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詹姆逊的文化理论与批评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他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时空研究、“文化研究”、现代性、全球化、乌托邦、马克思主义、政治等领域的探索,分析了这些文化理论之间、文化理论与批评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兼及全球化、新马克思主义、乌托邦、左派政治等“变革前景”。本书立足于国际文化研究的背景,结合中国文化研究的实际,系统而集中地研究了詹姆逊的文化理论与批评,其思想资源、研究方法、研究特点和得失,并分析了某些文化理论、批评对中国的影响。
图书 | 重构全球的文化抵抗空间(詹姆逊文化理论与批评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詹姆逊的文化理论与批评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他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时空研究、“文化研究”、现代性、全球化、乌托邦、马克思主义、政治等领域的探索,分析了这些文化理论之间、文化理论与批评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兼及全球化、新马克思主义、乌托邦、左派政治等“变革前景”。本书立足于国际文化研究的背景,结合中国文化研究的实际,系统而集中地研究了詹姆逊的文化理论与批评,其思想资源、研究方法、研究特点和得失,并分析了某些文化理论、批评对中国的影响。 目录 引 论1 第一章 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6 第一节 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介入6 第二节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运作12 一 作为历史分期的后现代主义12 二 作为“文化主导”的后现代主义15 三 后现代主义社会的变迁20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的阐释24 一 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的社会基础24 二 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的特征29 第四节 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评判37 第五节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局限40 第六节 作为后殖民批评的“第三世界文化批评”45 一 “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批评的意义47 二 “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批评”的困境和局限50 三 中国“第三世界文化批评”的选择57 第二章 詹姆逊的时空研究61 第一节 时空变迁:从现代到后现代61 第二节 从“超空间”到“认知测绘”66 第三节 詹姆逊时空理论的运作71 第四节 詹姆逊时空研究的意义与局限76 第三章 詹姆逊的文化批评与文化研究81 第一节 詹姆逊的文化批评实践81 一 文化观察方式及批评方法的调整82 二 影视批评:以大众文化批评的视角85 三 建筑文化批评:探求风格变化的原因及中介91 第二节 詹姆逊视野中的文化研究96 一 从学科发展看“文化研究”的合法性97 二 阶级?种族?性别?身份 101 三 理论旅行?学院政治?权力分析103 四 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立场106 第四章 詹姆逊的现代性研究111 第一节 詹姆逊的西方现代性研究111 一 现代性理论的谱系112 二 詹姆逊现代性研究的基本思路120 三 没有现代,何有现代性?123 四 现代性与意识形态125 五 詹姆逊现代性理论的基本内容141 六 从中国问题出发寻求外来理论与本土实践的最佳结合146 第二节 詹姆逊的西方审美现代性研究153 一 詹姆逊的现代主义文艺观154 二 现代主义与帝国主义159 三 现代主义文艺的意识形态分析168 四 作为现代主义延续的后期现代主义文艺183 第五章 詹姆逊的全球化研究189 第一节 全球化论说:重建抵抗资本主义扩张的全球空间191 一 理解全球化:哲学的视角191 二 社会领域的全球化195 三 全球化的再现200 第二节 詹姆逊全球化研究的特点205 第三节 詹姆逊全球化理论的启发意义214 第六章 詹姆逊的乌托邦研究218 第一节 乌托邦的变迁218 一 乌托邦的起源与发展218 二 乌托邦的衰落223 三 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乌托邦227 第二节 乌托邦的多元之维233 一 乌托邦的性质233 二 乌托邦的二元对立238 三 乌托邦的分类244 四 作为机制的乌托邦247 五 作为方法的乌托邦249 第三节 多元格局中的乌托邦252 一 乌托邦与宗教252 二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257 三 乌托邦与政治267 四 乌托邦与意识形态272 五 乌托邦与马克思主义278 六 乌托邦与科学282 第七章 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研究288 第一节 詹姆逊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288 一 历史唯物主义288 二 辩证法295 三 科学社会主义301 四 革命304 第二节 詹姆逊对学科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311 一 马克思主义的跨学科性及其研究对象311 二 马克思主义的定位319 第三节 当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323 一 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与生命力323 二 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331 第四节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身份的定位335 一 定位詹姆逊研究身份的困惑335 二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实际338 三 与一种詹姆逊的研究身份的定位的商榷345 第五节 詹姆逊与后马克思主义351 一 众说纷纭的后马克思主义351 二 后马克思主义的境遇355 三 詹姆逊与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358 第六节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得失372 一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就372 二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的问题376 第八章 詹姆逊的政治思想研究385 一 信仰和理想层面的政治386 二 作为政治斗争主要形式的阶级政治、联盟政治387 三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社会运动391 四 希望与危机俱存的文化政治395 五 后现代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的谋反者399 六 作为克服后现代主义政治困境的“认知测绘”403 七 关于美国政治的思考405 余 论 从学术交流看研究詹姆逊文化思想的紧迫性411 参考文献421 后 记42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重构全球的文化抵抗空间(詹姆逊文化理论与批评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世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03472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4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0 |
出版时间 | 2008-10-01 |
首版时间 | 2008-10-01 |
印刷时间 | 200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0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5 |
宽 | 150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