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中国道路与经验》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丛书”之一。全书探讨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模式与道路选择,农村与城市、沿海与内地、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发展策略及模式等问题,分析探求大国的治理之道。
图书 | 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中国道路与经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中国道路与经验》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丛书”之一。全书探讨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模式与道路选择,农村与城市、沿海与内地、东部与中部西部的发展策略及模式等问题,分析探求大国的治理之道。 目录 总序 序 导言 一、现代化:全球性运动与中国的探索 (一)作为一种全球性运动的现代化 (二)现代化的理论视野 (三)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透视 二、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潮 (一)冲破藩篱: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改革开放潮头的涌动 (三)回潮还是前行:回头路是走不通的 三、中国现代化的新蓝图 (一)伟大的征程:现代化建设构想的提出 (二)新的坐标: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 (三)“四位一体”:中国现代化的大格局 四、市场化取向改革的经济成就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 (二)市场化取向经济改革的历史轨迹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探索 (四)走通“科学发展”之路 五、政治发展的制度化神髓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取向 (三)中国政治发展的独特逻辑 (四)民主政治:执政党的关键抉择 六、文化自觉:现代化的时代呼唤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意蕴 (二)文化现代化:世俗化及其边界 (三)多元力量交互作用下的文化发展 (四)铸造软实力:中华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七、社会空间的成长 (一)市场化改革与多元化社会的发育 (二)社会空间的多维面向 (三)“和谐社会”:社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四)社会空间转型的现代化逻辑 八、国际战略的大智慧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 (二)韬光养晦:对外政策的大战略 (三)和平发展的中华复兴之路 九、渐进主义的改革之路 (一)中国改革的成功之谜 (二)渐进主义的政策理念 (三)休克疗法与渐进改革:道路与选择 十、新地平线:现代化的中国模式 (一)通往现代化之路:世界的经验与模式 (二)无形的力量:现代化的模式塑造 (三)呼唤现代化的中国模式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现代化的模式选择(中国道路与经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胡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820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1 |
出版时间 | 2008-11-01 |
首版时间 | 2008-11-01 |
印刷时间 | 2008-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1 |
丛书名 | |
印张 | 2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6 |
宽 | 173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