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督导与反思--心理咨询案例集(亲子篇)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心理咨询师写的心理咨询案例集,主要通过咨询师对案例内容和细节的记录,体现咨询师对案例的心理分析、处理对策和方法、效果评估、反思检讨等,同时邀请有专业资格的心理咨询督导师给每个个案书写督导意见,注重专业性、思想性、可读性的结合。

本书为《督导与反思:心理咨询案例集》之“亲子篇”。

内容推荐

《督导与反思:心理咨询案例集》丛书共分三册,包括大学生篇、亲子篇和成人篇。书中案例的提供者都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有些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生,有些是取得国家劳动部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咨询师;有些专职,有些兼职。书中作者的督导点评用不同于正文的字体(配有戴眼镜头像的小图标)穿插在案例的行文中,希望没有打扰读者对案例的阅读。每个案例后面还附了我拟的思考题,可以供读者进一步思考;如果作为心理咨询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供学员在课堂上或课后讨论。

本书为《督导与反思:心理咨询案例集》之“亲子篇”。

目录

案例一 亲子间的爱恨交错

案例二 烦恼的聪明人

案例三 爱偷东西的男孩

案例四 爱撒谎的关羽

案例五 躲在衣柜里的女孩

案例六 “父亲”,我爱你们

案例七 心头的溃疡

案例八 没有脚如何站立?

案例九 母子“恋人”

案例十 他的字写得很难看

案例十一 隐形的压力,隐形的翅膀

案例十二 走出厌学、网瘾的阴霾

案例十三 他克服了考试恐惧

案例十四 玻璃天花板下的飞翔

试读章节

话匣子打开了,她谈了很多话题:人际交往、性格、心态,智力、学习兴趣、注意力等等。高考是晓慧压力的源头,对此她采取了最原始最幼稚的防御机制——否认:“感觉高考与我无关,离我还是很遥远的。我一直跟妈妈说我还很小。”

她开始对心理咨询工作感兴趣,并询问我上大学的情况。我告诉她原来的专业是计算机,五六年前才转行的,以现身说法减轻她对高考的恐惧。我认为高考的成败、大学的专业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道路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人生中会有很多变数,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

晓慧对自己有许多观察和思考,这是她成熟的难能可贵的一面。不过,她对自己的消极评价以及对未来的过分忧虑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以前还会发现自己的优点,现在我就找不到自己的优点。”结束前听她这么一说,顺势布置了新的作业:写出20条优点,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询问家人和同学。

“那不就不客观了吗?我爸妈一定会列一大堆优点的,可我不认可。”晓慧急切地说,以前曾经提到爸爸总是把她的进步夸大,有时觉得莫名其妙。

”那你可以考虑一下为什么不认可,这些都只是为了帮助你了解自己。因为你对自己的评价有时是不真实的,偏消极的,你在用消极的评价打压自己。”

“写20条优点就是为了调动积极性喽?”

“不知道。(大家都笑了)你看你的脑子很聪明,立刻就要去分析它是为了什么。”

”因为电视上也常放的,多列一点自己的优点心情可以变好,也会让自己积极很多。”

“找缺点是很容易的,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我们都习惯带着批评的眼光看待别人和自己。”正因如此,在青少年的咨询中,布置“找优点”这项家庭作业几乎成了我的一个惯例,效果很不错。

第七次咨询:

“老师你饭吃过了吧?”这是一句特别的问候,令我感到一阵喜悦。这说明晓慧又有进步了。果然,在咨询中了解到她在同学的鼓动下报名参加复旦的自主招生,并对语文老师改变了看法,确实发生了更积极的转变。

“上次的作业,我实在是想不出来,只写了十个不到。”她只写了六七条,第一条是”谦虚”。我笑了:“优点找不出来的同学普遍谦虚。”

“沙盘需要做多长时间?一般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沙盘?”她一边问一边好奇地盯着那些沙具(最初她以为那些是小孩子们送我的礼物,可见其“理想化”程度),刚听完解释就要求尝试。她选择了白色的大沙盘,不说话,非常认真、耐心地工作着。她无意中碰倒了那个破碎的金字塔。“没关系,靠里面一点。看来这样东西已经被人摔过不止一次了。”我笑着说,试图驱散她的尴尬,她也笑了。

最后沙盘中呈现出一个喜迎圣诞的场景(当时是十二月初):彩虹桥、圣诞老人、鲜花、水果、圣诞树、小精灵……感觉温暖,和谐,富有创意和童趣。让她分别从父母、外公外婆、老师、同学等多个视角来感觉和评价沙盘,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结合沙盘的制作过程和咨询中的变化继续坐下来挖掘她的优点,虽然有点强加于人的味道,但对谦虚如晓慧者还是合适的。

“我又注意到你一点,当我说你一条优点的时候,你会敏感地立刻找到一条,把自己这条优点否定掉,这说明你有很强的自省能力。”我笑着说。她也笑了,依然想否认:“这就不要了吧?”P135-136

序言

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叶斌博士的邀请,为他主编的新作《督导与反思:心理咨询案例集》写序。之所以接受,是源自于我多年的心愿和期盼。十五年前,我曾经主编过一本《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当时我邀请了一批在高校心理咨询机构或学生工作第一线从事兼职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撰写咨询案例。虽然那时心理咨询还是新鲜事物,了解和知晓的人不多,专业训练不足,专职人员几乎没有,但案例的撰写者们本着对大学生成长的关爱,对解决他们心理困扰问题的探究,以及对心理咨询事业的执著追求,呈现给读者一个个鲜活的典型案例。而我的工作就是对每一个案例进行点评和分析。那本案例集被许多读者喜欢,大学生读者从案例中了解了成长的困扰和解决的方法,咨询师读者从案例中学习到专业的知识和助人的技巧。十五年过去了,心理咨询在中国大地上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这项专业的助人工作中。在心理咨询师专业成长中需要更多督导,通过对咨询师咨询案例的分析,学习咨询实务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叶斌博士的新作不仅满足了我的心愿,也为咨询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

心理咨询有一句行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走多远,带领你的当事人就能走多远。”作为一个从事心理咨询教育的专业人员,我最关心的是怎样培养出胜任的心理咨询师。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除了需要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需要技术方法的演练,个人成长的体验、专业伦理的恪守,也就是督导下的实习。督导是咨询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贯穿心理咨询专业经历,提供持续、有效帮助的保证。

督导(supervition)是指有咨询专长的督导师(supervisor)对受导者(supervisee)通过观察、分析、评价,在专业学习与实践操作上给予及对的、集中的、具体的指导与监督,以不断提高学习者对心理咨询概念的理解和操作技能。心理咨询师培训过程中的督导制度是咨询师学习和改进咨询工作,实践咨询与辅导技巧,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在西方心理咨询师培训中督导是核心部分,一般至少需要花费1000小时以上。咨询督导之所以必要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第一,心哩咨询的过程非常复杂,不断学习新的方法、技巧是终身的历程。因此,咨询师的专业成长也是终生的历程。第二,人的问题非常复杂,加上咨询师由于个人经验知识的局限,在处理疑难个案时,需要得到有经验督导者的协助。第三,咨询师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充实自我,保持身心健康促进个人发展。心理咨询督导的作用体现在为咨询师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掌握实际助人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促进受导者个人的成长,协助受导者了解专业角色,培养职业道德。

我第一次接触督导是二十年前的事。当时,我被教育部公派去日本筑波大学心理学系进修,主攻学校心理咨询。在课堂上多次听松原达哉教授和国分康孝教授谈到咨询督导,也见习了筑波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督导工作。回国后,在心理咨询研究生的培养和在职咨询人员的培训中,越发觉得需要有专业的督导。1998—1999年,我有机会到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做访问学者,我选择的研究课题就是心理咨询督导的理论与实践。当时,参加了陈启芳教授等督导师对在联合医院精神科和浸会爱群社会服务处咨询中心从事心理咨询实习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督导历程。一个学期跟下来,对咨询督导有了深切的了解,也读了不少督导的专著,撰写了“试论督导在咨询师培训成长中的作用”等文章,在多个学术会议中介绍心理咨询督导制度。2000年,劳动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颁布时,负责该项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郭念锋教授找到我,邀请我撰写高级咨询师培训教材中的督导部分。我觉得这是一次宣传和普及心理咨询督导的机会,欣然应承下来,完成了高级咨询师督导部分的写作。2000年至2002年,我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林孟平教授主讲的心理辅导博士班,系统地接受了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的督导,再一次经由督导的历程促进了自身专业上的成长。2005年,我还参加了台湾暨南国际大学萧文教授主讲、为期两年的督导师训练班,对督导有了更多的了解,对督导的价值更加认同。

多年的督导实践和督导理论的学习,使我深切体会到,督导不仅是心理咨询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必由之路,也是遵循专业伦理不可或缺的要求。英国心理咨询协会(BAC)1984年版的《咨询师从业道德和实践规范》中明确要求“咨询师通过接受那些有能力的专业督导者的定期督导,来监控他们的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师的成长离不开督导的协助,督导对提升咨询师专业的效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研究指出,没有督导的咨询经验并不会带来专业上的成长。学者Stolelqberg(1981)认为咨询师的成长是渐进的过程,从学校专业教育到成为胜任的咨询师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依赖期、依赖与自主的冲突期、条件依赖期、胜任期。每一个阶段各有特征,在不同的阶段中,咨询师需要的督导内容与方式不同。在依赖阶段咨询师由于经验少,对于自己的咨询能力没有自信心,需要依赖督导师的指导、肯定与修正。当督导师为咨询师做技术的示范时,咨询师可以通过模仿的过程来学习。这一阶段的咨询师在咨询时常常小心翼翼,缺乏对自己的觉察能力,同时对来访者的觉察也有限。在依赖与自主的冲突期阶段,咨询师努力地谋求独立地进行助人工作,比第一阶段的咨询师有较多的自信,自我觉察的能力明显提高。在条件依赖期阶段,咨询师已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只有在自觉不足的情况下,咨询师才会有依赖的需求出现。咨询师的能力以及对咨询专业的认同增加。在胜任阶段,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已经成熟,可以充分地觉察自己与他人,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并且愿意与别人互相支持。无论哪个阶段都需要督导师的协助,使接受督导的咨询师认清自己专业发展的阶段,确认自己的需要,订立学习的目标,不断改进咨询能力,提高专业的效能。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督导与案例研讨是不同的。督导的重点在于协助咨询师,增进其咨询能力(如观察、诊断、选定咨询策略与技术等);而案例研讨会议重点在于更充分地收集来访者的资料,以解决来访者的问题。

目前,随着国内对心理咨询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学习心理咨询的学生和在职人员越来越多。当这些人员在专业上遇到难题时该如何解决,又如何才能保证咨询服务的质量,接受督导是必要的条件。咨询督导的功能就在于帮助咨询师解决专业上的难题、统整所学以提高咨询效能。心理咨询在美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我国仅才二十年的发展。如果说早期的咨询师是通过自学和案例讨论、同伴互助等形式提高专业能力的话,今天的咨询师成长离不开专业的督导。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接受督导是困难的事。国内有资质的督导师数量不够、督导制度不健全、督导机制不完善,这些都妨碍心理咨询的初学者很好得到指导和成长。庆幸的是2007年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明确规定了注册督导师的标准和职能。注册系统实施至今,已经有了100多名经过严格专业评审的注册督导师。但是,面对庞大的心理咨询学习者队伍,督导师人数不足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叶斌博士主编的这套《督导与反思:心理咨询案例集》丛书,相信能够为急需提高咨询水平的初学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专业的参考。

我真诚并由衷地期望,有更多注册督导师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训练和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促进心理咨询专业健康发展。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伦理工作组组长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  樊富珉

2009年4月2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督导与反思--心理咨询案例集(亲子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70818
开本 32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8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395.6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8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