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学评论》为文集,自2007年初起,半年出一辑,是兼有评论性、记述性及思想性的学术评论集刊。内容以社会及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为主,不排斥相关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等学科)学者之作品,主办单位视培养年轻一代学人为己任,故将开辟相当篇幅供新生代学者发表其作品(特别是述评、书评及研究札记)。作为学术探讨平台,《评论》将视具体情况,亦开辟相当篇幅选刊相关主题的已发表论文。 本书为中国人类学评论第8辑。
图书 |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8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人类学评论》为文集,自2007年初起,半年出一辑,是兼有评论性、记述性及思想性的学术评论集刊。内容以社会及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为主,不排斥相关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等学科)学者之作品,主办单位视培养年轻一代学人为己任,故将开辟相当篇幅供新生代学者发表其作品(特别是述评、书评及研究札记)。作为学术探讨平台,《评论》将视具体情况,亦开辟相当篇幅选刊相关主题的已发表论文。 本书为中国人类学评论第8辑。 目录 人性的西方幻象 按语 作者告白 作为修昔底德主义者的霍布斯和亚当斯 古代希腊 有关人的条件的另类概念 中世纪的君主制 文艺复兴时期的共和国 开国元勋们 自利的道义复燃 其他的人文世界 现在是我们的自卑在啜泣 文化即人性 跨学科讲坛——人类学与经济人类学三讲 世变中人类学研究的反思:个人的经验 经济、社会与文化 新自由主义经济下的地方社会 追忆 人类学家蒋炳钊教授访谈录 圆桌会议 汶川地震——围绕灾后重建与人类学介入方式的讨论 文化人类学席明纳纪要 交换理论与中国研究 中国人作为政治概念 中国社会学:传统、现状与未来 日本的公司与宗教 绅权与隐士 人类学与经济人类学 当代中国与社会理论 印度和中国社会的“等级” 记忆与社会,文本与情境 线条与结构,人物与境界——文明、历史形态与人生史 结构、符号与变迁 一个当代事件的历史人类学 学术会议纪要 中国社会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茶话会纪要 社会理论: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史跨学科研讨会纪要 Advanced Workshop on Reciprocal Understandings in East Asian Anthropology:A Report 东南与西南——寻找中国人类学学术区之间的关联性学术研讨会 暨实地考察活动纪要 人类学实地研习营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科学思想读书报告会纪要 述评 如何批评利奇?一评《上缅甸诸政治体制》 死亡、仪式与现代性问题——评《殡葬人手记》 书评 《氐与羌》 《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凉山彝族的个案研究》 《人类学方法论》 《心与物游》 《羌在汉藏之间》 《应用人类学》 《土地的黄昏——乡村经验的微观权力分析》 稿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8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铭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2953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8-12-01 |
首版时间 | 2008-12-01 |
印刷时间 | 200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Q9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6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