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时期以来鲁迅形象的重构/三味学术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鲁迅形象是否有一个基本面?几乎从鲁迅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诞生起,鲁迅形象就这样或那样地被阐释。

本书作者没有采取全面描述“重构”的做法,而只是选择一些具有历史意义与代表性的重大事件作为切入点,进行细致解读,辐射其他方面,从而巧妙地呈现出重构的历史。尤其,论著呈现出一种较为独特的叙述风格、精神气质:回到鲁迅本体,回到阐释文本,回到研究者的感受力,回到边缘的批评立场。

目录

序言

绪论

上篇 集体性鲁迅

第一章 两个“凡是”的双重标准:再解读茅盾对“神化鲁迅”的质疑——以茅盾的《答(鲁迅研究年刊)记者的访问》为中心

第二章 鲁迅诞辰100周年背后话语的认同与裂隙

 第一节 以仪式的形式悬搁记忆

 第二节 周扬的报告:由“代言”到错位

 第三节 1981年的中国知识群体:战栗的启蒙者之梦

第三章 精神文化视角下的鲁迅:主体性回返的恒与变

 第一节 重审《杂文报》《青海湖》风波:主体意识的纷纭投影

 第二节 转型的“镜子”:“实践性主体”的文化想象

 第三节 转折的“探寻”:“精神性主体”的自我隐喻

下篇 个体性鲁迅

第四章 个体生命的复杂性探索

 第一节 鲁迅诞辰110周年:梦幻期的终结与分化

 第二节 现代知识者鲁迅与悖论的“自我”——以汪晖的“概念清理”为中心

第五章 个体生命的多样性读解

 第一节 神圣与世俗:两种理想主义的对峙

 第二节 退居书斋的学人思路:“学者”鲁迅被重构的逻辑与悖论

 第三节 叙述学和细读的升温与冷却:形式本体鲁迅的探索

第六章 反思、理解与对话:“后启蒙”知识分子鲁迅重构的演变

 第一节 从“被同化”到反思:“精神性主体”的深化

 第二节 从想象到理解:“实践性主体”的低调转换

 第三节 从反思到体悟:张梦阳对鲁迅“人学”思想的阐释言路

 第四节 从独白到对话:“后启蒙”年轻知识分子对鲁迅原质的解读——以孙郁的鲁迅重构为个案

第七章 世纪之交越界的解构和重建学理新秩序

 第一节 《收获》风波:新意识形态下的解构行动

 第二节 鲁迅诞辰120周年:新意识形态下的低调整合

 第三节 鲁迅研究的学理思路与鲁迅学的建构——以2004年“鲁迅研究二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中心

 第四节 跨文化视阈下对“东亚鲁迅”的阐释——以2006年纪念鲁迅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中心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时期以来鲁迅形象的重构/三味学术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49210
开本 16开
页数 4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8
156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