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收拾华夏传统经典,乃中国学术新气象的根底所在。我们志在承接清代学人的学术统绪,推进百年学人的积累——如今我们能否取得世纪性的学术成就,端赖于我们是否能够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拥有自己古传的历代经典。中国古代学术以研习经典为核心,历代硕儒“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的学术抱负和“皓首穷经”的敬业精神,在今天需要我们从自身的语境出发重新发扬光大。
图书 | 诸子学述(古学纵横)/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收拾华夏传统经典,乃中国学术新气象的根底所在。我们志在承接清代学人的学术统绪,推进百年学人的积累——如今我们能否取得世纪性的学术成就,端赖于我们是否能够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拥有自己古传的历代经典。中国古代学术以研习经典为核心,历代硕儒“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的学术抱负和“皓首穷经”的敬业精神,在今天需要我们从自身的语境出发重新发扬光大。 内容推荐 《諸子學述》乃據羅煖先生在湖南大學任教時的講義整理而成.全書分三編,上編為總論《子學概論》,論述諸子的產生、淵源、興廢、派別、異同,諸子書之真偽,歷代諸子學研究;中編為分論《周秦諸子學史》,詳細介紹了儒家、道家的人物及思想;下編為結論《周秦學說平議》,惜未成稿而先生卒。 目录 上編 總論(一名子學概論) 第一章 諸子釋名 第二章 諸子部居(附表) 第三章 諸子家數(附表) 第四章 諸子書之真偽及存佚(附表) 第五章 諸子學之研究 第六章 諸子之淵源 第七章 諸子之興廢 第八章 歷代之諸子學 第九章 子與經 第十章 子與史 第十一章 子與集 第十二章 諸子之異同 中編 各論(一名周秦諸子學史) 第一章 儒家 一 曾子 二 子思子 三 漆雕子 四 宓子 五 世子 六 魏文侯 七 李克 八 公孫尼子 九 孟子 十 荀子 十一 内業 十二 儒家諸子 晏子 公孫固 董子 虞卿 第二章 道家 一 黃帝 二 伊尹 三 太公 四 辛甲 五 鬻子 六 管子 七 老子 引用書目 引用書目目錄 引用書目 諸子學述點校後記(蘿書慎) 附錄 羅君事述(李肖聃) 李肖聃一九三四年序 楊樹達一九三五年序 張舜徽一九九二年重印序 羅焌的生平奥學術(黃曾甫)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诸子学述(古学纵横)/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罗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5916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08-05-01 |
首版时间 | 2008-05-01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