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富兰克林自传(插图本小学初中部分)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业家,不仅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之一,更因其光辉的人性而名垂史册,受到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和奥格·曼狄诺的推崇,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楷模!

内容推荐

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业家。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皂烛制造商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通晓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大量阅读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著作,对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有很深的研究,最终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并领导美国人民完成了独立革命,成为和乔治·华盛顿同享盛誉的领袖人物。   富兰克林晚年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的《自传》,两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出版史上的优秀畅销书,世界各国青年深受其影响,许多人因为这本书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目录

译序

第一童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试读章节

我向来喜欢搜寻有关我先辈的任何轶闻趣事。你可能还记得,当你和我一起在英格兰的时候,我去仍健在的本家亲戚中所做的那番询查,以及我为此目的而进行的那次旅行。想到你对我的生平或许会抱有同样浓烈的兴趣,想到我一生中有许多经历你并不熟知,而此时我正好在乡下,有一周不会被打扰的空闲时间,于是我决定为你把我的平生经历诉诸笔墨。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也促使我记录下我的生平事迹。我出身贫穷而且卑微,但我使自己成为了一个殷实富足并在这世上享有一定声誉的人物。感谢上帝,持续不断的好运一直伴随我到桑榆暮景。我的后辈们或许想知道我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如此成功,他们或许还认为这些方法值得他们在处于同样的境况时模仿借鉴。

我常常思量我这份好运。当我仔细琢磨时,它时常诱使我说,如果让我来选择,我不会反对将我的一生从头至尾同样来过一遍,我唯一的要求便是能享受身为作者所拥有的权利,即在第二版中更正第一版里出现的某些错误。我同时也希望能让生命中某些招灾致祸的事变得比较适人心意。即使这点要求被拒绝,我还是愿意将我的一生毫无二致地重新来过。由于这种重复绝不可能发生,最接近于重复人生经历的莫过于回顾一生中所发生的桩桩事件,并且将这种回忆用文字记载下来使之尽可能长久地流传。

因此,我也要放纵自己那些老年人惯有的嗜好,即讲述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往事的嗜好;我将沉溺于其中,但对于那些因尊重我的年纪而以为不得不听我唠叨的人,我不会让他们感到厌倦,因为他们始终有权决定听不听我唠叨。最后,(我最好承认,因为我不承认也没人会相信)我或许还会大大地满足我的虚荣心。说实话,我很少在读到或听到有人说“我这么说并非出于虚荣心”这样的开场白后,不紧接着就读出或听出虚荣心这东西。虽说人人都或多或少地爱慕虚荣,但大多数人都讨厌别人身上的虚荣;不过,我不管在哪里碰到虚荣,总是给予适当的谅解,因为我认为,对有虚荣心的人以及他身边受其行为影响的人来说,虚荣心常常能产生好的效果。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感谢上帝让他在生活的种种惬意之外还享有虚荣心所带来的愉悦,他的感谢一点也不荒谬。

谈到感谢上帝,我愿谦卑地承认,我前面所提到的我一生中的快乐幸福全都靠上帝那仁慈的旨意。上帝的旨意引导我运用了我的谋生之术并且保佑它们得以成功。这种信仰给予我希望。当然,我不应当指望这种好运会一直与我相伴,使我的幸福绵远无尽,使我能够抵挡住毁灭性的挫折。同别的人一样,我也可能遇上毁灭性的挫折。只有上帝才知道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一切都由他赐予,甚至包括我们的苦难。

我伯父同我一样,有收集家族轶事的嗜好。他的一些手记曾落入我手中。那些手记为我提供了有关我先辈们的一些细节。从中我了解到他们曾居住在北安普敦郡一个名叫埃克顿的村庄,祖祖辈辈在那里生活了至少三百年以上,更为遥远的家族史他就不知道了(也许始于采用富兰克林这个姓氏。这个姓氏以前是对某一阶层的人的称呼,当使用姓氏在英国蔚然成风时,富兰克林家族将它作为了自己的姓)。我的先辈们在这个村庄里拥有大约三十英亩土地,要不是他们也兼做铁匠生意,仅凭这一小块土地难以维持家族的生计。铁匠生意在家族中代代相传,一直传到我伯父这一代。家中的长子总是被训练来干这个行当,这是家族的传统。在培养长子方面我伯父和我父亲也遵循了这一传统。当我在埃克顿查询教区登记簿时,我只找到家族成员自一五五五年以来的出生、结婚和丧葬记录,因为那个教区所保存的登记簿只从那时开始记载。从这些记录中我发现我是五代以来家族中最年幼的儿子的最年幼的儿子。我的祖父托马斯出生于一五九八年,住在埃克顿。直到他年事已高再也干不动活时,才搬到他儿子约翰在牛津郡班伯利镇的家中。约翰是一个染色匠,我父亲就在他那里做学徒。祖父死在班伯利,并安葬在那里。一七五八年我们曾见到过他的墓碑。他的长子托马斯居住在埃克顿的房子里,托马斯死后将房子连同地产留给了他唯一的孩子——他的女儿。女儿同她的丈夫(即惠灵伯勒一个名叫理查德.费希尔德的人)又把房子和地产卖给了现在的庄园主易斯特德先生。我祖父抚育了四个儿子。他们是托马斯、约翰、本杰明和乔赛亚。由于相关的资料不在我手边,我只好尽可能地给你讲述他们的故事。假如那些资料在我离家时还没有丢失的话,你可以从中找到更多的详情细节。P1-3

序言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发明家和作家,也是成功的印刷商和出版商,同时还是闻名遐迩的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

富兰克林于一七○六年一月十七日出生在波士顿一个以制造和销售蜡烛、肥皂为业的英国移民家庭,是家里十七个孩子中的倒数第三个,十个儿子中最年幼的一位。他八岁时开始上学,但十岁时便辍学在家跟着父亲学做蜡烛生意。十二岁时被父亲送到同父异母的哥哥詹姆斯·富兰克林开的印刷所当学徒。十四岁时开始练习写作。十五岁起就经常匿名给他哥哥詹姆斯主办的《新英格兰报》投稿,获得好评。十七岁那年他只身前往费城去自谋生路,在一个印刷商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十八岁时他漂洋过海去了伦敦,十九个月之后又回到了费城,起初还是在原来打工的那家印刷所干活,之后与一个工友合伙开了一家印刷所,不久之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把那家印刷所盘了下来,从此长期从事印刷业和出版业。

尽管从十岁起,富兰克林就再也没有进过学堂,但他一直通过坚持不懈的自学去获取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修养。在哥哥詹姆斯那里当学徒时,他就常常利用在印刷所能接触到更多书籍的机会,彻夜攻读各种能借到手的书。他通过模仿英国文论家约瑟夫·艾迪生和理查德·斯梯尔的文笔来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效法苏格拉底的辩证术来培养自己的论辩才能,通过阅读塞勒和谢尔米的航海书来了解几何学知识,通过研究宗教书籍中的不同宗教观点来形成自己对宗教的看法,通过学习梅基赛代克·泰弗洛所写的《游泳的艺术》一书来提高自己的游泳技巧……

二十一岁时富兰克林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费城组织了一个名为“共读社”的社团,旨在促进自学,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伦理学、政治学、哲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观点以及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该社团便是一七四三年创立的“北美哲学会”的前身。二十四岁时他开始办起了《宾夕法尼亚新闻报》。二十五岁那年他在费城创办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二十六岁时他开始编写和出版每年一册的《格言历书》。该历书收集整理了大量流传民间的格言警句和谚语,介绍科学知识,宣传自力更生、勤俭致富等伦理观念和道德原则。二十七岁时开始自学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三十一岁时,富兰克林出任费城邮政局长。大约在这个时候,他组建了北美第一个义务消防队。三十八岁时他开始从事电学研究。与此同时,他被选为费城市政务会委员、费城市参议员、宾夕法尼亚殖民地议会议员。四十三岁时他筹建了费城第一所高等学校,即后来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四十五岁时他创办了一家医院,该医院日后成了全美国的首家医院。四十七岁时,即一七五三年,富兰克林始任宾夕法尼亚殖民地邮政副总监。一七五七年到一七七五年间他数次作为宾夕法尼亚、佐治亚、新泽西和马萨诸塞等殖民地的驻英代表。

富兰克林是美国革命时期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了《独立宣言》的起草、修改和签署工作。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受“大陆会议”的委派,作为特使出访欧洲,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美国革命争取到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七八七年,已经年逾八十的富兰克林还参与了美国宪法的修改。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在《独立宣言》、《一七七八年法美同盟条约》、《一七八三年巴黎合约》和《美国宪法》这四大标志美国革命进程的历史文件上签过字的入。在十八世纪美国的政治人物中,富兰克林的威望仅次于美国的第一届总统乔治·华盛顿。

富兰克林也是第一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美国科学家。他是电学试验的先驱者之一,进行了有名的用风筝把天上的雷电引到地面的电实验,首次证明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对各种电现象(如电荷的产生、电荷的转移、静电感应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阐释。他于一七五一年发表的论文《电的试验与观察》轰动了当时的欧洲科学界。由于他在电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一七五三年他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戈弗里·科普利爵士金质奖章。他于一七五六年当选为该学会会员,一七七二年又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此外,他在光学、热学、数学、海洋学、植物学等方面均有研究。在科学发明方面,他发明了避雷针、摇椅、远近双焦距两用眼镜、能节约四分之三燃料的富兰克林壁炉、具有伸缩性的导尿管、新式路灯、自动烤肉机、高架取书器等。他还改进了印刷术,首次提出了“夏时制”这个概念。因此,富兰克林一生虽只接受过两年学校教育,却获得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授予他的荣誉硕士学位,以及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和牛津大学授予他的荣誉博士学位。

富兰克林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很深。他的《格言历书》文字朴素简洁、准确生动,其中所收集改写的格言警语充满睿智、富有哲理。该书在美国殖民地时期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普及程度仅次子《圣经》。不过富兰克林在文学领域的声誉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的《自传》。他的《自传》是美国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美国最早也是最经典的传记文学作品,亦是美国文学史上公认的里程碑式或奠基石式的著作,因为该自传不仅开了美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也使富兰克林成为美国殖民地时期第一个在欧洲获得广泛声誉的作家,使欧洲开始意识到美洲大陆上也有文学创作的存在。

富兰克林于六十五岁(1771年)时开始写这本传记。当时他在英格兰汉普郡的特维夫德度假,他在那里仅用十三天时间便写下了《自传》的第一部分,即本书的第一章至第七章。他写《自传》的最初目的仅仅是想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记载下来,以便他唯一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及其子孙后代能够读到,并希望他们能从中学到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在人生道路上少走些弯路。所以在《自传》的第一部分,他是以父辈的口气在讲述自己的生平事迹,特别是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自传》的第一部分虽包含了一些对富兰克林家族史的记载,但对他自己生平事迹的叙述却止于一七三○年。由于某种原因,他写给儿子的这部分《自传》手稿辗转到了他的朋友埃布尔·詹姆斯手中。詹姆斯和另外一位看过手稿的朋友均强烈建议富兰克林续写《自传》,并建议他将预期的读者由家人改为公众,因为他们一致认为该自传不仅对富兰克林的后辈有启迪作用,对广大公众,尤其是对青年人,也富有教育意义。它能够引导青年人励志发奋、努力向上,为青年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提供一个极好的标准和范例,而当时的青年入恰好需要这样的读物。于是富兰克林于一七八四年在巴黎附近的帕西动笔续写《自传》,历时一星期写成第二部分,这便是本书的第八章。《自传》第三部分于一七八八‘年写于费城,前后写了三个月,第三部分即本书的第九章至第十四章。一七九○年,已八十四岁高龄的富兰克林试图继续往下写他的传记,但刚写了一点(即本书的第15章)便一病不起,从此再也没有机会重新提笔。因此富兰克林的《自传》实际上是一本没有写完的书,他轰轰烈烈的后半生,特别是他在美国革命时期以及独立战争胜利之后那些最值得纪念、也最丰富多彩的经历都来不及在《自传》中提及。

但这并不影响这本书的魅力。事实上,《自传》自一七九一年面世以来,便不断再版,并被翻译成世界上各种文字,其魅力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也感染了许许多多其他国家的人们。虽说《自传》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美国文学史上也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却并非主要来源于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而更多的在于它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自传》的作者富兰克林是一位似乎在任何领域都有所作为、在各个方面都颇有成就的传奇人物,他不仅在同时代的人中出类拔萃,在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卓尔不群、少有人能与之匹敌,是美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骄傲。这样一位杰出人物的生平实录自然对读者充满吸引力。  其次,无论是富兰克林写作这本自传的初衷或是后来的目的都是以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来给入以教诲、授人以经验。然而《自传》中并没有充满说教,更没有任何板着面孔训人的口吻,而是以最坦诚、最直爽的方式回顾了作者的过去,对他所犯下的错误毫不回避,对其成功的经验也绝无保留。这种风格的自传前所未有,这种方式的教诲令人信服。而且,这样的自传也让读者感到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个伟人,也是一个凡人,是人们可以接近,理解,而且效仿的人。富兰克林出身贫穷且卑微,也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他白手起家,全凭自己的努力而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一个声名显赫、举足轻重、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这样一个从平凡到伟大、从一无所有到殷实富足的成长和变化过程本身就近乎神话,令人深感兴趣,其成功的秘诀更是令人万分好奇。特别是,他的故事使人更加相信美国梦的真实性,相信在美国这个新世界里人人都有机会致富、个个都有机会上升,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他的一生是美国梦的最好阐释,是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最佳典范。而美国梦是美国人的一个群体信念,他的故事正好为所有想在新世界里有所作为的人树立了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榜样,给他们以鼓励.给他们以希望。事实上,富兰克林的《自传》改变了无数新移民的命运,它是激励他们在新世界里努力奋斗去实现其美国梦的励志奇书。

《自传》饱含作者对人生奋斗的真知灼见、对成功之路的经验之谈,而这正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富兰克林认为“勤奋”和“节约”是致富之道,而懒惰是贫穷的根源,只要发奋努力、勤俭节约,人人都可以发财致富。同时,他宣扬道德修养对青年人成长的重要性,认为美德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财富,也是个人幸福、社会安定的基础。因此,他特别强调道德的完善。他认为正是怀有对美德的追求,再加上神的恩典,他才得以有硕果累累的一生。他告诉人们他是如何在二十来岁时便计划要在道德上达到至善至美,他给人们介绍他究竟采取了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来实施这个雄心勃勃且艰苦卓越的计划,从而使美德最终变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他的自律手段和道德完善过程值得任何积极向上的青年效仿和借鉴。 

此外,由于《自传》作者富兰克林是一位在北美殖民地时期、美国革命时期和美国建国初期都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参与和影响过许许多多重大的社会活动和政治事件,加之书中对殖民地时期北美的社会、政治、宗教、科学、教育、军事,甚至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当时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政策和看法等诸多方面都有真实、生动且详细的描述和记载,《自传》无疑是一部有重大价值的历史文献,是了解和研究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历史、文化等各方面问题的重要史料。因此《自传》的价值远远不止一部个人传记那么简单,可以说,它既是一部个人奋斗史,也是一部有关美国早期发展的民族史。

富兰克林于一七九○年去世。他在写出《自传》的第三部分后.曾让人把《自传》誊抄成若干份,寄给他在英国和法国的朋友。一七九一年三月,法国人根据抄本将他的《自传》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这是该《自传》的第一个版本。尽管这个法文版充满了因译者翻译水平不高所造成的错误,但由于人们对富兰克林其人其事非常感兴趣,这本书面世后仍极受欢迎。一七九二年,德国人根据这个错误百出的法文版翻译出版了德文版《富兰克林自传》,一七九三年英国人也根据法文版将其翻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一七九四年德国人又根据这个英文版再翻译出版了一个新的德文版。之后,又出现了若干个版本。这些版本都不包括他一七九○年写的最后一章。一八二八年,法国入根据英文手稿出版了一个新的法文译本,这个译本把富兰克林最后所写的那章也包括了进去,是《自传》的第一个全本。直到一八六八年,人们才看到了第一个根据富兰克林真正原稿出版的英文版本。所以我们看到的英文版本在文字表述和章节划分上往往大不相同。  鉴于上述原因,国内现有的译本之文字表述和章节划分也不尽相同。本书据美国Bantam Books一九八九年版《富兰克林自传》翻译。章节则根据Archiving Early America网络版划分。

因为《自传》的主要背景是二百多年前的北美殖民地时期,所涉及的许多人和事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背景并不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知,译者为本书添加了大量研究性的注释,以便中国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部影响了一代代青年、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精神读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富兰克林自传(插图本小学初中部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富兰克林
译者 叶英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20419
开本 32开
页数 1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7=4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