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玉管照神局(文渊阁足本白话详解图解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图解玉管照神局》以《四库全书》文渊阁足本《玉管照神局》及其姊妹篇《月波洞中记》为底本,对其进行了精心的整理和编辑,并根据原文内容进行了生动阐释。此外,编者还加入了导读与附录,汇集相术历史和专业名词,以便研究者参考查阅。由于古人认识的局限,相术文化有其特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作为一种曾深入影响古代社会的术数文化,我们应本着客观的态度对其重新审视,去伪存真,汲取其中的智慧之泉。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为南唐宋齐邱(生卒年不详)。宋齐邱,字超回,后改子嵩,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曾任殿直军判官、右司员外郎、同平章事等职,被李縖封为楚国公。后获罪被废,自尽而死。

《玉管照神局》全书专论相法,颇为系统,所相有形有神,既相五官,又看身形,既论气色,又分四时。书中还特详掌法,记载各种掌纹图七十二幅。由于该书是相法著作中较早的一部,流传较广,为历代相士所取。书中保存了丰富的相法资料,可为研究我国相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领略和研究相术文化,本书选取《四库全书》所录的《玉管照神局》作为底本,并加入其姊妹篇《月波洞中记》,进行了精心的整理与编辑,加入了精练的小标题,使其结构更加合理有序。此外,对书中一些重要的理论方法和知识点,运用数百个插图和图表,进行了生动易懂的图解分析,使读者更畅快、更轻松地读懂本书。

目录

中国古代手相文化

解读面相与掌纹

《四库全书白话图解》丛书总序

编者序:相由心生 命由心转

《玉管照神局》提要

《月波洞中记》提要

《月波洞中记》原序

目录

本书内容导航

导读卷 古代相术简介

第一章 《玉管照神局》:历代宫廷秘藏的相术名作

1.《玉管照神局》的成书:作者、历史地位与创作背景

 2.《玉管照神局》的主要内容:相人之法

 3.《玉管照神局》的特色:专论相法,兼收并蓄

第二章 《月波洞中记》:中国古代最详尽的相术著作

 1.《月波洞中记》的成书:作者、历史地位与创作背景

 2.《月波洞中记》的主要内容:相人之术

 3.《月波洞中记》的特色:注重相法,综合观察

第三章 神秘的相术:中国古代相术文化

 1.中国古代相术的起源与发展:相术源流

 2.相术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

 3.相术的理论皈依:天人合一

 4.相术与中医:同源异出

 5.相术体系:形形色色的相术术语

 6.中国古代相术方法:相人之术

 7.中国古代相术著作要览:相术学重要典籍

 8.相术的影响:相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9.对相术的理性认识:怎样看待相术

【玉管照神局】

卷上 众名家论相术

 第一章 吕洞宾赋:相貌各异,贵贱不同

  1.根据相貌论贵贱

  2.四象八卦与面相

 第二章 千金赋:清奇古怪,贵人相格

  1.清奇古怪之相

  2.详解贵人相格

 第三章 陈抟相术论:五行相法,生克吉凶

  1.陈抟先生风鉴

  2.陈抟袖里金

  3.陈抟相歌

 第四章 众家相术论:去恶从善,消灾避凶

  1.洞玄经 · 杂断歌 

  2.神杨先生神部论

  3.西岳先生截相法

  4.胡僧论玉管相书总要诀

 第五章 通仙录:天地造化,人之贵贱

  1.人乃万物之灵

  2.以动物比附人形

 第六章 杂论:解析相术之奥妙

  1.相头骨

  2.听声音

 第七章 论五应五合:天地、天庭、天心、天机、天轮 

  1.五应 

  2.五合

卷中 形相与掌法

 第一章 形分十相:风土有异,面相不同

  1.古今贤怪

  2.风土有异

  3.心为五脏之主

 第二章 掌法:详论七十二手掌相格

  1.掌法总论

  2.七十二掌法

卷下 详论形气色

 第一章 形气色:神形皆备,气色相宜

  1.体骨

  2.形气 

 第二章 三十一种形相:来自自然界的人相启示

  1.走兽类

  2.飞禽类

 第三章 五种气色:四季与五色

  1.五色得地

  2.青色气

  3.赤色气

  4.黄红紫色气 

  5.白色气 

  6.黑色气

 第四章 部位气色吉凶:神气断贵贱

  1.细微神煞气

  2.决病死生

 第五章 吉相与煞相:端正吉,破败凶

  1.论言谈

  2.五事观相

  3.宝眼禅师十贵诗

  4.上贵神仙相

  5.三尖

  6.诸般带杀

【月波洞中记】

卷上 相法总论

 第一章 总论:综合观相

  1.仙济:观志趣

  2.九天玄微:相头部

  3.冥度:相神气、骨法

  4.灵岳:相骨格

  5.幽隐:相发须

  6.河岳:相五岳四渎

  7.心隐:相禀性

  8.贯德:相品德

  9.玉枕:看贵贱

 第二章 五官行限:看面相,知祸福

  1.耳限十五年

  2.额限十年

  3.眉限四年

  4.眼限六年

  5.鼻限十年

  6.上下唇二十年

  7.颏限五年

卷下 男女形相与命运

 第一章 论八限:上限、中限、下限

  1.详论八限吉凶特征

  2.五岳与九州岛

 第二章 相形骨:观形体和骨相

  1.杂论:印堂、项、腰、足

  2.神骨马相:动物相面法

 第三章 形相与命运:相由心生,命由心转

  1.断及第

  2.断富贵

  3.凶暴五章

  4.恶死五章

  5.疾病五章

  6.夭折五章

【古代面相图例】

 第一章 身体七卷·人相类(三才图会)

 第二章 眉相图例

 第三章 眼相图例

 第四章 鼻相图例

 第五章 口相图例

 第六章 耳相图例

 第七章 手纹图例

附录:相术词典

试读章节

《月波洞中记》的作者已无法考证,但书中所论相法条理清晰且词义颇具深意,均被《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所收录。书中全面概括了相入的各种方法,尤其强调相人时要综合观察,从精神、气色、才智、骨法角度,全方面论断吉凶祸福情况。

《月波洞中记》相传为太上老君的绝学,为后人所发现而传世。此书被收录于《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认为,全书所论锢法清晰,词义颇为古奥。

《月波洞中记》的作者不详。载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一卷,称老君记于太白山月波洞,共九篇。《宋史·艺文志》中载《月波洞中龟鉴》一卷、《月波洞中志》一卷,都没有撰者的名氏,其为一书异名或两本别行,现在已经无从考证。

考今所传《永乐大典》本体例,可能是据宋时刊本录入,并有原序一篇,原序中说,此书最早是由汉钟离和吕洞宾留在太白山石室中,后人陈仲文无意中得到,然后传给张仲远,如此流传下来。还有一种说法是,由太上老君题在太白山鸿灵溪月波洞中七星南龛石壁间,有九篇,后人得之传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宋朝晁公武《读书志》中也载有此书二卷,序称“唐任逍遥得之于太白山月波洞石壁上,凡九篇,相形术也。”然而,现在所见的原序中,并不提及任逍遥的名字,因此此书到底是否由太上老君所著,仍然没有定论。

虽然(《月波洞中记》的作者无法考据,但它在相术典籍中的地位不可磨灭。明朝的《永乐大典》与清朝的《四库全书》皆将其录入其中。

《月波洞中记》收录于《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纪昀、陆锡熊等四百余位名人学士编,经十年始成,共收图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再分类、细目,内容极为广泛。但是,其中有关相术方面的书,仅有四种,即《月波洞中记》、《玉管照神局》、《太清神鉴》和《人伦大统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认为,此书所论相法清晰,词义颇为古奥。

后人经研究认为,《月波洞中记》大约著成于宋朝或宋朝以前。这一时期正是人们狂热追捧相术的时期,相法体系已臻于完备,相书语义已颇为简要,相术典籍层出不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认为,书中前九篇所论相法比后面较为清晰,应该是有人传授,且后世诸家著录皆称九篇,而九篇后的文字可能是后人添加的。但整本书流传已久,就不再进行删减了,只是分为两卷,显出原本与后续的区别。

《月波洞中记》内容层次分明,书中论断颇为有趣,集中论述人们的前程和富贵,重视心理对相貌的影响,使读者一目了然。

《月波洞中记》虽然字数不多,但记录相法清晰,很有层次。全书分为卷上和卷下,卷上包括两章,第一章相法总论和第二章五官行限。第一章中,依次为仙济、九天玄微、冥度、灵岳、幽隐、河岳、心隐、贯德、玉枕。第二章讲五官行限,依次为:耳限十五年;额限十年;眉限四年;眼限六年;唇限二十年;颏限五年。卷下又分为四章,第一章为论八限;第二章为相形骨;第三章为论形相与命运。

《月波洞中记》一书中,专辟出一节断及第和断富贵,如“若面壮,上耳有圆珠,额似熨平,眼中秀有神,初年及第”,“偏虎形人,四、五品官,权虎人,主十万贯”。还有中年及第、老年及第和官阶高低之相。此书还重视心理对相貌的影响。作者认为,看相之前,一定要先考察他的秉性行为,才能得知他的相格之外的真实情况。心是精神意识的宅舍,可以通过眼睛表露。作者就将人之精气,按照五行分成了五等。古代相术对人心理的探讨有一定道理,不能完全视为迷信虚幻的东西。

《月波洞中记》记载的相法清晰且词叉颇为古奥,全面概括了相人的各种方法.尤其强调综合观察,从精神、气色、才智、骨法全方面相人。

《月波洞中记》流传已久,但后代相书绝少征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特以其所论相法,视后来俗本,较为清晰,当必有所传授,篇目自仙济至玉枕九章,其词亦颇古奥。”因此,《四库全书》本对《永乐大典》所载不再删减。因为篇页较多,分为两卷。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四库全书》的这个版本。

书中强调综合观察法,从精神、气色、才智、骨法全方面相人,提出了“九成之术以观之”,“精彩分明为一成,魂神慷慨为二成,形貌停稳为三成,气色明净为四成,动止安详为五成,行藏合义为六成,瞻视澄正为七成,才智应速为八成,德行可法为九成”。清晰地分出了在为人看相时,各方面的轻重和比例。

在五官行限这一章中,更是全面而详细地论述了五官所掌管的年份和吉凶祸福情况。分为耳限十五年、额限十年、眉限四年、限限六年、鼻限十年、上下唇限二十年、颏限五年这几小节。

相术,又称为相命、命相学,包括星相术、手相术、面相术、骨相术、形体相术等,是传统方术的一种。它作为一种几乎是全人类所共有的社会现象,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重视检讨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相术进行一番审视与评判。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相术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看相行为究竟诞生于何时,是一个很难确定的问题。据《大戴礼记》记载:“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汤取人以声,文王取人以度。此四代五王之取人以治天下如此。”由此可以看出尧舜禹以及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已经开始通过观察人的面貌、气色、语言、声音、风度来选拔人才。这种遴选人才的方法无疑可以视作上古时期相术的萌芽。虽然战国时期的苟子曾说“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君子不道也”,但是学者在《左传》和《国语》中发现很多关于“相人”的记录,其他文献中也有不少通过观察形貌言行以求“知人”,从而选拔人才的记载。由此可见,相术在苟子之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已经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P34-40

序言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庞大的一部官修百科丛书。清乾隆年间,经翰林院纪昀(纪晓岚)、戴震、姚鼐等400余位名人学士历时十载精心甄选与编订而成,全套丛书卷帙浩繁,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重要典籍,共收录图书3503种,基本囊括了古代重要典籍,保存了文、史、哲、理、工、医等几乎所有学科的源头和血脉,也开创了中国书目学之先河,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大成之作,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承唐之传统,《四库全书》同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每部之下都有不同的类别,每类之下再有“属”,共计44类66属,基本上囊括了当时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典籍与著述,被视为古代图书乃至传统文化的总汇。

成书之后,《四库全书》被作为国家正统、民族根基的象征,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东方读书人安身立命梦寐以求的圭臬和后代王朝维系统治宏扬大业的“传国之宝”。誊缮七部分藏于紫禁城内的文渊阁、盛京(今沈阳)宫内的文溯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此为北四阁,又称为内廷四阁,仅供皇室阅览)、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又称南三阁,允许文人入阁阅览)。此后200多年间,《四库全书》几经战乱,损毁严重,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

时至今日,《四库全书》的历史与真正面目已经鲜有人能真正明晓。现代社会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与典籍本身的古奥气质阻隔了人们对于四库典籍的探寻,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独特精神气质也往往被误读与忽略。而在典籍失语的同时,文化传承本身又借着其根深蒂固的传统与衰荣再生的能力占据着广大的群众市场,深入人们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以各种形式众声喧哗着。

在这种矛盾状态下,对于古代典籍的认识芜菁共生,而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渴求日益上升。正因如此,将典籍还原到其产生、发展的本真环境中进行整理与解读,对其进行深入的介绍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基于上述认识,《四库全书白话图解》精选了《四库全书》各部中的著名经典,以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方式,对原文进行了如下处理:

1.选取文渊阁本作为底本,对比了一些现存的其他版本,补全了文渊阁本中缺失的内容。

2.对比了各种校点与评注皈本,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对之进行了校点、评译、注释,将古奥的文言变成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提要,减少了读者在阅读时的各种文字障碍。

3.按照逻辑联系对原文内容进行了层次的划分,添加了简短精练的小标题,方便了读者的阅读理解与信息查阅。

4.对于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的陈旧理论和思想作了简要评注,帮助读者辨析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与精华,以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5.以独特的现代图解手法对原文中的古奥语义进行诠释与解读,添加了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与信息点,配备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并以优美的版式将这些内容呈现出来,希望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凡此种种,将见于陆续推出的经、史、子、集各部的精选内容,希望能够以不一样的形式向读者呈现《四库全书》所录典籍的文化内蕴,为读者打开一道传统文化之门。当然,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本套丛书体系宏大,内容深奥庞杂,无论是点校还是图解都难免存在不足之处,祈望广大读者谅解并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玉管照神局(文渊阁足本白话详解图解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唐)宋齐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87156
开本 16开
页数 5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92.3-64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3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