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历史懂智谋(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策略、机敏、语言、洞察、处世五方面入手,精心选择、编写了历史上的先人们在治国安邦、治军用兵、断案决讼、平定动乱、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智谋故事,并配以“智谋点拨”,旨在让读者在徜徉丰富精彩、妙趣横生的故事时,还会有深切的领悟,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作出更富有智慧的选择。

内容推荐

流传千载的经典历史故事,今天仍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千百年前的古人智慧,今天仍能赐予我们力量!

古人从自身的生存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这些智谋,不仅适用于当时那个时代,而且对于后人也永远是新鲜的,因为你能从中获取神秘而制胜的力量……

目录

策略篇

公子突设计破敌/2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楚王战绞侯/3

——抛砖引玉

假道伐虢/4

——给贪图小利者小恩小惠

郑庄公韬晦/5

——以守为攻,后发制人

孙武练兵,杀一儆百/6

——杀一儆百

退避三舍/8

——退一步海阔天空

将相和/9

——辩清利害再行动

围魏救赵/11

——避实就虚,化被动为主动

暗度陈仓/12

——奇正相生,出奇制胜

背水为阵/13

——置之死地而后生

献疑兵之计夺骁关/15

——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董公献计讨项羽/16

——争取民心,联合抗敌

木罂渡河擒魏豹/17

——声东击西,避人耳目

激曹咎下成皋/19

——加深修养,拒绝暴躁

韩信斩龙且/20

——变劣势为优势

兵贵神速占荥阳/22

——速战速决,抢占有利时机

李广布疑兵安然撤退/23

——在敌强我虚之时可运用心理战

赵充国平羌/24

——镇定持重,处变不惊

王霸计破苏茂/25

——以守胜攻,以静制动

班超智勇服鄯善/26

——以迂为直,化不利为有利

割发代首/28

——正人先正己,严人先严己

官渡之战/29

——避强敌之锋芒,利用强敌之弱点

孙策巧取庐江/30

——巧用“调虎离山”之计

火烧赤壁/31

——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好契机

孙权退曹兵/33

——心理素质决定成败

沉白马誓守樊城/34

——临危不惧,统筹全局

空营计/35

——因势利导,巧用“空营计”

诸葛亮七擒孟获/37

——夺气攻心,让对手心服口服

佯北勿从/38

——乘其不意,攻其不备

张飞义释严颜/39

——包容对手,让其为我所用

诸葛亮以信治军/40

——守信不失,诚信待人

邓艾灭蜀/41

——找到缺口,攻其不守

羊祜怀柔平东吴/43

——施之以德,取之以信

石勒瞒天过海擒王浚/44

——灵活机动,克服思维定式

祖逖无中生有破敌军/45

——以假乱真,假中有真

谢玄淝水破苻坚/46

——切不可仗一时之势,逞一己之能

孝文帝巧迁都/48

——以退为进,克服阻力

杨逸放粮救万民/49

——先斩后奏,敢作敢当

杨侃出计解城围/50

——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字文泰活用兵法击败窦泰/52

——统筹全局,兼顾其他

李密不战而屈兵/53

——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唐太宗以逸待劳战突厥/54

——以不变应万变

裴行俭孤军镇突厥/55

——以智取胜

张守圭平息契丹叛乱/56

——主动创造可乘之机

张巡大胜尹子奇/57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

李光弼屡破史思明/59

——计源于势,谋出于情

瘫子皇帝治国有方/60

——有效领导而不是事必躬亲

李塑雪夜下蔡州/61

——做好准备工作

高仁厚严整军法震撼叛军/63

——先做人,后做事

狄青率军以寡敌众/64

——主攻对方软肋

韩世忠智阻金兀术/65

——以攻为守,变被动为主动

毕再遇悬羊击鼓巧撤兵/67

——锐者避其锋

王守仁智擒朱宸濠/68

——持之以恒,沉着应对

刘荣指挥有方大败倭寇/69

——围三缺一,虚留生路

于谦护主保京师/70

——坚定主张,灵活应变

机敏篇

亡苏秦擒刺客/74

——投其所“好”,引蛇出洞

冯谖买“义”/75

——放弃眼前小利来换取长远利益

范雎反间破赵国/76

——不给对手挑拨离间的机会

宁越智劝孔青/77

——指出缺陷,让他人反省自己

鹤蚌相争,渔人得利/78

——设身处地地劝说对方

田穰苴立信于军中/79

——事不立不行

田单巧设火牛阵/80

——正面交锋与侧面突袭相结合

马服君智退秦兵/82

——藏锋示弱,巧用智谋

烛之武退秦师/83

——详尽分析,明示利害

秦王废信陵君/84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臧孙子顿悟料事/85

——细察人而不是轻信人

里克诈病避祸/86

——明哲保身,静待时机

列子自却恶名/88

——择善相交,以避不义

芒卯诈献邺城间秦赵/89

——见利忘义必受损

献计越王,屈身事吴/90

——不计一时得失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91

——处乱不惊,当机立断

陈平脱衣险渡河/92

——大丈夫能屈能伸

张良的安嗣计/93

——借力打力,隔山震虎

陈平机智释樊哙/95

——遇事要考虑周密

邓禹献计/96

——得人心者得天下

曹操诈死欺吕布/97

——示弱诱敌,兵不厌诈

曹操智用三将/98

——知人善任,以谋大事

周瑜巧拒蒋干游说/99

——占据主动地位,先发制人

华佗拜师/101

——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卫璀临危机变灭钟会/102

——事急则乱,事缓则全

曹操以逸待劳观虎斗/103

——巧用对手之间的矛盾

华歆智退礼/104

——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变通

谢安不动声色/105

一一气定神闲,不动声色

萧宝夤假钓脱险/106

——急中生智,兵行险招

王羲之佯睡保全性命/107

——伪装并非均系小人所为

顾荣醉酒保身/108

——以醉酒自保

北魏征柔然/109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字文泰败高欢/110

——有勇更要有谋

和逢尧巧说突厥可汗/111

——机智灵活,能言善辩

刘氏智佐晋王/113

——明辨时局,冷静自持

李沆的远虑/114

——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刘基借画讽谏/115

——借题发挥胜于直谏

杨一清巧谋除刘瑾/116

——看清状况,立即行动

“杨倭漆”智斗锦衣卫指挥使门达/117

——好汉不吃眼前亏

严养斋巧施恩惠拆民房/118

——“双赢”才是最高境界

康熙智除鳌拜/119

——及时铲除大患

纪晓岚巧解“老头子”/120

——有识才能有智

语言篇

晏子论抗旱/124

——耐心劝说冥顽不灵之人

晏子一日三责齐景公/125

——言不在多,而在于有用

晏子讽喻齐景公/126

一用委婉的方式批评别人

聪慧女力陈救父/127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颜渊君前说驾车/128

一用事实说话

子贡宏论扭乾坤/129

——充分利用各方矛盾,四两拨千斤

墨子妙言退楚兵/131

一巧设“圈套”,请君入瓮

优孟衣冠/132

——选择说话时机和方式

智荧恩怨分明/133

——采用以退为进的说话策略

孟子谏齐宣王好财色/134

——以理服人,委婉劝说

孟子言近旨远说戴不胜/135

——一步步引导对方进入自己的“主题”

惠公力谏太子改期安葬/136

——一石二鸟,平衡两方冲突

叔詹智辩免郑难/137

——根据谈话对象选择谈话方式

无盐女劝谏/138

——运用无声的肢体语言

吕甥迎归晋惠公/139

——柔中带刚,软硬兼施

展喜止攻/140

——善用对方弱点展开进攻

吴使善辩免死罪/141

——巧言善辩以避难

鼎可与而无以运/142

——夸夸其谈进行心理攻坚

苏秦夺城复官/143

——正反双面论述

张仪巧言行连横/144

——抓住对方心理,游说成功

苏代巧谏孟尝君勿入秦/146

——借故事引入主题

苏代巧辩于秦/147

——巧言相劝,攻心为上

齐貌辨感动宣王/148

——运用强烈的对比法

翟璜忠言顺耳谏文侯/149

——“忠言顺耳”亦利于行

宫他教周躁/150

——相∥自己,剐人才能相信你

邹忌妙答隐语化敌为友/151

——巧用隐语表明立场

庄辛连设四喻服襄王/153

——层层递进,由小到大

公孙龙妙计献赵王/154

——换位思考,巧妙说服

蔺相如针锋相对赴渑池/155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李斯妙谏当宰相/156

——以史为鉴,有理有据

优旃笑阻秦二世“漆墙御敌”/157

——先承后转,先扬后抑

蒯通以狗自喻救己命/158

——巧言避祸

张释之谏汉文帝/159

——循循善诱效果更佳

冯唐借古救魏尚/160

——顺水推舟,择机而动

韩安国巧言劝帝后/161

——声情并茂,以情动人

刘睦自保/162

——自贬身价以自保

鲁肃巧劝孙权联刘抗曹/163

——巧用激将法

诸葛亮骂死王朗/164

——唇枪舌剑,直指要害

郑泉智答孙权/165

——直言不讳更要机智应变

赵咨不辱使命/166

——不卑不亢对付咄咄逼人之人

纪陟善辩受礼遇/167

——从容不迫,应对他人嘲讽

王僧虔妙言避祸/168

——避其锋芒,沉稳应战

“放我回家”/169

——给对方台阶巧拒绝

明君良臣一席谈/170

——对贤明之人开诚布公

李嗣源言激高思继/171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申渐高笑语减税/172

——化严肃为轻松

钱若水谏宋太宗/173

——易位思考,克敌制胜

苏轼巧拒求职客/174

——直拒不如婉拒

虞允文巧言嘲怯帅/175

——巧喻嘲讽刁难人者

赵鼎巧言平众议/176

——委曲求全换取最后的胜利

管道升以曲劝夫/177

——以柔克刚,以情动人

吴熊光谏嘉庆帝/178

——转移话题,巧妙应答

洞察篇

沈子高的预言/182

——由外而内,由表及里

知子莫若父/183

——了解充分,合理调配

智仁的纪成子/185

——讲信用赢信任

管仲以浅辅浅/186

——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子贡观礼而知存亡/187

——透过现象看本质

子产辨哭/188

——仔细观察,精微辨事

调节粮价备荒振恤/189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龚遂依法巧治盗贼/190

——抓住根本,对症下药

君臣不相疑/192

——明辨是非而后做定夺

隽不疑智辨假太子/193

——逆向思维想问题,多个视角看问

王商沉着冷静识破谣言/194

——面对谣言保持清醒的头脑

暗验识骗术/196

——擦亮眼睛,破除迷信

刘庄智断吏牍/197

——有疑必解,有惑必察

冯绲辨伪求真/198

——常有怀疑的态度

诸葛亮慧眼辨刺客/199

——从脸色上判断

巧计察逆/200

——理清头绪,各个击破

高柔巧审窦礼案/201

——巧用排除法找出事实真相

智断无头案/202

——欲擒故纵找破绽

张县令焚猪捉真凶/203

——从基本做起

贼喊捉贼/204

——看穿对方心思,抓住对方心理

审丝剖鸡/206

——注意取证,用事实说话

魏先生识透李密/207

——虚心听取他人意见

小忍避祸/208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东宫棋手/209

——三思而后行

偶借阳光识破假信/210

——从生活中汲取经验

明察疑案/211

——不偏听偏信

狄仁杰不惧妒女祠/212

——以彼人之道还之彼身

东院主知乱储粮/213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吕端谏太宗毋杀敌母/214

——得客人处且容人

陈觉远见卓识/216

——保持理智,远见卓识

王旦妥善处理国事/217

——凡事以大局为重

欧阳晔细微之处识别真凶/218

——细节决定成败

巧用亲情了结告子不孝案/219

——利用亲情解决问题

李南公巧治绝食者/220

——广闻博识

毕仲游分析王安石变法/221

——做事前先看条件是否具备

王旦为何荐李及/222

——知已之所长

程颢识破石佛发光的邪说/223

——破案之力,贵在推敲

冷面寒铁/224

——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吴履、叶南岩大事化小/225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殷云霁巧取笔迹辨真凶/226

——通过笔迹辨真伪

何心隐与张居正/227

——防患于未然

缓兵擒盗/229

——巧设机关,使其自投罗网

尹见心辨首级破血案/230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王佐由酗酒案查获奸情/231

——聪明反被聪明误

一心求死的樊举人/232

——处理事情要因人而异

养马的差役/233

——相信自己的直觉

樊莹活用政策除弊病/234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处世篇

渭水钓鱼顺时应势/238

——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周公因人三变/239

——为人处世,贵有自知之明

孔子辩证处世/240

一一辩证处世,如鱼得水

花要半开,人要半醉/242

——低调做人

高山流水觅知音/243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魏武侯任才强国/244

——赏罚严明,调动积极性

王翦故意自污避免猜疑/245

——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不可救药的文人”/247

——坦然面对不如意

司马相如的“绝招”/248

——抓住对方爱慕虚荣的弱点

班超高一步立身/249

——一立大志者方可成大业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251

——从小事做起

介子推自知之明不怪他人/252

——客观评价自己

祖逖礼贤下士/253

——礼贤下士

东床坦腹,胸有成竹/254

——反其道而行之

王导不争名利/256

——不为名利所累

石勒雅量待士/257

——知识就是力量

贺敦诫子慎口/258

——相时对“言”

成人之美,忍人容事/259

——乐善好施,成人之美

露一丑,遮百丑/260

——向别人暴露自己的真面目

程颐劝君济人利物/261

——济人利物,仁爱先行

徐存斋勇于认错获得美誉/262

——不耻纠错,谦虚为人

解缙巧救冤囚智治盐商/264

——贪便宜吃大亏

方孝孺论瞻前顾后/265

——“瞻前顾后”地看问题

棒子和胡萝卜/266

——恩威并重,又打对立

纪晓岚对下联/267

——投其所好,以情感人

乾隆计请刘墉/269

——随机应变,见风使舵

刘墉妙答怪问/270

——适时幽默

反话讥讽更为辛辣/271

——用反讽法有利回击

曾国藩“屡败屡战”/272

——不屈不挠

李莲英善于拉拢人心/273

——急人之所急

提防小人的“变脸术”/275

——防人之心不可无

试读章节

读历史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军事人才辈出。庞涓、孙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相传二人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一个事魏,一个事齐,且各为其主,战场相逢,斗智斗勇。

魏惠王仿效秦孝公,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于是用重金招徕天下人才。当时有个叫庞涓的魏国人前来求见,向魏惠王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于是庞涓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被他打败了。从那时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庞涓便开始张狂起来,但他知道。他的同学孙膑,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远在自己之上。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能高于自己,影响了自己的位置,便把孙膑骗到魏国,施毒计将孙膑致残,剜去孙膑的两个膝盖并在他的脸上刺上字,企图使孙膑既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为了留住生命,以图复仇,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后来逃到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同孙膑谈论兵法后,见孙膑不仅熟习兵法,而且对指挥作战有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对孙膑的军事才能深信不疑,只恨没早点见面,便拜孙膑为军师。

公元前353年,魏惠王为了报失去中山的旧恨,便想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中山国。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之时趁机将中山强占,庞涓认为中山不过是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了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听从庞涓的建议,踌躇满志,以为宏伟的霸业从此开始,于是立即调拨五百战车,命令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任命田忌为元帅,孙膑为军师,率领一支8万人的军队去救援赵国。

当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进军赵国邯郸,以解赵围。孙膑制止,对田忌说:“要解开乱麻,不能用蛮力强拉硬扯;要排解打斗的纠纷,不能手持武器帮着击刺把自己也卷进去。要避开其强势,直接攻击其空虚部位,利用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停止,自然便解决了。现在魏国和赵国互相攻打,精锐部队必然都在外面战斗,而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弱残兵。将军不如率领军队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占据魏国的交通要道,攻打魏国防务空虚的地方,那么魏国必然会放弃赵国,回军来救。这样齐军既可以救赵,又可以调动魏军跋涉奔走,趁魏军疲惫之时一举击败魏军,不但可解赵国之围而且也能坐享魏国疲惫之师的利益。”

田忌依计而行。果然,庞涓得知魏都被围的消息,十分慌张,在攻下赵都邯郸后。顾不得部队的休整和喘息,被迫留下少数兵力留守邯郸,抛弃辎重,急忙率领轻车锐骑,昼夜不停地回救大梁。庞涓这样做,虽是出于无奈,却犯了兵家大忌!庞涓仓皇回救大梁,早已在孙膑的意料之中,他在魏军回师的必经之地桂陵设伏。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齐军以逸待劳,士气旺盛,如同猛虎下山,魏军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很快,疲惫不堪的魏军就被打得大败!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得以解决。后来,魏国被迫与齐国议和,并且将赵国都城邯郸归还给赵国。

懂智谋

避实就虚,化被动为主动

“围魏救赵”变攻坚为击虚,变被动趋战为以逸待劳,变击敌有备为出其不意,比直趋邯郸参战确实高明得多。它的基本思想是趋利避害、机动歼敌。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像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

生活中也是这样,有的时候以硬碰硬并不是好的方法,只需避实就虚,改变一种方式就能达到以选待劳,化被动为主动。这样做事往往就会变得轻松顺利,也避免消耗过多的精力。

读历史

暗度陈仓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成阳。势力强大的项羽也随后进入关中,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脱险后,不得不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接受了张良的计策,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用木材架在悬崖峭壁上的几百里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这样,既便于防御,又能迷惑项羽,让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师逐鹿了,以松懈项羽的戒备。

公元前206年,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就命令周勃等带领大队人马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限期三个月完成,并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可是烧毁的栈道接连有几百里,高低不平,地势险要。修了没有几天,就摔死了几个人。刘邦兴师动众修栈道的消息传到关中,立刻引起关中守军的重视。守在关中西部地区的雍王章邯,一方面派探子去打听修栈道的实际情况,密切关注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派主力部队在各个关口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

一个月过去了,关中没有一点动静,探子每天都来报告,说修栈道的士兵和民工天天都有摔死的,逃跑的,这栈道估计一年也难修好。而且当雍王听说汉王所拜的大将原来是曾经钻过别人裤裆的懦夫韩信时,就逐渐放松了警惕。

忽然有一天传来急报:汉军已经攻入关中,陈仓被占。栈道还没有修好,汉军插翅难飞,这怎么可能呢?原来,韩信表面上派了许多人去修复古栈道,装作要从栈道杀出去的样子,故意吸引项羽的注意力,暗地里却和刘邦主力翻越柴关岭抄小路迂回过去袭击陈仓,采取里应外合的战术,一举攻下大散关,打败章邯,并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陈仓城,打开了守卫关中平原的西大门,并随之攻占了雍地和咸阳。

没过多久,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先后投降。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关中就成为汉王刘邦的地盘,从而为刘邦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

懂智谋

奇正相生,出奇制胜

暗度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牵制而集结固守时,则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敌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度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来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明里做的是假的,暗地干的才是真的。实质上是利用对方思维结果与己方的真实意图之间的空隙,由一方人为制造两方的思维“错位”。这种“错位”的隐蔽性越强,越不容易被人发现。

生活中有时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式,奇正相生,往往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要掌握好“奇”、“正”的辩证关系,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由奇变为正,而适时的正面强攻又可能转化为奇。

P11-13

序言

智谋是一种博弈,一种智慧的博弈,文明赋予其生命,历史铸就其辉煌。智谋历久弥新,历史上的辉煌已成为过去,今天如何使之大放异彩才是我们要思考的。从这个方面说,智谋的话是一个既传统而又现代的智谋博弈。

说它传统。是因为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长于思辨、善于筹谋的智慧民族。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继承它们仿佛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变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无法拒绝“传统”的诱惑,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积淀而成的……

说它现代,是因为祖先们从自身的生存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这些生存智谋,其精髓不仅适用于当时那个时代,而且成为后人的智慧宝库。应当承认,祖先的这些生存智谋,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引领着我们的思想。今天的人们,之所以能从中获取到制胜的力量,是因为祖先的智慧魅力对后人的支配力量是无法撼动的……

囿于容量所限。本书仅从策略、机敏、语言、洞察、处世五方面入手,精心选择、编写了历史上的先人们在治国安邦、治军用兵、断案决讼、平定动乱、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智谋故事,并配以“智谋点拨”,旨在让读者在徜徉丰富精彩、妙趣横生的故事时,还会有深切的领悟,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作出更富有智慧的选择。

读罢此书,相信你从中所获得的助益是不言而喻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历史懂智谋(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19772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6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4-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