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现另一个湖南(溯水行)/湖湘地理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发现另一个湖南》主创人员历时5年,走遍三湘大地,回溯四水源流,用脚步丈量、用镜头发现、用文字记录,那些渐渐被时间遗忘或是尚未被人们认识的湖南,唤醒人们对家园更深刻的感知和更深沉的热爱。该书以发现、审美、保护为主题,为保护自然和文化发出呼吁,是湖南唯一系统盘点自然人文遗存的丛书。该书第一卷《溯水行》则把读者带进湖湘水域的人文秘境,此卷按照《四水探源》、《寻访古潇湘八景》、《深水之下的故乡》的编排顺序,记录了湖南人所向往的潇湘四水、潇湘八景中蕴育的湖湘文化。

内容推荐

作为湖南人,你可想往潇湘八景,你可关心屈原的最后行踪,你可热衷于溶洞探险、乡野漫游,你可注目于沉寂在时光背后的历史、地理细节,以及隐约其后的人心痕迹?由潇湘晨报社出品、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发现另一个湖南》丛书,包括“抗战纪”、“溯水行”、“边界线”三册,分别收纳了《潇湘晨报》“湖湘地理”栏目记者在三湘大地5年行走中,以发现、审美、保护为主题,对湖南地理民情的近距离感知,对湖湘文化的溯源寻踪,这套系统盘点湖南自然人文遗存的丛书,文字隽永,图片精彩,为人们提供了一份深度旅游的精神索引,展开了一幅不一样的湖湘家园风情画卷。

目录

四水探源

手记河之魅

湘江:溯

在高山沼泽地,在丘谷盆地间,寻找真正的资江源

沅水:两千里长河过黔湘

双城记

纸砂坪:高山深处的澧水源

寻访古潇湘八景

手记美到功利为止

潇湘夜雨:一座岛,两个人

平沙落雁:衡阳还在,只是大雁已不再来

烟寺晚钟:6月1日黄昏,清凉寺钟声

山市晴岚:昭山,在冷清与迷茫之间

江天暮雪:橘子洲,上天赐给长沙的

远浦归帆:湘江尽头,那远逝的帆影

洞庭秋月:“一个风景,一个生路”

渔村夕照:沅水上最后的渔民

深水之下的故乡

手记我有游魂呼不得

寻找屈原在湖湘的最后踪迹

等待那个浪漫的游子回家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湘江源头新说:白石河是主源

“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这句话出自《水经注》,也是古文献中对湘江源头最早的一种记载。清《湘水考》也说:“湘水,源自广西桂林府兴安县海阳山。”其中“阳海山”、“海阳山”,也即如今兴安当地人俗称的“海洋山”。与此互为佐证的是,《水经注》中还写到,“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明《西通考》卷十二《山川志》,“海阳山在(兴安)县南九十里灵川界上,湘漓二水所出也”,均指湘江、漓江发源地是同一处。

除此,关于湘江源头,在浩如烟海的古文献中并无它说记载。

时光兀自流转。随着人们对地理地貌更深刻更精确的认识,以上说法又不断遭遇新的考证质疑。

如今被划入灵川县海洋乡境内的海洋山历来被认为是湘江发源山脉,海洋河为湘江主源。这个说法,直至前两年还被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引用。事实上,根据很多专家学者及地理、旅游爱好者的反复寻访、追溯,“海洋河为湘江主源”一说并不严谨。

桂林海洲旅游研究所所长韦海洲曾对海洋河水量作过详细考察。他说,那是一条“只有一尺五宽的小沟,每年断流时间总有大半年”,“湘江另有主源,新的源头流程应该更远,水量更大”。2001年,韦海洲在兴安县白石乡石柱村的人工渠堤上,找到了3块清乾隆三十七年的石碑。20世纪70年代,当地村民拿它铺路。历经30余年的磨损,石碑刻文模糊残缺,但令人兴奋的是,其间依稀现出一些字,如“湘水东源头”、“湘为中华著名之水,穿行湖南,故湖南日湘省”、“其在东者出自我白石洞石梯村口口岭”、“……南源……海阳山……”等。

这次,当我们来到石柱村,看到碑面已更为破损,但“湘水”、“东源”、“南源”的字迹依稀可辨。据另一位“湘江源”的热心探究者、兴安县政协副主席吴海峰介绍,这些文字,是迄今为止,所有关于湘水源流的资料上都未记载的。也正是它们,成为湘江源头新说最为有力的印证。

兴安县白石乡,即清碑文中所指的“白石洞”,属典型的丘陵岩溶地貌。湘江源头极有可能就隐匿于这样一片复杂的岩溶峰丛洼地中。

目前,一些研究者及当地村民,都一致指认白石乡境内的近峰岭为湘江的发源山脉(此山属海阳山系中的一座),这暗合碑文中的“口口岭”,亦即“东源”,湘江东源头。当地村民称从近峰岭流下来的一股源头水为“白石河”。在枯水季节,包括我们来的这个4月,“白石河”水量很小,到5月汛期,水量增大。它流经近峰岭村、石柱村,然后进入龙王岩。

龙王岩是个岩溶洞。在这个洞内,一条地下河与白石河交汇。

龙王岩的地下河,自一块形状如大佛的巨石旁涌出。往里探究,不见渊源,也不知深浅。

巧的是,4月3日那天,我们在洞内碰到一个带着同学来游玩的高三男生,欧阳志强。他说两年前跟同学“戴着头灯,游进去过20多米”,但“没有设备”,“有一个同学又抽筋”,“不敢再往里面游”,只好退了出来。这个祖籍湖南的小伙子,家住白石乡大路口村,湘江源头水日夜流过他家门前。对那一次没能弄清楚地下河的来龙去脉,他显然感到很遗憾。

这次全程陪同我们寻访湘江源头的向导,是白石乡政府的崔秘书,他“到这个洞里来了上百次”,但对这条地下河的出处也说不清。他能肯定的是,这条地下河长年不断,枯水时期,水量远远大于从近峰岭流来的源头水。因此,湖南卫视就曾将龙王岩涌出的这股地下水称为湘江源头。

地下河“身世”目前还是个谜,但我们看见它与白石河交汇之后,跌落洞底,那一瞬间造成的落差,仿佛突然挟以不可逆挡的气势,决然而然,奔流而去。

至此,依据文献、资料及个人行走探访体验,我们对湘江源头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湘江源头应有东源、南源、西源,三源之中,东源为主源。

东源。源自兴安白石乡近峰岭。此源头称“白石河”,在距乡政府3公里处的龙王岩,与一地下河汇流。其间,地下河“身世”存疑。

南源。即古文献中提到的“海洋河”,现今当地人认为它出自灵川县海洋乡龙母岩。

西源。西波江。据说是流人南源海洋河的小支流,因流量过小,专家学者们都不怎么提。

东源“白石河”长24公里,南源“海洋河”长7公里,水流量“白石河”占2/3,“海洋河”占1/3。当地研究者根据“河源惟远惟大”的原则,认为“白石河”应为湘江主源。

我们在1993年修撰的供安水利志》上发现,对“湘江源头”的提法,就已变成“白石河”,而非古文献中说的“海洋河”了。但奇怪的是,书中对龙王岩那条地下河只字未提。

而对湘江源之东源——白石乡的确认,除了依据历史资料、地形图及实地考察结果,还可从人居环境中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水源头村,是白石乡有史可查,历史较为久远的一个自然村落,又称秦家大院,至今仍保留着14幢相对独立,又联为一体的明清古宅。整个大院纵120米,横60米,其格局有些像湖南邵东的明清建筑群荫家堂。大院范围内,所有民宅门前都有雕花石头门槛,几百年时间,已变得无比光滑,还有的民宅完整保留了12扇雕花木门,一字儿关闭时,就好像时光静静地停顿下来了。据说,水源头村的秦姓家族祖籍山东,是被贬来岭南的。

现在,这个村子六七百人口,近一半在外打工。

“水源头”名字的来历,当地研究者也认为与湘江源头有关。目前,湘江“最源头”的自然村近峰岭村,以及源头“白石河”流经的石柱村,其村落形成年代,都不如水源头村久远。虽然“白石河”并未直接流经水源头村,但村子依旧属于整个湘江源头的地理范围。由此可见,早在明清时期,当地人就已经意识到白石乡一带是湘江发脉之地。

不过,据崔秘书介绍,湘江源头的这些村落,守着一条大江源头,非雨季时却总是缺水的。其主要经济来源是白果(银杏)树。一家一棵白果树一般可收获几千元,或上万元。这些树多是家传的。

水源头村四周上百年的银杏树就有300多棵。一到秋天,明亮的阳光打在金黄色的叶子上,是一种极致美景。

P10-16

序言

地理。一个辽阔而且沉静的词语。地理的意义,在于它承载过时光的痕迹,见证过大地、天空和世间人心的命运。

地理,还是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相遇。

湖湘地理,正是这样一段漫长旅程的一次开始。这片被赞叹“经得起一说再说”的地域,是我们最亲切和最深厚的家园。

《发现另一个湖南》所有的文字与图片,来源于《潇湘晨报》每周一期的《湖湘地理》专刊。我们很早就希望并谋求拿出一定的版面回首历史、面对未来。我们认为媒体不仅要对当下的社会演进、经济发展、生存改善有所担当,而且还要对历史有所承载,对未来有所承诺。

湖湘自古山水清峻、文脉传承,但作为当代拥有者的我们,却从未对这份丰厚的遗存进行悉心完整的清点,除了为数不多的旅游景点,绝大多数仍在关注之外。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在被人为破坏,祖先们的文化杰作在被风雨侵蚀。自然和人文的大笔遗产,我们既没有对先人打过一张收条,也没有对后辈写下一份承诺。当我们决定推出《湖湘地理》时,已将其定位于:一项对湖湘自然、人文遗存系统盘点的工程,一张给祖先的遗产收条,一份对后代的资源承诺。发现、审美、保护,是这个专刊的关键词。

这本书的作者,常年奔走在乡野,跋山涉水,为读者找寻自然奇迹、人文杰作,并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和陈述。五年来,已经有很多很多的读者爱上了他们的文字和图片,认同了他们为保护自然和文化遗存发出的种种呼吁和呐喊。很多地方的政府已因为他们的呼吁而完善旅游规划,设定环保区域,修缮文化遗迹。《湖湘地理》的作用正从影响人心走向影响决策,正从承载历史走向承诺未来。

发现另一个湖南。这不是一个孤独的旅程。请你,与我们一起上路。请你,以发现的眼光、有激情的行走、朴素的介入姿态,小心翼翼地走进它的腹地,探寻,触摸,感受,它此时此在的状态——比如它未为人知的美,它正在经受的忧患,它的生息变迁,无声警示,渊源与去向......

关于家园,我们需要更深刻地感知和更深沉地热爱。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

潇湘晨报社社长 龚曙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现另一个湖南(溯水行)/湖湘地理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邹容
译者
编者
绘者 周志刚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756213
开本 16开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3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6.4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0
17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