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代著名华人企业家创业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们在不同条件下,有着迥然不同的创业方式。他们创造了百万、亿万的财富,甚至对某些行业和领域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挖掘第一桶金的大胆决策到企业快速扩张过程中的经营战略,这些杰出的人物在创造财富过程中的表现,带给人们的是更深层次的启发。因为他们诠释了财富的内涵。

本书收录了15位当代华人企业家创业传奇。

内容推荐

本书生动地展现了李嘉诚、王永庆、张瑞敏、刘永好等15位当代华人企业家创业传奇,突出了他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创业方式、经营战略、企业文化和社会意识。是一部启迪智慧、磨炼意志、塑造品质、成就事业的有益读物。

目录

李嘉诚:华商领袖卓越企业家的典范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成长中的历练

  抓住商机投资房地产业

  资本运作夺得先机成功入主英资财团

  开疆辟土海外投资

  投资内地注重长远

  经营理念与投资策略

   经营理念之一:谨慎入市 稳健发展

   经营理念之二:人弃我取 未雨绸缪

   经营理念之三:诚信为本 和气生财

   经营理念之四:洞悉商机 进退自如

   投资策略之一:业务多元化

   投资策略之二:业务全球化

   投资策略之三: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投资策略之四:“不为最先”

刘永好:探寻财富的前沿和边际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四兄弟自谋职业养鹌鹑一举成名

  成功转产饲料业“希望”与“正大”齐名

  亲兄弟明算账产权明晰各司其职

  开拓投资领域实现多业并举

   开发成都房地产

   投资桂林旅游

   打造新希望乳品业

   进军零售业

成熟的资本运作

   参股民生银行

   进军基金业

  刘永好的人生理念

   脚踏实地,光明磊落做事

   言必行,行必果

王永庆:塑胶大王经营之神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15岁闯天下200元钱开米店

  绝处逢生开创台湾塑胶生产先河

  南亚公司的辉煌

  台塑产品走向世界

  多元化经营奠定台塑集团基石

   经营木材加工业

   投资台化公司

   纺织界的新霸主

二十多年“石化王国梦”

台塑成功的秘诀:降低成本与效率优先

荣智健:最后一个“红色”资本家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知名的资本世家八年的艰苦磨炼

  创业之路的第一桶金

  出任中信董事长彰显商业才能

   收购国泰航空

   收购香港电讯

   中信泰富上市

   “蛇吞大象”:收购恒昌行

   投资中国大陆 续写家族辉煌

郭台铭:推动鸿海迈向全球成长的格局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创业之路苦练内功

进军大陆打造最低的成本架构

知人善用的经营哲学

 敢用:把人才变将才

 敢给:经理级年收入300万

 敢花:花钱是为了公司进步

 敢冲:冲关就能获得大报酬

宗庆后:中国饮料企业的总舵手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创业之路磨难多

借款14万筑就霸主地位

小鱼吃大鱼打造民族品牌

宗庆后的经营特点

 创新中寻求差异性

 品牌实用主义

 营销网络制胜

 做自己熟悉的产业

 集权式管理模式

娃哈哈成功的模式

 独特的销售模式

 产品与品牌建设模式

 决策与执行模式

鲁冠球:三十年不败之谜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创造“万向节奇效”

人才、科技与质量

进军国际市场

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做石油业从美国开始

三十年不败之谜

 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

 抓住时机 实现资本扩张

 只为更大的产业扩张

张瑞敏:与“世界的海尔”齐名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创业与发展之路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东方亮了 再亮西方

 只有淡季的思想 没有淡季的市场

 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

 企业就像斜坡上的球

 赛马不相马

打造全球化海尔模式

牵手奥运满城尽带海尔牌

“海尔”中国第一品牌

 创新在于满足个性化需求

 老板化的员工

 企业化的经营团队

张瑞敏精彩话语选

柳传志:让世界看见联想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半路出家投身商海

志存高远聚沙成塔

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联想国际化实现战略转移

联想收购IBM的PC内幕

牵手奥运推广品牌

柳传志与联想的成功之道

 对核心层的培养出成果

 特别珍惜机遇

 要认清环境

 发展壮大选择正道

 管理三要素

 务实进取始终不渝

王石:打造“以‘城’相待”的万科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初到深圳的第一单

进入房地产行业

万科上市成就资本发酵器

多种论坛展现企业精神

无限广告在险峰

做最坏打算

王石与万科的成功之道

 抢占天时 成功上市

 挤入上海 占据地利

 成功化解君安之争

 适时实施战略调整

博大精深的企业文化

 虚怀若谷

 审时度势

 尊重人才

 公正透明

 浩然正气

李宁:体操王子商业天才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从“体操王子”到“李宁牌”服装

创业维艰从一头青丝到两鬓斑白

 从家庭公司到大众公司

 脱离健力宝

 上市的七年之旅

体育营销策略:源于体育用于体育

 与阿迪达斯的“奥运之争”

 李宁的“运动文化”:核心价值观

 运动塑造整个企业文化

 最受尊敬的企业之一

 李宁的人生理念

 保持归零心态

 谦虚、好学的作风

 诚信为民 回馈社会

陈天桥:因网游《传奇》而传奇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创业与网络结缘

 喜欢上游戏

 创建社区网站

 与中华网联姻

 决裂中华网 赌网游《传奇》

“盛大”再续“传奇”

 演绎网络“三大战役”

 忧患意识是一支清醒剂

 财富不是唯一的战利品

争夺新浪控股权内幕

 新浪“毒丸”之毒

 盛大“两步棋”

 跨越历史的巅峰

牛根生: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大起大落人生四十载

 伊利雪糕:中国冰淇淋第一品牌 

 “草原公案”的内幕

白手起家打造“蒙牛”

 凝聚人心 经营事业

 韬光养晦 得道多助

 小胜凭智 大胜靠德

 遭遇危机业绩下滑

牛根生的市场策略

 从小区口包围超市

 两项措施 奇兵制胜

 强推“利乐枕”、“液态奶”

 蒙牛乳业 成功上市

牛根生的管理理念

 打个颠倒 换位思考

 提出软实力建设

 “前管理”理念

牛根生的财富人生

 推出“老牛专项基金”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领会“散财”的快乐

史玉柱:“债王”新生 传奇而真实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辞职“下海” 艰难起步

“巨人”辉煌 巨债缠身

破产之后 整装复出

资本迷宫 精心布局

进入网络游戏产业

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个人简历

 创业传奇

小个子 大智慧

 大学连考三年

 初涉商海 与互联网结缘

 “十八罗汉”创办阿里巴巴

打造世界级品牌

 中国模式与贵人襄助

 诚信与质量的独木桥

 阿里巴巴上市 水到渠成

 首个200亿美金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领袖的魅力

试读章节

有港人的地方,就有李嘉诚的名字。或者说,有华人足迹的地方,就有李嘉诚的名字。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李嘉诚常常跟儿子说:你要建立没有傲心但有傲骨的团队,在肩负经济组织其特定及有限责任的同时,也要努力不懈,携手服务贡献于社会,这不能只是我对你的一个希望,而是你对我的一个承诺。

福布斯集团董事长及行政总裁兼杂志总编辑史提夫,福布斯,将第一位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授予长江实业兼和记黄埔主席李嘉诚时说:“环顾亚洲,甚至全球,只有少数企业家能够从艰困的童年,克服种种挑战而成功建立一个业务多元化及遍布全球五十四个国家的庞大商业王国。李嘉诚在香港素有‘超人,的称号。事实上,全球各地商界翘楚均视他为拥有卓越能力、广阔企业视野和超凡成就的强人。”李嘉诚说:“我很荣幸得到福布斯杂志和福布斯家族颁发这个奖给我。我们在企业精神、公益和服务等各方面的信念一致,理念的认同对我来说别具意义。”

成长中的历练

全世界的人都在研究李嘉诚。连李嘉诚自己都说,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书都在写他,这么多的人都在议论他。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940年为避日军侵华战乱,12岁的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李嘉诚的舅父庄静庵。可是不久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去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首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便充分发挥了这个“窍门”。

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8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却工作16个小时。李嘉诚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心投入。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自己的事业。”

就这样,李嘉诚的业绩便超越其他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7倍。这一年他18岁,被擢升为部门经理。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嘉诚的快速擢升还有一段插曲:他在当推销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了。

“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然有更多机会。”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的积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并取苟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起初,李嘉诚只知不停地接订单及出货,忽略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结果不是延误了交货时间,就是引起退货并要赔偿,工厂收入顿时急剧下降。加上原料供应商纷纷上门要求结账还钱,银行又不断催还贷款,“长江”被逼到破产的边缘。此时,李嘉诚明白自己操之过急,低估了当老板的风险。

如何挽救绝境中的长江塑胶厂?李嘉诚靠的还是“信义”二字——与客户有信,与员工有义。他召集员工大会,坦言自己在经营上的失误,衷心向留在厂里的所有员工道歉,同时还保证,一旦工厂度过这段非常时期,随时欢迎被辞退的工人回来上班。之后,李嘉诚穿梭于众多银行、原料供应商及客户之间,逐一赔礼道歉,请求他们放宽还款期限,同时拼尽全力,为货品寻找客户,用蚀本价将余货出售,筹钱来购买塑胶材料和添置生产机器。到1955年,高筑的债台终于拆掉,业务渐人佳境,没多久还开设了分厂。

1957年初的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看到一则不太引人注意的消息,说意大利某家塑胶公司设计出一种塑胶花,即将投放欧美市场。这给了李嘉诚很大灵感。他敏锐地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将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胶花价格低廉,美观大方,香港有大量廉价勤快的劳工正好用来从事塑胶花生产。他预测塑胶花也会在香港流行。李嘉诚抓住时机,亲自带人赴意大利的塑胶厂去“学艺”,在引入塑胶花生产技术的同时,还注意引入外国的管理方法。返港后,他把“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积极扩充厂房。他的塑胶花产品很快就打入了香港和东南亚市场。

在“长江”的客户中,有个美籍犹太人马素曾订了一批塑胶产品,打算运到美国销售,后来不知何故临时取消合同。李嘉诚并没有要求赔偿,他对马素说:“日后若有其他生意,我们还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马素深感这位宽厚的年轻的创业者,是个可做大事的人,于是不断向美国的行家推销“长江”的产品。于是,美洲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李嘉诚进一步感悟到“吃亏是福”的道理。

抓住商机 投资房地产业

创业5年,“长江”逐渐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型塑胶花厂。到1964年,李嘉诚已赚得数千万港元的利润,而“长江”更成为世界上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获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李嘉诚租用的那所厂房的业主也趁机把租金大幅度提高,这反而促成了李嘉诚自建物业的决心。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早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去。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众多地产公司倒闭。1967年,香港又发生了反英暴动,房地产市场几乎陷于死境。

此时的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发觉房地产大有可为,在人们廉价抛售房产的时候,他反行其道,开始部署把资金投放到地产市场。1967年,他动用2.3亿港元,买入美资集团、希尔顿酒店及凯悦酒店,开创了华资在港吞并外资机构的先河。

三年之后,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港,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地皮。

1971年6月,李嘉诚正式成立了负责地产业务的“长江置业有限公司”,简称“长置”。在成立大会上,他为日后定下的目标是超越号称香港“地产业王”的“置地”。置地公司由英国商人保罗·遮打跟当时“怡和洋行”的香港负责人祈士域联手创立,号称全亚洲最大的发展商,也是香港最大的商业机构。

1972年7月,李嘉诚把“长置”易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实”,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这年11月,“长实”在香港挂牌,在市面公开发售。“长实”在香港准备上市期间,李嘉诚遇到不少障碍。在那困难的时刻,他都得到夫人庄月明的鼓励。庄月明是他的表妹,比他小4岁,两人可说是青梅竹马。庄月明的父亲庄静庵是香港著名的钟表商,拥有老字号中南表行。庄月明从香港大学毕业后,曾到日本明治大学深造。

“长实”在地产业屡出大手笔,先是拿出6000多万港元购买物业及地皮,并积极兴建高级住宅与商业楼宇,他的策略是:只买不卖。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630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超过35万平方英尺,每年单是收租已达400万港元。

P3-6

序言

“企业家”一词源自法文Entrepreneur,意为“勇对挑战者”,原指负责组织和策划音乐会的人。如今这个词指代那些能够发现某个商业机会及其需要,并为满足这个需要而尝试设立企业的人。企业家并不专属于某个特定的人群,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职业不是障碍,组织话剧的、投递信件的、搞摇滚的或照看婴儿的,都可以成为企业家;年龄不是障碍,不同年龄的成年人,包括老年人也可以成为企业家;性别也不是障碍,无论男女,在创业方面的天赋并无更多差别。

本书收录的15位当代华人企业家创业传奇,只是众多华人企业家创业的一个缩影。他们在不同条件下,有着迥然不同的创业方式。他们创造了百万、亿万的财富,甚至对某些行业和领域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挖掘第一桶金的大胆决策到企业快速扩张过程中的经营战略,这些杰出的人物在创造财富过程中的表现,带给人们的是更深层次的启发。因为他们诠释了财富的内涵。

华商领袖卓越企业家李嘉诚,由米店老板起家成为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全球代工王鸿海集团的郭台铭,最后一个“红色”资本家荣智健;还有改革开放后所涌现的以养殖鹌鹑而一举成名的刘永好,半路出家40岁才投身商海的柳传志,从体操王子演变成知名服装品牌“李宁”,与“世界的海尔”齐名的张瑞敏,从倒卖玉米到成就万科的王石,中国饮料企业的总舵手宗庆后,“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牛根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马云,等等。他们所从事的行业虽然千差万别,但他们的创业传奇,却犹如一部启迪智慧、磨炼意志、塑造品质、成就事业的教科书。他们在演绎创业传奇的同时,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他们拥有的巨额物质财富无疑是他们创业过程中成就的标志,固然令人歆羡;而他们创立的无形的精神财富则成为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更令人尊崇。

无论是否有创业的冲动,也不论所从事的是何种职业,当代华人企业家创业传奇展现的企业家精神和理念,同样可以激励着人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编 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代著名华人企业家创业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英//凌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254944
开本 其他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