史当中最具可读性的版本。

历史不是抽象的文字叙说,应该是充满美感的、直观的历史。为了生动表现历史。本书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图史体系,丰富的人物图、文物图、军事图和图片说明组成了一部前所未有的图说中国史,让读者赏心悦目,因此,本书也是一部最好看的中国通史。

目录

清朝

后金崛起,逐鹿山海关

 努尔哈赤开创时代

拾松子的少年/起兵白山黑水/八旗制度/萨尔浒之战

 皇太极奠基大清

稳坐汗位/重用汉人/以和促战

定鼎北京

 顺治即位

顺治即位/冲冠一怒为红颜/非常之人多尔衮/剃头和屠城

 清扫抗清人士

不屈江阴城/悲壮史可法

 农民军的结局

李自成败退/大西政权覆灭

康乾盛世

 康熙大帝的诞生

少年天子/智除鳌拜

 稳定边疆

平定三藩之乱/康熙统一台湾/成功的民族、外交政策/平定准噶尔/平定大小和卓木/对西藏的管辖/土尔扈特部回归/乾隆与香妃

 不断加强中央集权

雍正帝强化专制统治/军机处/削弱擅权宠臣/整顿吏治

 农业上的改革

减免赋税/摊丁入亩/兴修农田水利

 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手工业的发展/新兴的城市/流动的劳动大军

衰落的征兆

 皇室奢侈浪费

六次巡游/修建圆明园

 外交内政

乾隆皇帝与马戛尔尼/“睁眼瞎子”闭国门/乾隆错爱和坤

 万马齐喑究可哀

明史案/《南山集》案/曾静、吕留良案/“清风不识字”案/“古稀罪”案

 民间结社与起义

天地会/白莲教/苗民起义/天理教

危机四伏的晚清王朝

 祸国殃民的鸦片

鸦片贸易/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不成格局的皇帝

半殖民地的深渊/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热河避祸的咸丰

 老佛爷的时代

辛酉政变/“老母班”和“孩儿班”/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义和团起义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圆明园的毁灭/屡战屡败的根源/清政府卖国条约一览表

 晚清的变革

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中国铁路之父/京师同文馆/新式民族产业的发展

王朝的覆灭

 垂死的挣扎

一百天的考验/西逃/光绪之死/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

 穷途末路

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国父孙中山/大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

时代影响下的清朝文化艺术

 尊崇汉文化

《康熙字典》/鸿篇巨著《四库全书》

 文学

巅峰之作《红楼梦》/小说和戏曲/诗歌

 书画艺术及思想学术

绘画/书法/思想学术

 近代科学

附录索引:

 清朝文明历程表

 清朝大事索引

 中国清朝时期地图

试读章节

清朝

入主中原 闭关锁国 帝国黄昏

清朝的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从1644年清世祖顺治皇帝入关、定都北京,到18世纪后期,清王朝一直是当时亚洲东部最强大的封建国家。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清帝国达到鼎盛之日。但到清中后期,朝政日益腐败,加上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入侵,清封建统治逐渐衰落,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清朝共历经十帝,268年。

清朝的建立者是满族,所以整个清朝无论政治、军事还是文化,各方面都有满汉交融的特点。清朝的中央政权机构多仿效明制,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改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为内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内阁又设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学士满六人、汉四人。中央的执行机关是六部,清代内阁名义上是最高行政机关,但并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后来的军机处才是真正的最高权力机关。雍正皇帝时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获得进一步发展。同时,清政府设置理藩院加强对蒙、藏、维等少数民族的政策支持,在加强和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清朝的军制充满了满族特色,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二种。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旗设都统(固山额真),由中央八旗都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绿营兵则是指清军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故称绿旗兵或绿营兵。

尽管清初统治者曾经实行严酷的文字狱统治,但是清朝的文化还是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最大散文流派为桐城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魁、姚鼐等人。康熙、雍正时,曾经组织编撰了《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内容涉及到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等方方面面,是继《永乐大典》之后的又一部大型类书。乾隆帝继位以后更是修著了浩瀚巨著《四库全书》。清代小说的盛行,是文学方面最有成就的一个门类,诞生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这样的优秀作品。清代的戏剧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京剧这一国粹。

清军初入主中原之时,前后延续四十年的战乱曾经使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清统治者停止圈地、实行“更名地”,奖励垦荒、整顿赋役制度和“摊丁入亩”。到了康熙朝,全国政治形势逐步稳定,为进一步推行垦荒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些措施使得封建统治的秩序和税收达到了稳定,人口迅速增加。

但是到了清代后期,土地的高度集中、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加强,土地兼并严重,封建政府对农民进行的赋役剥削也越来越重。尤其是慈禧太后当权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人民生活更加困苦。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也是我国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西学东渐、新旧交替的特点。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不断地被介绍到中国来,对中国的科学技术、思想教育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个时期西方列强正式完成了工业革命,在中国也出现了一些不甘落后的科学家、进步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进步政治思想、科技文化都受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压制,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清政府的腐朽和愚昧逐渐将自己引向了穷途末路。

P2-3

序言

季羡林先生为本书题词曰:“普及中国史,提倡大国学。”这是一套人人可读的、全面展现中国历史和文明发展历程的全新版中国通史。本书可以当做中国大历史、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集,甚至中国文化史来读。全书有如一幅由远及近的画卷,连绵不断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说到历史,就要回到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想想这个巨大的我们直观无法看到全貌的地球,在宇宙中小得像太平洋上的一粒尘埃。它的生成已有50亿年,它上面近五千年来发生的历史,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现实。当我们知道我们今天面临的一切都与历史上重大的变化有关时,阅读历史就形成了一种随时会有收获的乐趣。民族的源流、文明的交流、帝国的更迭、宗教的传播、人类的命运、福祸的演变,乃至整个人类的前途,无不与历史有关。而我们要从现实看清历史,就要用全球的视野——全球史观来阐释历史。本书即以准确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在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

中国文明,卓尔不群、屹立东方,与西方文明交相辉映,本书通过两种文明的对比,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历史,同时也了解了世界。

现在推出这样一部全新的中国通史,无论从现实需要上看,还是就历史发展上看,都是恰当其时。就现实需要上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巨变时代,“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正在实现复兴的大业,中国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兴盛、中衰、复兴的奥秘,古往今来,日新又新的故事,都必将启示今人的前进。读史可以让我们登高望远,回顾与前瞻,从全部的中国史可以看出它指向的光明道路,尽管仍然曲折,但能给人以宽宏的心胸和广阔的眼界,增加历史的责任感和信心。从中国历史学发展上看,近百年历史研究的学术成果,近三十年对旧文献的新发现、新认识、新的大历史观的包容和重组,众多普通读者的对大家都能看懂并能引起兴趣的通史的需要,这都促成了我们这套书的出版。

这部通史有4个特点:

1.以严谨科学的学术成果为坚实基础而以讲说故事的方式细说历史。从中华民族的形成之时、发祥之地开始直至进入到近代社会的清朝结束。一部五千年历史化作现代的、生动的表述,带领着读者进入历史的隧道——不,这是历久弥新的辉煌的殿堂。娓娓道来的讲析,使尘封的历史焕发了神采。鲜活的历史化作了真实的故事,历史潜伏其中的规律与真相昭然若揭。摆脱了抽象的术语,赋予历史以激动人心的魅力,让读者兴趣盎然,充满生机。

2.立足现实观察历史,揭示其深邃的智慧。历史的功能在于据往以知来,预知未来是最大的智慧,而这种大智慧就寓于历史之中。西方史学家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世界在迅速缩小,未来充满了挑战,要瞻望未来,历史的智慧就越来越重要。本书在每一卷中都有时代水平的历史观和历史智慧的总结。这是一部“文简于古人,而理富于往籍”的“足以供社会之需”的历史书。回顾中国的过去,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具有宽宏气质,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尽管经历过太多的忧患、坎坷与灾难,但每次都能够汲取历史智慧,重新崛起,焕发。

3.这是一部历史百科全书式的中国大历史,完全不同于过去通史比较单一的朝代更迭的政经内容。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中华民族创造的政治文明、经济成就、礼乐文明、军事智慧,以及汉字、中医药、艺术、四大发明等科技文明。阅读本书,犹如参观最新展陈、最全内容和最详实讲解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4.这是一部让人得到审美快乐的历史书。大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历史必资图画。”本书创造了一个紧密配合文字的图史体系,如人物图史、文物图史、军事图史、艺术图史、科技图史、服饰图史等。以前所未有的经典、精美、丰富的图片,展现了动人心魄而又赏心悦目的直观的历史,让历史充满美感,是我们的大胆尝试。

殚精竭虑,以飨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通史(卷8清卷普及图文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伯钦//李肇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94895
开本 16开
页数 3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5
169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