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七个尖角阁的老宅(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七个尖角阁的老宅》借用家族诅咒这一古老的哥特传统,描写了品钦家族因祖上谋财害命而使后代遭到报应的故事。

小说对七角阁老宅的描绘,处处充满着象征意义。老宅里与街道的对比是黑暗与光明的对比,老宅里表示过去、死亡、束缚和与世隔绝;街道上则象征着现在、生命、自由和现实。七角阁老宅处在形形色色的阴影之中,这些阴影象征着各种罪恶。从那张模糊不清、沾满灰尘的地图可以看到品钦法官的贪婪,从那张褪色了的画像中可以看到上校的冷酷和邪恶,从那架黑色的、样子像具棺材的大键琴上可以看到家族的傲慢。

内容推荐

纳撒尼尔·霍桑,19世纪美国文学经典作家,实践并发展了罗曼司体裁,擅长象征主义手法和心理分析,其艺术之花得益于新英格兰历史和清教主义的滋养,一直被视为美国本土文学的代表,亨利·詹姆斯甚至以“地方性”来形容他的创作。然而,他的作品既是本土的,也是国际性的,融合了欧洲多元文化传统,他的目光既是回溯性的,也根植于坚实的现在,他致力于建构一个联结“现实与幻境”、“真实与想象”的晦暗不明的“中间地带”,以一种曲折隐秘的方式传达他对美国历史、当代社会、政治、宗教、艺术和道德等诸多问题的见解。他的作品,因其深邃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技巧,散发出持久的艺术魅力,是当之无愧的美国文学的典范。

本书为他的作品《七个尖角阁的老宅》。全书借用家族诅咒这一古老的哥特传统,描写了品钦家族因祖上谋财害命而使后代遭到报应的故事。

目录

七个尖角阁的老宅

小伙子布朗

欢乐山的五月柱

牧师的黑面纱

我的亲戚,莫利纽克斯上校

试读章节

在新英格兰的一个小镇上有一条横街,街的中段矗立着一座古旧的木质楼房,楼顶七个陡峭的尖角阁面朝不同的方向高耸着,中间是一组巨大的烟囱。这条街叫品钦街,这座房子就是古老的品钦老宅。宅子门前立着一棵粗壮的大榆树,但凡小镇上出生的孩子都熟悉这棵树,管它叫品钦榆树。我偶尔几次造访该镇,总会绕到品钦街,为的是可以在那两大古迹(巨大的榆树和饱经风霜的老宅)的阴影下面走一走。

这座古宅的外表总让我觉得像是一个人的容貌,斑斑印记不仅是风吹雨打的痕迹,也显露出漫漫人生中所经历的沧桑变幻、盛衰荣辱。如果这些值得叙述的话,将会是一部饶有趣味的喻世之作,同时还具有明显的统一性,仿佛是出自艺术家的匠心。但是这个故事包括一连串的事件,贯穿了两个世纪的大部分年代,如适当加以丰富扩展,足以写成一部对开本的巨册或一整套十二开本的书,篇幅甚至超过同时期新英格兰的编年史。因此,不得不对以品钦老宅或称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为主题的大多数传说加以压缩处理。先简单勾勒一下楼房宅基的环境,迅速一瞥房子古怪的外形,再指一指屋顶和墙壁上的斑斑青苔,房子在无处不在的东风中渐渐变暗。我们将从一个不很遥远的时期展开故事,故事仍然要与悠远的过去保持联系——涉及到一些已经被人遗忘了的人物和事件,还有那些几乎完全过时的习俗、情感和观念——如果把这些适当地传达给读者,将有助于说明有多少古老陈旧的材料构成了人类生活中最新奇的内容。我们也许可以从那被认为无足轻重的事实中得出重大的教训:老一代的行为是遥远的日后可能或必然产生的善果或恶报的根由;这根由和眼下短暂的利益之果——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私利——夹杂在一起,必然会播种下经久不死的恶果之树,让子孙后代处于黑暗的笼罩之下。

这座七个尖角阁的老宅如今虽然看起来古旧,但它并不是文明人在这块土地上建起来的第一座住宅。品钦街原先的名称比较卑微,叫做莫尔巷,是以这块土地原先主人的名字来命名的,莫尔的农舍前是一条牲畜走的小道。当年,一股清澈宜人的天然泉水——这个清教徒辟为居住地的环海半岛上十分难得的宝藏——吸引马修·莫尔在此地搭建了一间茅草屋,只是离当时的村庄中心稍微远了些。然而,三四十年过后,随着小镇的发展,这所简陋茅屋的地基却让一位有权有势的人物十分跟馋。他仗着立法机关的准许,以貌似合理的理由宣称他对这块地基和一大片毗连的土地拥有所有权。品钦上校,这位所有权要求者,根据我们收集的关于此人的品性的材料来看,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马修·莫尔虽然地位卑微,但只要认定了是自己的权利,就会顽强地加以捍卫。一连好几年,他都成功地保护了自己那块一两英亩的土地,那是他辛勤劳作,砍伐原始森林,开辟出来的一片园地和宅基。迄今所知,没有任何关于这场所有权争夺的书面记载。我们对整个事件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传说,所以对这件事的是非曲直妄下任何武断的定论,都是鲁莽的、不公正的。不过,品钦上校夸大自己土地所有权的范围,以此把马修·莫尔的那小块土地也划为己有,就这点而言,至少是值得质疑的。更令人怀疑的是,争执双方并不是势均力敌的对手——尤其是在那个被我们称颂的时代,当时个人的影响力远比现在大得多——而且争执始终悬而未决,直到占有这块有争议的土地的当事人死亡才告结束。他的死亡方式给一个半世纪前的人们所带来的影响,是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的。他的死使这茅屋主人卑微的名字笼罩上了莫可名状的恐怖,几乎像是一场宗教法事,把死者这片小小的居住地犁过一遍后,他和他的土地从此便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简言之,老马修·莫尔是因巫术罪被处死的,他是当时可怕的谬见的牺牲者之一。这件事给予我们颇多教训,其中之一就是:权贵阶级和自视为人民领袖的人们很有可能犯下最疯狂的暴民所常犯的冲动的错误。牧师、法官、政治家——当年最英明、最冷静、最神圣的人——站在绞刑架周围靠里面的一圈,热烈地为这种血腥行为鼓掌,最后才承认自己也不幸受到蒙蔽。如果说他们的这些行径有任何一点可比其他行径少受谴责的话,那么就是他们的迫害并不因人而异,像从前通过司法程序进行的大屠杀一样,不仅迫害穷人和老人,而且包括各阶层的人:他们的同僚、弟兄和妻子。在种种纷乱无绪的大毁灭中,像莫尔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无声无息地跟着一同受难的人群踏着殉难者的道路走上刑台,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后来,这个骇人时代的疯狂平息下来后,人们还记得品钦上校是多么起劲地参与清除巫术的运动,私底下,人们也不免窃窃私语,在他罗织马修·莫尔的罪名的狂热中透着诽谤的恶意。众所周知,受害者莫尔已经意识到品钦上校对他的迫害是怀有私仇的,他声称上校陷害他是为了掠夺他的土地。行刑时——莫尔的脖子已经套上了绞索,品钦上校骑在马背上狰狞地盯着这幅景象——莫尔在绞刑架上诅咒品钦,史书和传说都把他那句话丝毫不差地记录了下来:“上帝啊,”这位临死的人声色俱厉,用手指着仇人不动声色的面孔说,“上帝会让他饮血!”P7-9

序言

如果一位作家将其作品称做罗曼司,那么很显然,他是希望能在处理作品的形式和素材方面享有一定的自由,但如果他自称写的是小说,就无权享有这种自由了。人们认为小说是一种旨在忠实于细节描写的创作形式,不仅写可能有的经历,也写人生体验中平常的、普通的经历。罗曼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须严格遵守创作法则,如果背离了人性的真实,也同样是不可原谅的罪过。然而,在很大程度上,罗曼司的作者却有选择和创造具体情景以展现这一真实的自由。只要作者认为合适,他可以通过调节氛围,增强画面光线,或者使之柔和,也可以加深或渲染画面的阴影。恰到好处地运用这里所提到的特权,特别是把非凡的事物作为一种清淡、微妙、飘忽的风味来加以融合,而不是当成实实在在的菜肴的一部分提供给读者,这无疑是明智之举。不过,即使作者处理得不够谨慎,也不能因此就说他犯了文学创作罪。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打算——但成功与否,所幸不是由作者自己来评定——下笔务必审慎,以免遭受读者的责难。这个故事之所以符合罗曼司的定义,就在于它试图把过去的时代和正从我们身边飞逝而过的现在连接起来。这是一个传说,从业已黯淡的往昔一直延续到明亮的今日,笼罩着一层富有罗曼司色彩的迷雾。读者可以依据各自的好恶,对这层朦胧的迷雾不予理会,也可以让它悄然弥漫于人物和事件之中,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这个故事由于素材质地粗糙,可能也需要这一效果,这样一来,也增加了创作的难度。

许多作家非常强调某种明确的道德意义,他们声称就是根据道德教育的目的来进行写作的。为了避免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笔者也赋予此书一条道德教义——一条真理,即上代人作恶会殃及其后代,恶果会将所有暂时得到的利益化为乌有,发展成彻头彻尾、难以控制的祸害。如果这个罗曼司故事最终可以使人们——或者真的能让某个人——相信:把大笔不义之财和巧取豪夺的房产统统堆积在不幸的子孙后代身上是愚不可及的,因为这只会将他们压垮压毁,直到聚敛起来的财富最终耗尽散空。能做到这点,笔者就相当满意了。不过,由衷地说,笔者并不敢有此奢望。如果罗曼司故事确有教育意义或真的产生了某种效应,那么达成这一效果的过程是非常微妙的,而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笔者认为不必严厉地在故事里贯穿一条道德说教的铁棍,或者说,不必用大头针把蝴蝶钉住——那样会立刻结束蝴蝶的生命,使它僵死,呈现出一种不雅观、不自然的姿态。的确,清晰、精心而巧妙地展现出高度真理,步步昭明,直到故事最后圆满呈现,会给作品增添一种艺术光辉,然而,真理,在末页,与在首页时相比绝不会更正确,甚至也未必更昭明。

读者或许可以为这个故事虚构的情节设定一个实际的地点。如果故事的地点上存在历史联系——这种联系虽然很薄弱,但对作者的创作计划很关键——作者完全乐意避免做这类历史的关联。撇开其他问题不谈,将作者虚构的家族人物肖像与当前的现实密切相接,会让这个罗曼司故事招致严厉而极端危险的批评。作者的本意不是描写地方的风土人情,也不是对某个他敬重有加的社会团体妄加评论。铺就一条并不侵犯任何人私有权的街道,占用一片无主的土地,用建造空中楼阁的传统材料来建造这座老宅,作者相信,不至于会因此触怒众人吧。本书的人物——虽然他们家世源远、门第显赫——实际上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或者,至少也是作者拼凑出来的形象。对于他们自称所属的那个古老小镇而言,他们的美德不会为小镇增添什么光彩,他们的过失也丝毫不会让小镇蒙羞。因此,尤其对书中提及的那个地区而言,如果本书能被严格当做罗曼司故事来阅读,作者将会感到很高兴,因为故事关注更多的是头顶上的云彩,而远不是埃塞克斯县的任何一块实际的土地。

写于勒诺克斯

1851年1月2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七个尖角阁的老宅(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纳撒尼尔·霍桑
译者 李映珵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8102
开本 32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19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4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7
147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4: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