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楼梦索隐
内容
试读章节

七、“影子”就是替身,“引子”就是“替生儿”;可卿是“秦吉了”,妙玉是“八哥”

按照曹雪芹的用韵惯例,“引子”就是“影子”,说如上。而从意义上说,“影子”与“替身”相近(所以“替身”又叫“影身”),那么,“引子”也有“替身”的意义吗?《红楼梦十二支》的“引子”正是“替身”,不过<<红楼梦》是把“替身”这个词说成了“替生儿”罢了。第十七、十八回借林之孝之口说妙玉家人为妙玉“买了许多替生儿,皆不中用”,“替生儿”就是平常说的“替身”。如此看来,“引子”(影子)与“替生儿”(替身)在别解的意义上是相互贯通的。这是从“引子”到“影子”,再从“影子”到“替身”,然后到“替生儿”。如果抽去“影子”、“替身”的中间传递,从“引子”直接到“替生儿”也是意义贯通的:引,退也,退,废也,废,替也;子,用于使动义,就是“生儿”(生儿育女)。所以在别解意义上,“引子”就是“替生儿”,“替生儿”就是“引子”。引子、影子、替身、替生儿,果然是一脉贯通的。

那么,《红楼梦十二支。引子》,作为题目的“引子”就是指秦可卿说的,说秦可卿是妙玉的“替生儿”(替身),是妙玉的“影子”(引子)。既然“引子”就是秦可卿,秦可卿就是妙玉的“引子”,那么《红楼梦十二支》的《引子>)理所当然地应当说到妙玉。可见《引子》最后说的那句“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中的“金玉”就是“金枝玉叶”的缩略:“怀金悼玉”不是说宝钗(金)、黛玉(玉)的,而是影射妙玉的。

前面说过,秦可卿是“秦吉了”;秦可卿又是妙玉的影子,那么,从这层含义上,妙玉应当是什么?或者说,以曹雪芹的匠心,妙玉既然以秦可卿为影子,而秦可卿又是秦吉了,那么妙玉该是什么呢?曹雪芹让以秦吉了为影子的妙玉当了“八哥”!八哥与秦吉了都是能言之鸟,而且长相十分相似,都是黑色羽毛,修身收尾;较之八哥,秦吉了只多了从目下脸颊到脖颈后的黄色角质花纹,而少丫头顶的羽冠。要为八哥找“影子”,秦吉了是太合适了。那么,怎么证明妙玉是“八哥”呢?妙玉的名字原是从兑卦来的,看“兑”字怎么写:八、兄。原来“兑”字可以拆为“八兄”!这不正是“八哥”吗?妙玉是废太子胤扔的小女儿,太子的女儿例称“格格”,妙玉应当是胤扔的第八个格格,称“八格格”,谐音“八哥哥”,正好就是“八哥”。原来妙玉从兑卦取法号(“兑为少女”),是冲着“兑”之字形里包含的“八哥”去的。当然,妙玉为“八哥”,从而为“八格格”,曹雪芹是用“不写之写”的技巧暗示出来的,这种“不写之写”的技巧《红楼梦》多次用过,而用于妙玉,则是最为神采飞扬的一笔。

八、小结

秦可卿,一个育婴堂的弃婴,由于先天的一段“情孽”(秦业),后来嫁为贾府长房长孙媳妇。从那时起,她被告知自己是废太子的金枝玉叶。

可卿的公开身份(贾蓉媳妇),与她的身世来源(秦家抱养的弃婴),其间落差甚大,这就留下了破绽。入宫为妃的元春终于窥破了可卿的一半底蕴,于是出于对娘家、对自我的保护意识而向皇上告密。可卿不得不顾全大局一死了之。

这段秘密,牵扯到可卿的死因,《红楼梦》不便直书,便在一个“情”字上做文章,于是就有了可卿判词及《好事终》的六个“情”字(可能是暗点“六亲不靠”),再由脂砚斋虚描了一笔“淫丧天香楼”,以配合《好事终》的“宿孽总因情”,于是二三百年间的读者、学者就真的相信了可卿悲剧原因就是一个“淫”字。其实作为奕世公府的贾家,其败落原因绝对不可能仅仅归结为一个“情”字,更不可能是一个重孙媳妇秦可卿的一个“淫”字可以了得的。换句话说,曹雪芹和脂砚斋都为秦可卿之死的真正原因渲染了一层层云山雾沼,而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却被掩盖了。  作为“八哥”的替身,“秦吉了”一死,换来了双方斗争的暂时缓和。作为八格格的影子、引子,秦可卿死后,真正的八格格妙玉悄然入住大观园之栊翠庵,与其他诸钗继续行演她们的人生悲剧。P23-26

后记

经过反复修改、校对,校对、修改,这本书终于可以付梓了,而错误仍然不敢保其无。笔者为这本书付出了两年多的时间,而终于卸去包袱,却高兴不起来,说不清值得不值得:若说为了雪芹,值,但谁能肯定那位杰出的在天之灵会报之以释然的微笑呢?若说为了“红学”,值,但谁又能说清楚当今的“红学”在哪里呢,未来的“红学”又将走向何方呢?

文怀沙先生有句名言,是针对当时的“红学”说的,大意是: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泪”,换来的竟是后世研“红”诸君子的“满纸荒唐言”。文老的这番话,不无揶揄的滋味,却是切中了要害。纵观二三百年间,尤其是近百年来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红学”研究,包括那些“红学”大腕的言论,除了版本学、“曹学”、“秦学”,以及对《红楼梦》措辞、典故的诠释,都是做的扫清“红学”外围的活,为“红学”研究所不可缺,其余的,则可以荣膺“满纸荒唐言”大奖的盖不在少数。先前是“索隐”派“索”而不得其“隐”,“考证”派“考”而不见其“证”;后来又或用翻新花样的精包装兜售浅学,或以动地惊天之大题目寄托平庸。党同则见互封“专家”,投桃李报,伐异则闻恶声相对,陌路相仇。观点也,别个在先,不妨暗渡陈仓据为己有;谬误也,他人指正,无碍装聋作哑脉脉无言。这还都在其次。听说有人又要将“红学”研究诉诸电脑了,不知是什么pie,而可以想象:“红学”津要将来一旦不幸为这些操纵高科技手段的庖丁把持,雪芹的“一把辛酸泪”必将尽付东流,荒诞、荒谬指日可待,又岂是“荒唐”所能了得的?

顾不了那么多的将来,笔者这阵儿最为担心的还是我的这本书:它该不会也沦为文老所揶揄的“满纸荒唐言”吧,但愿。而如果与“但愿”相反呢——世上不乏高人,而且笔者也从未希冀过以野狐襌蒙混头陀法眼――如果真是不能免于“满纸荒唐言”呢,怎么办?那就不得不认输——也无非自认个“满纸荒唐言”而已。

谨向为我的这本“满纸荒唐言”倾注了心血和操劳的编辑,

谨向为我的这本“满纸荒唐言”倾耳驻足甚至不吝解囊的读者诸君致谢,

谨向为十二钗的“隐文本”悲剧命运一倾清泪的普天之下古往今来的薄命红颜致谢!

2007年11月16日下午4时

海角残阳尚半窗

目录

 “红学”门外说是非

 自序

内篇

 送死替生秦可卿

 妙玉才是真格格

 元春死于“虎兔”手

 阴阳意外误湘云

 宝钗难言女儿身

 谁料宝琴嫁宝玉

 大红蝙蝠藏脂砚

 脂砚原来叫李梅

外篇

 《红楼梦十二支》解读

 宝琴怀古诗中的玄机

 钗、玉、黛的谜语及隐义

 关于惜春的灯谜

 李氏灯谜透出雪芹身世

 曹雪芹设计的易卦易数隐语

 “情种”考实

 考证、索隐、猜谜

后记

序言

“红学”研究自周汝昌先生之《红楼梦新证》出,才算有了一线生机。这些年来,刘心武先生推出“秦学”,与周先生呼应,前所未有的新一轮“红学”热骤然升温。一般读者和看官眼花缭乱,褒贬不一。谈学术免不了争论,各执己说,原本正常;百姓也议论,说好道歹,各有依从,也在常理。但是如果以学者身份,对人家的观点、证明略不置辞,却首先对人家研究能力表示怀疑,这种态度,封某以为不妥。浅处说,这对别人不礼貌,也有失自己的身份;深处说,还会落个嫉妒的嫌疑:读书人会想到韩愈的那篇《原毁》,没读过韩愈的也会觉察出其中溜溜的酸味。

对刘心武先生的“秦学”之后的观点(甚至周汝昌先生的个别观点),封某并不十分赞成,但是封某一点也不怀疑他对“红学”的研究能力。就凭他对《红楼梦》文本、脂砚斋文本的熟练程度,对有关清史材料驾轻就熟的表现,还有什么可值得怀疑的?况且都什么年代了,还怀疑人家的能力呢——不觉得“落伍”吗?随着“红学”研究资料大多公开,现如今的“红学”虽然仍属圣地,仍显庄严,而原先的所谓“难度”已经失去了不少,她已经不可能再是唯“专家”、“学者”方可涉足的禁区了。事实证明,在当代,研究中国学问,资料“不幸”一旦公开,“沦”为公有,“专家”孰强,“阿狗”、“阿猫”孰弱,真还不是立见分晓的。因此,大可不必端“权威”架子,摆“学者”谱,装“专家”鬼脸儿,作“庄严”秀——有么用,有用吗?

论研究“红学”的能力,刘心武先生可以不必怀疑了,值得怀疑的倒是公然声明怀疑别人有无能力的教授,恐怕极有可能就是性能不佳,即使他写过“文学史”也白搭,写过“红楼梦学史”也无用。如今的行当中人不会从一本“战争史”想到其作者一定是一位出色的将军,也不会从一本“奥运史”想到其作者一定在奥运会领过若干奖牌。进而说,即使他写的“文学史”赢得奖牌陆离无数也白搭:因为“文学史”的获奖结果是“评选”的,而学术“评选”(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的学术“评选”),不过是湖评峦选而已,靠的还不是一群并无真才实学的“专家”的七嘴八舌?而一经“专家”,难免乎金钱“人事”注入焉,难免乎权势左右焉。被金钱“人事”、权势污染的评选结果可就比不得奥运会奖牌的神圣了:因为奥运会的奖牌,金银铜铁锡,凭的是超出“人情”杜绝权势的真枪实刀的拼搏。所以说,“学术”一经“专家”湖评峦选,其实已经注定“学术”的准确性大打了折扣,“夫子之道”二五折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看重奥运会奖牌,却不大看重“专家”们评出来的“学术”获奖证书的原因。

扯远了,还回到“红学”。其实,学术是公器,不是某家某人的专利,尤其是像“红学”这种属于大“国学”范围的学问,更不是几个画地为牢的“专家”可以长期独占得稳的。如今公开划“红学”为自家独占领地的,恐怕不会大有其人了;但是视“红学”为几家操股把持的注册“公司”,占据文津,相捧互封,以“红学公司”行几家哥们儿、爷们儿的“专家分餐制”的“公宴”,恐怕还是无其形而有其实的。但是无论“领地”,还是股份有限公司,都将注定此路不通。

“红学”属于“国学”范围。“国学”与科技不同,科技上的事得依靠专家,不能低估专家的分量;而且科技方面的结论大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验其正误,不大容易行骗(大多如此,也非全是)。“红学”则不然,“红学”的结论往往不能立观对错,“专家”之真假往往龙鱼混杂,所以现今“红学”的事可以不必专信“专家”。岂止不必专信,封某还想斗胆向国人建议:现今“红学”的事最好不要轻信“专家”。道理很简单,《红楼梦》出于曹雪芹之手,问曹雪芹是“专家”吗?如果说是(雪芹之学问识见这般狭隘吗),我们没有办法;而如果不是,以“专家”见识研究并非“专家”的作品,隔行如隔山,“专家”的话岂不成了外行话,岂能相信?岂止“红学”,举凡属于“国学”方面的学问,封某也斗胆建议:千万不要轻信那些割据一隅独行其是的“专家”们的结论。这正如“万国形色各异之面条的吃法,以及国际面条价格之浮沉升降与国民对策”(注:本课题只就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手擀面条和机制挂面立论,关于方便面则另有专论),或者“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形象的塑造理念,兼论大陆版射雕中的郭靖形象的艺术得失”之类的课题,即使拨款撑天,“专家”云集,其结论也完全可以不予理睬。

“专家”们无力、亦无心让“红学”热,所以我们得让打着“国学”印记的“红学”再热起来。因此,封某宁愿提倡“边沿红学”,或曰“边缘红学”,绕开“专家”,鸠集同仁,“阿狗”、“阿猫”的,走另一条路。

封某说“红学”打着“国学”印记,是因为《红楼梦》不是一般的小说,既不能照搬西方文艺理论削头适冠以扣之,又不能拘拘于主语、谓语、形象、情节去实施“三寸金莲”理想化的腐之、缠之。《红楼梦》注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周身四通八达地流淌着“国学”血脉,渗透着十分浓重的“国学”精神、“国学”知识。眼见得“专家”把“红学”切割包围,越绞越细,越看越小,封某期期不以为然,然亦无可奈何,这才哑着嗓子喊几句“边沿红学”。

国光红氏不以“红学”名世,却有《红楼梦索隐》书稿即将付梓。闻封某之名,且闻知某倡“边沿红学”,踵门倩某作序。某阅其稿,知其功底识见,殊不与流俗同调,而破迷抉隐,夺关搴旗,又不为“赏析”、归纳、编史、穿凿考证诸大家所喜爱;然而此即某所提倡之“边沿红学”之一角也,故乐为之鼓吹,说些“门外是非”的话如上。

内容推荐

作者以脂评本为依据,对《红楼梦》做了一番破谜索隐,得出一系列惊人发现:秦可卿并非王府格格,真正的格格乃是妙玉,秦氏只是妙玉替身;薛宝琴才是脂砚斋……作者研究得知,《红楼梦》另有一个隐文本,其隐性情节是:秦可卿因元春告密,只得自缢以保全局,元春晋升,贾府进入全盛时期。但因可卿之死,旧太子党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指使贾蓉杀死了元春,“三春去后诸芳尽”,贾家败亡。黛玉投井而死,宝琴诸钗外逃避祸金山寺;妙玉为救群钗,逼上青楼,宝玉终与宝琴团聚。

作者发现,宝钗竟是一石女:史湘云的丈夫卫若兰因食蟹不慎而导致失去阳刚;迎春所嫁“中山狼”有断袖之癖,把她折磨而死,等等。

编辑推荐

国光红教授通过文化考证的方法,发现《红楼梦》与脂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以脂评本为依据,运用音韵训诂学方法对《红楼梦》做了一番破谜索隐,得出一系列惊人发现:秦可卿并非王府格格,她只是妙玉的替死之身;薛宝琴才是脂砚斋,最终嫁给了宝玉。黛玉投井而死,而宝钗竟是一石女!史湘云的丈夫杜若兰因食蟹不慎而导致性功能失常;迎春所嫁“中山狼”是一个性变态,把她折磨而死,等等。书中人物连同曹雪芹自身的种种身世之谜,作者在此书中一一道来,让人不敢相信又不由不信。书中数文曾在报纸刊载,引起热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楼梦索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国光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70405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29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