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其多年的读词之心得。书中以词风为突破点,对明清之际,即明末至清顺康时期重要的词人、流派及其时代词风、创作成就与影响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材料、平实的文笔揭示出这一时期词坛的面貌与影响。两年前,此书作为博士论文已得到诸多专家一致好评。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 | 明末清初词风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其多年的读词之心得。书中以词风为突破点,对明清之际,即明末至清顺康时期重要的词人、流派及其时代词风、创作成就与影响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材料、平实的文笔揭示出这一时期词坛的面貌与影响。两年前,此书作为博士论文已得到诸多专家一致好评。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绪论 上编 明清易代时期的词风 第一章 明末清初“推尊词体”的努力与词的发展 第一节 托体不尊与明词的衰敝 第二节 明末清初词人推尊词体的努力 第三节 尊体道路上的迂回曲折 第二章 词从曲化到诗化的转变 第一节 明词的曲化 第二节 明末清初对词体曲化的扭转 第三节 严分诗词畛域的明词 第四节 明末清初词向诗化的过渡 第三章 尊北尚南的词风语变 第一节 尊南唐北宋婉约词与渐趋融通的词学观的发展 第二节 朱彝尊尊南尚雅词学观的形成 第三节 浙西词派尊南尚雅词风的确立 下编 明清易代时期的词人 第四章 曹尔堪与明末清动词风演变 第一节 “婉丽绮艳”词风的盛行 第二节 独树一帜的清雅俊逸词风 第三节 后期词风的转变及影响 第五章 迦陵词题材的拓展和风格的创新 第一节 迦陵词对题材的开拓及形成原因 第二节 多样化的风格特点 第三节 真字是词骨 第六章 朱彝尊后期咏物词风格成因探析 第一节 朱彝尊和《乐府补题》词与原作的明显差异 第二节 遗民色彩的立身行事 第三节 “后先异轨,出处殊途”的心理折射 第七章 纳兰性德的创作思想与词作风格 第一节 纳兰性德的创作思想 第二节 纳兰性德创作思想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末清初词风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世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96481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0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首版时间 | 2008-04-01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3 |
丛书名 | |
印张 | 6.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