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效与公
内容
编辑推荐

收入分配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收入分配制度的实质,是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它既受不同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决定和影响,又受不同文化和政治理念、治国方略的决定和影响,它既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对统一体,问题是如何使之处于一种适当状态并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适时调校。

内容推荐

收入分配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收入分配制度是一种在国家、要素所有者、生产经营者以及劳动者之间分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的利益分配机制。这一利益机制的自身结构可分为三个环节:以市场为主导、起着基础作用的一次分配;以政府为主导、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二次分配;以社会为主导、起积极补充作用的三次分配。三个环节交相融会、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和状态。

收入分配制度的实质,是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它既受不同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决定和影响,又受不同文化和政治理念、治国方略的决定和影响;它既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对统一体;问题是如何使之处于一种适当状态并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适时调校。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据世界银行测算,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2200美元,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着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进一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相继对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将过去的“效率为主兼顾公平”转变为“谋求效率与公平的均衡”,从而使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要使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必须下力气在协调处理好效率与公平问题上制定新制度、改革老制度、完善制度体系。

目录

引言

收入分配实践及制度演进概述

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收入分配制度模式的国际比较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问题的认识

构建效率与公平均衡收入分配制度的措施建议

结语

试读章节

1.一次分配:城乡分治、高度平均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实现“赶超战略”,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性手段直接配置大部分社会资源,大大简化了一次分配中的关系。在国有经济中,国家主要以所有者的身份参与一次分配,从企业获得利润;在非国有经济中,国家一方面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获得税收,另一方面,通过控制价格机制获得国民收入。因此,在一次分配中劳动者之间如何进行分配就成为二个重要内容。

一是城乡进行分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农村以非国有的集体经济为主体,政府在一次分配中的身份不同,因此,实行了城乡分治的办法。政府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实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通过人为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直接实现了将资金向城镇、向工业倾斜,由此也间接调整了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据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测算,1950年至1978年,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5100亿元,通过农村税收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978亿元,扣除国家对农业投入1577亿元,农村为城市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净额约4500亿元。在城镇,政府则通过直接规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资,确定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度,工资收入主要用于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是实行高度平均。在劳动者之间,无论在农村或是在城镇,劳动者之间的分配都实行高度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劳动者的收入相差无几,收入多少主要是按资历而不是按能力和贡献决定,劳动收益与劳动成效脱钩,主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平均主义分配严重挫伤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遭到了严重制约。

2.二次分配:税收调节极弱、社保部分起步

在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二次分配中的政府调节职能很大程度上被整合到一次分配过程中。这是因为:第一,高就业率政策下的低工资制度,使得劳动者工资收入一般只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难以负担教育、医疗、养老等项支出,因此,政府或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国有企业、人民公社等渠道提供了低收费教育、公费医疗等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政策;第二,由于一次分配过程中对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实行平均主义,城镇和农村居民内部的初始收入分配差距并不大,因此,对调高补低的二次分配政策需求并不强烈;第三,由于企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营主体,向政府上缴收入的主要形式是随意性较大的利润而不是具有相对固定性和强制性的税收,因此,作为二次分配主要形式之一的税收调节作用也相当有限。这一时期二次分配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国家在城镇建立了独特的劳动保险制度,在农村建立了救助制度。

我国于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城镇保险费的征集、保管和支配、保险项目及标准、保险实施范围、执行和监督都进行了明确规定,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这种劳动保险制度具有“内容广、统筹高、政事分、待遇同、受惠宽”的特点。“内容广”,即指其保障内容广泛,项目涉及到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职工在养老、疾病、工伤、残疾、死亡、生育等情况下都可以得到保障;“统筹高”,即指其是一种统筹层次很高的保障体系,各保障项目所需基金全国统一管理,单位按月缴纳的劳动保险金在不同级次工会组织之间流动,上级工会组织负责进行统筹调剂;“政事分”,即指其是一种政事分离的管理体制,工会负责具体经办劳动保险,劳动行政部门进行监督;“待遇同”,即指其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上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受惠宽”,即指其保障范围不仅包括职工本人,还包括职工家属,规定了供养直系亲属在医疗、死亡和生育等方面享有相应的劳保待遇。同时,国家还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抚养人的城镇孤老(简称“三无”人员)、社会困难户、20世纪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以及国家规定的一些特殊救济对象实行了定期定量救济和临时救济的制度。但这种制度覆盖面很小,城镇每年固定救济对象仅60万至80万人,临时救济对象不足300多万人次。

在农村,国家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和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以集体为主导的救助制度:一是以救灾、五保供养和困难户救济为主要内容的救助制度,为保障部分困难农民的基本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和推广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覆盖了95.2%的农村人口,对提高和保证农民健康水平功不可没。P4-7

序言

收入分配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收入分配制度是一种在国家、要素所有者、生产经营者以及劳动者之间分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的利益分配机制。这一利益机制的自身结构可分为三个环节:以市场为主导、起着基础作用的一次分配;以政府为主导、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二次分配;以社会为主导、起积极补充作用的三次分配。三个环节交相融会、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和状态。

收入分配制度的实质,是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它既受不同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决定和影响,又受不同文化和政治理念、治国方略的决定和影响;它既是一对矛盾体,又是一对统一体;问题是如何使之处于一种适当状态并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适时调校。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据世界银行测算,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2200美元,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着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进一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相继对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将过去的“效率为主兼顾公平”转变为“谋求效率与公平的均衡”,从而使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要使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必须下力气在协调处理好效率与公平问题上制定新制度、改革老制度、完善制度体系。

后记

我未论证效率与公平是不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永恒主题,但我深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从广度看,它牵动着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从深度看,它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特别是当前中国正处于入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往往有一种急剧扩大的内在动力。这尤其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施以强力调控,创造一整套科学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及机制,构筑一个追求效率与公平均衡的思想文化氛围。

秉持这样一种认识,《病与医》一收笔,我就开始思考如何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一是要让民众明白,过大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客观的过程,把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需要假以时日;二是近期拿出一些实招,打出一套组合拳,化解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使弱势群体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益,让不当得利者受到限制或打击,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看到未来的光明和希望;三是统筹规划,尽快研究出一套积极稳妥、科学调控、标本兼治的改革方案。需要强调的是,解决这一异常复杂的问题时,既要注重逻辑思维,更要充分注重系统思维。因为系统思维是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系统性,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中综合地考察与研究问题,以寻求最佳处理方案的思维方法。只有用系统思维的原理来协调解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问题,才能将各方关系与各种利益协调起来,科学妥善有机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均衡性问题。

思考和写作是艰辛的,文中也难免存在错漏之处,但那种“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雅趣是美妙和不足为外人道的。“行万里者,半于九十”。四个半月的党校学习结束,本文作为一份作业也算大体完成了,但我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索不会停止,对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工作将投入更多的热情和主动,为建立效率与公平均衡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尽绵薄之力。

感谢领导、同事,感谢老师、同学,正是他们的指引、鼓励和支持,正是他们的悉心指点和无私帮助,给了我研究、写作、工作、奉献的信心和动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效与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73705
开本 16开
页数 1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4.7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