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周振甫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共分为欣赏与阅读编,写作编、修辞编、风格编以及文艺论五个部分,结合古代诗词评论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写作立意、风格、修辞手法等作了系统的归纳与论述。全书旁征博引,论述精辟,为人们阅读和鉴赏古代诗词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论。
图书 | 诗词例话(综合普及类)(精)/中国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周振甫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共分为欣赏与阅读编,写作编、修辞编、风格编以及文艺论五个部分,结合古代诗词评论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写作立意、风格、修辞手法等作了系统的归纳与论述。全书旁征博引,论述精辟,为人们阅读和鉴赏古代诗词提供了一整套的方法论。 内容推荐 本书从历代诗话、词话和诗词评中选录具有独到见解的段落260多则,按阅读、写作、修辞、风格四个方面(共75个小标题)归类编排。全书的重点是联系这些诗话、词话、诗词评中谈到的历代著名诗篇,进行分析比较,评论其艺术上的高低得失,详加发挥阐述,引导读者扩大视野、开阔思路,体会诗词立意构思之巧、遣词用字之妙,从而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为新诗的创作提供有益的经验。本书版本采用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 目录 欣赏与阅读编 诗家语 欣赏 完整和精粹 逼真和如画 形象思维 隔与不隔 意新语工 忌穿凿 忌执着 忌片面 拔高和贬低 比较 出处 真切 偶合 写作编 立意 真实 体察 赋陈 描状 情景相生 境界全出 咏物 理趣 点睛 诗中议论 开头 承转 关键句 结尾 线索 分宾主 即小见大 化实为虚 加倍和进层 透过一层 倒插、逆挽 反接、突接 仿效和点化 磨咕 修辞编 兴起 比喻 博喻 喻之二柄 喻之多边 曲喻 通感 夸张 比体和直言 衬托 映衬和陪衬 衬垫和衬跌 反说 用事 层递 复叠错综 点染 侧重和倒装 对偶 互文和互体 修改 精警 回荡 风格编 含蓄 婉转 婉转和直率 直率 自然 平淡 柔厚 清丽 绮丽和英爽 雄奇 沉着 沉郁顿挫 空灵 风趣 美尽刚柔 文艺论 神韵说 格调说 性灵说 肌理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诗词例话(综合普及类)(精)/中国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振甫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67972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70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印刷时间 | 2007-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7 |
宽 | 154 |
高 | 2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