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通史(卷5隋唐卷普及图文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新鲜的被现代文明之光照亮的国史,以“人”为聚焦中心,描述了先民们在不同时代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和族群融合;这是一部开放的置于全球视野中的国史,在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来叙述中国历史,让读者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与全人类的关联;这是一部感性的可全面触摸到的历史,在文字叙说过程中配上了五千余幅精美插图,直观展示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是一部好看的能产生阅读快感的国史,通俗的文字和生动的历史细节让人耳目一新。本册为《隋唐卷》。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呼唤新的历史解读方式。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部普及图文版《中国通史》吸收了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了季羡林先生倡导的“大国学”的全球史观;在揭示历史演进规律、民族兴衰因由和人物成败奥秘的同时,这部通史亦重视引导读者从历史预知未来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这是今天读者解读历史智慧的最佳范本。

这部《中国通史》,将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知道原来历史这么有趣。既可以读到有很高文学水平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又可以当历史科学的教科书。可以说,本书是目前为止出版的通史当中最具可读性的版本。

历史不是抽象的文字叙说,应该是充满美感的、直观的历史。为了生动表现历史。本书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图史体系,丰富的人物图、文物图、军事图和图片说明组成了一部前所未有的图说中国史,让读者赏心悦目,因此,本书也是一部最好看的中国通史。

目录

  隋朝

隋文帝励精图治

 杨坚的建国之路

 显赫的出身/处心积虑的夺权

 开皇之治

 官制的改革/兵制的改变/新的律法/科举制度的创立/经济的全

 面复苏

 晚年的无奈

 猜疑毁法制/无过也要挨打/无常疏忠臣/废嫡引祸端

 

隋炀帝的一生

 一统河山

 战功卓著的皇子/开拓疆土

 奢华误国

 建东都/下江都/一征高句丽/祸起萧墙/雁门破胆

 起义中丧命

 瓦岗军/众叛亲离

 

不容忽视的成就

 文教艺术

 书法/绘画、诗歌/对边疆的教化

 科技成就

 历法医学/火药的起步/大运河/赵州桥

 

  唐朝

唐朝的建立

 代隋而立

 李渊起兵/攻占长安

 统一战争

 击破薛氏父子/北定刘武周/中原鏖战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的雄才伟略

 李世民的密谋/骨肉相残

 网罗英才

 犯颜直谏的魏徵/战功赫赫的李世勋/房谋杜断

 贞观之治

 纳谏与任贤/纵囚归狱/均田制与府兵制/科举制度/反击突厥/

 统一西域/联姻吐蕃/西行之路

 晚年的迷茫

 征战高句丽/奢侈的加剧/储位的遗祸

 

武则天女主天下

 漫漫皇后路

 从才人做起/反客为主

 称帝之路

 铲除异己/修改《姓氏录》/二圣临朝/废子夺权

 武则天的统治

 一代名相狄仁杰/控制西域/酷吏和酷刑/礼与法的争议/立储

 让位

 

唐玄宗的开远盛世

 唐朝复位

 韦氏之乱/太平公主的野心

 开元盛世

 改革吏治/姚崇治蝗/兵制改革/抑制佛教/手工业的发展/国际

 大都市的兴起/商业和交通/掌控靺鞨

 国际的交流

 天竺/泥婆罗/林邑和真腊/新罗/大食/波斯/东罗马/日本

 

安史之乱

 盛世下的危机

 远贤臣,亲小人/奢华无度/舞马斗鸡/杨贵妃的专宠/杨氏乱政/

 边疆败绩/安禄山的得势

 因战乱结束的盛世

 安禄山反唐/马嵬驿之变/颜真卿的抵抗/永王东巡与李白获罪/

 张巡守睢阳/叛乱平息

 

动荡的王朝

 藩镇割据

 割据始成/泾原之变

 边患又起

 反击吐蕃/和亲回鹘

 改革自救

 刘晏整顿经济/杨炎与两税法/永贞革新/元和中兴/李想雪夜入

 蔡/张议潮光复河西

 

唐朝的灭亡

 宦官之祸

 宦官祸起/宦官与兵变/南衙与北司/宦官专权/甘露之变/一片

 混乱

 牛李党争

 出身之别/水火不容/凄凉收场

 唐王朝的末日

 腐败的朝政/黄巢起义/朱温篡唐

 

唐朝的文化

 科技的发展

 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李淳风与僧一行/药王孙思邈

 史学的发展

 《通典》/《史通》

 宗教的发展

 佛教/道教/外来宗教/儒学的发展

 优美的唐诗

 初唐四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王维与田园诗/边塞诗人/白居

 易与新乐府运动/帝国的夕阳/诗僧寒山拾得/女性诗人

 古文运动与传奇小说

 古文运动/传奇小说

 绚丽多彩的艺术

 兴盛的书法/多样化的绘画/敦煌雕塑/诗化的音乐/霓裳羽衣

 唐人风流

 饮茶/醉吟/对弈/曲江宴/女子英气

 

五代十国的兴衰

 后唐的李克用父子

 结仇朱温/李克用的三支箭/李存勖称帝/宠幸伶人/后唐灭亡与

 儿皇帝

 吴越

 钱锣其人/修筑海堤

 前蜀后蜀

 两代而亡/后主丧国

 亡于李后主的南唐

 李异的统治/边佛子与边和尚/李后主亡国

 励精图治的后周皇帝

 郭雀儿立国/后周的改革/建设开封城/治理佛教/柴荣南征北战/

 遗留后患

 其他政权

 归义军曹氏政权/甘州回鹘/于阗国

 

五代时期的文化

 战乱中的士人

 司空图/罗隐/杜荀鹤/杜光庭/韩熙载/冯道现象

 词的发展

 蜀地花间词/南唐二主词人

 绘画艺术

 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附录索引:

 隋唐文明历程表

 隋朝大事索引

 中国隋时期地图

 唐朝五代十国大事索引

 中国唐时期地图

试读章节

568年,杨忠去世,杨坚袭爵,成为随国公。杨忠去世前,北周的大权实际掌握在权臣宇文护的手中。宇文护是开国皇帝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去世时太子年幼,遗命让宇文护辅佐少主,没想到宇文护却把少主下掉,另立傀儡,白己独揽大权。周武帝虽然是宇文护扶植的,却小甘于做傀儡,不断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夺回权力。

宇文护看中杨坚的才能,要拉拢他。但杨坚抱定了“两姑之间难为妇”的观念,在皇帝与权臣间严守中立。杨坚的拒绝引起了字文护的仇视,多次想暗杀杨坚,幸亏有人替他说情,才免于一死。

572年,周武帝发动宫廷政变,暗杀了宇文护,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周武帝虽然夺回了政权,但由于本身的心腹并不多,不得不大力拉拢那些原来的中立派,这就给了杨坚很好的发展机会。适逢周武帝为自己的太子选妃,杨坚便将自己的长女杨丽华送入宫中,成了太子妃。如此一来,杨坚成了未来的国丈,地位大大提高。

杨坚虽然深得周武帝字文邕的器重,但他早有夺位之心,只是羽翼未丰,不得不低头,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一些精明的大臣觉察出杨坚图谋不轨,齐王宇文宪奏告周武帝说:“杨坚的相貌非同寻常,臣每次见到他,总感到浑身不自在。此人恐不是久届人下者,请尽早把他除掉!”周武帝说:“我只让他做到大将军,不会有事的。”内史王轨也提醒:“皇太子不像是个好君主,而杨坚貌有反相,恐怕曰后为患,应及早除掉为妙。”雄才大略的周武帝听了很不高兴:“要是真的天命所在,那能有什么办法?”他不愿铲除功臣、亲家杨坚。另外当时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统一上,对此事并没有特别在意。

575年,周武帝出动十几万大军,讨伐北齐。起初进军较为顺利,攻取了不少州县,但后来遭到顽强抵抗。周武帝很是焦虑,得了急病,大军不得不西撤。次年,周武帝再次御驾亲征,大获全胜,于577年灭掉北齐。578年,周武帝又率军分五路攻打突厥,未成行而病死。

周武帝驾崩之后,皇太子宇文赟即位,这就是周宣帝,立了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为皇后。父以女贵,杨坚马上被拜为上柱国、大司马,第二年转为大后丞、右司武。遇到宣帝外出的时候,便由杨坚处理日常政务。

年轻的宣帝与他父亲不同,完全是个酒色之徒。做皇帝不过两年,周宣帝就禅位于七岁的皇太子宇文阐,也就是静帝,自己称“天元皇帝”,做太上皇去了。不过周宣帝并没有放弃吃喝玩乐的权力,北周王朝在他的统治下迅速走向衰败。

正觊觎着皇位的杨坚心中暗喜。身为相国,大权在握,早就想把皇帝拉下龙椅了,看到周宣帝昏庸的表现,便对心腹之人说:“皇帝没什么德政,看相貌也不会长寿。法令繁多而严苛,整天沉湎于声色中,我看他的统治维持不了多久。宇文宗室诸王各就封国,既不能有效地控制地方,朝廷内也失去了亲信。像这种局面,一旦天下有事,局势将不可收拾。”

周宣帝虽然是个昏君,但对杨坚图谋不轨也略有觉察。他有四个宠妃,一并立为皇后。四个皇后争宠,互相诋毁。周宣帝对杨丽华皇后最为不满,动辄骂道:“朕要诛灭你家族!”然后,周宣帝召杨坚进宫,吩咐身边的卫士:“若他表情有异,就立即把他杀掉!”杨坚入宫后神情自若,周宣帝于是怀疑起自己的判断力来了:是不是自己搞错了,杨坚果真有二心吗?因为拿不定主意,放过了杨坚。杨坚表面上不露声色,但心中对周宣帝的猜忌甚感不安,权衡再三,决定暂时离开朝廷,到地方上避避风头,让心腹郑译留下监视皇帝。

580年,周宣帝突然心血来潮,要南征,郑译乘机推荐杨坚为扬州总管。周宣帝一直对郑译很信任,哪里知道他早就投靠了杨坚,于是便同意了。但是,还没有等到出征,周宣帝就一病不起。在郑译的参与下,杨坚做了一个假诏书,以周宣帝遗诏的名义宣布:杨坚总管朝政,辅佐周静帝宇文阐。

很快周宣帝就死了,杨坚等人并没有立即公布消息,而是趁机用假诏书夺取了军政大权,以及京城部队的指挥权。一切准备就绪后,这才发布了皇帝去世的消息,辅佐小皇帝即位。杨坚做了辅政大臣之后,就向能够威胁他的地位的宗室各王展开了攻势。

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赞在朝廷中和杨坚的地位不相上下,每天都与周静帝同帐而坐。杨坚派人对他说:“圣上年幼,担当不了大事。皇帝位置肯定是大王你的。现在先帝新丧,朝廷事多,你不必这样劳累,只管先回家等着就行了。”宇文赞没什么谋略,也就相信了,回家等着杨坚来迎接他登基。

宇文家族还有五位有势力的亲王,都在地方统兵,如果他们联合起兵,还是很难对付的。所以,在他们得知宣帝病逝的消息之前,杨坚便用假诏书将他们召回长安,然后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和印信。五位亲王见自己无法与杨坚抗衡,便秘密联系在外的另一个亲王起兵,但不久便被杨坚打败。被剥夺了兵权的亲王决定孤注一掷,设下了鸿门宴,准备在酒宴上诛杀杨坚。

杨坚对于五王的警惕不足,觉得已经收缴了他们的兵符,解除了他们的兵权,谅他们也没什么作为了,见宇文招有请,就带着杨弘、元胄等几个随从前往。到了王府,随从都被挡在门外,杨弘和元胄硬闯了进去。元胄进去一看就知道苗头不对,对杨坚道:“相府有事,丞相不宜久留!”宇文招马上斥责元胄,喝令他退下。元胄两眼圆睁,不但不退,反而提刀上前保护杨坚。宇文招不敢动强,只得赐给元胄一杯酒,说:“我哪有什么恶意,你何必如此紧张?”说完,装作呕吐,想要离开座位,却被元胄强行扶回座位上。宇文招几次想离开,都被元胄阻止。宇文招说口渴,元胄便让人送来水让他在座位上喝。宇文招被置于元胄的威胁下,他手下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时,一位大臣来到,杨坚出门迎接,元胄赶忙在他耳边说:“苗头不对,赶快离开这里!”杨坚估计风险不大,说:“他没有兵马,能干什么?”元胄说:“兵马本来就是他们的,只要他们先下手干掉丞相,一切都完了。”但杨坚没有走,依然镇静地回到席上坐下。此时,元胄听到后堂有披挂盔甲的声音,急了,上前对杨坚说:“相府的事那么多,丞相怎么这样,老坐着不走?”说完,拉着杨坚就走。宇文招快步追出来,元胄堵在门口,等杨坚出了府邸大门,他才紧走几步赶上。

杨坚回到了相府后,马上就以谋反罪杀掉了这五个亲王。宇文皇室的势力被消除后,杨坚的皇帝之路平坦了许多。

解除了中央的威胁后,杨坚开始对付地方武装。河南、四川、湖北等地的将领纷纷起兵。经过打与拉两手策略的交替使用,杨坚在半年后,平定了地方的异己力量,彻底控制了北周的政权,做皇帝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了。

581年,杨坚让人替周静帝写好禅让诏书。诏书由朝廷大臣捧着送到他的王府。杨坚假意推辞,朝廷百官再三恳求,杨坚固辞。于是周静帝不得不再次颁诏,杨坚才登上了心仪已久的皇帝宝座。杨坚继承的是父亲的爵位随国公,后来又进封为随王,但因其忌讳“随”字的本意,而去繁体字“随”中的走之,取“隋”字为其国名。又一个强盛的王朝出现在中国历史上。

P7-10

序言

季羡林先生为本书题词曰:“普及中国史,提倡大国学。”这是一套人人可读的、全面展现中国历史和文明发展历程的全新版中国通史。本书可以当做中国大历史、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集,甚至中国文化史来读。全书有如一幅由远及近的画卷,连绵不断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说到历史,就要回到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想想这个巨大的我们直观无法看到全貌的地球,在宇宙中小得像太平洋上的一粒尘埃。它的生成已有50亿年,它上面近五千年来发生的历史,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现实。当我们知道我们今天面临的一切都与历史上重大的变化有关时,阅读历史就形成了一种随时会有收获的乐趣。民族的源流、文明的交流、帝国的更迭、宗教的传播、人类的命运、福祸的演变,乃至整个人类的前途,无不与历史有关。而我们要从现实看清历史,就要用全球的视野——全球史观来阐释历史。本书即以准确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在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

中国文明,卓尔不群、屹立东方,与西方文明交相辉映,本书通过两种文明的对比,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历史,同时也了解了世界。

现在推出这样一部全新的中国通史,无论从现实需要上看,还是就历史发展上看,都是恰当其时。就现实需要上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巨变时代,“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正在实现复兴的大业,中国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兴盛、中衰、复兴的奥秘,古往今来,日新又新的故事,都必将启示今人的前进。读史可以让我们登高望远,回顾与前瞻,从全部的中国史可以看出它指向的光明道路,尽管仍然曲折,但能给人以宽宏的心胸和广阔的眼界,增加历史的责任感和信心。从中国历史学发展上看,近百年历史研究的学术成果,近三十年对旧文献的新发现、新认识、新的大历史观的包容和重组,众多普通读者的对大家都能看懂并能引起兴趣的通史的需要,这都促成了我们这套书的出版。

这部通史有4个特点:

1.以严谨科学的学术成果为坚实基础而以讲说故事的方式细说历史。从中华民族的形成之时、发祥之地开始直至进入到近代社会的清朝结束。一部五千年历史化作现代的、生动的表述,带领着读者进入历史的隧道——不,这是历久弥新的辉煌的殿堂。娓娓道来的讲析,使尘封的历史焕发了神采。鲜活的历史化作了真实的故事,历史潜伏其中的规律与真相昭然若揭。摆脱了抽象的术语,赋予历史以激动人心的魅力,让读者兴趣盎然,充满生机。

2.立足现实观察历史,揭示其深邃的智慧。历史的功能在于据往以知来,预知未来是最大的智慧,而这种大智慧就寓于历史之中。西方史学家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世界在迅速缩小,未来充满了挑战,要瞻望未来,历史的智慧就越来越重要。本书在每一卷中都有时代水平的历史观和历史智慧的总结。这是一部“文简于古人,而理富于往籍”的“足以供社会之需”的历史书。回顾中国的过去,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具有宽宏气质,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尽管经历过太多的忧患、坎坷与灾难,但每次都能够汲取历史智慧,重新崛起,焕发。

3.这是一部历史百科全书式的中国大历史,完全不同于过去通史比较单一的朝代更迭的政经内容。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中华民族创造的政治文明、经济成就、礼乐文明、军事智慧,以及汉字、中医药、艺术、四大发明等科技文明。阅读本书,犹如参观最新展陈、最全内容和最详实讲解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4.这是一部让人得到审美快乐的历史书。大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历史必资图画。”本书创造了一个紧密配合文字的图史体系,如人物图史、文物图史、军事图史、艺术图史、科技图史、服饰图史等。以前所未有的经典、精美、丰富的图片,展现了动人心魄而又赏心悦目的直观的历史,让历史充满美感,是我们的大胆尝试。

殚精竭虑,以飨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通史(卷5隋唐卷普及图文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伯钦//李肇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94925
开本 16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6
17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