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旧时月色中的文人们
内容
编辑推荐

《新文学史料丛书》收录了许多珍贵的、难以见到的新文学史料。它是全国唯一一份反映中国新文学历史和现状,集学术性、研究性、资料性为一体的文学读物。

本书是《新文学史料丛书》之一,书中“雅集”了若干文人怀旧忆往之作,因文笔生动真切,使我们隔着苍茫岁月犹能望见那些雅旧素朴的人与事……

内容推荐

文人雅集自古以来是赏心乐事。在动荡的20世纪,文人生活,如鲁迅所说,风月中也见风云之色。或者按张爱玲的意思,动荡中人性的彰显更为真切。本书“雅集”了若干文人怀旧忆往之作,因文笔生动真切,使我们隔着苍茫岁月犹能望见那些雅旧素朴的人与事……

目录

文坛师友录/牛 汉口述何启治 李晋西采写

几次和钱钟书先生萍水相逢/绿原

记俞平伯/蒋和森

我和胡风短暂而又长久的因缘/白桦

友谊长存/梅志

沉樱去台湾以后/田仲济

人事固多乖——纪念梁宗岱/卞之琳

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序《萧红选集》/聂绀弩

杨刚与包贵思——一场奇特的中美友谊/萧乾

“投机取巧”的《凤凰城》——我从事剧本写作的开始/吴祖光

忆雅舍/梁文茜

丰子恺故居缘缘堂今昔/丰一吟

怀念郑振铎先生/程俊英

陆小曼幽怨难泯/赵清阁

回忆徐志摩和《志摩全集》——纪念诗人逝世五十周年/赵家璧

滇云浦雨话从文/施蛰存

三姐夫沈二哥/张充和

难忘的星期三

鲁迅先生于我/丁玲

回忆姚克/任传爵

附录:姚克与鲁迅/姚锡佩

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张友鸾

来今雨轩/钦文

追记评梅——为《石评梅作品集》出版而作/陆晶清

回忆叶公超先生/常风

史沫特莱回忆鲁迅/戈宝权译

鲁迅和周作人/周建人

试读章节

年过八旬的牛汉先生与文坛的纠结是漫长而深刻的。这不仅由于一方面他是著名诗人、散文家,一方面他是主编过《中国》与《新文学史料》——新时期两份重要刊物的编辑家,而这两重身份以外,他还是著名的“胡风分子”;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真诚严正地生活着,创作着。本篇是他关于几十位中国著名作家的回忆。

1 萧军在颠沛流离的艰难环境中完好

地保护了萧红的信件,我很佩服

编《新文学史料》前,我跟萧军就认识。我被捕前,1954年他有一个长篇,交给我当责编。我曾经去找他,请他写一本跟个人经历有关的书。1955年,《过去的年代》还没有成书,我就被捕了。我们社的龙世辉帮我看的校样。后来我出来后,龙世辉把书送给我了,还说,我是这本书的责编,应该把书给我。龙世辉在“文革”中一直叫我老牛。

萧军是老前辈,组稿是我去的,在1978年夏天。后来调到近代史所,而当时在《文艺报》的黄沫奉调参加《新文学史料》的筹备。他和我同去,但他不认识萧军。萧军住在后海那边,破房子。当时我还没有平反,但我心里确信萧军会记得我,并且不会把我们拒之门外。向他约稿就是我的倡议。这位赫赫有名的文坛的强者,在人世间默默无闻已有几十年之久了。我相信他是经得住久久深埋、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人。他的体魄仍然是虎背熊腰、面孔红润、目光锐利,几乎看不出有因久久埋没而出现的苦相或麻木的神态。也许因我与他有过些老交情以及相近的命运,他热诚地接待了我们,答应写稿。“史料”要发萧军与萧红的信,萧军很高兴,很快就加了注释按期交给了我。萧军在颠沛流离的艰难环境中完好地保护了萧红的信件,我很佩服。

从《新文学史料》第二期起连载了萧军和萧红的信件以及萧军撰写的详细注释。

以后我多次独自走访萧军,已不全是向他组稿,有时完全是个人之间的访谈。每当我踏上萧军家灰暗的严重磨损的木楼梯,脚下带出咯吱咯吱的悲抑声,总是小心翼翼,心里禁不住涌动着温泉般的情思,觉得那污渍斑斑相当陡的楼梯,似乎能通往一个永远读不完的幽深而悲壮的故事。果然,有一次他用欢快的声调告诉我胡风在成都的通讯处,说:“牛汉,应当写信去,坦坦荡荡,有什么好怕的?《新文学史料》应当给他寄去看看。”后来我给胡风寄去了“史料”。

我编“史料”的时候,一直想让他写回忆录,特别是写延安那一段,但他不写。我请艾青,但艾青也不写。我还开玩笑说,你不好交代。萧军对毛还不是否定的,我能感觉到。

我对萧军说萧红的文笔比你的文字有感染力。“呵!”萧军大叫表示不服。

我曾经问过萧红和鲁迅的关系。我问:萧红和鲁迅很近,接触很多,但到日本以后为什么没给鲁迅写过一封信?萧军说:是鲁迅和萧红商定萧红去日本后不写信的。鲁迅病重死了,她就立即赶回来了。但我还是觉得,萧红走后不写信,是不正常的,可以说明,她和鲁迅不是一般的关系。从萧军的口气也证明,萧红跟鲁迅的关系不一般,太不一般了。

有一次,我又跟萧军谈起端木蕻良。萧军很反感。我说你不要生气,你有你的性格,但是我们作为晚辈,是读者,都要有所了解。1938年,萧军、萧红在西安分手,萧军想到战场上去写,萧红不愿意到延安。她头脑很清楚,对政治,有自己的选择。她到了武汉,继续自己的创作。记得《七月》杂志谈到过每个人的选择,萧红不仅有高昂的东西,也有极富个性的创作。萧红强调个人的自由,她清醒,坚定,很坚定。到延安去要接受改造。到延安的作家,在毛的“讲话”影响下大多没有什么富有个性的作品。真是不堪回首,萧红最后死得那样惨!  还有一次,给萧军送稿费,然后聊天。到吃饭的时候,萧军留我,全家人就是一锅面,没有肉,有打卤。没有钱,他的工资很少,他在北京市的跟武术有关的一个小单位,够吃而已。萧军去世时,存折上只有几千块钱。

萧军个性很开朗,但经历那么多苦难,肯定有伤害,只是他不愿给别人看到。萧军说话很大声,笑声也很大,可能精神上有点问题,精神状态不正常。有时候,他感觉不好的时候,就到山里边疗养。有一次,他对着我,拍着胸口,说心脏不好。他自己知道,他也不跟孩子说,跟我说。

有一阵,他住团结湖附近,住女儿的房子,常到团结湖公园练剑。我住东中街,离他那儿很近,下了班去看他,他带我去过两次。他穿得马虎,穿布鞋,背着剑,剑有套子。他会拳术。我不知道他练的什么剑,他会硬功,可能是少林剑。

有一次,我陪着他走到公园门口,然后去上班了。他像普通的北京老人一样,没有什么社会活动,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

有一天早晨,雷加打电话给我,说:“萧军最近情况不大好,你该去看看他。”他告诉我萧军住在阜成门外三环路边的海军总医院高干病房。

放下电话,我赶紧动身(我住在朝阳门外),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海军总医院,已快到中午了。我不晓得萧军住第几病房,问楼下值班室的人,回答说:“萧军这几天病情不好,不见客人。”

我恳切地对他说:“我是萧军的老朋友,住在朝阳门外十里堡,来一次不容易,我看他一眼就走。”

这时,有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正站在楼门口,听到我们的对话,对我打量一番说:“你上去试试看,他女儿正陪着他。”我立即上楼去(不是三楼,就是四楼),轻轻地敲了几下病房的门。门开了一点缝,我看见了面容忧戚的萧耘。她压低了声音对我说:“牛叔叔,我爸近几天不大好。今天很难受,上午刚刚输液,你能不能改天再来?”萧耘仍然把着门缝,“医生说怕交叉感染,最好少见客。”我对她说,我是走了两个钟头才找到这里的。萧耘看到我满头大汗,很难过:“你进来吧,不要说话。”

那天天气晴朗,满窗火焰般的阳光,但病房里却静得发冷。也许是由于病房的那种没有生命感的白色,使我的心灵引起了一阵寒战。我压着脚步走进去。看见一张病床,白色的被单,平塌塌的,几乎看不到下面有人的形体。只看到露在被头外的一点短短的苍发,心里一阵辛酸。虎背熊腰庞然大物的萧军(他的个头我看不过一米七上下,但由于他骨骼壮实,神态充满活力,总感到有一种谁也把他撼动不了的巨大的身量),竟然一下子从人生的地平线上陷落了。山峰正在消失,变成茫茫平原。但绝不是废墟。

听到一点微弱的声音,不是呻吟,似乎是咬着牙关使劲的哼哼声,他仿佛正攀登着一个很陡的峡谷。

我慢慢地走向他的床边。萧军面朝里躺着,我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颧骨高耸,像三十年代哈尔滨时代的那个萧军的轮廓。我忍不住叫了一声:“老萧,我是牛汉,来看望你。”没有丝毫反应,白色被单微微地抖动了几下。他一定极其难受,挣扎着想翻过身来。这说明他听到了我叫他的声音,知道我正立在他的身边。萧耘过去帮助他翻身。我毫不考虑地也去扶他,我的手接触到的几乎全是皮包骨。但他的身子很沉,费了好大力气,才使他转过身来。萧军睁开眼睛,望望我,说了几句,声音很低,我听不清他说什么。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同时弯下身子,在他的耳边大声地说:“老萧,你瘦了起码有几十斤,但是你的骨头还是那么硬,没有少了一两!”我的话萧军听清楚了,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牛汉,我还不会死,一时半时死不了。”我听不太真,萧耘为我转述了一遍。我对他说:“你一定能挺过来,我相信!”我看他浑身疼痛难忍,就放开他的手。听到他又在哼哼,攀登那个陡峭的峡谷。白被单微微抖动着,在他面前,我又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离开病房时,我回头向萧军告辞:“老萧,我走了。”一走出房门,我禁不住哭出了声。一星期之后,萧军离开了人世。有不少人,在死亡面前表现得很软弱,他们平顺的一生并没有经受多少病痛,却时时想到死亡来临。而萧军,直到生命最终的时刻,仍相信自己不会死,相信自己能咬紧牙关攀越过死亡的峡谷。几十年来,他已经战胜过多少次死亡了。

萧军早已离开我们,但我从来没有把他与死亡相联系在一起。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旧时月色中的文人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卞之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8456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6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