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沸腾的群山(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新中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书收录了李云德的《沸腾的群山》,1965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是发生在矿山的一个战斗故事。

内容推荐

1948年秋,矿工出生的营指挥员焦昆率领部队解放了辽南孤鹰岭矿区,并担任恢复矿山,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任务。在生产中遇到潜伏特务的破坏,技术人员出生的矿长邵仁展把敌人造成的事故视为焦昆蛮干。焦昆战胜了敌人一次次进攻,活捉了匪首,不到一年时间矿山恢复了生产。

试读章节

一九四八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副营长焦昆带领两连解放军,开赴辽南孤鹰岭矿。

阴云遮住太阳,如烟似雾的暮色笼罩着山野。峰峦起伏、蜿蜒连绵的群山,争雄似的一座比一座高。峻峭的孤鹰岭,青虚虚地高耸于群山之巅。岭上光秃秃的,乱石丛立,峭壁连片,最高峰上有块褐色大石,远远望去,像是一只蹲着的雄鹰。

焦昆对这个矿山很熟,六年前他曾在这里呆过。在前,他在农村铁匠炉学打铁,因为受不了小业主的气,跑到孤鹰岭矿来当矿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解放区实行“三光政策”,把解放区的一些青壮年押到矿山做苦工,当地群众称呼他们为“特殊工人”。焦昆在矿山接触过这些“特殊工人”,了解了一些革命道理和解放区人民的生活,因此对日寇和汉奸把头的残酷压榨强烈不满。有一天,他乘机殴打了大把头金大马棒,逃出矿山,到胶东参加了八路军。此刻,他望着石峰,内心充满了喜悦,他想:日寇已经滚蛋,蒋匪军也逃走了,矿山终于归到了人民的手里。

拐过山脚,整个矿山都展现在眼前了。六年了,矿山没有改变,石峰仍然高耸,人工开劈的峭壁还是那么几片,洞子也没有增加,只是山上生长了一些灌木丛。但是沿山麓的建筑都垮了,厂房也已大部分倒塌,成片的房屋揭了盖,到处是断垣残壁,破砖烂瓦,蒿草丛生,荒荒凉凉的几乎成了一片废墟。破小火车头和破矿车,没在蒿草里,只露出些铁锈斑斑的头脚。建筑在石崖上的栈桥,只剩下个铁架子,孤零零地耸立着。

焦昆望着矿里的荒凉景象,原有的那种喜悦心情完全消失了,真没想到矿山被破坏得这样惨。

队伍接近矿山了。焦昆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派出一个班前去侦察,其余战士在原地休息。这时,他看见沿着山麓小道走来两个人。头里是个老头,披着破大衣,戴一顶破棉帽,背着工具箱。跟在后面的是个年轻人,扛着口袋。他看出这两个人像是矿工,便迎前几步,问:“老乡,你们是哪里的?”

老头高声回答:“孤鹰岭矿的矿工!”

焦昆听说他们是孤鹰岭矿的矿工,心里很高兴,又往前迎几步问:“老乡,矿里还有蒋匪军吗?”

“没有,他们在昨天上午都跑光啦!”老头加快了脚步,边走边说:“那些王八蛋都是属兔子的,胆小腿长,听说解放军打来了,都吓得夹着尾巴逃跑啦!”老头来到部队跟前,热情地向战士们打招呼:“同志们辛苦啦!”

战士们说:“不辛苦,老乡们好!”

“好啊!”老头的二儿子在前年参了军,所以他对战士们更加亲热,满脸堆笑地走上前说:“自从前年八路军离开矿山,我们就像盼星星盼月亮那样天天盼,这回可把你们给盼来了!国民党那些坏种在矿里这段时间,可把我们坑苦啦!”

焦昆打量着老头,见他有五十多岁,瘦削的脸膛,高鼻梁,嘴巴上一把短胡髭,两眼闪着兴奋的光芒,一口山东腔,爽爽朗朗的。他觉得这位老矿工有些面熟,可是一时想不起来他是谁,打量了一阵,试探地问:“你贵姓?”

“姓苏。”老头也禁不住打量焦昆一眼。

焦昆忽然想起来,这老头是老矿工苏福顺,便兴奋地一把抓住老头的手,紧紧握着说:“苏师傅,你还认识我吗?”

苏福顺一愣,后退一步,上下打量着焦昆。是他,高高的个子,红润的脸膛,重眉下衬着一双炯炯发光的眼睛,额上有一块伤疤,穿着一套崭新的黄军装,腰间系着宽皮带,英气勃勃的。他惊喜得拍了焦昆一掌,说:“哎呀,是你呀!真没有想到,瞧你的变化多大,跟当年比,简直成了两个人,叫我怎么认识呢!”

焦昆笑着说:“那时候我是个苦力,现在是解放军啦!”

苏福顺打量着焦昆,说:“见到你,真叫人高兴!自从你在黑石沟暴打金大马棒以后,我听到响了一阵枪,就很为你担心,不知你是不是逃走了。后来林大柱的姑娘秋妹悄悄告诉我说,你藏在她家养过伤,没等好利索就走了。以后就没有听到你的信,想不到……”

“想不到我还活着。”焦昆哈哈大笑,拍了老苏一下说:“我还活着,活得好好的,那些法西斯可完蛋啦!”

苏福顺赞叹地说:“真有你的,有两下子,英雄!”

年轻人听说他就是焦昆,就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几年来,他没少听人讲痛打金大马棒的故事。焦昆在他的心目中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早就想认识他。眼前的焦昆,果然很英武。

焦昆被年轻人看得不好意思,向苏福顺问:“这位是谁?”

苏福顺指着年轻人介绍说:“是我的大儿子万春。我们爷们都是矿工,指望着矿山吃饭。矿山垮了,我们的饭碗就砸了,现在只得到乡下做零工,修理铁锅铜锁,盘炕砌烟囱,一天挣个三升二升的粮食好糊口。”

“你们受苦啦!”焦昆拿出烟卷来招待爷儿俩,自己也点着了一枝,问:“林大柱还在这里吗?”

苏福顺说:“他还住在后山沟那间小草房里。老林是个老实人,不会活动,矿山不开工,他一点招也没有,愁病了,一病就是好几个月,现在刚好。多亏秋妹能干,要不然就更糟了!”

焦昆听苏福顺提起秋妹,就想起那个总是缠着他,要他讲故事的小姑娘,说:“秋妹能干什么?一个小姑娘。”

“小姑娘?现在是个大姑娘啦!”苏福顺微笑着说。“你算算看,你离开林家已经六年了,如今她已长成一个二十来岁的大姑娘了。”

焦昆点了点头,禁不住地笑了。

苏福顺说:“秋妹真是个好姑娘。她很能干,扛起锄头能种田,放下锄头拿斧子,丢了斧子使针线,白天晚上的干,比一个小伙子都强。”

苏万春说:“秋妹常念叨你,她说她也很想到解放区去。”

焦昆想起在林家时,秋妹当他的面就说过这话,没料到她念念不忘。他又问:“古尚清还在吗?”

“在。”苏福顺说。“国民党在这里的时候,老古上了工,后来跟工头干了一仗,挨刷了,也像我们一样靠下乡做零工糊口。”

焦昆很感兴趣地静静听着他们的介绍,并向他们打听一些熟人的情况,苏家父子向他一一做了介绍。可惜有的人已经去世,许多人都不在矿山了。他们正谈着,先进矿山的侦察员回来报告,说蒋匪军确实在昨天全部撤走了。焦昆立刻命令队伍继续前进。

队伍沿大道前进。苏家父子跟着队伍一起走。在交谈中,焦昆告诉苏福顺:他由林大柱家里走了以后,经历了千辛万苦跑到胶东,在那里参加了八路军。从那以后,他拿起枪,转战在胶东各地。“八一五”光复后,随部队开进东北。三年来,他转战在辽吉两省。昨天攻占了附近县城,团首长知道他熟悉矿山情况,派他带两个连的队伍,进驻孤鹰岭矿。

苏福顺暗暗替焦昆高兴,他死里逃生,现在成了个雄赳赳的解放军干部。他问:“这回解放军走不走啦?”

焦昆肯定地说:“这回不会再走啦!国民党快完蛋了。这几年我们把国民党打得落花流水,现在他们只剩下几个孤立的城市,我们正在包围攻打他们,东北全境解放的日子就来到了!”

“好极啦!”

苏福顺兴奋地瞅瞅队伍,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地前进。  解放军进驻矿山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在“八一五”光复的时候。八路军在矿山驻守了几个月,那时候矿工们对共产党和八路军都有好感,但有的人担心八路军呆不长;也还有人对国民党有些幻想,以为国民党进来就会开矿。不料蒋匪军一进来,就大肆破坏,盗卖器材,敲诈勒索,无所不为。这才使他们受到了教育,幻想破灭了,知道共产党才真正是人民的救星,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解放军身上。盘踞在矿山的蒋匪军,昨天上午逃光了,大家就盼解放军快开进来。现在解放军开到了,带队的又是熟人,苏家父子高兴极啦!

苏福顺的眼光一会儿看看战士,一会儿又落在焦昆的身上,问:“你呢,你也能在矿山长期呆下去吗?”

焦昆摇摇头说:“不能,我是不能长期在矿山上呆下去的,等矿山主管一来,我们就交给他。我还得去打蒋介石,矿山的事咱管不着。”

苏福顺听焦昆说不能留在矿山,有些遗憾地说:“若是你能呆下去该多么好,你对矿山熟啊!”

焦昆笑着说:“我再熟也没有你们熟,你们才是这里的主人。将来领导一到,一切都会有很好的安排,你们放心吧!”

苏万春问:“解放军开矿吗?”

焦昆肯定地说:“要开的,不过不是解放军,是人民政府。将来你们要为恢复矿山多出力啊!”

苏福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惨哪,矿山给破坏得不成样子啦。你瞧,厂房都是有墙无盖,变电所全部给毁了,机器丢的丢,毁的毁,连一件完整的也没有了。排水系统不能使用,破碎机遭到严重的损坏,运输线路、机车也完蛋了。”他用手一指,说:“你瞧,办公室和那一片宿舍像什么样子,简直成了一堆堆破砖烂瓦啦!”

P1-5

序言

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为了较完整地展现当代长篇小说发展的源流和那一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面貌,我们特编辑出版“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丛书。

一、丛书以我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长篇小说选拔本”和九十年代出版的“红色经典”系列作品为基础,尽可能地集纳更多的优秀作品。

二、丛书作品出版时间,大致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五年之间,个别多卷本作品的出版过程较长,超出了这一时段。

三、由于多种原因,一些作品曾有多种修订本,此次出版,选其较优版本,并参照其他版本进行校勘。

四、谨向对丛书出版给予支持的作者、作者亲属和有关出版单位致以谢忱。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04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沸腾的群山(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云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4670
开本 32开
页数 41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29
出版时间 1971-12-01
首版时间 1965-12-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