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问题官员(中国当代问题调查报告警示录)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一贪姜人杰,单笔收受8250万元;明星市长刘志华深陷“地产门”;“砍树市长”王武龙的邪性剖析;“污点官员”复出,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还是“乱点鸳鸯谱”;被11名情妇告倒的副省级贪官庞家钰,他让“祼官”成为网络热词……

这是一本有关廉政建设的通俗读物,为的是让读者正确、科学地认识贪官腐败现象这一客观存在,从而去限制它的进一步发展,与贪污腐败现象做最顽强的斗争!

内容推荐

腐败是当今的全球性的问题,腐败现象不仅会侵蚀国家政权、败坏政府形象,而且威胁到社会稳定。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一批批“问题官员”相继落马,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腐败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这是一本有关廉政建设的通俗读物,为的是让读者正确、科学地认识贪官腐败现象这一客观存在,从而去限制它的进一步发展,与贪污腐败现象做最顽强的斗争!

目录

郑筱萸:国药之害

 郑筱萸其人

 改革饱受诟病

 郑筱萸案的伏笔

 【案例分析】郑筱萸其罪当诛

陈良宇:案起上海社保案

 三句“对不起”

 曾经敢闯实干

 社保案起

 二号人物张荣坤

 【案例分析】陈良宇是一面镜子

王武龙:拒不认罪的贪官

 涉案“地产门”

 多米诺效应

 政绩败笔

 【案例分析】贪官王武龙的“邪性”

王昭耀:构建安徽第一权利家族

 临危受命

 祸起阜阳

 构建“权力家族”

 失陷情色陷阱

 【案例分析】王昭耀的“权力家族”留下怎样的思考?

何闽旭:“不为省长”的“三宗罪”

 池州,越过雷池

 惊人的17笔受贿

 身陷情网

 【案例分析】何闽旭为啥能“边腐败边升官”

曾锦春:纪委书记第一贪

 矿上生财

 矿主的“保护神”

 挟持郴州政坛

 【案例分析】从郴州鞭炮声中听到什么

韩桂芝:黑龙江政坛的“帮主”

 第一次受贿

 “家族帮”帮主

 “干亲帮”帮主

 “兄弟帮”帮主

 一手遮天的“大姐大”

 祈求佛祖庇佑

 【案例分析】看韩桂芝丈夫“孤身战六亲”苦涩反腐

丛福奎:荒唐的“佛门”贪官

 走私案牵出“河北巨贪”

 “大仙”隐现

 副省长和“殷大仙”

 官场失意遁入“空门”

 美梦破灭

 【案例分析】精神空虚与政治蜕化

高严:变身红顶商人后“蒸发”

 包养情妇

 滥用秘书

 追查高严

 为官敛财

 连锁反应

 【案例分析】“电荒”和“电慌”

刘方仁:“贪官总司令”的宦海浮沉

 巨贪卢万里牵出“贪司令”

 “扶贫书记”的权钱交易

 情陷“发廊妹”

 【案例分析】刘方仁的“黑色幽默”

李达昌:平民省长擅放“烟雾弹”

 形象陡变

 “平民省长”的背后故事

 祸起“鸟干达”事件

 【案例分析】李达昌何以“骗”了那么多人

田忠:“敛财魔”的生意经

 运作“海伯尔”

 做贼心虚

 检举“色”上司

 【案例分析】如果“米老鼠”的部下不怕死刑

姜人杰:创大陆贪官之最

 “土地爷”的政绩

 单笔受贿之最

 儿子卷入腐败案

 姜人杰的前半生

 【案例分析】“百官共廉”为何毁于姜人杰

吴振汉:明星法官失陷“亲情围剿”

 大法官的“正面形象”

 “贤内助”变“贪内助”

 难抵“利益同盟”

 【案例分析】且看贪官夫人“夫贵妻荣”的伎俩

段义和:一切只为红颜

 情与仇

 制造爆炸

 浮出水面

 【案例分析】官员玩弄女色就等于玩火自焚

庞家钰:民间举报力量的胜利

 庞家钰与曹长征

 冯家山水库引水工程

 重提“宝鸡第一案”

 【案例分析】如果反腐成为高难度的技术活

王有杰:河南第一贪

 发迹洛阳

 关键人物高复东

 第三号行贿人李荣坤

 第四号行贿人李政乾

 转移财产

 【案例分析】王有杰式“排忧解难”的标本意义

李嘉廷:“好色”省长失陷“妻儿失教”

 失陷云南

 妻儿失教

 权色蜕变

 【案例分析】“妻儿失教”造就敛财巨贪

刘志华:明星市长难逃“地产门”

 从煤矿工人到副市长

 被套“地产门”

 越陷越深

 【案例分析】高官刘志华为情妇“落马”值不值

杜世成:市委书记败走“经营城市”

 强悍市长抬高房价

 落马祸根

 行贿人李微

 【案例分析】杜世成之“败北”败在民生

李宝金:检察长称霸房地产

 涉足房地产

 称霸房地产

 以公益的名义

 动权到动钱

 【案例分析】有感于李宝金的“霸气”与“义气”

荆福生:演绎贪官的双面人生

 悲情人生

 续弦后的悲剧

 案发必然

 周金伙外逃

 【案例分析】官场“知易行难”现象

王怀忠:形象工程透支阜阳十年的财力

 “王大胆”的“政绩”

 主张“繁荣娼盛”

 打造“大都市”

 调查王怀忠

 保官被骗

 【案例分析】处死王怀忠,敲山震虎!

田凤山:最不像贪官的贪官

 田凤山其人

 “草根”的青云路

 腐败“链条”

 【案例分析】田凤山从草根官员到阶下囚的警示

程维高:权利“三化”的典型

 早期政坛生涯

 南京二建之乱

 程维高的“官商铁三角”

 “官商铁三角”开始成型

 举报人郭光允

 【案例分析】程维高的头宗“罪”

后记

试读章节

郑筱萸:国药之害

2007年7月10日,郑筱萸被执行死刑。匆匆踏上往生之路的他,能否真正放下尘世的罪孽……

郑筱萸其人

郑筱萸生于1944年12月,福建省福州市人,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动物及人体生理专业。大学毕业后,郑筱萸被分配到杭州第一制药厂做了10年多的技术员。1979年3月,郑筱萸到杭州民生制药厂任安全环保科副科长,开始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到1991年2月离开民生制药厂时,郑筱萸是该厂的厂长兼党委书记。

1991年开始,郑筱萸从企业转向仕途。1991年2月至1994年4月,他先后任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主席、党组书记。1994年4月至1998年3月,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199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后,郑出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2003年5月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典型的南方人面孔,清秀的国字型脸庞,并不显臃肿的身材,浓密而蓬松的头发。不用见人,从郑生前留下来的照片上看,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很儒雅。眉宇间隐约透露出政客特有的果断和灵气。

郑筱萸的儒雅,不仅在于他的知识分子出身,更在于他几十年生活情趣的培养,个人爱好的熏陶,他对音乐和书画十分喜好,广泛的爱好使他具备了南方文人的文弱和儒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书法是他业余生活的爱好之一。作为国粹,喜爱书画是中国许多官员的私人雅兴。

郑筱萸也很愿意在公开场合向别人宣扬他的金钱观。他曾对着媒体表示:金钱可以买到图书,但不能买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到食物,但不能买到食欲;金钱可以买到床铺,但不能买到睡眠,一个人去世时,能带走的一定不是金钱,而留在世上源远流长的也不是金钱,是人的品格和精神。

郑筱萸1944年12月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在浙江杭州有着23年的制药业从业经历。郑筱萸于1994年担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1998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出任国家药监局第一任局长。

在药监系统内部,郑筱萸的IS1碑可谓褒贬参半。因其长于“铁腕式”行政作风,任期内曾致力于推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制度,后来却被同行笑称为“形象工程”。尤其是2006年以来,“齐二药”、“奥美定”、“欣弗”等重大医疗事件接踵发生,药品审批、注册及医疗器械等环节的诸多问题随之显山露水。

2005年6月22日,年满60岁的郑筱萸被免去国家药监局局长、党组书记职务。此后,郑担任中国科协旗下的中国药学会的理事长。

改革饱受诟病

1998年的机构改革中,成立了直属于国务院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后易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成立伊始,郑筱萸开始大力推行药品标准地标转国标行动。

1985年以前,我国的中成药药品标准由国家药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两部分组成,其中地方药品标准占90%以上。由于历史原因,1985年10月31日以前这些品种的生产都是省级行政监管机构审批。

在一次中成药地方标准转为国家药品标准的工作会议上,郑筱萸强调,由于各地审批的药品缺乏统一遵循原则,所批品种质量标准参差不齐,相互仿制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质量标准内容差异也很大,许多品种存在组方不合理,疗效不确切,毒副反应较大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也影响了中成药走向国际市场,因此解决中成药地方标准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的工作。

这一说法当然非常合理,从另一角度讲,地标升国标的背后,是郑筱萸希望把地方的审批权力上收。为了尽快实现权力上移,国家药监局专门组建了解决中成药地方标准办公室,并明确解决中成药地方标准工作要集中在国家局。郑筱萸解释说这是为了尽最大可能减少各地方局和企业的负担,简化工作程序。

从2000年开始,国家药监局在全国开展了地方标准药品专项整治,然而,这一本来有利于民的行动,却成了药监部门部分官员与某些企业进行批文批发而大发其财的大好机会。

全国各省市的地方标准药品原本都是地方性和非公开的。地标升国标过程中,全国各省市的地方标准药品都连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报送至负责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工作的国家药监局下属药典委员会。

这一过程给某些不法企业创造了很大的寻租空间。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吉林一家制药企业向国家药典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国荣等行贿800万元,拿到全国各省市所有上报的药品质量标准及生产工艺。在盗取资料后,这家企业选择了100多种生产厂家少、市场潜力大的以注射剂为主的品种,然后再买通吉林省药监局分管注册的有关人员,补回了1996年以前的这些产品文号(1996年以后各省再无权批准药品)。然后该企业将批发来的文号及资料上报至国家药典委,从而换回了200多种国家标准的药品批准文号。

由于拥有强大的审批权力,仅2004年,国家药监局竟受理了10009种新药审批,平均每天审批29种之多。而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郑筱萸上任之初所要求控制的仿制药品,这种反差无异于自己打自己嘴巴。而同年美国药监局仅受理了148种新药申请。

由于仿制药过多,常常出现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企业争夺一个批文,而最终审批权在药监局,批给谁不批给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批人员手中的权力。所以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曹文庄腐败是肯定的。因为对于企业来说,新药注册司的权力太大了,不经过注册司的注册和批准,新药就不能够上市。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管制被俘获,因为要尽快拿到批文,最便捷的办法就是行贿。

P1-4

后记

在这里,要感谢这些案件记录者——全国新闻媒体的记者,是他们用笔记录下了这一切。也感谢新闻评论员为这些案件做出了最有力的旁注。另外,要感谢罗金先生,本书从选题策划、内容选择到编排,他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最后,还要感谢台海出版社,使得本书顺利出版。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联系方式的问题,至今未能与书中个别作者取得联系。冒昧将文章选人书中,还请作者及相关人士给予谅解。凡认定自己是本书所人选的文章的作者,敬请发邮件到llq8066@163.com或至电13466576099跟编委会取得取系,只要情况属实,我们将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稿酬并赠送样书。

褚师琦2009年3月16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问题官员(中国当代问题调查报告警示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韦洪乾//褚师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16247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