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创业非常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最能打动读者心灵的角度,揣摩企业家创业故事的讲述方式。作者不是居高临下地俯瞰企业家,也不是挺着脖子仰视企业家,而是沏一壶茶,与企业家坐下来拉家常。请任正非、许荣茂、张近东、俞敏洪、马云、施正荣、严介和、李书福等20位商界名家来自己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这本书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强烈的现场感,让读者了解他们追逐财富梦想过程中的命运转折及心路历程,深刻揭示他们财富背后的人生故事,每一篇文章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内容推荐

这本书介绍的刘永好、任正非、史玉柱、俞敏洪、马云、施正荣、鲁冠球、李书福、杨卓舒、张近东、李宁等20位人物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他们是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商业巨擘和业界的标杆,他们是纵横帷幄而决胜千里的经济风云人物,陷于窘境能绝地而起,身临巅峰而居安思危,他们诚实、勤奋、睿智,善于把握机遇、创造机会,他们站在经济改革最前沿,拥有敢为人先的奇思妙想,精心缔造着各自的商业帝国,玩弄财富于股掌之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他们波澜壮阔的中国式奋斗史,照亮了中国经,体现了中国的力量和商界领袖的气质。他们的成功向人们展示:生命因为奋斗而美丽,人生因创业而精彩。

作者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给所有徘徊于创业大门之外的人们以决心,给所有在创业的征途中拼搏奋进的人以力量,借鉴他们谋霸市场,运筹帷幄,成就财富梦想的“点金之术”,用他们的管理智慧和经营理念,启发你对于人生的思考,唤醒你创业的冲动,点燃你创业的激情,坚定你创业的信心,帮你洞察创业中的急流险滩,避开创业路上的障碍陷阱,成功开启财富之门。

目录

序言

 触动心灵的财智故事王育琨

 创业“赢”在心态俞敏洪

任正非:专注成就“狼性”华为

 从军营走出的CEO

 创造“狼性华为”

 用毛泽东兵法治商

 打造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企业

 在整合中跨越

 任正非经典语录

马云:互联网上笑傲江湖

 教师出身

 投身互联网

 惊人发展

 把红旗插遍全世界

 演绎网络传奇

 马云说:开创“阿里巴巴模式”

 坚持最初梦想担当复苏使命

 启示与展望

 马云经典语录

刘永好:亿万财富源于梦想

 1000元起家

 生产饲料发家

 组建民生银行

 光彩事业的先行者

 走出国门

 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

 生命价值在于过程

 财富只是一种符号

 刘永好经典语录

张近东:做中国的“沃尔玛”

 下海一年净赚千万

 宁亏4000万的转折

 苦练内功,夯实基础

 渠道为王,服务致胜

 义利并举的财富观

 张近东经典语录

李书福:做汽车的“疯子”

 从照相馆起家

 开民企造车之先河

 突出重围

 从模仿到自主研发

 三链协同,流程再造

 从“价格取胜”转向“技术领先”

 责任与使命

 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李书福经典语录

严介和:苦难铸造的英雄

 被逼无奈地“跳海

 从教师到杰出商人

 “BT”魔方

 在质疑中前行

 “布道”中国

 从蛹到蝶的蜕变

 严介和经典语录

张跃:在否定中超越

 追求艺术人生

 专注创造奇迹

 第一个玩飞机的人

 用服务代替销售

 在否定中超越

 塑造自己的“雕像

 张跃经典语录

俞敏洪:从草根跃向贵族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开弓没有回头箭

 “游击战”中诞生“正规军

 打造民办教育第一品牌

 大步迈向国际化

 上市后的“苦衷”

 俞敏洪经典语录

施正荣: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华丽转身

 走出大山

 巧遇“太阳能之父”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以退为进”赴海外上市

 拥硅者为王

 痛斥“害群之马”

 突破产业链“瓶颈”

 从100亿向1000亿迈进

 环保是最大的“慈善”

 成就感比财富感更好

 施正荣经典语录

鲁冠球: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表情

 “打铁匠”叩开通用之门

 “蚕食式”海外收购

 锻造完整的产业链

 向世界级企业迈进

 创造资本神话

 鲁冠球经典语录

许荣茂:大智者与大冒险家

 香港做股票掘得第一桶金

 转战房地产

 “借壳”上市

 独到的眼光与魄力

 保持一颗平常心

 许荣茂经典语录

张茵:从收废纸起家的女富豪

 收废纸起家

 进入造纸业

 香港上市

 成功秘诀:专一

 夫妻间公私分明

 回报社会

 张茵经典语录

郭广昌:创造“复兴"神话

 人生的三大转折

 玩转资本“魔方”

 从专业化到多元化

 打造“贴心”的团队

 复兴不是“神话”

 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

 郭广昌经典语录

江南春:做有创意的生意

 读大学攒下百万财富

 牵手IDG传媒

 创造自己的“蓝海”

 一统“江湖”

 “公交车”理论催生亿万财富

 江南春经典语录

祝义才:演绎“雨润"传奇

 怀揣200元辞职下海

 艰难起步

 靠诚信开拓市场

 惊天之举“蛇吞象”

 创新则生,守旧则亡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

 金钱并不代表富贵

 祝义才经典语录

李金元:与天狮共舞

 做“倒爷”攫取“第一桶金”

 “冷水桑拿”让我时刻保持清醒

 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

 “尊重差异,法为己用”

 “赢”在心理素质

 慈善是我一生的责任

 李金元经典语录

王玉锁:从小商贩到“燃气大王’’

 罐煤气掘到第一桶金

 借力“西气东输”

 石家庄“战役”

 打通“生命线”

 贯通产业之脉

 挑战燃气巨鳄

 公益事业绽现光彩

 王玉锁经典语录

杨卓舒:一个人与一座城的传奇

 苦难的童年

 借来的“第一桶金”

 宏伟的造城计划

 对教育情有独钟

 财富与责任成正比

 成就百年基业

 杨卓舒经典语录

李宁:从“体操王子"到财富新锐

 “体操王子”

 加盟健力宝

 “李宁”品牌问世

 在运动中成长

 体育情结

 奥运赢家

 李宁经典语录

史玉柱:重新站起的巨人

 创业从“汉卡”开始

 耀眼光环下的迷失

 “赌”出来的失败

 “脑白金”让他起死回生

 开辟新“征途”

 下半辈子就做网游了

 揭开巨人“不死之迷”

 史玉柱经典语录

后记

试读章节

任正非小传

出生:1944年

籍贯:江苏

毕业院校: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为重庆大学)

职务: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行业:通讯

公司总部:深圳

创业时间:1988年

创业资本:2万元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个人荣誉:2005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100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2008年荣获“中国企业家终身成就奖”。

个人财富:2008年他以8亿元财富名列胡润强势榜第2位。

经历:1978年,从部队转业;1988年,创办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创业感言:因为优秀,所以死亡。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高科技企业以往的成功,往往是失败之母,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唯有惶者才能生存。

当被称作“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的思科正在接受全球传媒和资本市场的广泛赞誉与顶礼膜拜之时,它却不得不为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而暗自焦虑,头疼不已。这家企业就是深圳的华为,而它的带头人原来是解放军的一名团级干部,也因此而带有军人作风的任正非。

任正非的经历的确够让人赞叹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他白军队转业之后,就来到了当时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最初也打了几年工。有了一些积蓄和资源后,他于1987年创立华为公司,最初的业务是倒买倒卖,靠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HAX交换机获利。当时在深圳这种类型的公司一抓一大把,可大家活得都不错,很舒服。但任正非的与众不同此时显露了出来,做了两年之后,他放着舒舒服服赚钱的生意不做,却非要自己搞研发,做自己的产品。、1990年,几十个年轻人跟随着任正非来到南山一个破旧的厂房中,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说,华为正重复着当年思科、爱立信等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并且正在成为这些电信巨头“最危险”的竞争对手。

任正非是唯一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的中国企业家。不久前,《世界经理人》评选出15年来对中国管理影响最大的15人,华为任正非入选。

2008年12月,《中国企业家》杂志授予他“中国企业家终身成就奖”,组委会对他的评语是:“神秘的战略思想家,国际化榜样。他也曾失败,也曾痛苦,也曾忧郁,也曾被妖魔化,但他以最有静气、最有定力的力量,以他的理性、智慧、勤奋和危机感,影响了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也影响着全球通讯行业格局。”

从军营走出的CEO

任正非——这位受国家领导人多次钦点出国访问的全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的总裁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对福布斯、胡润富豪榜排名从不在意,只是专注自己的事业。

而猜测纷纭中,华为一路过关斩将蜚声海内外也给任正非披上层层神秘的面纱。

1944年出生的任正非,从小就经历了战争与贫困的折磨。他有兄妹7个,加上父母全家共有9口人,生活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维持。当时家里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以保证人人都能活下去。任正非上高中时,常常饿得心慌,也只能用米糠充饥。他家当时是两三人合盖一条被,破旧被单下面铺的是稻草。他读高中时的理想只是吃一个白面馒头!可以想见,任正非青少年时代是在怎样的贫困中度过的。生活的艰辛以及心灵承受的磨难,成就了少年任正非隐忍与坚定的性格。他感慨:“我能真正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1967年在重庆上大学时,因挂念挨批斗的父亲,任正非扒火车回老家。因为买不起车票,挨过车站人员的拷打。步行十几里,半夜到家,父母来不及心疼长子,怕被人知道,受牵连,影响儿子前途,催促着他第二天一早就返回学校。分别时父亲脱下唯一的翻毛皮鞋给他穿,特别嘱咐:“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学而优则仕’是几千年的真理。以后有能力要帮助弟弟妹妹。”任正非知道那临别嘱咐的份量,啃书本、钻研技术,成了他唯一要做的事情。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世纪70年代,任正非成了部队的技术尖兵。

转业到深圳南油集团后,任正非在家庭和事业中都出现了不适应。他的夫人先他转业而且高居南油高管层,他则在南油下属的亏损企业中运营连连失利。偏偏他又是个孝子,还要把父母与弟弟妹妹接到一起居住。支柱倾斜,那个家解体了。

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任正非开始自己创办公司。在起初的两年时间,公司主要是代销一种香港的HAX交换机,靠打价格差获利。代销是一种既无风险又能获利的方式,经过两年的艰苦创业,公司财务有了好转。少许好转的财务并没有用来改善生活,而是继续被投进了经营。当时任正非与父母等住在深圳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在阳台上做饭。父母通常在市场收档时去捡菜叶或买死鱼、死虾来维持生活。

穷困是有大作为的人的“第一桶金”,饥饿感就是一个人不竭的动力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任正非感谢生活给自己的馈赠,他认为:“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在高技术领域活下去更需要超凡的毅力。

他仿佛听到一种神秘的声音:要抛弃一般商人唯利是图,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敢想敢做,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企业。这是生命充实激越起来的根本途径,他禁不住这种诱惑。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任正非执掌下的华为几乎从来不主动宣传自己,哪怕遇到攻击的时候,也不“争辩”,一切顺其自然。

熟知任正非的人说:“任正非言谈直抒胸臆,是性情中人,他可以为最小的客户竭尽全力,但不会为好事的媒体费一点口舌。”

任正非甘愿把自己藏于九地之下。无论是商人们花巨资才可以现身的媒体盛事,还是企业家们趋之若鹜的工商联副主席和全国人大代表资格,他都守拙婉拒。别人的价值在广场上,他的价值在对企业经营的专注上。他是沉默、孤独、果决、不求闻达、坚持到底的人,而具有敢于胜利的大勇,总能对一切胜利者以及对每次胜利的偶然因素做出独立而精辟分析和判断。这就是任正非的过人之处。

一个历经人生冷暖的灵魂,从最低的山谷,走到了人生的正午,避开喧闹,获得一种静观。看事、看人、看物都有了别样的视野。任正非常常根据企业、市场、大环境的发展,不时抛出凝聚着深刻洞见和教益的美文,说公司、谈战略、话做人。他对中国人素质教育的建言、对“冬天”的忧患,以及对英雄主义的旷野呼喊,既能与一线员工保持共鸣,又能为广大公众所接受,有些思想甚至直接被国家领导人所熟悉和欣赏。

视野即价值。超乎常人的视野,铸造了华为超乎寻常的武器。动态竞争学创始人陈明哲在2007年CE0年会上说,“凡是战略,都是专注,凡是执行都是坚持。”任正非对此心有灵犀,专注是华为的一种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创造“狼性华为”   经历了多次大环境起伏,任正非对危机特别警觉,在管理理念中也略带“血腥”,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野狼”。因为狼有让自己活下去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

华为的企业精神为“狼性”,代表一种强烈扩张的欲望。这实际上是任正非一贯遵从的策略。

这里有一个典故。据称,1997年的一次会议上,任正非特别称道“狼”和“狈”的攻击组合。一位华为前员工说,任正非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一般讲完故事后都要采取措施。这次“狼狈为奸”的故事直接促成了华为“狼狈组织计划”的出炉。

虽然那项计划已消散,但“狼性”却被作为华为精神得以延续。1988年,任正非和他的6个伙伴揣着2万元把刚刚诞生的华为安置在深圳南山区一个不知名的小角落里。当时华为只是一个小小的代理商,在代理业务露出下滑迹象时,任正非毅然决定将赚取的钱全部投入到自行研发中,之后的华为势不可挡。

1992年,华为开始生产自己的交换机,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元;1993年找到国内农村通信市场突破口,进入高速发展期,逼退了在中国称霸一时的阿尔卡特、朗讯和西门子等国际巨头。

“当时任正非是孤注一掷,没想到打个正着。”一位熟悉华为的人士称,而用任正非自己的话说:“华为是由于无知而踏入信息技术产业。”而今更在多个领域遍地开花,成为令思科、爱立信们头疼的竞争对手。

上世纪90年代,与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并开始跌跌撞撞地探路。事实证明了任正非战略家的眼光,1996年,第一次海外练兵——3个月时间完成和记电信项目。

尤其在几年前电信业最火爆的时候,任正非写下《华为的冬天》,这篇战略性的文章在业内投下了一枚炸弹。这也是IT界和管理界真正把任正非摆上突出位置的关键一环,很多公司甚至将其打印出来全体学习。

……

P3-6

序言

触动心灵的财智故事

王育琨

有人把做企业比喻成你死我活的战场,充满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血腥,零和游戏的教条俘虏了一大批企业家;有人把做企业比喻成无中生有的艺术,到处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道可道非常道;有人把做企业比喻成赋予生命意义的生活,一点一滴细节中的创造,使一切拥有了经久的价值。而在我看来,做企业就是讲故事。做企业要给属下讲故事,要给董事会讲故事,要给团队讲故事,要给相关利益者讲故事,要给世界讲故事。

故事讲好了,所有利益相关者听了故事都兴奋,这个企业家就是成功的企业家,他的企业就是成功的企业,他的企业品牌就声名远扬。俞敏洪、张近东、任正非、马云、史玉柱、严介和等等,都是成功者,也都是讲故事的高手。那些成功的讲故事高手,都不脱离企业本来的真实,或称本真。脱离真实就成了忽悠,没有人当回事。讲企业故事的本真有4个基础:技术、产品、产品功能的实现以及意义。把这4个基础性的东西讲新讲透,就是做好企业的全部秘密。

中国企业家讲故事的本领,随着成功的到来严重两极分化。一些企业家逐渐被更重要的事情占住了,他们不得不周旋于政要、会议和宴会之中。在一线当家的,多是职业经理或是财务高手,他们对产品和渠道建设不再具有前任的热情,对产品的意义更是模糊。他们把经营看作一种职业,总是寄希望于恢宏的财务战略取得新的胜利。结果,疏远了技术和产品,淡忘了实现渠道,冷漠了公司独特的意义,因此也就失去了公司的本真。公司在轰轰烈烈走向成功后,便坠人衰败的深渊。更要命的是,企业家还不知道什么地方有错!由于上市、并购等一系列资本运作,规模上的翻新掩盖了创新的匮乏,公司看上去依旧鲜亮的财务报表,也把问题的显现大大推后了。而一旦发现问题,多已经尾大难调了。

那些持续关注讲好故事的企业家,无不继续守护着他们的本真。任正非依然活跃在客户一线,他把华为塑造成运营商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在使所有运营商无风险赚钱的同时,自己也成为运营商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部分。年轻的马云也没有淡忘讲故事的本领,他到处打着让天底下生意更好做的旗帜,把阿里巴巴的意义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史玉柱则醒悟到一切高规格的应酬都是浪费时间,公司上市后依然一天10小时干客服,把求索客户心智当成头等大事。

这些保持着旺盛创造力的企业家,有着极其敏锐的头脑和极其柔软的心,去觉知和把握一刻接一刻的企业真实。他们在一刻接一刻地讲故事互动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接一个地满足客户心智的创造机遇,发现了做企业的本真。

做企业都是鲜活的。可是一旦经院学者来观察企业,却硬是能够归结出一系列让人难于琢磨的理论体系。做企业就是讲故事,写企业也是讲故事。而真正怀着敬畏心态观察研究企业和企业家的人,则多是学了讲故事的本领,把企业家跌宕起伏的做企业经历,通过鲜活的故事告诉世人。余胜海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

余胜海是一个富有历史使命感的资深财经记者、作家,近20年来,一直关注着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他从最能打动读者心灵的角度,揣摩企业家创业故事的讲述方式。余胜海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是居高临下地俯瞰企业家,也不是挺着脖子仰视企业家,而是沏一壶茶,与企业家坐下来拉家常。请任正非、许荣茂、张近东、俞敏洪、马云、施正荣、严介和、李书福等20位商界名家来自己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这本书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强烈的现场感,让读者了解他们追逐财富梦想过程中的命运转折及心路历程,深刻揭示他们财富背后的人生故事,每一篇文章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生活中的故事,可以开拓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智,《创业非常道》值得期待。

2008年12月于北京

后记

励志照亮人生 创业改变命运

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

这是一个激情创业的时代;

这是一个财智为王的时代!

带着敬佩和感动,我终于编写了读者期待己久的新书《创业非常道》,当我从电脑里调出这部20余万字的书稿交给出版社时,释然的心情并不轻松。2008年,无论是对于中国,对于世界,还是对于我们自己,都难以忘怀。

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出现了企业家这个人群。他们是改革的参与者,也是推动者。

中国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使创业者如鱼得水,一批又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亿万富豪应运而生,而他们以其奋力开拓和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和神话,赋予整个时代的辉煌和光彩,融汇成2l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令人难忘的光辉诗篇。

在这个数字经济时代,充满梦想年代,一切皆有可能1

26年前,刘永好辞掉教师工作,同兄弟四人变卖家产凑足了1000元钱,到四川新津县农村创业。他们从养小鸡、养鹌鹑起步,历经磨难,坚持不懈,经过6年艰苦奋斗,积累了1000万元财富,有原始积累后刘永好又转向饲料生产、乳业、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创造了200多亿元的财富神话。

现年40岁的郭广昌,1992年辞职下海和4个同学用借来的3.8万元开始创业,成立广信科技公司,15年后他成为拥有300亿元资产的大富豪。

张茵,1985年怀揣3万元到香港做废纸回收生意,挖到第一桶金。2006年3月,她创办的玖龙纸业在香港上市,总市值达到375亿元,张茵拥有72%的股份,当年她以270亿元的身价,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演绎了一个中国版本的财富神话。

史玉柱是创业的典型代表,他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8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全国最穷的人”,再到身家上百亿元的资本家,史玉柱讲述了最为传奇的财富故事。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创业非常道》这本书介绍的刘永好、任正非、史玉柱、俞敏洪、马云、施正荣、鲁冠球、李书福、杨卓舒、张近东、李宁等20位人物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他们是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商业巨擘和业界的标杆,他们是纵横帷幄而决胜千里的经济风云人物,陷于窘境能绝地而起,身临巅峰而居安思危,他们诚实、勤奋、睿智,善于把握机遇、创造机会,他们站在经济改革最前沿,拥有敢为人先的奇思妙想,精心缔造着各自的商业帝国,玩弄财富于股掌之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他们波澜壮阔的中国式奋斗史,照亮了中国经,体现了中国的力量和商界领袖的气质。他们的成功向人们展示:生命因为奋斗而美丽,人生因创业而精彩。

作者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给所有徘徊于创业大门之外的人们以决心,给所有在创业的征途中拼搏奋进的人以力量,借鉴他们谋霸市场,运筹帷幄,成就财富梦想的“点金之术”,用他们的管理智慧和经营理念,启发你对于人生的思考,唤醒你创业的冲动,点燃你创业的激情,坚定你创业的信心,帮你洞察创业中的急流险滩,避开创业路上的障碍陷阱,成功开启财富之门。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相信书中这20位主人翁也会为他们感到由衷高兴!

本书中人物的财富数据源自“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富豪榜”,未经核实,仅供参考。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一些企业和媒体的帮助与支持,同时还借鉴、引用了邬吻、胡润峰、何志毛、陈其珏、范君等朋友的作品和《21世纪经济报道》、《经理日报》、《商界》、《中国商人》等报刊以及新浪网的一些资料,在此一并深表谢忱!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出现不当和浅显之处,敬请企业界、新闻界和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您对此书如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与作者联系!电子信箱:ysh5199@163.com。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青春,感受激情,感受智慧,感受力量,感受成功!

向创业者学习!向创业者致敬!

余胜海

2008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在30年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了数量很少很少,而其经验十分宝贵的领航企业及其CEO。在本书中,作者以他那柔婉的笔触,全方位、大视野、大纵深地开掘了他们打造成功商业模式的奥秘,我推荐此书。

——著名战略管理学家、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会长 管益忻

余胜海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是居高临下地俯瞰企业家,也不是挺着脖子仰视企业家,而是沏一壶茶,与企业家坐下来拉家常。

——著名管理专家、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王育琨

在创业的时候,要记得佛教中有一句话叫急事慢做,就是越着急的事情,越快的事情,慢点来做,有的时候想不清楚的事情,稍微等一等,可能会比你匆忙去做要更有效一点。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 俞敏洪

在路上,企业家秉承这种思维便有了宽广的边界。胜海的思维已触及比这更远,我相信有了“在路上”的坚持,中国企业家们会走得更远。创业无止境,我们都在路上,这是《创业非常道》的智慧所在。

——品牌营销整合专家、资深财经评论员 于清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创业非常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胜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09612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