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子作品精选(跨世纪文丛精华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十几年前,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决绝而去。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本书收录了海子的优秀作品,包括部分短诗、长诗、散文、小说、诗学提纲等。

内容推荐

海子,男,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海于生前留下大量诗稿和各种遗稿,后经其友人骆一禾、西川整理,先后刊于《十月》、《人民文学》等杂志,并出版诗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诗全集》等多种,他的作品还多次被选入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北大读书期间,海子与中文系学生骆一禾、西语系学生西川交往密切,形成了将现代与传统融于一炉、并着重表现以现代人乡愁意识、生命体验和存在价值为特征的浪漫主义诗风,这种诗风对北大后来诗歌群体的兴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在当代,北大学生写诗的风气一直经久不衰,成为国内大学中少见的现象,但从创作角度真正成为“当代诗”之重要一部分,和当代“著名诗人”的,海子应该算是第一人。

本书收录了海子的优秀作品,包括部分短诗、长诗、散文、小说、诗学提纲等。

目录

短诗

 四姐妹

 黎明(之一)

 黎明(之二)

 山楂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夜

 日光

 村庄

 女孩子

 北斗七星,七座村庄

 肉体

 妻子和鱼

 坛子

 思念前生

 打钟

 房屋

 怅望祁连(之一)

 怅望祁连(之二)

 村庄

 月光

 雨

 敦煌

 黑夜的献诗

 太平洋的献诗

 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

 春天,十个海子

 亚洲铜

 阿尔的太阳

 粮食

 歌:阳光打在地上

 鱼筐

 感动

 九月

 果园

 自杀者之歌

 从六月到十月

 死亡之诗

 五月的麦地

 祖国(或以梦为马)

 日记

 两座村庄

 十四行:王冠

 麦子熟了

 死亡之诗《之一)

 死亡之诗(之三:采摘葵花)

 重建家园

 询问

 答复

 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

 海水没顶

 七月的大海

 吊半坡并给擅入都市的农民

 风很美

 七月不远

 浑曲

 给萨福

 我请求:雨

 秋(外二首)

 幸福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

 月

 歌或哭

 我的窗户里埋着一只为你祝福的杯子

长诗

 传说

 弥赛亚(节选)

 太阳(诗剧节选)

 土地

散文·小说

 源头和鸟

 村庄

诗学提纲

 诗学:一份提纲

 朝霞

 沙漠

 王子·太阳神之子

 曙光之一

 曙光之二:电影上的驼子

 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

附录

 怀念(之一)

 诗人之死

试读章节

歌手

我曾在一本漆黑霉烂的歌本上悟出了他的名字。那时的人们盛传他住在一条山谷,靠近西南区的一条河流。我便独自一人前去。我全身伏在那块羊皮筏子上走了好久,步行了三百里红土路,又独自一人代木做成一只独木舟,才来到这座山谷。不过,我内心不能确定这条山谷。记得当时像是傍晚,我下了独木舟。取下我的枪支和火种。我在那山谷的林子里漫无边际地漂泊了很久,以至于后来的人们把我当成了那位歌手。是的,我曾是歌手。那能说明什么呢?只说明你有一段悲惨伤心的往事。就让我说自己吧。当时我写了几支歌。人们都非常喜欢听。尤其是那些纯洁的、饱经风霜、成天劳动的。我就活在这些人当中。但他们并不知道我是一位盗墓的。说到这里,我都有些不好出口。事情是这样的简单。就是,每写一支歌,我就要去那些方石墓群那儿挖掘一次。当然,那些歌儿是在人群中反复传唱。我却因夜里不断地挖掘和被幻影折磨,先是进了医院,后来又进了法院,最后进了监狱。当然我是很希望人们忘却这些往事,让我重新写歌,唱歌……但是我再也不能掘墓了。就这样,我上了羊皮筏子……听说有一位歌手……怎样怎样,如何如何……事情就这样开始了。我就这样上路。这事一开始就非常奇怪,带着一种命定的色彩。我在河上漂流时反反复复想起那些树林子,那些在我掘墓时立在我周围的黑森森的树林子。这事情也不能怪我。在人群中歌唱,那可不是一种容易的事。我有时觉得自己像是这整个世界的新郎,爱得受不了万物;有时潮湿得就像一块水里捞上来的木头。

“给我月亮和身体,我保证造一个叫你十分满意的世界。”不过,说实在话,除却月亮和身体,我们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在这条山谷里,偶尔我也能哼出一两句非常好听而凄凉的歌来。它迷人、赤裸、勾人魂魄,甚至置某些人于死地。我夸张了些。这不是我主要的事情。我的目的是要寻找我那位传说中已失踪多年的歌手,那漆黑霉烂歌本的吟唱人,那位在青春时代就已盛名天下的歌手。他离现在快七百年了。其实,和歌比起来,七个世纪算不了什么。可是,和七个世纪相比,歌手们又短暂又可怜,不值一提。那位歌手也许因为自己非常寂寞,才寄身于这条山谷,地狱之谷,或帝王的花谷。从表面上看来,这山谷地带并没有什么不同凡响的地方;可以说,它很不起眼。但是,它一定包含着不少罪恶与灵魂。因此它很有看头。这就是一切症结所在。我把舟筏停在这里纯系偶然。偶然决定不朽。加上岸上苍青色的树木使我瘦弱的身子显得有了主张。我想我可以看见什么样的树林埋我了。我当时就这样想。放一把火,在山谷,流尽热泪,在黑色灰烬上。这样,就有了黑色的歌。我的目光还曾滑过那些花朵。正是花朵才使这条山谷地带显得有些与圣地相称,显得有些名副其实,而且与那册黑漆霉烂的歌十分适当。花朵一条河,在烈日下流动。你简直没法相信自己能靠近她。我于是就靠近她。靠近了她。弃舟登岸。一切都规规矩矩的。好像到这时为止,都还没有什么曲折和错误发生。途中的一切连同掘墓的历史都飘然远去。在这野花之上,这便是歌。骨骼相挤,舌尖吐出,这便是歌。卧了许久,伏在大地上如饮酒般喝水,又发出歌声。对岸的人们说,这回,山谷地带,真的有了歌手。而我却在这样想:无论是谁,只要他弃舟登岸,中止自己漂泊,来到这里,生命发出的一切声音也会是歌。但谁会来呢?我沉沉睡去,醒来时发现那霉烂歌本早已不见。我这人却在丢失旧歌本的美丽清晨,学会了真正的歌唱,开始的时候只是某些音节,并没有词汇。后来文字就隐隐约约、零零星星出现,越来越密集。语言。有时出现在肩膀上、肚脐上。有时出现在头脑单。有时出现在大腿上。我通通把它们如果实之核一一放在舌尖上。体会着。吐出。它们,陌生的,像鸟一样,一只追一只。河面上响起了古老而真切、悠然的回声。河对岸的人们只当我就是那位歌手。我已弄不清楚,那位歌手是我还是他?那位歌手到底是有还是没有?我是进入山谷、地狱之谷、帝王之谷的第一人。那么,传说中的歌手又是准呢?

初恋

从前,有一个人,带着一条蛇,坐在木箱子上,在这条大河上漂流,去寻找杀死他父亲的仇人。

他在这条宽广的河流上漂泊着。他吃着带来的干粮或靠岸行乞。他还在木箱上培土栽了一颗玉米。一路上所有的渔夫都摘下帽子或挥手向他致意。他到过这条河流的许多支系,学到了许多各种方言,懂得了爱情、庙宇、生活和遗忘,但一直没有找到杀死自己父亲的仇人。

这条蛇是父亲在世时救活过来的。父亲把它放养在庄园右边的那片竹林中。蛇越养越大。它日夜苦修,准备有一天报恩。父亲被害的那天,蛇第一次蹿出竹林,吐着毒信子,在村外庙宇旁痛苦地扭动着身躯,并围着广场游了好几圈。当时大家只是觉得非常奇怪,觉得这事儿非同小可。后来噩耗就传来了。因此,他以为只有这条蛇还与死去的父亲保持着一线联系。于是他把它装在木箱中,外出寻找杀父的仇人。

在这位儿子不停地梦到父亲血肉模糊的颜面的时刻,那条蛇却在木箱的底部缩成一团,痛苦地抽搐着,因为它已秘密地爱上了千里之外的另外一条蛇。不过那条蛇并不是真正的肉身的蛇,而只是一条竹子编成的蛇。这种秘密的爱,使它不断狂热地通过思念、渴望、梦境、痛苦和暗喜把生命一点一点灌进那条没有生命的蛇的体内。每到晚上,明月高悬南方的时刻,那条竹子编成的蛇就灵气萦绕,头顶卜似乎有无数光环和火星飞舞。它的体格逐渐由肉与刺充实起来。它慢慢地成形了。

终于,在这一天早晨,竹编蛇从玩具房内游出,趁主人熟睡之际,口吐火花似的毒信,咬住了主人的腹部。不一会儿,剧毒发作,主人死去了。这主人就是那位儿子要找寻的杀父仇人。那条木箱内的蛇在把生命和爱注入竹编蛇的体内时,也给它注人了同样深刻的仇恨。

木箱内的蛇要不辞而别了。夜里它游出了木箱,要穿过无数洪水、沼泽、马群、花枝和失眠,去和那条竹编蛇相会。而它的主人仍继续坐在木箱子上,寻找他的杀父仇人。

两条相爱的蛇使他这一辈子注定要在河道上漂泊、寻找。一支火焰在他心头燃烧着。P223-226

序言

海子,男,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海于生前留下大量诗稿和各种遗稿,后经其友人骆一禾、西川整理,先后刊于《十月》、《人民文学》等杂志,并出版诗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诗全集》等多种,他的作品还多次被选入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北大读书期间,海子与中文系学生骆一禾、西语系学生西川交往密切,形成了将现代与传统融于一炉、并着重表现以现代人乡愁意识、生命体验和存在价值为特征的浪漫主义诗风,这种诗风对北大后来诗歌群体的兴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在当代,北大学生写诗的风气一直经久不衰,成为国内大学中少见的现象,但从创作角度真正成为“当代诗”之重要一部分,和当代“著名诗人”的,海子应该算是第一人。

海子的写诗和自杀,都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有关。在八十年代,由于整个社会的朝气蓬勃,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曾一度是知识界主导性的文化思潮。年轻人中,尤其是大学生中,无论读书还是写作,都充满了自我想象的成分,而且这种文化症候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长达将近十年之久,这在“当代”中国五十多年的文化发展中,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现象。海子的大学生涯,他的写诗,他对世界的思考,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年头开始和完成的。加之个性主义、理想主义本来就在北京大学具有非常深厚的基础和悠远的传统,所以,我们在海子作品中看到的那些鲜明的精神气质、为文风格,都可以在上述因素中找到深层次的精神渊源。海子的自杀,自然也与上述背景有密切联系。不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说精神生命现象,其中原因又非常复杂。已有多部关于海子的著作和大量文章探讨过这一问题,这里就不再赘述。

渗透在海子作品中的,主要是以浪漫主义为底色的生命意识和乡愁意识。他出身乡村,对天空、自然、土地有一种特别本真和敏锐的感受,而这一感受一旦经过都市、历史剧变的催发,就很容易转向以“生命关怀”为中心的写作意识,尤其是当诗人的精神期待不能落实、以至他发现在现代都市找不到精神世界的栖身之地时,那么死亡和写作就易于彼此不分,变成一种腾越于世俗人生和现实世界之上的一缕青烟,一种坦然弃绝于人世的终极价值认同。可以说,这是海子作品中反复出现“天空”、“土地”、“村庄”、“麦子”、“农妇”、“孩子”、“风”、“夜”、“月亮”、“大海”等等指归性诗歌意象的潜在原因。海子以25岁的年纪,对复杂的历史和世界不可能有超出这种年纪的更多的了解,他的眼光,是年轻人的,他观察事物和写诗的方式,也是极具“年轻化”的特征的。然而,正是由于他涉世不深,或说并为以后更复杂的涉世做好准备,这才赋予他对生命的态度,对写作的理解以一种非常决绝、不留余地的处理方式。于是,中国社会大大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传统的“乡土”不能重返,年轻心态与日益复杂的现实又无法取得妥协,这些在海子有限的经验和思想世界中都演变成了激烈的冲突,同时也变得非常的脆弱。

海子的历史处境和命运,令人不难想到另一个天才的年轻诗人兰波。后者的早熟、敏感和对自己生命能量的极端使用,都令我们联想到海子。在这类诗人中,历史、中年、忍耐性都是不存在的。在这类诗人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中,只有空间的存在,而没有时间的概念。这类诗人在有限的存在中,往往都对无限的时空采取了自杀式的、也许还是极端的艺术表达方式。也就是说,他们往往把生命的最大能量集于某一时刻,让之最充分的燃烧,同时也是最残酷的自我摧毁。这也是我们今天阅读海子作品最为感动的,与此同时也是最为不能理解的一个重要关节点。因为,他们的存在,实际远远超出了文学史所给予我们的对于诗人、作家和创作的概念,使我们所具备的文学知识变得陌生,我们不能站在“常识”的角度,对于这类诗人与现实世界、文学环境、人生体验等等的关系作出有效的解释。

在海子自杀之后,还有顾城、戈麦等数位诗人自杀。有人将它视为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化现象,看作中国社会巨大转型期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个案。这样的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不过,这些关于海子等人的“评论”,仍然带有九十年代知识的某些痕迹,带有当时知识界急于与海子“对话”的潜在要求。在当代文学的前40年,由于环境所限,文学制度的制约,很少发生这种脱离文化“成规”的生命自残现象。在一切社会现象都归入“日常”,文学的突出作用已经消失,而“诗人”更多是一些“写作者”的今天,或者更加边缘化的今天,上述诗人频繁自杀的现象是否还会出现,已经无法预测。在“革命年代”与“后革命年代”之间的一个特殊时期,海子与八十年代的关系,实在存在着很大的可讨论的空间。与此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关于这一话题和结论的不确定性。也许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是海子作品的阅读者,而不是它的解读者。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再次编出海子的作品集,不仅仅把他当作一个当代神话,同时也当作一个朋友,走进这位年轻早逝的诗人的世界。

2006.5.24

于北京森林大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子作品精选(跨世纪文丛精华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海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40730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16.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6
15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