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四卷。卷一,论痈疽疮毒,包括阴证门、阳证门、有阴有阳证门,咽喉口舌门、杂证门。卷二,为临证医案数则。卷三,为诸药法制及药性。卷四,为煎剂类、丸散类、敷药类、吸药类、膏药类,以及新增马氏试验秘方。王氏强调,外科诸证之辨,当以阴阳为纲,治疗则“以消为贵,以托为畏”,所载阳和汤、阳和丸、犀黄丸、阳和解凝膏、洞天救苦丹等名方,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流传至今。其在中医外科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图书 | 外科症治全生集/中医经典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共四卷。卷一,论痈疽疮毒,包括阴证门、阳证门、有阴有阳证门,咽喉口舌门、杂证门。卷二,为临证医案数则。卷三,为诸药法制及药性。卷四,为煎剂类、丸散类、敷药类、吸药类、膏药类,以及新增马氏试验秘方。王氏强调,外科诸证之辨,当以阴阳为纲,治疗则“以消为贵,以托为畏”,所载阳和汤、阳和丸、犀黄丸、阳和解凝膏、洞天救苦丹等名方,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流传至今。其在中医外科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内容推荐 本书系清·王洪绪所撰。全书共四卷,为外科专著,包括痈疽疮毒总论、临证医案、诸药制法及外科方剂。其中所载阳和汤、犀黄丸、阳和解凝膏等名方,一直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故本书在中医外科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 此次校注以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为底本,精校而成,供中医工作者临床参考。 目录 卷一 痈疽总论 部位论名 烂溃不敛 患孔毒根 翻花起肛 毒气攻心 阴症门 阴疽论 阴疽治法 流注 甲疽 井泉疽 瘰疬 小肠疽 鹤膝风 横痃 乳岩 贴骨疽 骨槽风 恶核痰核 石疽 善癀头 鹅掌风 鹅爪风 冻疮 阴疽用膏议 阳症门 痈疖 牙痈 发颐遮腮 子痈 囊脱 赤游螳螂子 疔毒 红丝疗 刀镰疗 走黄 杨梅结毒 诸疮 癞疥 绣球风 脓疥门杂 脓窠 坐板湿毒 猴狲 疳 恶疮极痒 蜡梨疮 不痒恶疮 头面肥疮 臁疮 烂疮 漆疮 患疮日久 疮瘋 火珠 流火 诸癣 蛀发癣 阴顽恶癣 痔漏 外痔 内痔 痔漏成管 石疖 大痈溃后议 有阴有阳症门 肺痈肺疽 发背 脱骨疽 天蛇头 耳后锐毒 驴眼 牛程蹇 悬痈 乳痈又名妒乳 鱼肚痈 痘毒 咽喉口舌门 喉痹 乳蛾 喉癣 喉珠 锁喉 缠喉风 喉闭 牙疳 走马牙疳 牙蚀 风火虫牙 舌上出血 小儿口疳 舌肿 口疳时发 舌硬生衣 热痛喉症 附:视咽喉七症诀 附:制喉枪法 杂症门 汤火烫 狗咬 跌打骨断 闪颈促腰 骨鲠 天丝入目 尘屑入目 赤眼淹缠 孩童目疾 痘后目疾 鼻衄 乳悬 卷二 卷三 卷四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外科症治全生集/中医经典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王洪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089396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29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3 |
出版时间 | 2009-02-01 |
首版时间 | 2009-02-01 |
印刷时间 | 2009-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6 |
丛书名 | |
印张 | 5.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2 |
宽 | 140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