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通史(卷7明卷普及图文版)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新鲜的被现代文明之光照亮的国史,以“人”为聚焦中心,描述了先民们在不同时代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和族群融合;这是一部开放的置于全球视野中的国史,在整个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来叙述中国历史,让读者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与全人类的关联;这是一部感性的可全面触摸到的历史,在文字叙说过程中配上了五千余幅精美插图,直观展示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是一部好看的能产生阅读快感的国史,通俗的文字和生动的历史细节让人耳目一新。本册为《明卷》。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呼唤新的历史解读方式。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部普及图文版《中国通史》吸收了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了季羡林先生倡导的“大国学”的全球史观;在揭示历史演进规律、民族兴衰因由和人物成败奥秘的同时,这部通史亦重视引导读者从历史预知未来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这是今天读者解读历史智慧的最佳范本。

这部《中国通史》,将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知道原来历史这么有趣。既可以读到有很高文学水平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又可以当历史科学的教科书。可以说,本书是目前为止出版的通史当中最具可读性的版本。

历史不是抽象的文字叙说,应该是充满美感的、直观的历史。为了生动表现历史。本书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图史体系,丰富的人物图、文物图、军事图和图片说明组成了一部前所未有的图说中国史,让读者赏心悦目,因此,本书也是一部最好看的中国通史。

目录

  明 朝

盛世:一统山河日月明

 从游僧到皇帝

 出身贫寒/入皇觉寺为僧/投奔郭子兴/经营江南/建立西吴政

 权/群雄俯首

 明太祖重典治国

 《大明律》与《大诰》/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与郭恒案/

 锦衣卫与诏狱

 叔侄争帝位

 建文新政/削藩惹祸端/靖难之役/灭十族与“瓜蔓抄”/建文

 帝下落成谜

 明成祖的文治武功

 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

 仁宣之治

 守成令主/“三杨”辅政/内阁制的完善/平定朱高煦叛乱

 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农业的快速发展/工商业日趋繁荣

 明初的边疆统治

 设立奴儿干都司/明成祖亲征漠北/驿道直达乌斯藏

 

祸乱:常使英雄泪满襟

 土木堡之变

 王振乱政/土木“北狩”

 皇兄弟的政治博弈

 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曹石之乱

 万氏乱政

 万贵妃独宠后宫/万岁阁老/传奉官

 汪直与西厂

 汪直擅权/西厂被废

 弘治中兴

 中兴令主/名臣辈出/改革盐法

 武宗嬉政

 太监刘瑾的时代/安化王起事/“豹房”与“镇国府”/宁王

 之乱

 各地的起义

 浙江矿徒起义/福建邓茂七起义/广东黄萧养起义/荆襄流民

 起义/河北刘六、刘七起义

 

中兴:最后的一抹亮色

 大礼议之争

 《大礼疏》/大礼狱

 吐宗崇道废政

 信方术/爱祥瑞/首辅专权及内阁纷争/海瑞冒死上疏

 北疆风云

 庚戌之变/俺答封贡

 东南倭乱

 倭寇猖獗/抗倭名将戚继光

 经营西南

 西藏与内地的茶马贸易/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张居正变革

 出任首辅/政绩炳然/身后之悲

 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

 新作物传入/手工业的进步/国内外贸易的繁荣/城市与商人

 集团

 

败亡:无法阻挡的命运

 万历三大征

 宁夏之乱/播州之乱/朝鲜之役

 国本之争与三大案

 争国本/梃击案/红丸案/移官案

 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东林党议兴起/九千岁魏忠贤

 后金的兴起

 努尔哈赤崛起/后金的建立/皇太极建立清朝

 冤杀袁崇焕

 五年平辽的海口/擅杀毛文龙/皇太极行反间计/可悲的结局

 辽东危机

 萨尔浒之战/宁远之战/宁锦之战/松锦决战

 明末农民大起义

 八大王张献忠/李自成功败垂成

 崇祯帝自掘坟墓

 视大臣如奴仆/爱财的天性/推诿己过/崇祯帝自缢煤山/真假

 太子之谜

 昙花一现的南明小朝廷

 弘光小朝廷/隆武帝与鲁监国两朝为政/永历帝流亡缅甸/国

 姓爷郑成功

 

繁荣:大明的文化风貌

 哲学思想

 程朱理学被奉为经典/心学的兴起/泰州学派/“异端”李贽

 小说的繁荣

 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神魔

 小说《西游记》/世情小说《金瓶梅》/“三言”和“二拍”

 四大科技巨匠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

 《天工开物》/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附录索引:

 明朝文明历程表

 明朝大事索引

 中国明前期形势图

试读章节

在刘福通、韩山童揭竿而起之时,朱元璋还是一个到处化缘的游方和尚。当徐寿辉自立为帝,建立“天完政权”时,他还是个半僧半俗之人。当陈友谅坐拥雄兵百万、张士诚占据江南之时,他还是郭子兴帐下的一个无名小卒。朱元璋礼贤下士,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以南京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这不能不令人佩服。

朱元璋凭借着手中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一举拿下滁州城。此战最大的收获不在于得到滁州城,而在于朱元璋得到了他日后的左膀右臂一李善长。李善长,原名元之,祖籍安徽歙县,生于元延祜元年(1314),比朱元璋大十四岁。他家道殷实,自幼饱读诗书,善于揣摩人的心理。因不满元朝的腐朽统治,李善长弃文经商,成为定远一带有名的大财主。他一直关注着形势的变化,密切地注视着各路英雄的动向,希望能辅佐一位明主,开创一番事业。当朱元璋凭借着胆识与智慧迅速崛起之时,李善长认为朱元璋是位难得的明主,便决定投奔朱元璋。

至正十四年(1354),四十二岁的李善长求见朱元璋。朱元璋大喜过望,二人相见恨晚。一次,朱元璋问李善长说:“现在天下大乱,到处都在打仗,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呢?”李善长说:“秦朝末年,也这样大乱过。汉高祖是平民出身,因为他气量大,知人善用,从不滥杀无辜,只花了五年时间就统一天下。现在元朝政治这样混乱,天下土崩瓦解,您何不向汉高祖学习呢?”此后,朱元璋以汉高祖为榜样,礼贤下士,有了吞并天下的远大志向。李善长成为朱元璋帐下的记室(秘书官),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一切机密谋议朱元璋都会与李善长相商,并认真听取他的意见。朱元璋还让李善长负责协调诸将关系,由此李善长在淮西诸将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至正十五年(1355),郭子兴病死了。小明王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不久,郭天叙阵亡,朱元璋成为大元帅,他接管了郭子兴的旧部,实力更加强大。至正十六年(1356)二月,朱元璋大破元朝水军,攻克南方重镇集庆(今江苏南京),斩杀了元江南行台御史大夫福寿等人,元水寨元帅康茂才等率众投降。朱元璋改集庆为应天府,置天兴建康翼统军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以赵忠为兴国翼元帅;置淮兴镇江翼元帅府,以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置秦淮翼元帅府,以俞通海为元帅;置广兴翼行军元帅府,以邓愈为元帅。

同年,小明王置江南行中书省,命朱元璋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右丞相、吴国公。朱元璋以李善长、宋思颜为行中书省参议,李梦庚、郭景祥为左右司郎中;置江南行枢密院,以徐达、汤和为行枢密院同佥;置帐前总制亲兵都指挥使司,以冯国用为都指挥使;置前、后、左、右中五翼元帅府,以华云龙、唐胜宗,陆仲亨、邓愈、陈兆先、张彪、王玉、陈本等为元帅;置镇抚司、提刑按察司、兵马指挥司、理问所,负责稽查、监察、司法;置营田司,负责屯田、农事等。这样,行政、军政、司法等机构就大体完备了,朱元璋在江南正式建立了政权机构。

攻下应天之后,朱元璋占有的地盘虽然还很小,但整个局势却对他非常有利。这时北方小明王、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牵制着元朝的主力部队,使元军无暇顾及他这样的红巾军小头目。朱元璋的东面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在他们之间还夹杂着一些小的地方割据势力以及一些孤立的元军据点。朱元璋与张士诚、徐寿辉之间经常发生摩擦,但江南元军的势力还没有完全消灭,他们还有共同的敌人。再者,此时张士诚、徐寿辉的实力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这样,朱元璋就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攻下徽州,召见名儒朱升,请教夺取天下的计策。朱升向他提出了三条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第一条是扩充兵力,巩固后方;第二条是发展生产,储备粮食;第三条是不图虚名,暂不称王。  朱元璋听取了朱升的意见,留朱升在军中办事,并制定了一个在两淮、江南地区“积粮训兵,待时而动”的策略。

所谓“高筑墙”,是指扩充兵力,巩固后方,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朱元璋夺取应天之后,在应天大兴土木,并以应天为中心,向东扩展,逐渐控制浙东,巩固自己的势力。所谓“广积粮”是指发展生产,储备粮食。当时的军队每到一处,都采取抢掠或强征的方法来得到军粮,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纷纷逃走,这样军队的粮食供应便会出现问题,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朱元璋刚过江的时候,采取的也是抢掠和强征的办法,称之为“检刮寨粮”。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朱元璋强调“惠爱加于民,法度行于军”,在军队里面设都水营田司,任命康茂才任都水营田使,专门负责屯田种地、兴修水利。朱元璋还命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制定章程,以生产量的多少来决定赏罚。同时,他推行民兵制度,组织农村丁壮一面练武,一面耕种。一年后,康茂才的屯区所生产的粮食不仅可供本部队的军饷,还有了存粮。这些措施不仅增强了日后战胜群雄的经济实力,还得到百姓们的拥戴。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设立了盐法局和茶引制度,向商人收税。此外,朱元璋为了避免树大招风,在形式上一直对小明王保持臣属关系。直到朱元璋改称吴王后,文告中的第一句话仍是“皇帝圣旨,吴王今旨”,表示自己仍是小明王的臣属。

同年,朱元璋派兵先后攻下镇汀、广德(今安徽广德)、长兴(今浙江长兴)、常州、汀阴、常熟、池州(今安徽贵池)、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占据了应天周围所有的战略据点。这样,从战略上看,东面起自江阴,沿太湖南岸到长兴形成一条阻挡张士诚西进的防线;北面是友军,只需用少数的兵力来维持地方秩序;西线与天完政权接壤,采取以守为攻的战略;南面的宁国、徽州是向浙东(指浙江钱塘江以东以南的地区)挺进的先头阵地,需要派重兵把守。此时,浙东的元军与元朝的主力部队完全隔绝,势单力孤,最容易取得成功。朱元璋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集中力量向南扩展。

P13-16

序言

季羡林先生为本书题词曰:“普及中国史,提倡大国学。”这是一套人人可读的、全面展现中国历史和文明发展历程的全新版中国通史。本书可以当做中国大历史、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集,甚至中国文化史来读。全书有如一幅由远及近的画卷,连绵不断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说到历史,就要回到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想想这个巨大的我们直观无法看到全貌的地球,在宇宙中小得像太平洋上的一粒尘埃。它的生成已有50亿年,它上面近五千年来发生的历史,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现实。当我们知道我们今天面临的一切都与历史上重大的变化有关时,阅读历史就形成了一种随时会有收获的乐趣。民族的源流、文明的交流、帝国的更迭、宗教的传播、人类的命运、福祸的演变,乃至整个人类的前途,无不与历史有关。而我们要从现实看清历史,就要用全球的视野——全球史观来阐释历史。本书即以准确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在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

中国文明,卓尔不群、屹立东方,与西方文明交相辉映,本书通过两种文明的对比,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历史,同时也了解了世界。

现在推出这样一部全新的中国通史,无论从现实需要上看,还是就历史发展上看,都是恰当其时。就现实需要上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巨变时代,“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正在实现复兴的大业,中国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兴盛、中衰、复兴的奥秘,古往今来,日新又新的故事,都必将启示今人的前进。读史可以让我们登高望远,回顾与前瞻,从全部的中国史可以看出它指向的光明道路,尽管仍然曲折,但能给人以宽宏的心胸和广阔的眼界,增加历史的责任感和信心。从中国历史学发展上看,近百年历史研究的学术成果,近三十年对旧文献的新发现、新认识、新的大历史观的包容和重组,众多普通读者的对大家都能看懂并能引起兴趣的通史的需要,这都促成了我们这套书的出版。

这部通史有4个特点:

1.以严谨科学的学术成果为坚实基础而以讲说故事的方式细说历史。从中华民族的形成之时、发祥之地开始直至进入到近代社会的清朝结束。一部五千年历史化作现代的、生动的表述,带领着读者进入历史的隧道——不,这是历久弥新的辉煌的殿堂。娓娓道来的讲析,使尘封的历史焕发了神采。鲜活的历史化作了真实的故事,历史潜伏其中的规律与真相昭然若揭。摆脱了抽象的术语,赋予历史以激动人心的魅力,让读者兴趣盎然,充满生机。

2.立足现实观察历史,揭示其深邃的智慧。历史的功能在于据往以知来,预知未来是最大的智慧,而这种大智慧就寓于历史之中。西方史学家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世界在迅速缩小,未来充满了挑战,要瞻望未来,历史的智慧就越来越重要。本书在每一卷中都有时代水平的历史观和历史智慧的总结。这是一部“文简于古人,而理富于往籍”的“足以供社会之需”的历史书。回顾中国的过去,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具有宽宏气质,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尽管经历过太多的忧患、坎坷与灾难,但每次都能够汲取历史智慧,重新崛起,焕发。

3.这是一部历史百科全书式的中国大历史,完全不同于过去通史比较单一的朝代更迭的政经内容。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中华民族创造的政治文明、经济成就、礼乐文明、军事智慧,以及汉字、中医药、艺术、四大发明等科技文明。阅读本书,犹如参观最新展陈、最全内容和最详实讲解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4.这是一部让人得到审美快乐的历史书。大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历史必资图画。”本书创造了一个紧密配合文字的图史体系,如人物图史、文物图史、军事图史、艺术图史、科技图史、服饰图史等。以前所未有的经典、精美、丰富的图片,展现了动人心魄而又赏心悦目的直观的历史,让历史充满美感,是我们的大胆尝试。

殚精竭虑,以飨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通史(卷7明卷普及图文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伯钦//李肇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94871
开本 16开
页数 3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5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0: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