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商儒张瑞敏/创新年代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张瑞敏是无数人仰慕和追随的财富伟人,在当今中国企业界无疑是一个楷模,一面旗帜,他注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代表。他奋斗成功的历史,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是他创业的激情,奋斗的豪情,还是成功的信心,创新的精神成就了现在的张瑞敏?本书以通俗的笔触,客观的立场,解读了张瑞敏与海尔的成功历程和管理智慧,为您呈现一个精彩有张瑞敏!

不管你是已经功成名就的老板,还是正准备创业起家的年轻人,无论你的人生事业处在什么阶段,都应该花一点时间好好读一读这本书。

内容推荐

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到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张瑞敏化腐朽为神奇,创造了海尔的一段商业传奇。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百转千回呢?张瑞敏成功的缘由又是什么呢?本书以通俗的笔触,客观的立场解读张瑞敏与海尔的成功历程和管理智慧,为您呈现一个精彩有张瑞敏!

目录

作者序 张瑞敏其人

第一章 领袖群伦:儒商张瑞敏

 第一节 霸气:横扫国内外企业家排行榜

 第二节 雄心:“国门之内无品牌”

 第三节 自信:“海尔中国造”

 第四节 儒雅:“中国式”管理大师

第二章 夙缘:与共和国同生

 第一节 长在红旗下的齐鲁之子

 第二节 命运转机:走进破败电器厂

 第三节 率性启程:一举擎起四把火

第三章 穿越迷雾:大刀阔斧搞“改良”

 第一节 举步维艰:小试牛刀

 第二节 质量风波:冒天下之大不韪

 第三节 痛定思痛:不达目的誓不休

第四章 峰回路转:改写中国冰箱史

 第一节 力战群雄:捧回第一金

 第二节 运筹帷幄: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三节 一鼓作气:组建琴岛海尔集团

第五章 不拘一格:多元化扩张

 第一节 命悬一线:海尔工业园的艰难崛起

 第二节 出奇制胜:OEC管理模式

 第三节 独辟蹊径:激活休克鱼

 第四节 荣登最高学府

 第五节 流程再造:新经济时代的创新

 第六节 创“星级服务”

第六章 与狼共舞:国际化发展

 第一节 先亮东方后亮西方

 第二节 出击美国

 第三节 进军欧洲

 第四节 横扫亚洲

 第五节 全面启动中东本土化

第七章 变者生存:全球化时代

 第一节 整体海外上市

 第二节 竞购美泰克

 第三节 海尔模式:人单合一

 第四节 携手NBA,结缘奥运

 第五节 挑战世界:“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

第八章 用人之道:赛马不相马

 第一节 将心比心

 第二节 人人是人才

 第三节 不讲相马讲赛马

 第四节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敢用疑人

 第五节 海尔是海

 第六节 非“空降兵”的“1+1+N”模式

第九章 特色文化:海尔的“海纳百川”

 第一节 发挥大众传媒优势

 第二节 不断创新的海尔精神

 第三节 企业变大学

 第四节 中外交融

第十章 管理哲学:淡定从容

 第一节 有生于无:从无到有

 第二节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第三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四节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第五节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第六节 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第十一章 真实人生:商海沉浮,本色不改

 第一节 众说纷纭:他人眼中的张瑞敏

 第二节 “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第三节 拳拳赤子心

附录一 张瑞敏精彩语录100句

附录二 海尔词典

后记 张瑞敏留给我们的思考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领袖群伦:儒商张瑞敏

第一节 霸气:横扫国内外企业家排行榜

在中国企业家中,能够连续几年横扫国内外各大企业家排行榜榜首位置的,唯有海尔张瑞敏。

张瑞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企业传奇的同时,也赢得了很多让人艳羡的荣誉:1997年荣获《亚洲周刊》颁发的“1997年度企业家成就奖”;1997年6月,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授予张瑞敏“五星钻石个人终身荣誉奖”;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全球30位最受尊敬的企业家”,张瑞敏位列第26名,这是当时中国企业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最高声誉;同年,在财富全球论坛上,张瑞敏是指定发言的唯一一位中国企业家。自此,张瑞敏成为国际公认的最优秀的中国内地企业家,在国际管理界显露峥嵘。

2002年9月6日,张瑞敏又荣获国际联合劝募协会设立的“全球杰出企业领袖奖”和“最佳捐赠者奖”,是国内唯一荣获此殊荣的企业家;2003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美国以外全球25位最杰出商界领袖”,张瑞敏排在第19位;2004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选出“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张瑞敏排名第六位,是入选的中国大陆企业家中排名最前的;而香港《亚洲资本》杂志创刊号评选出“亚洲企业变革50人”和“中国企业变革50人”,张瑞敏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一位;2005年英国《金融时报》选出的“世界最受尊重的50名经营人”中,张瑞敏排在第26位,在中国企业家中座次最高的。

2007年4月,著名管理类杂志《世界经理人》推出“15年对中国管理影响最大的15人”评选活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荣列其中。同时入选的还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管理学的创立者彼得·杜拉克等。入选“15年对中国管理影响最大的15人”,又一次引起了社会对张瑞敏创新管理的深刻思考。

2008年1月,由《中国经济周刊》发起主办,《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特别协办,联合全国一流经济学术机构以及知名媒体共同举办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评选活动中,共有80位企业家和20位学者入选,张瑞敏荣登榜单。

2008年4月,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联合《北大商业评论》共同推出了首届“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家”榜单,张瑞敏再次荣选“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家”。

荣誉代表了张瑞敏的辉煌。如今,说起张瑞敏,就像竖起了一面中国企业界,乃至世界企业界的旗帜。但是,将众多的世界性荣誉一一收入囊中的张瑞敏却一语惊人:“就是为了给中国企业赢得世界尊重!”

第二节 雄心:“国门之内无品牌”

从国家发展角度看,人均GDP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世界名牌,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因为,名牌代表一种资源。名牌对企业来说需要三方面的资源:研发资源、制造资源和流通资源。把它比喻成一个人,研发资源相当于脑袋,制造资源相当于躯干,流通资源相当于四肢,如果一个企业只专注于低成本的加工制造而不去创名牌,那就像一个人只有躯干而没有脑袋和四肢,很难想象如何持续发展。

曾经有一段时间,舆论界针对中国是否需要自主品牌的争论十分激烈。张瑞敏的观点是:中国不能没有世界名牌,这不是争论的问题,而是必须的问题!但是,中国企业也不能都做世界名牌,因为大多数企业靠的还是劳动成本低廉的优势。尽管如此,无论对哪一类企业,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中国企业必须有创世界名牌的创新精神。

海尔集团是中国最早走出去创品牌的家电企业,在海外市场打拼多年,海尔对创世界名牌之旅有一个概括: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走出去”指的是进入主流市场。和一般企业走出去首选发展中国家不同,海尔“先难后易”,首先攻破主流的发达国家市场,主要策略在于通过“与高手过招”,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欧洲、美国、日本三大市场已是海尔创世界名牌的“主战场”。“走进去”指的是进入主流市场的主流渠道,销售主流产品。目前,海尔已全面进入欧、美、日市场的王流渠道,但销售的产品还不完全是主流产品。“走上去”指的是创出本土化的名牌。

关于名牌的空间扩张能力,张瑞敏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叫做“国门之内无名牌”,即国内的品牌谈不上真正的品牌,他的目标是使海尔成为世界名牌,使海尔集团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此语一出,顿时就在企业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面对质疑,张瑞敏睿智地解释道:“这个观念并不是不要国内市场了,恰恰相反,海尔是在充分占有了国内市场后才提出这个观点的。我们的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冷柜的国内市场覆盖率已多年稳居同行第一,但中国市场毕竟是全球市场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也没有哪一个世界名牌不是对全球市场进行覆盖而获得公认的,这也是中国为什么40多年的出口中却诞生不了自己的国际名牌的观念缺陷所在。”

张瑞敏认为,在全球化时代,真正的名牌是国际化的名牌,不仅在中国是名牌,在美国、欧洲也要是名牌,在全球各个地方都要是名牌。海尔名牌战略的最高目标,就是打造世界名牌,使海尔从制造商发展成为品牌商。

海尔从1991年开始出口,刚开始一些产品也挂国外商标,因此损失了一部分利润,但自1997年后,海尔的全部产品都使用自己的商标。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当时几乎所有国内出口产品都在别人的牌子下出售,国内企业不是按来样承包制造,就是充当原设备制造商。这种默默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做法在发展中国家的公司中很普遍。

进入21世纪以来,海尔更是不惜重金打造世界名牌,将工厂开到世界各地,在全球各地寻找代理商、经销商,不遗余力地推广海尔品牌。

海尔的目标是要成为国际品牌运营商,这就需要国际化的信息设计网络、分销网络、制造网络、物流配送网络、支付网络、营销网络等。于是,海尔把整合进来的网络变成网络集成,集成的核心即海尔品牌。

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

对于打造世界名牌的艰辛,张瑞敏深有感触地说:“创世界名牌是一个目标,但做起来太难了。”“品牌只有靠自己创造,世界不会恩赐给你。对中国企业来讲,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至关重要。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在这方面受国外制约太厉害了。”

张瑞敏认为,创造世界品牌还需要注意两点:速度和差异化。所谓速度就是“不落地”,做到物料、资金、研发24小时不落地就是世界第一,这是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还有一个是差异化,有技术创新的差异化、产品创新的差异化,但更重要的是管理创新的差异化。因为每一次技术革命必定带来管理革命,而管理革命又会远远超出技术革命。在信息化时代,在管理上能够超前借助信息化技术,就能创造更大的成绩。

是否与用户需求同步、是否能创造出用户下一刻需求的产品,决定着能不能站到时代的前列。张瑞敏信心十足地说:“世界名牌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坦途,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心静,静下心来,实实在在地创一个世界名牌。”

第三节 自信:“海尔中国造”

国内知名企业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像海尔这样的常青树并不多见。任凭风吹浪打,海尔岿然不动。“海尔现象”让国人为之感奋,同时也触发了海内外传媒对“海尔真相”的深层次探究与揣度。

1997年,张瑞敏首次喊出“海尔中国造”,国际化被提上了海尔议事日程的第一位。张瑞敏解释说:“我们打出‘海尔中国造’的概念,就是要与‘德国造’、‘日本造’、‘美国造’比高低,就是不服气,就是要长‘中国造’的志气。”“海尔中国造”要向世界传达一种信息:海尔的产品并不比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的产品差,而且它是中国造的。“海尔中国造”就是要在世界上打响中国的品牌。

为此,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陆晓华说:“张瑞敏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英雄。”

2004年,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人选,排在第95位。一个知名品牌,通常会与一个CEO相联系,像松下电器与松下幸之助、微软与比尔·盖茨、GE与杰克·韦尔奇、英特尔公司与安迪格鲁夫……而说起海尔,张瑞敏自然是功不可没。张瑞敏接管海尔是在1984年,当时,公司负债147万元人民币,即将触礁沉没。

正如古谚所云: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张瑞敏的海尔名牌路,也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在名牌战略阶段,张瑞敏挥铁锤砸冰箱,抓全面质量管理,创出中国冰箱业历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

一串串醒目的数据让我们看到海尔一直在努力:1995年,海尔的品牌价值为42.6亿元,2002年海尔首获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2005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626.43亿元,2006年更是达到749.39亿元,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对一个未来的世界意义的海尔,当然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前瞻。但有一点我们清楚,将海尔的现在与未来神秘化和复杂化是错误的。在一个有关民族复兴与国家振兴的主题下,“海尔”这个名字,已经作为一种回响,萦绕在几乎所有人伫望的心中。海尔每攀登上一个新的巅峰,这种回响就会增添更新的沉甸甸的分量,那回响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唯一指向:一个中国人创造的世界名牌、一个与世界500强相比毫不逊色的跨国公司、一个屹立在我们身边的世界意义的标志。

“海尔中国造”,张瑞敏不仅喊出了海尔参与国际化的决心,更喊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海尔中国造”是什么?是民族造、是全球造、是我们造、是自强造,只要锲而不舍,目标始终如一,千百遍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正确的动作,我们就握住了“海尔中国造”的真谛。

……

P1-9

序言

张瑞敏其人

美国有可口可乐、微软,日本有松下和丰田,中国有什么?

美国有韦尔奇、比尔·盖茨,日本有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中国有谁?

我相信,很多中国人会自豪地回答:我们有海尔和张瑞敏。就连日本的《西日本新闻》也说,“中国有一个赢得世界性赞誉的企业家——张瑞敏。”这位外表儒雅的海尔掌门人受到了世界的肯定。

与另一位叱咤商界、长相诡异、酷似ET外星人的“阿里巴巴大盗”马云相比,张瑞敏同样有着刚强坚忍的性格,不同的是张瑞敏外表儒雅,气宇轩昂。说他“书呆子”也不为过,爱读书,善用书,妙笔生花,逻辑严谨。他喜欢读《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最大的爱好是哲学。他是“既懂外国的经营管理,又懂中国的《孙子兵法》,又懂《共产党宣言》的企业家”。

他是到了中年以后才开始学英语的,而且在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国外商业案例的书籍。一个企业领导者有这样强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实在是让人惊讶和佩服。张瑞敏先后应邀登上哈佛大学、瑞士国际管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的讲坛。

他兼具哲学家的灵性和探险家的胆魄,善于用科学之思维、睿智之眼光洞察市场风云变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他生性内敛,处事低调,被熟悉他的人写诗喻为“成熟的谷穗,总是深深地低着头”。  。

他日工作12小时以上,无节假日。出差多在周四,充分利用双休日办事,周一准时上班,善单人出行。

他已近花甲之年,为人子,他极孝顺;为人夫,他极专情;为人父,他极慈爱,三代同堂,和美无间。

应该说,在机遇没有到来之前,他和中国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普通平凡、默默无闻,但机会一朝出现,他就立刻抓住了——他自称是“抓住了创造海尔交响曲的纸和笔”。

1984年张瑞敏临危授命,当上了外债147万的青岛日用电器厂的厂长。这位当年的第四任厂长让工人们春节拿到了工资,还有5斤鱼,受宠若惊的工人们感觉到这个厂长不一般。

1984年底张瑞敏第一次出国。在德国超市,他看不到一种“中国制造”商品。主人为了取悦这位年轻的中国商人,盛赞起中国的火药来。这位履新的厂长于是下定了创世界名牌的决心。

1985年的一天,张瑞敏抡起大锤带头砸烂了自己企业生产的76台冰箱,这就是中国企业史上著名的流传甚广的“砸冰箱事件”。3年以后,他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1997年2月,世界最大的家电博览会在德国科隆举行,海尔占了中国展位的一半。“引起轰动的不是这件事,而是我们在会上向12个国家的经销商颁发海尔产品专营证书。”张瑞敏说起当时的情景不无兴奋。“在照相留念时,我们坐在前排,几十个外国经销商手持专营证书,站在后面。”

1997年10月份,张瑞敏到四川出差。有用户跟他抱怨说,海尔的洗衣机不好,下水管老堵。他回到青岛不久,中国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下水管加粗的可以用来洗地瓜的“大地瓜”洗衣机。张瑞敏淡淡一笑:“这块蛋糕也许不大,但却是我自己享用。”

1999年12月7日,张瑞敏荣居英国《金融时报》评出的“全球30位最受尊敬的企业家”第26位。

2004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选出“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张瑞敏排名第六位,是入选的中国大陆企业家中排名最靠前的;而香港《亚洲资本》杂志创刊号评选出“亚洲企业变革50人”和“中国企业变革50人”,张瑞敏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一位……同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成为中国首个规模过千亿的自主品牌。

2005年4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世界品牌500强》研究报告,海尔排名第89位,是中国唯一进人世界品牌百强的中国品牌……

回顾海尔的发展,1984年海尔营业额348万元,而2004年海尔创下了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这一令人惊叹的数字120年,增长了近3万倍,连续20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80%,这一速度,在美国《家电》杂志对世界主要家电企业的调查中名列第一,远远超过西门子、通用电器等著名企业。另外,海尔自身所解决的就业员工51000人,社会上直接为海尔服务的人员达到17.5万人,加起来相当于为社会解决了近23万人的就业。这不得不说是中国企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现在全世界有13个工厂、15个设计中心、56个贸易中心、3.8万个营销网点,产品也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已经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

在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中,张瑞敏在美国设厂的故事,在欧洲建立据点的经历,完全就是一部经典的商战片原型。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格外让我感动、震撼:在美国纽约最繁华的商业大街上,矗立起了一座以中国企业命名的大楼,那就是海尔大楼。这就像当年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第一次矗立起了麦当劳的品牌一样有轰动效应。当中国的企业到了国外,再也不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的时候,相信这个企业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鲁迅说:“捣鬼有术,也有限,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未之有也。”中国企业家如禹作敏、牟其中者,如过江之鲫,红极一时,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对中国的一些企业感到失望,但是我们也有太多的理由对中国的企业充满希望!张瑞敏的精彩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企业应该走的成功之路。

张瑞敏的轨迹,海尔的轨迹,是一条曲折的路,更不啻一个传奇!最让我们感到鼓舞的是,张瑞敏的路、海尔的路越走越宽,传奇仍在延续……

后记

张瑞敏留给我们的思考

不管你是已经功成名就的老板,还是正准备创业起家的年轻人,无论你的人生事业处在什么阶段,都应该花一点时间好好读一读这本书。

张瑞敏是无数人仰慕和追随的财富伟人,在当今中国企业界无疑是一个楷模,一面旗帜,他注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代表。海尔的成就无疑振奋着每一个渴望中国经济腾飞的中国人的心扉。于是,追随者们蜂拥而至,于是,大家都开始关注起那个叫张瑞敏的山东大汉。一拨又一拨的学习者来到海尔取经。关于张瑞敏的一切也早都不再是秘密。

他奋斗成功的历史,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是他创业的激情,奋斗的豪情,还是成功的信心,创新的精神成就了现在的张瑞敏?

1.张瑞敏年轻时并没有接受过优秀的教育。他的管理经验更多地来自实践,来自一种心中的渴望,梦想的追求,那么我们现在有多少人能有这种创业的激情,有多少人在面对如此的困难后仍然能崛起?在你死我活的商海战争中,张瑞敏凭什么本事生存发展,游刃有余?在商海中打拼的人应该像张瑞敏学习什么?

2.海尔的成功多了很多企业家个人的色彩。从某种角度来说,张瑞敏的出色表现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没有了张瑞敏的海尔将成为怎样的样子?张瑞敏的接班人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才能带领健康的海尔更加向前?

3.有很多人都说张瑞敏是学不来的,世界上只有一个张瑞敏。但我们坚信中国将会有更加优秀的企业家出现。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不久的将来!

4.在世界家电品牌之中,海尔可以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站住了脚跟的品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十几年、几十年之后的海尔会是什么样子?关于海尔的发展你有何建议与良策?

本书向一切有志于锻造自我、提升自我、拓展自我的人士开放,向一切有志于在商场中做个有大智慧、大赢家的人开放。若读者对以上问题有任何看法、观点和想法,请发送邮件到ppzm1126@163.Com。对文字优美,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我们将在本书再版时以附录形式刊登。

书评(媒体评论)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的较量,中国企业家中,有资格与世界对话的人屈指可数,海尔总裁张瑞敏是中国企业界的典型代表。”

——德国《生活周刊》

“美国有韦尔奇、比尔·盖茨,日本有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中国有谁?有一个赢得世界性赞誉的企业家——张瑞敏!”

——日本《西日本新闻》

“既然人们把不动声色征服对手的硬汉形容为‘酷’,那么在国际商战中的张瑞敏无疑是最酷的企业家。”

——美国《环球》

“海尔这一国际知名企业为约中两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海尔总裁张瑞敏在约旦的知名度很高,是一位了不起的企业家!”

——约旦国王 阿卜杜拉二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商儒张瑞敏/创新年代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43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