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傅斯年经典文存/经典启蒙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也是我国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始人傅斯年的优秀著述,其内容偏重于经学、史学和文学方面,具体内容包括《诸子天人论导源》《墨子之非命论》《文言合一草议》《五言诗之起源》《战国子家叙论》等,它可以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人生思考的镜子。

内容推荐

傅斯年,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他不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也是我国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始人。他还是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和台湾大学校长。在代理北大校长期间,他力陈胡适回国主持校务,强力推行“北大决不录用伪北大的教职员”,终将周作人等清除出北大。

本书选编偏重于他在经学、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论述,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面人生思考的镜子。

目录

诸子天人论导源

春秋时代之矛盾性与孔子

墨子之非命论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

文学革新申义

文言合一草议

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

中国古代文学史泛论

诗部类说

五言诗之起源

泛论《诗经》学

论所谓“讽”

“诗三百”之文辞

夷夏东西说

战国子家叙论

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

《史记》研究

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误谬

傅斯年生平及著作年表

试读章节

古史者,劫灰中之余烬也。据此余烬,若干轮廓有时可以推知,然其不可知者亦多矣。以不知为不有,以或然为必然,既远逻辑之戒律,又蔽事实之概观,诚不可以为术也。今日固当据可知者尽力推至逻辑所容许之极度,然若以或然为必然,则自陷矣。即以殷商史料言之,假如洹上之迹深埋地下,文字器物不出土中,则十年前流行之说,如“殷文化甚低”,“尚在游牧时代”,“或不脱石器时代”,“殷本纪世系为虚造”等等见解,在今日容犹在畅行中,持论者虽无以自明,反对者亦无术在正面指示其非是。差幸今日可略知“周因于殷礼”者如何,则“殷因于夏体”者,不特不能断其必无,且更当以殷之可借考古学自“神话”中人于历史为例,设定其为必有矣。夏代之政治社会已演进至如何阶段,非本文所能试论,然夏后氏一代之必然存在,其文化必颇高,而为殷人所承之诸系文化最要一脉,则可就殷商文化之高度而推知之。殷商文化今日可据遗物遗文推知者,不特不得谓之原始,且不得谓之单纯,乃集合若干文化系以成者,故其前必有甚广甚久之背景可知也。即以文字论,中国古文字之最早发端容许不在中土,然能身初步符号进至甲骨文字中之六书具备系统,而适应于诸夏语言之用,决非两三百年所能达也。以铜器论,青铜器制造之最早发端固无理由加之中土,然制作程度与数量能如殷墟所表见者,必在中国境内有长期之演进,然后大量铜锡矿石来源之路线得以开发,资料得以积聚,技术及本地色彩得以演进,此又非短期所能至也。此两者最易为人觉其导源西方,犹且如是,然则殷墟文化之前身,必在中国东西地方发展若干世纪,始能有此大观,可以无疑。因其事事物物皆表见明确的中国色彩,绝不与西方者混淆,知其在神州土上演化长久矣。

殷墟文化系之发见与分析,足征殷商以前在中国必有不止一个之高级文化,经若干世纪之演进而为殷商文化吸收之。殷墟时代二百余年中,其文字与器物与墓葬之结构,均无显然变易之痕迹,大体上可谓为静止时代。前此固应有急遽变转之时代,亦应有静止之时代。以由殷商至春秋演进之速度比拟之,殷商时代以前(本书中言“殷商”者,指在殷之商而言,即商代之后半也。上下文均如此),黄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带中,不止一系之高级文化,必有若干世纪之历史,纵逾千年,亦非怪事也。(或以为夏代器物今日无一事可指实者,然夏代都邑,今日固未遇见,亦未为有系统之搜求。即如殷商之前身蒙亳,本所亦曾试求之于曹县商丘间,所见皆茫茫冲积地,至今未得丝毫线索。然其必有,必为殷商直接承受者,则无可疑也。殷墟之发见,亦因其地势较高,未遭冲埋,既非大平原中之低地,亦非山原中之低谷,故易出现。本所调查之遗址虽有数百处,若以北方全体论之,则亦太山之一丘垤也。又,古文字之用处,未必各处各时各阶级一致。设若殷人不用其文字于甲骨铜器上,而但用于易于销毁之资料上,则今日徒闻“殷人有册有典”一语耳。)且就组成殷商文化之分子言之,或者殷商统治阶级之固有文化乃是各分子中最低者之一,其先进于礼乐者,转为商人征服,落在政治中下层。(说见“夷夏东西说”,“新获卜辞写本后记跋”等。)商代统治者,以其武力鞭策宇内,而失其政治独立之先进人士,则负荷文化事业于百僚众庶之间。多士云“殷革夏命……夏迪简在王庭,有服在百僚”,斯此解之明证矣。周革殷命,殷多士集于大邑东国雒,此中“商之孙子”固不少,亦当有其他族类,本为商朝所臣服者,周朝若无此一套官僚臣工,即无以继承殷代王朝之体统、维持政治之结构。此辈人士介于奴隶与自由人之间,其幸运者可为统治阶级之助手,其不幸者则夷人皂隶之等,既不与周王室同其立场,自不必与之同其信仰。周初王公同以为周得天命有应得之道,殷丧天命亦有其应失之道,在此辈则吾恐多数不如此想,否则周公无须如彼哓哓也。此辈在周之鼎盛,安分慑服,骏臣新主而已。然既熟闻治乱之故实,备尝人生之滋味,一方不负政治之责任,一方不为贵族之厮养,潜伏则能思,忧患乃多虑,其文化程度固比统治者为先进,其鉴观兴亡祸福之思想,自比周室王公为多也。先于孔子之闻人为史佚,春秋时人之视史佚,犹战国时之视孔子。史佚之家世虽不可详,要当为此一辈人,决非周之懿亲。其时代当为成王时,不当为文王时,则以洛诰知之。洛诰之“作册逸”,必即史佚,作册固为众史中一要职,逸佚则古通用。《左传》及他书称史佚语,今固不可尽信其为史佚书,然后人既以识兴亡祸福之道称之,以治事立身之雅辞归之,其声望俨如孔子,其书式俨如五千文之格言体,其哲学则皆是世事智慧,其命义则为后世自宋国出之墨家所宗,则此君自是西周“知识阶级”之代表,彼时如有可称为“知识阶级”者,必即为“士”中之一类无疑也。(按:史佚之书[其中大多当为托名史佚者]引于《左传》《国语》《墨子》者甚多,皆无以征其年代,可征年代者仅洛诰一事。《逸周书》克殷世俘两篇记史佚[亦作史逸]躬与杀纣之役,似为文武时之大臣。夫在文武时为大臣,在成王成年反为周公之作册[当时之作册职略如今之秘书],无是理也。《逸周书》此数篇虽每为后人所引,其言辞实荒诞之至,至早亦不过战国时人据传说以成之书,不得以此掩洛诰。至于大小戴记所言,[保传篇,曾子问篇],乃汉人书,更不足凭矣。《论语·微子篇》,孔子称逸民,以夷逸与伯夷、叔齐、虞仲、朱张、柳下惠、少连并举。意者夷逸即史佚,柳下惠非不仕者,故史佚虽仕为周公之作册,仍是不在其位之人,犹得称逸士也。孔子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果此夷逸即史佚,则史佚当是在作册后未尝复进。终乃退身隐居,后人传其话言甚多,其言旨又放达,不同习见也。“身中清”者,立身不失其为清,孟子之所以称伯夷也,“废中权”者,废法也,“法中权”犹云论法则以权衡折中之,盖依时势之变为权衡也。凡此情景,皆与《左传》《国语》所引史佚之词合。果史逸即夷逸一说不误。则史佚当为出于东夷之人,或者周公东征,得之以佐文献之掌,后乃复废,而名满天下,遂为东周谈掌故论治道者所祖述焉。)

P1-4

序言

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傅斯年(1896-1950)是一位在新旧文化、东西文化碰撞中出现的杰出学者。他不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还是“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他所主持的河南安阳殷墟之发掘,历时十载,凡十五次,发掘出大量殷代铜器及甲骨文,将中国之信史向前推进数百年。在代理北大校长期间,他替胡适回国主持校务力扫各种障碍,强力推行“北大决不录用伪北大的教职员”,并认定“汉、贼不两立”,终将周作人等清除出北大,力彰民族之节气。

1896年3月26日(光绪二十二年),傅斯年生于山东聊城。傅家家世显赫,祖上傅以渐乃大清第一任状元,荣登清宰辅位。父旭安,光绪二十年举人,曾任山东东平县龙山书院院长。母李氏。傅斯年天资聪颖,博闻强记,虽幼年丧父,但随祖父课读于家,不久即获“神童”之称。1905年春,入东昌府立小学堂。1909年春,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913年夏,傅斯年考入化京大学预科。当时北京大学预科分甲乙两部:甲部偏重数学及自然科学,乙部偏重文史。傅斯年在乙部学习,成绩优异,为全部第一。

1917年,傅斯年在北京大学文科本科攻读。当时胡适任教北大,提倡白话文,傅斯年受其影响,常与友人高谈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1918年初,他便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新申义》、《文言合一草议》、《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误谬》等诸文,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是年夏天,他又约集同学罗家伦、毛准等二十人,在北大创立新潮社,并筹备《新潮》月刊。10月,在《新青年》分别发表《戏剧改良各面观》、《再论戏剧改良》等文,全面呼应胡适的文学改良观。

1919年1月1日,由傅斯年主编的《新潮》月刊正式出版。该刊系《新青年》之后鼓吹文学革命的第二个重要刊物。傅斯年明确地为该刊提出了四项任务:一是“唤起国人对本国学术之自尊心”;二是为中国人“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三是“鼓励学习上之兴趣”;四是使全国学生“去遗传的科举思想,进于现世的科学思想”,并发表了大量时政及学术文章。“五四”运动发生时,他是积极参与此次运动的北大学生代表之一。是年秋天,傅斯年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取山东省官费留学。不久,赴英德等国留学,初治心理学和数学,后治哲学,兼治历史、相对论、比较语言学、比较考古学等。

1926年冬,傅斯年由德归国,接受朱家骅先生邀请,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及国文、历史两学系主任,为学生开设《尚书》、《古代文学史》、《陶渊明诗》、《心理学》等课程。不久,傅斯年又建立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第一个史学研究专门机构,创办《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招收研究生。在《周刊》第一集第一期的发刊词里,傅斯年阐明了该所的研究方针:“我们要实地搜罗材料,到民众中寻方言,到古文化的遗址去发掘,到各种的人间社会去采风问俗,建设许多的新学问。”傅斯年所主持的史语所特别重视史料的发掘,尤其是由他领导的安阳考古大发掘,不仅为发掘工作扫清大量障碍,还为发掘工作创造了种种有利条件。他还抢救和整理了行将散失的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为明清史的研究提供和遗存了大量参考资料。20世纪初期,中国四大文献的发现,傅斯年先生占据其二,实为功不可没。

“九·一八事变”后,傅斯年一方面向学生宣传抗日爱国,组织社会各界,讨论“书生何以报国”,强化民族意识;另一方面联合众学者撰写《东北史纲》,充分论证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士,以驳斥日本散播的“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之谬论。抗战前夕,傅斯年针对当局的退让政策,大声疾呼学人“不南迁,不屈服,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抗战初期,他不断撰写《天朝——洋奴、万邦协和》、《我替倭奴占了一卦》、《第二战场的前瞻》等评论时局性文字,力举抗日。

与此同时,傅斯年还在这一时期的史学研究中取得很多重要成果。他以怀疑开道,用科学主义的态度重新审视中国历史,先后发表了《大东小东说》、《论所谓五等爵》、《夷夏东西说》、《周东封与殷遗民》、《考古学的新方法》、《新获卜辞写本后记跋》等重要论文,并撰写了《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诗经讲义稿》、《史记研究》、《史学方法导论》、《战国子家叙论》、《性命古训辩证》等一系列重要专著。在这些著述中,他对商周史、古代民族史、古代思想史、古代学术史、先秦诸子、古代文献学、古代文学史等,均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些论著中,他清楚地表述了自己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从而使他以一位独具特色的史学家而卓立于中国学界。

抗战胜利后,傅斯年担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亲自为胡适掌管北大扫清道路,尤其是将那些沦陷时期的北大任伪职人员全部开除。不久,傅斯年出国养病。1948年,他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发表《北宋刊南宋补刊十行本<史记集解>跋》、《<后汉书>残本跋》等重要论文,并将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湾杨梅镇。

1949年1月20日,傅斯年就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面对众说纷纭、杂言四起的台湾高等教育状况,他就各种弊端陋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撰写了《台湾大学选课制度之商榷》、《台湾大学与学术研究》、《台湾大学一年级新生录取标准之解释》、《一个问题——中国的学校制度》、《中国学校制度的批评》等文,阐明自己的现代教育理念。1950年12月20日,在台北台湾省议会上,傅斯年在答复议员郭国基的询问时,脑溢血症突发,于当晚11时20分病逝。享年55岁。

傅斯年是中国20世纪前半叶最具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典型。他古今相通,本土与域外兼容,并以特立独行的人格标准处世。用胡适的话说,傅斯年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功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这都是人世最难得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而我们的孟真(傅斯年)确能一身兼有这些最难兼有的品性与才能。”傅斯年一生著述甚丰,由湖南教育出版社集成《傅斯年全集》于2003年出版。我们编选的这本《傅斯年经典文存》,是从他的一些主要著述中精选出来的,偏重于经学、史学和文学等方面,它可以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一面人生思考的镜子。

编者于暨南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傅斯年经典文存/经典启蒙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治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182361
开本 32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1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5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