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全面阐述指挥艺术的理论专著,凝聚了作者50余年指挥经历中的丰富经验、体会和感悟,是针对工作在第一线的年轻专业指挥或非职业乐团的乐队指挥而编写的一部专业性与普及性兼备的指挥理论著作。全书共分9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指挥艺术的起源、指挥艺术的基本手段、乐队指挥的驾驭能力、指挥家的艺术境界、指挥技法中的几个重点问题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 | 指挥艺术概论(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全面阐述指挥艺术的理论专著,凝聚了作者50余年指挥经历中的丰富经验、体会和感悟,是针对工作在第一线的年轻专业指挥或非职业乐团的乐队指挥而编写的一部专业性与普及性兼备的指挥理论著作。全书共分9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指挥艺术的起源、指挥艺术的基本手段、乐队指挥的驾驭能力、指挥家的艺术境界、指挥技法中的几个重点问题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本书除了介绍指挥艺术基础知识以外,更可贵的是作者本人将其漫长指挥生涯中的感悟进行了理论化的总结并有一些独创性的新理念。书中还针对乐队在排练中所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适当的处理方案。这些对于一名乐队指挥的学习、成长和提升专业素养,甚至一个乐队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目录 作者自述 第一章 指挥艺术的起源 一、指挥地位的形成与确立 二、指挥棒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 主要乐种概述 第一节 管乐团队的形成、沿革及其发展 第二节 民族管弦乐团队的形成、沿革及其发展 第三节 交响乐团队的形成、沿革及其发展 第三章 指挥艺术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 动作 第二节 眼神 第三节 语言 第四章 乐队指挥的驾驭能力 第一节 动作信号的准确性 第二节 动作信号的有效性 第三节 艺术上的权威性 第四节 人格力量的重要性 第五章 指挥家的艺术境界 第一节 高屋建瓴的思想境界 第二节 忘我的艺术境界 第三节 执著追求艺术巅峰的境界 第六章 指挥艺术中的几个辩证关系 第一节 松与紧的关系 第二节 隐与显的关系 第三节 冷与热的关系 第四节 动与静的关系 第五节 虚与实的关系 第六节 粗与细的关系 第七节 刚与柔的关系 第八节 指挥与作曲技术的关系 第七章 指挥技法中的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节 节拍点和点的省略 第二节 预备拍的重要性 第三节 分句与呼吸 第四节 音乐中的推动力与惯性力 第五节 演奏上的艺术性与炫技性 第八章 排练 第一节 “齐”——整齐 第二节 “和”——和谐 第三节 “头”——开头 第四节 “尾”——结尾 第五节 “值”——时值 第六节 “听”——用耳 第七节 “讲”——讲解 第八节 “变”——变化 第九节 “比”——对比 第十节 “情”——感情 第九章 散论 第一篇 指挥意识和指挥的记忆 第二篇 指挥艺术纵横谈 第三篇 指挥漫议——无章节的散叙 动因与夙愿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指挥艺术概论(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朴东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51294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1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615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7 |
宽 | 176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