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光里的温馨与惆怅(吴江古村落寻访)
内容
编辑推荐

《蠡泽行》、《陆家港的民间故事》、《绿水悠悠黄家溪》、《南塘港纪事》、《秋泽》、《夕拾赵田沧桑花》……本书作者从吴江出发,一路探问寻访,用可靠的文字,精心创作的图画,再现了吴江十九个古老村落的前世今生,既让人温馨回味,又使人备感恫怅……寻找这些古村落,倡导保护古村落留下的遗迹和文明,是本书留给我们的深层思索。

内容推荐

人类从古村落里成长起来,走向世界;古村落是祖先创造的第一批文化成果,古村落也是我们今天温馨的精神家园。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古村落之多、地域分布之广为世界罕见。这些村落自然环境保存完好,且保留了大量的民间文物和乡土艺术资料,因此又被誉为“民间收藏的国宝”。

本书作者从吴江出发,一路探问寻访,用可靠的文字,精心创作的图画,再现了吴江十九个古老村落的前世今生,既让人温馨回味,又使人备感恫怅……寻找这些古村落,倡导保护古村落留下的遗迹和文明,是本书留给我们的深层思索。

目录

时光流过谢天港

吴头越尾一“隐读”

大胜之迹

南厍的前世今生

银杏树下访四都

解读双阳

蠡泽行

陆家港的民间故事

绿水悠悠黄家溪

南塘港纪事

秋泽

夕拾赵田沧桑花

龙泉嘴散记

小村依稀午梦歌

远逝的“土城”——城司村

溪港的记忆

湮没的古庞山

雪巷

陶墩,悠悠的吟唱

后记

试读章节

初夏,江南的乡村树木葱茏,刚刚经历了春花的烂漫,乡村充满了甜甜的气息,收获就在不远处了,那是一种美好的希望。在这样的季节里,我去做一件事。我把做这件事定义为寻访——我喜欢“寻访”这个词,它充满了人文的气息,充满了让人向往的一种依附。我承认,我有附庸风雅的一面,可是这样的附庸风雅又有什么不好呢?当身边的一些事物正在渐行渐远,最后消逝得无影无踪,我们的心中不由得充满惆怅。是的,这一次,我要去寻访一个古村落,它的名字叫谢天港。

谢天港就在盛泽镇的北端,这个江南的小村庄,依然沉浸在初夏的气息中,小河、垂柳、人家,一河清水让人感受到江南的秀气。也许,一直生活于此的村民对此并无太深的感觉。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重,要看到清清河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了,而谢天港,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漫步于此,心情是舒畅的,深深地呼吸一口,有点甜丝丝的味道。江南,我梦里充满诗意和遐想的地方,今天,我在谢天港这个小村里又有了全新的感受。

从谢天港到胜天村

江南的村庄名往往都和“港”、“浜”、“湾”等字眼相连,这是水乡的特色,倚河而居,是水的灵性滋润了这片土地。

谢天港,这个在绸都盛泽曾经赫赫有名的村庄,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变迁,似乎已经只成为老年人的一个记忆而已。我的寻访是从谢天港的钱大爷开始的。钱大爷年逾七旬,身材硬朗,他手抱茶杯,向我介绍谢天港的昨天。事实上,谢天港也只有一个昨天,因为今天,它已经有了一个另外的名字——胜天村。胜天村该是一个响当当的村,单从这个名字就可看出它的不同凡响。在绸都盛泽,说起胜天村,几乎家喻户晓,关于胜天村这个村名的来历,是这样的:1959年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大地正处于一个非常的历史时期,红色的浪潮和过热的思想在四处蔓延,谢天港,因为历史上的辉煌和如今因丝绸生产和贸易的兴旺而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当时的江苏省委书记储江来盛泽视察工作,自然,谢天港是必到的地方。他看到当地群众高昂的斗志和膨胀的热情,就觉得“谢天”这个地名是不合适的,什么叫“谢天”?革命群众的力量还要老天来帮忙?我们应该改名为“胜天”,也只有“胜天”才是我们革命事业的真正注解。于是,谢天港变成了胜天大队!改一个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改名后具备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才是我们的财富。

那时年轻的钱大爷也被改村名带来的热情所感染,说起这段不算遥远的历史,作为一名胜天人,他感到了无上的光荣。而他的回忆又把我带到了遥远的年代。

康熙《吴江县志》卷四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干家水出谢天港。”而关于“谢天港”这个地名的来历,也有一段传说。

那是一段血雨腥风的岁月。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为了开辟江浙一带的战场,派李秀成南下,一路上如秋风扫落叶,横扫清军在江南各地的营垒,战争的烈火烧遍了江南。当时太平军的头发与清人大相径庭,清人称他们为“长毛”。传说“长毛”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可怕的“长毛”就要来到盛泽,老百姓们十分焦急,他们求天开眼。也许真的是老天帮忙,“长毛”到了盛泽竟然没有杀人,于是当地老百姓把这里的地名称为“谢天”,因为村里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港,所以就有了“谢天港”这个村名。谢天,是老百姓一直具有的朴素的心愿,上有青天,下有黄土,人是渺小的,人就像一颗沙子,没有分量。然而,人毕竟是这个世界的主体,所以会有“胜天”这样的豪情壮志。

当然,现在的人们对谢天港也许很陌生了,因为村子改名叫胜天也近半个世纪了,时间冲淡了历史的印痕,时间就像谢天港的河水,轻轻地向前、向前流去……

沈万三与谢天港  一座古村庄的存在,往往与历史上的名人有关。在情感上,我们情愿相信这样的一些传说和故事是真实的……也许,一个地方正是有了这样的传说和故事,才有代代相传的理由。

如果说谢天港这个村名的来历充满了血腥和战乱,那么谢天港与沈万三之间,则充盈了一些风花雪月的纠结,而这样的纠结往往与爱情或者类爱情有关。说起沈万=_,人们并不陌生。沈万三,名富,沈秋凡所著《盛湖杂录·沈万三秀始末考》巾有这样的记载:“明洪武初,沈富于盛泽建南胜坊、北胜坊以兴市廛,设南书房、北书房以处女闾,又植红梨万树于湖滨以点缀风流。”现在大家知道的桥北荡,就是那时的红梨湖,红梨湖的北侧就是谢天港村。从历史记载上可以得知,沈万三既是位富可敌国的大富翁,也是一位风雅之士,他在红梨湖畔广植红梨树,使盛泽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据说,沈万三的第九位小妾善书画,因看到沈氏家族生活奢糜,料定日后定无善果,故决意另居别宅。沈万三就在今天的盛泽荷花村一带择地建九娘楼,安置他的九姨太。由此,这里被乡人叫作“楼下”,直到民国时期,荷花、南霄一带还叫楼下乡。九娘死后,葬在今胜天村的中山桥堍。《盛湖竹枝词》中有“九娘荒冢水仙生,岁岁花枝照眼明。不见滇南夫婿返(传说沈万三充军云南),陇头惟有鹧鸪声”。一阕专写此事,并附注云:“九娘坟在中山桥畔,今渐湮没,惟石阙存耳。”据说直到1958年九娘坟才被毁。P1-5

序言

市文联俞前主席拿来了《时光里的温馨与惆怅——吴江古村落寻访》的书稿,我读了十分兴奋。对吴江古村落的寻访与宣传,是件很有积极意义的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的迅速推进,使广大农村着实发生了不小变化,这无疑为承载千年历史文化的古村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古村落传统的建筑风貌、淳朴的人文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少古村落已经和正在面临着瓦解甚至消亡的危险。挖掘、保护、宣传古村落,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三年前,我曾向吴江的文艺工作者提出了用文字、绘画或照片再现吴江古村落风貌的意见。在文联的组织下,吴江市的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们,深入古村落,从史料中探寻,从村落中采访。现在,这本《时光里的温馨与惆怅——吴江古村落寻访》终于出版了,我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吴江市镇灿若星辰,村落星罗棋布,每一个古村落,都是一个传奇,它们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和社会发展轨迹。南厍、溪港、四都、陆家港、隐渎……列入苏州保护名录的古村落,昭示着吴江悠久的历史;古建筑、古桥梁、古银杏,古村落的标志刻录着吴江浓厚的文化。周用、袁黄、潘耒、王叔承……从古村落中走出来的历史人物,是吴江人的骄傲;范蠡建钓鱼台、陆龟蒙养鸭、沈万山发迹……一个个传说增添了色彩,吴江人津津乐道。《时光里的温馨与惆怅——吴江古村落寻访》一书,让我们能较完整地了解到吴江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时光里的温馨与惆怅——吴江古村落寻访》用纪实散文的笔调并且图文并茂,是多种艺术的集结,也是吴江文学艺术家的艺术结晶;是一部很好的爱国爱家乡的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也是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一本很好的课外读物。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国家,一个地区,文化越博大精深就越受人尊重,发展就越有活力。希望吴江的文艺工作者们,牢记自己的历史责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作出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取得更大成效。

2008年8月

(作者系中共吴江市委副书记)

后记

《时光里的温馨与惆怅——吴江古村落寻访》在市委领导的关心下,在文学艺术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付梓出版了。

2005年底,我刚接任文联主席,吴江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张辛题就跟我说,市委范建坤副书记向他提出了一个任务:画吴江古村落。我也感到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吴江古村落是吴江的历史文化遗产,积淀着吴江众多的人文故事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何运作心里没底,叫他先作好准备。2006年因为组织“和谐新吴江”的主题活动,无暇顾及。2006年协会主席会议上,确定2007年的工作任务,把《吴江古村落寻访》一书的编辑列入了2007年文联的重点项目,并且确定有文字、图画、照片不同的艺术形式共同反映,于是,采写工作就开始进行了。在采写过成中,我们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会员为采集素材、为寻访遗迹、为艺术追求孜孜不倦,才使这本书得以完成。

采写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仁的关心和帮助。市领导徐明、范建坤、孙悦良、沈荣泉、吴炜、曹雪娟、张克明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范建坤副书记为本书写了序。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提供了古村落的名单和相关资料,各有关镇和村为我们的采写提供了方便。书稿完成后,沈昌华、赵形老师审了稿并对部分稿件提出了修改意见。诗人长岛先生为本书的出版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创作能力、编辑水平等局限,本书中一定还有不少疏漏和不足,敬请主导者批评。

俞前

2008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光里的温馨与惆怅(吴江古村落寻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俞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4168
开本 32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5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5.33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47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 0: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