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外经典辩论选读/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新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推荐书目”丛书依据“新课标”设计的选修课程的五个系列展开。选修课程侧重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运用,重视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科学素质等文化精神的培养,以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丛书精选中外经典诗歌散文、中外优秀小说、中外戏剧名著,品味、背诵、涵泳这些传世名篇佳作,能拓展语言文学的视野,历练审美能力,发展想象能力:阅读中外人物传记,通过对这些杰出人物的人生轨迹和情感世界的探寻,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加深个人与国家、民族、社会的思考与认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感受和领会演讲、辩论中的机智与艺术,学习驾驭语言的技巧;研读古今文化论著,可以从人类创造的思想宝库和知识财富中汲取营养。这套丛书紧扣“新课标”课程设计,可与各种版本的必修、选修教材配套使用,也适合广大师生课外阅读。

本书精选了中外经典辩论词。

内容推荐

这些佳语妙言可谓是精湛隽永,情理并茂,充满了语言的美感,闪现了思考的魅力。

这本精心挑选编排并加以评注的《中外经典辩论选读》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辩论中的精品,不仅有很丰富的词汇与佳句,还蕴涵着丰富的思维与智慧。

全书按哲学辩论、法庭辩论、时政辩论、总统竞选辩论、赛制辩论、网络辩论和日常辩论分类选取。总体上看,哲学辩论显现的是智慧的荣光,法庭辩论透射的是正义的呼声,时政辩论突出的是王道的气势,竞选辩论表达的是历史的勇气,赛制辩论给予的是表达的精美,网络辩论洋溢的是思想的自由,日常辩论充盈的是生命的关怀。从这一系列精选的辩论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辩论之史的漫长,可以探索辩论之谜的玄妙,可以领会辩论之制的多样,可以欣赏辩论之美的隽妙。

目录

导论 言说无疆论辩当歌余潇枫

一、哲学辩论

 半费之讼--普罗泰戈拉与欧提勒士之辩

 道德究竟是什么?--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地球的形状必定是球形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论证

 白马非马--公孙龙设计的无名氏对辩

 老师有没有脑子?--哲学教授与学生的对辩

二、时政辩论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与学生辩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答梁惠王

 吴蜀应当联盟抗曹--诸葛亮舌战群儒

 逼蒋抗日--周恩来舌辩宋美龄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丘吉尔的国会演说

三、法庭辩论

 在雅典法庭上的辩护--[古希腊]苏格拉底

 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意大利]布鲁诺

 真正亵渎上帝的竟是神甫--[法国]罗伯斯庇尔

 历史将宣判我无罪--[古巴]卡斯特罗

 这就是我的立场--[德国]马丁·路德

 战争只知道一条法则--[奥地利]肖伊

 无法看清被告的脸--[美国]林肯

 中国人到底值多少钱?--[中国]段祺华

四、竞选辩论

 向赫鲁晓夫道歉?--1960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

 精简政府机构--1976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

 总统要可爱--1988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

 你的最大优势是什么?--1992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

 通向未来的桥梁还是通向过去的桥梁--1996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

 没有萨达姆,世界更美好--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

五、赛制辩论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真理会不会越辩越明--1997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公众人物的隐私是否需要保护--200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六、网络辩论

 网络更多地为彰显善还是为宣扬恶提供了空间--水之辩队VS电子科技大学代表队

 什么是真正的"上流社会"--周公子VS易小姐

七、日常辩论

 "一开始就是你的错!"--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

 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狄德罗与达朗伯的理趣辩答

八、附录

 值得参考的辩题

 《中外经典辩论选读》导读

试读章节

一、哲学辩论

半费之讼——普罗泰戈拉与欧提勒士之辩

普罗泰戈拉:如果我的官司打赢了,那么根据法庭判决,你就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败诉,换言之,你胜诉,你也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因为这是你第一次打官司,而且赢了。无论法庭怎么判决,总之你都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提勒士:我根本用不着付给你另一半学费。因为,如果我的官司打赢了,那么根据法庭判决当然就不必再给你学费;如果法庭判我败诉,那么,我就用不着给你学费,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打官司,而且打输了,不符合原先契约的要求。总之,无论法庭怎么判决,我都不必付给你那另一半学费。

法官该怎么办呢?

背景介绍

据说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公元前481约前411)收了一名学生叫欧提勒士。普氏与他签订了这样一份合同:前者向后者传授辩论技巧,教他帮人打官司;后者入学时交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则在他毕业后帮人打官司赢了之后再交。时光荏苒,欧氏从普氏那里毕业了。但他总不帮人打官司,也不去交剩下的另一半学费,普氏于是就总得不到那另一半学费。普氏为了要那另一半学费,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

点评

在这里,老师和学生都使用了两难逻辑推理。学生的两难逻辑推理,他的前提与老师的相同,结论却正好相反。这确实很难裁决。有人设想,只要愿意,双方会永远平衡地对峙下去。然而,争讼双方在事理上从来不曾同时有过真正的平衡——论辩使之失衡。双方不断地向自己一边的天平上增加砝码,这种竞赛的结果最终也会区分出“胜诉”与“败诉”。这就是辩护的悖论。

当然,聪明的法官还是巧妙地解决了这一“辩护的悖论”。法官把这场诉讼分为两场诉讼受理。第一场,根据普氏提出诉讼的理由“欧氏应该给他另一半学费”,法庭裁决:按照合同,欧氏不应该付学费。也就是说要判普氏败诉,欧氏胜诉。紧接着受理第二场,根据普氏的诉讼理由“欧氏应该给他另一半学费”,法庭的再次裁决是:按照合同,欧氏应该付学费。

当然这其中还会有逻辑问题。根据合同的规定,欧氏要在“帮人打官司赢了之后”才交另一半学费,而欧氏只是自己打赢了一场官司,并没有帮人打赢官司,所以欧氏仍旧可坚持不必交另一半学费。当然,普氏可以强调帮自己打官司实际上也是帮人打官司,那么他们就需要另外的诉讼了。

另外,第二场诉讼如果只能算上诉的话,那么欧氏还是没有打赢第一场官司,普氏仍然得不到另一半学费。而普氏否认是上诉的话,那么也需要另外的诉讼了。

当然,如果普氏当初合同这样签:“在欧氏打赢第一场官司之后”交另一半学费,即使法官判欧氏赢,后来的官司也只要打一场就够了。

反过来,如果普氏想给法官出个难题,他可以在合同中这样规定:“在法官一想到要判欧氏赢的时候,欧氏就应该付学费”,这样就会导致法官无法宣判。

道德究竟是什么?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这天,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那人回答:“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样欺骗自己人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说:“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人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了一个长期困惑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背景介绍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虽然出身低下,相貌奇丑,但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不仅喜欢跑到雅典的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辩论问题,而且还有站着思考问题的怪癖。一旦陷入沉思,他便忘记做事、吃饭、睡觉,别人叫他也不答应,像着了魔一般。他同别人谈话、辩论、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他不像别的智者那样,称自己知识丰富,而是说自己一无所知,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把问题提出来向别人请教。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弄得对方矛盾百出。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苏格拉底的观点说出来。但苏格拉底却说这个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灵中本来就有的,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才未能明确显现出来。苏格拉底在七十岁时,被新上台的民主派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处死,但他和别人谈话的内容却被他的学生们记录下来,在后世流传甚广。

点评

苏格拉底的这种通过不断请教式的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被形象地称作“精神助产术”。它的作用在于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不太清晰的观点明晰化。苏格拉底就是采用这种“助产术”,把什么是正义、勇敢等问题,拿去向别人“请教”,结果人们都纷纷落入他的圈套。在上述关于什么是道德的辩论中,苏格拉底通过不断的发问,对对方在回答中出现的首尾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诘难,使对方陷入矛盾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此同时,苏格拉底也逐步引导对方修正观点,接受自己的观点,从而发现真理。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一种高超的辩论艺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外经典辩论选读/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潇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23693
开本 32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2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19-49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2
出版地 浙江
205
13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