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澳洲拓殖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澳洲拓殖记》包含英国人沃特金·坦奇所写的《植物学湾远征亲历记》和《杰克逊港殖民全记录》两本书。本次翻译主要依据由澳大利亚博物馆研究员蒂姆·弗兰纳里编注、墨尔本的文本出版公司于1996年出版、2003年重印的两书合集本,书名《1788》。

这两本书记述了英国向澳大利亚殖民的“第一舰队”航行过程及到达澳大利亚后头4年在悉尼的殖民拓展情况。作者依据他本人亲历及转引他本人的日记而写成两本书,叙述真实、严谨,现场感很强,叙述依照时间先后顺序,引人人胜。两本书故事连贯,并不重复。

内容推荐

作者的叙述让我们真实地了解了现代澳大利亚的开国过程,那一片亘古荒芜的土地上建起的第一座房子,像一个星球一样的澳大利亚大陆上种出的第一块玉米地,长出的第一串葡萄,圈养的第一栏牲畜,修成的第一条道路……“第一舰队”的拓荒者们起的那些地名至今在地图上,在人们的言谈中。现代澳大利亚的历史不过200多年,我们找到的是它的绝对的源头。

澳大利亚的殖民史对中国读者来说,还非常陌生。大多数人如果知道一点澳大利亚历史,也仅限于库克先生“发现”澳大利亚,知道澳大利亚最初是作为犯人流放之地,但听说过“第一舰队”的人不多,清楚“第一舰队”详情的人绝少。本书将澳大利亚的殖民过程详尽化,让中国人详细地知道、准确地知道澳大利亚的发端,清楚地知道英国人遇到的是一个毫无反抗力的土著民族,殖民者到那里的时候那里土地是一片荒芜,和美洲土地的富庶无法相比。

当然本书首先是作为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是研究澳大利亚历史的经典的资料。

对澳大利亚有兴趣的人很多,澳大利亚有数十万华人,而到澳大利亚旅游的中国人逐年增加,澳大利亚的广东街、上海街生意兴隆。澳大利亚的华人市长已有几位。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联系由来已久,19世纪的澳大利亚淘金潮中中国人大量涌人,而澳大利亚也曾经害怕大清帝国入侵。就是本书中也有几次提到中国:一次是运犯人的船转到广州装茶叶,一次是20个囚犯偷跑了,说要到中国,他们听说中国就在北面不远的地方,只隔一条河,中国人长着紫铜色的面庞,待人和善。

今天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及天然气对于中国市场的不可或缺作用,决定了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更加深刻。

这不是一本猎奇的书,这是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我们从澳大利亚的殖民史中学习什么?首先是探险精神。正如作者反复强调,英国人的好奇是他们到澳大利亚的主要原因。200多年前从英格兰到植物学湾的远征,就像历史学者所说,如同今天送一个人到月球那么轰动。人类探险的工作已经做完了吗?没有。还有无数的领域用得着探险精神。还有无数的事情需要克服重重困难,需要九死一生的冒险精神。

书中的殖民者因为等不到英国的补给,濒临死亡的绝境,但在绝望中仍心存希望。他们勇于或被迫抛弃熟悉的生活环境,去勇敢探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在海上的搏斗,使他们在世界各个角落扎根,地图上曾经到处都是大英帝国殖民地的“粉红块”。“日不落帝国”早成历史,帆船时代的探索精神对于我们却仍然是有益的。地球上也许很难找到没被发现的大陆了,但是在大气层外的空间是无限的。

目录

植物学湾远征亲历记

 1.从囚犯登船到舰队离开英格兰

 2.从离境到抵达特内里费岛

 3.从舰队抵达特内里费岛到它离开那里前往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4.从特内里费岛到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的航行

 5.从舰队抵达里约热内卢到舰队离开此地开往好望角,及关于巴西的一些评述

 6.从巴西到好望角的航程以及舰队在好望角的交易的报告

 7.从好望角到植物学湾的航程

 8.从舰队抵达植物学湾到撤离该地,对杰克逊港的占领。和土著人的会面,关于植物学湾附近地区的报道

 9.杰克逊港的占领,海军陆战队和囚犯的下船

 10.委任状的宣读,正式接管定居点,及有关这个地区的法庭及其公开审判程序的报道

 11.对新南威尔士土著人的描述,以及我们和他们的交易

 12.法国人离开植物学湾,“供给”号从诺福克岛返回以及鲍尔上尉在航行途中的发现

 13.杰克逊港1788年4至5月份的事务进展

 14.从6月初到舰队出发回欧洲

 15.这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它的出产、气候等等

 16.殖民工作的进展,捎这本书回英格兰的船出发时各方面的状况

 17.关于建立殖民地可能给祖国带来的益处的一些想法

 补笔

杰克逊港殖民全记录

 1.对1788年7月我的前一本书叙述截止时杰克逊港情况的追述

 2.从第一舰队于1788年7月返航到当年年终殖民地进展详报

 3.1789年年初到3月底殖民地进展详报

 4.1789年4月和5月殖民地进展详报

 5.截止到1789年末的殖民地的进展详报

 6.从1790年年初至5月份殖民地进展详报

 7.1790年6月、7月、8月殖民地进展详报

 8.1790年9月初殖民地进展详报

 9.1790年9月后半月和10月份殖民地事务详报

 10.“供给”号由巴达维亚返回;殖民地在1790年11月的状况

 11.1790年11月殖民地的进一步的报告

 12.1790年12月前期殖民地进展详报

 13.直到1791年5月的殖民地进展详报

 14.新南威尔士旅行日记

 15.到1791年年末殖民地进展详报

 16.直到1791年12月18日我离开时的殖民地进展详报,以及对当时情况的一些描述

 17.有关这个地区的杂记。关于它的蔬菜生产。关于它的气候。关于它的动物的出产。关于土著人,等等。

 18.对于囚犯的观察

 19.与在新南威尔士的海岸发展捕鲸业的可能性有关的事实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新南威尔士地方和军队机构名单

索引

试读章节

我们从里约热内卢到好望角的航程和此前的行程一样成功。离开里约热内卢,我们向东南方向航行,美洲海岸线次日就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了。从这时直到10月13日看见好望角为止,除了我所在的舰上折损了一名囚犯之外,没有发生什么值得记叙的事情。那个囚犯不幸掉到海里,尽管我们努力去救助,抛出一个救生圈,放下一艘救生艇,但都没有用。在这段航程中,一些舰船上普遍出现轻微的痢疾病,但没有马上就死人。开始我们以为是从巴西带的那些水有问题,但最后证明水的影响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主要原因更可能是其他方面的。

10月13日晚上7点,我们在桌湾抛锚,看到该港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船。

关于好望角的书已经出版得很多了,几乎没什么要添加的,不过如果可以冒昧说一句的话,那些书里的描写言过其实了。若拿好望角和里约热内卢比,好望角肯定输了。事实上,我们到的季节既不好判断那里土地的出产,也摸不准那里的耕作者的脾气——他们刚刚在上一个季节遭受了严重的歉收并导致普遍的短缺。每天都能听到的动摇共和政体的骚乱消息使这种萧条的局面雪上加霜,就连冷漠的“巴达维亚人(荷兰人)”也不能不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因为我们将去的殖民地的大部分面粉和绝大多数禽畜打算在这里买,菲利普总督一下船就去了荷兰总督范格拉菲先生那里,按当地惯例请求允许我们购买所有所需之物品。我不知道我们的需求量到底有多大,也不知道范格拉菲先生出于什么理由只答应允许其中的一部分。尽管对这位绅士的那些政治观点,我承认我完全不明白,但是,如果我不把他在自己的餐桌上表现出来的礼貌和慷慨告诉读者的话,那我就是冤枉他了。我也不能抵制那种送上门的机会,以范格拉菲先生的仁慈的名义,告诉我的读者:他曾经反复努力去营救5年前在卡非拉里亚海岸沉没的“格罗夫纳”号印度商船上的那些倒霉的幸存者。这件事是好望角的荷兰部队司令戈登上校告诉我的——这位司令对于该国内陆地区的知识无人能比。我遗憾地告诉大家:上校说,那些不幸的人无可挽救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和他们的亲人——他们被卡非人所拘,那是地球上最野蛮的兽性之人。

好望角总督住在东印度公司花园里的总督府里。东印度公司花园面积相当大,种着各种蔬菜,以备时不时来到该港的荷兰籍印度商船之用。有些园中小径铺得很精致,整个园子收拾得很整齐。规则的线条都被设计成以直角相交,然而看惯了那种代表英国土地特色的自然风格的英国人,不一定喜欢这个。在中心路段的起点,放着鸟兽笼,笼子上就像公园其他地方一样,贴着些自大浮夸的说明,不过就我的判断,从该公司在当地拥有的那种优势来看,这里展览的不管是野兽还是鸟类,都不算多。一只老虎,一只斑马,几只不错的食火鸡,一只鸵鸟而已,有一只皇冠鸡算是最值得一提的了。

镇子(译者注:Cape Town,开普敦。)背面的高原,是一座黑色的、外表单调乏味的山,顶部明显扁平,高度约1100码。(译者注:一码等于3英尺或等于0.9144米。)从那山上吹来的阵风暴烈得很,卷起的尘土是那么重,以致几乎让人出不了门。待在家里也烦,出门也烦,也没有什么预防措施。

终于,渴望的那一天来临了。我们向目的地努力挺进的最后一程就要开始了。早晨寂静无风,但是高原风在大约日中时分刮起来,11月12日我们起航,很快就把文明社会的景象和开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抛在身后,去开发一个遥远的、蛮荒的大陆,去移植那些赖以构成国家超凡实力和尊严的良好的人类文明方式。

从好望角带上船的、准备在我们前去的殖民地圈养的活牲畜有:2头公牛,3头母牛,3匹马,44只绵羊,32只公猪,此外还有山羊及很大量的各种家禽。除此以外,军官们的私人储备也十分可观。许多东西贵得出奇,军官们在这方面最初的打算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然的话,他们买的东西会多得多。军队中几乎没人认为买绵羊是划算的,因为喂羊的干草要一公担(译者注:约一吨的二十分之一,英国为112磅,约50公斤多一点。)16先令。

岸边的供游客住的木板房,比原来估计的价钱要低一些。一元五角钱一天,我们在那里住得很好,餐饭是一桌还算过得去的法式餐。假如一个游客的茶叶喝完了,绝对可以用比英格兰还便宜的价钱买到新的。他可以买到足够的烧酒和白葡萄酒,还有葡萄干和其他各种干果。如果他不喜欢住在木屋里,那么他会发现市场上商品丰富,猪肉和蔬菜的价格一点也不贵。

就在我们起锚的信号即将发出之前,一艘挂美国国旗的船经过这里。她执行从波士顿到东印度群岛的商贸航行,已经走了140天。在路上,她还有幸搭救了“哈考特”号东印度商船上的几个下级军官和工作人员。“哈考特”号东印度商船在佛得角群岛中的一个岛上出事了。这艘美国船的主人似乎是个消息灵通人士,听说我们要去的地方时,发表了他自己的看法:如果能够被接纳的话,不但旧大陆的人会往新南威尔士移民,新大陆的人也会——因为美洲新大陆的冒险精神和好奇心都是超强的。P20-23

序言

澳大利亚历史的奠基之作

《澳洲拓殖记》包含英国人沃特金·坦奇(Watkin Tench)所写的《植物学湾远征亲历记》(A Narrative of the Expedition to Botany Bay)和《杰克逊港殖民全记录》(A Complete Account of the Settlement at Port Jackson)两本书,第一本书初版于1789年,第二本初版于1793年。本次翻译主要依据由澳大利亚博物馆研究员蒂姆·弗兰纳里编注、墨尔本的文本出版公司(The Text Publislaing Company)于1996年出版、2003年重印的两书合集本,书名《1788》。

这两本书记述了英国向澳大利亚殖民的“第一舰队”航行过程及到达澳大利亚后头4年在悉尼的殖民拓展情况。作者依据他本人亲历及转引他本人的日记而写成两本书,叙述真实、严谨,现场感很强,叙述依照时间先后顺序,引人人胜。两本书故事连贯,并不重复。

其中的第一本书,记叙的是自“第一舰队”于1787年初起航到舰队抵达悉尼植物学湾,以及直到1788年7月有船从澳大利亚返回英格兰(顺带捎回作者书稿)之时囚犯和海军陆战队官兵在悉尼杰克逊港一带开发拓展之事。这本小册子,于1789年4月在伦敦出版,最先忠实地向英国公众报道了澳大利亚(当时没有澳大利亚这个名称,整个澳大利亚大陆及其附属地统称为“新南威尔士”)殖民的进展情况,是当年英国最畅销的书,也是5本有关澳大利亚开国历史记载的书当中最有价值的一本,是当之无愧的澳大利亚历史奠基之作。

第二本书在第一本书的基础上,按时间顺序,详尽叙述了杰克逊港殖民过程,其重点内容是欧洲殖民者和澳大利亚原居民(作者称其为印第安人)之间的交往、冲突,以及殖民者艰苦卓绝的拓殖情况。其间有继库克船长的航海日志之后对澳大利亚风物的首次详细描写,如对悉尼的植物、气候、动物、土地、河流的描写;有定居点建设的详细跟进;有殖民者从悉尼湾出发在陆上向西、向北、向南各个方向的进入和考察以及对新南威尔士属地诺福克岛、豪勋爵岛等的考察的描述;有“第一舰队”官兵在长达一年苦苦等待补给船的艰苦卓绝的情况描述;有军队组织囚犯开垦土地、首次在澳大利亚土地上开展农作物种植的描写;有根据英王命令,实行退役军人及刑满释放的囚犯定居政策的情况描述等等。凡此种种,都可视作澳大利亚开国历史的一部精确档案,同时对于中国读者又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从未接触的异国历史。

尽管坦奇的书对于澳大利亚的历史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但他本人并非一个知名的或著名的作家,也非一位重要的航海家、探险家之类,他只是海军陆战队当中的普通一官——从英格兰出发的时候他的军衔应该还是中尉,到他1788年寄回书稿的时候是上尉。他在写第一本书的时候还不到30岁,正因为如此,他的那种老辣和严谨的文风才让译者越来越感到惊讶和感激。坦奇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是良好的,文学功底扎实,书中多处恰如其分地引用弥尔顿或莎士比亚的句子。

作为一个军人,坦奇肯定不算是杰出的。书中描写总督让他去抓或者杀印第安人,他都完成得十分之差。去澳大利亚之前他曾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被俘,从澳大利亚返回英格兰后他又在对法国的战争中被俘。更为令人惊奇的是,他在刚去澳大利亚服役的时候就被他的上司判罚监禁。他的军人生涯是不顺利的,但他的内心是善良的、人道的,正是这一点让他把那些土著人看成是人,详细记录了他们的情感、体格、幽默、语言等等。澳大利亚土著是据我所知最为无力反抗的被殖民者,他们的土地又是那样的贫瘠,他们的气候又是那样的严酷。自1788年开始的殖民过程,到现在已经使这个种族濒临消亡的边缘。在英国殖民者到达澳大利亚的时候,土著们仍然属于“食物采集者”。他们的祖先可能是在几万年前澳洲大陆和东南亚大陆分隔得还不是很远的时候,从东南亚渡海过去的,有人说他们是最早的水手。当时的土著有30万人,现在只有几万人。坦奇著作的意义之一就是保留了这个已经逼近消失的种群的历史。

坦奇本人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这两本书,他没有其他重要的著作,他于1803年退役。

重要的不是坦奇的名气,而是他的与殖民主义显得格格不入的人道观点,是他的优雅、忠实的文风。从两本书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的善良,这种善良是与殖民行动相冲突的。而第二本书结尾的时候就十分明白地说出了他的内心思想:他担心殖民行动会耗空国库,导致国家灭亡。他是参与殖民的军官,而他的内心又不赞成殖民行动,所以有点冷眼旁观的味道,这正好让他的书保持了一种客观冷静的角度。他不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去观察悉尼的一切,而是从他自己的人性的角度。他对犯人、对土著持同一种慈善的观察角度。他不像是生活在200多年前的人物,倒像是20世纪末的人。他是殖民者中的异类,是例外。正因为他独特的个性,他在军队中应该是压抑的、郁闷的,这种心情适合他记日记,适合他写作。他因此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历史也记住了他。尽管他的书在澳大利亚长达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很少再版,但他的书现在在澳大利亚很畅销。蒂姆·弗兰纳里的简注本1996年出版后,当年印刷4次,并在1997、1998、1999、2000、2002、2003年反复重印。译者翻译的底本就是在悉尼的机场候机楼买到的。历史忘记了那些成千上万的残酷的殖民者,但记住了坦奇这个军人中的“另类”。

坦奇不同意殖民行动(他在书中几乎没有直接表述这个观点),但谁也否认不了澳大利亚今天的繁荣。正是澳大利亚今天的繁荣让译者感叹,引发了译者对澳大利亚殖民历史的强烈兴趣:她是如何在200多年之间发育到如此繁茂的?

始于残酷,终于秩序。尽管澳大利亚的土著现在仍在要求归还他们的土地,但正如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霍华德所说,历史的方向一旦确定,就会一直一路走下去,几乎没有停下的可能。但是谁有权说我们不能回顾当时的真实历史,谁有权说我们不能谴责殖民者的残酷呢?

作者的叙述让我们真实地了解了现代澳大利亚的开国过程,那一片亘古荒芜的土地上建起的第一座房子,像一个星球一样的澳大利亚大陆上种出的第一块玉米地,长出的第一串葡萄,圈养的第一栏牲畜,修成的第一条道路……“第一舰队”的拓荒者们起的那些地名至今在地图上,在人们的言谈中。现代澳大利亚的历史不过200多年,我们找到的是它的绝对的源头。

澳大利亚的殖民史对中国读者来说,还非常陌生。大多数人如果知道一点澳大利亚历史,也仅限于库克先生“发现”澳大利亚,知道澳大利亚最初是作为犯人流放之地,但听说过“第一舰队”的人不多,清楚“第一舰队”详情的人绝少。本书将澳大利亚的殖民过程详尽化,让中国人详细地知道、准确地知道澳大利亚的发端,清楚地知道英国人遇到的是一个毫无反抗力的土著民族,殖民者到那里的时候那里土地是一片荒芜,和美洲土地的富庶无法相比。

当然本书首先是作为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是研究澳大利亚历史的经典的资料。

对澳大利亚有兴趣的人很多,澳大利亚有数十万华人,而到澳大利亚旅游的中国人逐年增加,澳大利亚的广东街、上海街生意兴隆。澳大利亚的华人市长已有几位。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联系由来已久,19世纪的澳大利亚淘金潮中中国人大量涌人,而澳大利亚也曾经害怕大清帝国入侵。就是本书中也有几次提到中国:一次是运犯人的船转到广州装茶叶,一次是20个囚犯偷跑了,说要到中国,他们听说中国就在北面不远的地方,只隔一条河,中国人长着紫铜色的面庞,待人和善。  今天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及天然气对于中国市场的不可或缺作用,决定了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更加深刻。

这不是一本猎奇的书,这是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我们从澳大利亚的殖民史中学习什么?首先是探险精神。正如作者反复强调,英国人的好奇是他们到澳大利亚的主要原因。200多年前从英格兰到植物学湾的远征,就像历史学者所说,如同今天送一个人到月球那么轰动。人类探险的工作已经做完了吗?没有。还有无数的领域用得着探险精神。还有无数的事情需要克服重重困难,需要九死一生的冒险精神。

书中的殖民者因为等不到英国的补给,濒临死亡的绝境,但在绝望中仍心存希望。他们勇于或被迫抛弃熟悉的生活环境,去勇敢探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在海上的搏斗,使他们在世界各个角落扎根,地图上曾经到处都是大英帝国殖民地的“粉红块”。“日不落帝国”早成历史,帆船时代的探索精神对于我们却仍然是有益的。地球上也许很难找到没被发现的大陆了,但是在大气层外的空间是无限的。

刘秉仁

2006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澳洲拓殖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沃特金·坦奇
译者 刘秉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55994
开本 32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611.41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5: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