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伊莲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这样的人,爱一个人很慢,不爱一个人也很慢。总是过分地爱,不合时宜地爱,不顾一切。

本书为作者自传式的青春小说。讲述1999年地下摇滚风起云涌,潜流下的一段爱情故事。由艺术家艾未未、编剧宁财神、评论家谢有顺联袂推荐。

内容推荐

无意中看到的一场摇滚乐队演出,让富家弟子程西泠爱上了歌手伊莲。他愿意帮助伊莲在音乐上发展,但后者却神秘失踪了。伊莲的失踪牵扯出两位神秘人物——“金三角”毒枭李军和多年前就离开京城的吉他手小龙。

年轻的记者叶凌飞负责去追查伊莲的下落,却在南方邂逅了让伊莲魂牵梦萦的小龙。她得知了伊莲失踪的真正原因。原来伊莲随李军到了西贡,沉迷于致幻剂,黯然离世。叶凌飞此时虽与小龙相爱,但感伤之余也离开了小龙。

我们这样的人,爱一个人很慢,不爱一个人也很慢。总是过分地爱,不合时宜地爱,不顾一切。

在这个萧条的年代,所有人都失去了爱情。

试读章节

第一章

(1)

许多年前,列农就在女生宿舍的楼下等伊莲。看门的大妈喜洋洋地告诉伊莲:“伊莲,有人找你。”伊莲就很害羞地跑了出去。见到他,就带着他绕到远一点的地方去,生怕别的女生看见。门房说:“他是不是你男朋友呀?”伊莲就斩钉截铁地说:“不足。”

他个子不高,又瘦,戴着眼镜儿,半长头发,脏兮兮的。伊莲觉得他长得有点难看。很快到了冬天,他们穿过圆明园到一个流浪的歌手那里去听他唱歌。他们在土丘上一前一后地爬上、爬下。树叶都掉光了,那些灰灰的树在风里显得细长细长的,麻雀们在地上一跳一跳地找东西吃。伊莲穿着列农的一件灰色的夹袄,肥肥的。他就说:“你就像这冬天的肥麻雀一样的。”伊莲听了这句话很不高兴。她想他有什么资格觉得自己像麻雀。自己明明不是麻雀。

还记得在天渐渐变冷,却还没有下雪的时候,同样脏兮兮的一个流浪歌手,他唱歌其实也并不怎么好听。尽管他唱歌不好听,可是他会唱很多罗大佑,把琴弹得铿锵作响,还激愤地抨击着什么。伊莲也不明白这个世道,也没见过外国人。那时她还没有见过其他流浪歌手,她几乎就要爱上这个人,天天想法到他家去磨蹭。他家有一只狗,叫大佑。有一天夜里伊莲骑单车到圆明园去找他,在园子里差点迷了路。他有一间很小的屋予,黑黑的。那天,电视里放着《伊豆舞女》,山口百惠演的。有一个镜头,是那个舞女在河里洗澡,被那个三蒲友和看见了。就一个镜头。白白的,一晃过去。他们那时都缩在被窝里,被窝就铺在地上。他就说:“呀,你就是那样子的,白白的。”

伊莲当然觉得很害臊,她一直以为自己是豆芽菜。他为了证明这一点,就来脱伊莲的衣服。伊莲死活扯着裤子不肯。这个事情太严重了。她怎么也不肯。他这样纠缠了半天,发现伊莲很难攻破,就在她身上蹭来蹭去的,嘟囔着说:“只要流到你的肚子里,你就会有小孩了。”这个话让伊莲感到很恐怖,她通宵睡不着,第二天回学校上课,伊莲还特别担心什么流到了肚子里。

流浪歌手觉得反正伊莲也不上他的当,就把她发给了他的哥们列农。那时候,在流浪歌手的家里,他们都坐在草席上唱歌。流浪歌手唱的是海子的《九月》,列农唱的是列农的《IMAGINE》,伊莲唱的是《蝴蝶》:

有谁知道蝴蝶在用黑色的唇歌唱

有谁知道蝴蝶夜里她们在哪里游荡

有谁曾经真心真意爱上一只蝴蝶

有谁知道蝴蝶从来不能自由地飞翔

列农就说:“多美的蝴蝶呀。”

伊莲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他是说她呢,还是说她写的歌,总而言之,她那时真的,很不自信。

伊莲和列农认识后,就很少去找流浪歌手了。后者很快就认识了一个空姐,后来听说不是空姐,只是在机场工作的高个子女孩子。他亲昵地叫她毛毛。他们很快就结婚了,伊莲还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婚礼上来了很多很多人,伊莲都不认识。有著名校园歌手来唱歌,还有一个画画的女孩叫石头。那个著名的校园歌手后来成了IT界的精英,那个叫石头的女画家后来成名了,因为拍了一个小姐在洗手间化妆的小DV。伊莲后来听说流浪歌手自杀了。她是在拉萨的哲蚌寺听到这个消息的。她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年。

伊莲不大清楚流浪歌手为什么自杀,他的家那么脏,她那么怕他家的那只叫大佑的狗,他那么积极地认为世道不好。伊莲从来没觉得这个世道不好过,她从来不知道究竟什么是不好的。总之他死了,没有引起任何反响。  (2)

许多年前,伊莲还是一个面容平淡、身体单薄、不解风情的年轻女孩。17岁那年,她坐了48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满是尘土的北京。这个城市太大了,她似乎活在孤岛之上,始终不曾洞悉它的秘密。

日子像一个阴谋,在大学女生隐秘的谈话中,在阴暗喧嚣的楼道中,在一只半岁母猫的无声行走中无用地浪费掉了。早晨在宿舍的床上醒来,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样害怕。

列农在黄庄的一个地下室的琴行里帮别人看店,没有工资,只是住在地下室里,每天两顿油水很少的饭而已。伊莲时常逃课去他的店里,学琴,唱歌,写作业。他带着伊莲听那些打口的带子:Led zeppelin,Nirvana,Rolling stone,The wall,Doors,后来又更多到听了Lacrimosa,Bjork,Portishead,Rasa,Black box recorder等等。那时为了给饭卡加钱伊莲还站在海淀图书城卖打口带。她记得自己是卖口带的唯一的女孩子。她和他们一起站在冬天的风里,头发凌乱,脸色苍白,一听到警察来了就玩命地跑。

渐渐地伊莲跟着他一起写歌,每写完一首歌,她都会弹着琴唱给他听——他是唯一的听众。列农说:“你唱歌真好听。”

1996年7月15日晚上,在中关村空旷的大街上,伊莲突然不想和童话中的辛德蕾拉一样,在12点之前返回宿舍。她打了列农的传呼,然后坐在学校门口等着。伊莲呼他是因为他是唯一可以呼的人,而他终于来了。他的车胎被扎了,瘪瘪的,驮着伊莲“咣当咣当”地踽踽前行。他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伊莲的钱也不够补一次胎,而那时候也早已没有了修车的人。他们沿着河走,走过萤火虫、露水、野蒿、看瓜人的凉棚、桥,还有风。

和列农一起经过村里小卖部时,伊莲一直盯着玻璃橱窗里的“好丽友”巧克力派。巧克力派。她嘴里嘟哝着。开始列农没有听见。但是伊莲嘟哝了好几遍之后他终于听明白了。他说不就是巧克力派嘛,我给你买就是了。他一个劲地要从衣服兜里往外掏钱的时候,伊莲很不好意思地拽着他飞快地逃离了现场。

游荡着无所事事,终于没了去处。伊莲也不好意思再回宿舍打扰同学们。她成绩不好,整天都抬不起头,没有兴趣和大家说话。她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把学上完。她只喜欢到河边去拉小提琴。列农只能把伊莲带回颐和园旁边的村子里。他家连椅子都没有,伊莲坐在垫子上,那时天渐渐亮了,他就对伊莲说,他的家乡,也就是内蒙,来了一个姑娘,很漂亮,她就坐在伊莲坐的地方,对他微笑。

伊莲说:“她想干什么?”

他说:“她想喜欢我。”

伊莲笑得简直要背过气了。

他也尴尬地笑了:“她就是要喜欢我。”

伊莲说:“要是她喜欢你,你就喜欢她好了。”

(3)

许多年后,伊莲还记得那年秋天的傍晚,列农带着她去看小龙的乐队的情形。

他说,要带她去看一个乐队的排练。他们是他的朋友,他们的音乐确实与众不同,列农当年确实是这么跟伊莲说的。他在学校的西门口等着她上完最后一堂课,然后一起骑着车,到离T大不远的圆明园去探望列农的朋友们。

他们到达村子时天已经黑了,排练也结束了。小龙那天有点喝多了。他躺在床上,赤裸着上身。那是伊莲第一次见到小龙。他还没有醒来。

那一年,伊莲爱上小龙。这是她18年的生活中,第一次坠入一场真正的爱情。

他没有醒来之前,伊莲就爱上他了,这一切究竟如何发生,已经无从追究。

多年以后,在印度支那,伊莲最后一次梦见小龙,她梦见自己不停敲打着他的门窗:请开开门,夜已经这样深。

小龙,吉他手。汉族,新疆口音。1973年3月6日生人。双鱼座。身高178cm,他非常瘦。弹琴,寡言,善饮。他的脸乍一看似乎有刀疤,而实际上并无疤痕。他只是给人这样的一种感觉。

她轻易地爱上了他的伙伴,他的同行,他的乐评人,他的老板,他的制作人,以及报道他们的报纸。因为爱他,她轻而易举地爱上他栖身的村庄和他的邻居,以及开往村庄的破败小巴。她爱上了阳光,爱上繁华的物质,温暖的肉体,她爱上了和她同住的女孩子,她的疾病以及她死去的母亲。她爱上萧条寂寞的学院生活以及黑暗中难以启齿的情欲。她爱上那些轻浮放浪的华服少年,忍受并原谅了一切谎言和不公正。

每到周末,伊莲提着篮子到他们居住的村子去找他们的乐队。那是1997年的秋天,伊莲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女孩。篮子里有时装着鸡蛋,有时是水果,有时是肉。

P7-13

序言

我自从到清华担任中文系导师以来,也担当了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当时清华的创作气氛还很浓郁,大教室里经常有许多学生在旁听。许多理工科的学生,都很喜欢写诗,他们其中的佼佼者,有些也成为了我的研究生。吴虹飞被保送就读清华大学中文系硕士那年,系里外招学生增加,本校所招的学生名额有限,眼看她就要失去读硕士的机会。惜其才华,我力请本系招生委员,收她作为我的学生。后来作家格非调到了清华中文系,读到吴虹飞的《伊莲》,大为赞赏。他立刻打电话对我说,没想到清华还有这样的学生—他更没想到的是,我恰好是虹飞的导师。我在清华教学多年,知道许多理工科学生都很有灵气,对文学也是有着热心和不俗的见解,只是他们大多内敛。格非当时觉得发现了好的写作者,十分高兴,向一些文学刊物大力推荐之时,也鼓励吴虹飞继续写作。我想她还是把这样的话记在了心里,她花好几年构思的长篇,往往因为学业、工作以及乐队排练的繁忙,无法完成。

吴虹飞当年报考中文系的双学位时,曾经给我看过她写的诗歌,她诗歌中的阴郁情绪和一个女孩子对爱情的看法,令我印象深刻。后来她因为诗歌而迷上了音乐,抱着吉他自己写歌,也是阐发于此。清华一直都有着校园民谣的创作传统,从高晓松到“水木年华”中的卢庚戌、李健,在商业上也获得成功。可是吴虹飞与他们截然不同,她几乎是背离了这样的传统,导致她其实走上了一条更为艰难,更不易被商业所接受的,甚至有争议的音乐之路。我想,像她这样的创作者,既敏感又尖锐,在两重身份之间自相矛盾,也是难为了她。

我时常想,很多诗人、作家一生都是对一种主题,一个核心,反复重写。在吴虹飞这里,从她许多年不经意的积累中,我想她所写的是对生活、对爱情的一种决绝和悲观的态度。她的写作依然是直接、有着杀伤力的,某些词汇的重复,强化出某种宿命的和声。

她在早期呈现出一种乖张的气质,尽管这样的乖张同样是悲天悯人的,我还是会疑惧这样的方式,到底于生活和写作无益。到了后来,她的散文语言渐渐变得跳跃、轻快,甚至笑语盈盈,嘲讽也变得温和起来,在众多的女作者当中,她有着不可多得的幽默感。我想,在不知不觉中,吴虹飞实现了她写作的进展。如果说,萧红有着她的尖锐和忧伤,张爱玲有着她敏锐和华丽的文体,杨绛的《洗澡》有着从容、温厚的讽刺,翟永明诗歌中的“孤零零的失败感”有着浓重的女性色彩。而吴虹飞偶尔也流露出相似的端倪。她的写作,有着可贵的独立态度,不追逐于趣味,并具备着诚实和必要的写作技巧。我想她的才华,要靠以后更多的写作和积累来证实。

她和她的独立乐队所做的摇滚乐,可以称为某种意义上的“声音修辞学”,与她的小说创作,形成强烈的互文关系。2008年,她带着乐队和新唱片《胭脂》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做了巡回演出。她十年的创作有着这样的结果,作为她的导师,我也感到南衷欣慰。不管她的声音是否为人所接受,我愿她的才华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清华大学中文系 蓝棣之(教授)

书评(媒体评论)

她的幽默感,是女作家中少见的。她的感性与敏锐,是作家中少见的。她对待世事与感情的执著与痴迷,是认识字儿的人中少见的。

——宁财神(作家,编剧)

我先后知道了阿飞的方方面面——这个人物,她的音乐、她的文字,以及她部分生活,这几个部分相互重叠交叉,构成一个不完整但是丰富地形象。进而反观本心,自己的价值观又一次出现一瞬间的恍惚,仿佛进入三十岁之后,每两三个月又一次,那种有震感的心率不齐。

——冯唐(作家)

哼哼唧唧的青春腔在拖腔拿调的海淀岁月中飘落,在衰亡的垃圾时代中寻找真情实意的落脚之处,一段带着山间气息的蹉跎青春流水账。一本关于梦想的,忧伤的书。

——艾未未(艺术家)

一个文雅而尖锐的心灵,一段细致而抒情的人生,一个精神恍惚的人活在一群精神恍惚的人中,正如一场爱情被置放于无数种欲望里面,难道情感、梦想、单纯的幸福都像存在本身一样是一个不容修改的错误?吴虹飞的小说写出了现代生活中这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重要侧面。

——谢有顺(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伊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虹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97971
开本 32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186
12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