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为真正的历史代言人,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作用。今后,史学家们会懂得,电影能通过其鲜明的话语,使人探知言下之意;并且,无论纪实的还是虚构的,电影都构成了一座毋庸置疑的资料宝库。从《大幻灭》到《拉孔布·吕西安》、从《犹太人苏斯》到《第三个人》、从《M》到《共荣之路》,马克·费罗展示了历史与电影之间的种种相互介入,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现代和古代社会。
图书 | 电影和历史/快乐之眼培文书系文化艺术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电影,作为真正的历史代言人,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作用。今后,史学家们会懂得,电影能通过其鲜明的话语,使人探知言下之意;并且,无论纪实的还是虚构的,电影都构成了一座毋庸置疑的资料宝库。从《大幻灭》到《拉孔布·吕西安》、从《犹太人苏斯》到《第三个人》、从《M》到《共荣之路》,马克·费罗展示了历史与电影之间的种种相互介入,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现代和古代社会。 目录 作者简介 开篇 影像王国 研究重点 第一部分 电影:历史文献 电影是对社会的反分析吗? 撰写历史的三种方式 电影中的虚构与现实:以沙皇俄国的一次罢工为例 从《恰巴耶夫》看斯大林的意识形态 传奇与历史:《战舰波将金号》 第二部分 电影:历史的代言人 新闻片点评:《再现历史》 苏联劳动营:信息缺口 苏联政权与电影(节选) 美国的反纳粹主义(1939年-1943年)(节选) 是否存在反军国主义电影? 第三部分 电影语言的运作方式 《犹太人苏斯》中的“迭化”镜头 奥菲尔斯、阿里斯和塞杜伊影片中的访谈 如戏的历史:阿贝尔·冈斯的《拿破仑》 第四部分 制造影像的社会和接收影像的社会 影片中的论争:《第三个人》 《大幻灭》的双重反响 苏联:都市里的电影人 第五部分 电影中的历史 《战舰波将金号》的悖论 是否存在电影视角的历史? 美国:电影与历史意识 论电影中的革命:九点观察 社会新闻与历史写作:弗里兹·朗的《M》 从《贝当》看让·马尔伯夫的创意 参考书目 各章原名及出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电影和历史/快乐之眼培文书系文化艺术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马克·费罗 |
译者 | 彭姝祎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3906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6 |
出版时间 | 2008-06-01 |
首版时间 | 2008-06-01 |
印刷时间 | 200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90-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7-0414号 |
版权提供者 | Editions Gallimard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