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专著,是作者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讲授中国法制史和社会史的讲义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最早于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实施情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 |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哲学社会科学类)(精)/中国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专著,是作者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讲授中国法制史和社会史的讲义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最早于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实施情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讲授中国法制史和社会史的讲义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最早于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实施情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本书的特色一是在研究法律制度演变过程的同时,重视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研究;二是注重家族、阶级、宗教与法律之间的相互作用;三是比较法家和儒家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揭示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过程。本书版本采用中华书局2003年版。 目录 第一章 家族 第一节 家族范围 第二节 父权 第三节 刑法与家族主义 一 亲属间的侵犯 杀伤罪 奸非罪 窃盗罪 二 容隐 三 代刑 四 缓刑免刑 第四节 亲属复仇 第五节 行政法与家族主义 第二章 婚姻 第一节 婚姻的意义 第二节 婚姻的禁忌 一 族内婚 二 姻亲 三 娶亲属妻妾 第三节 婚姻的缔结 第四节 妻的地位 第五节 夫家 第六节 婚姻的解除 一 七出 二 义绝 三 协离 第七节 妾 第三章 阶级 第一节 生活方式 饮食 衣饰 房舍 舆马 第二节 婚姻 一 阶级内婚 二 婚姻仪式的阶级性 第三节 丧葬 第四节 祭祀 第四章 阶级(续) 第一节 贵族的法律 第二节 法律特权 一 贵族及官吏 二 贵族及官吏的家属 第三节 良贱间的不平等 一 良贱 杀伤罪 奸非罪 二 主奴间 杀伤罪 奸非罪 第四节 种族间的不平等 第五章 巫术与宗教 第一节 神判 第二节 福报 第三节 刑忌 第四节 巫蛊 第六章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 第一节 礼与法 第二节 德与刑 第三节 以礼入法 结论 附录 中国法律之儒家化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哲学社会科学类)(精)/中国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瞿同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5697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7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72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印刷时间 | 2007-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8 |
宽 | 155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