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珠江故事(东方的觉醒)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改革开放30周年的献礼之作,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总裁张胜友的新著《珠江故事》近日在天津书展亮相。这部以大型电视政论片《珠江,东方的觉醒》解说词为蓝本的书籍,以珠江及珠江三角洲为艺术焦点,按照历史时序着力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难之际开始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

张胜友可以说是最大力报道和呼吁改革开放的作家之一,他写下的一系列反映中国改革前沿和时代潮流的作品,无论是通讯、报告文学,还是电视政论片,都一直坚持着一个主调:改革。而他自身三十年来的经历,也几乎就是中国三十年翻天覆地变化的缩影。

内容推荐

本书以珠江三角洲作为艺术焦点,按照历史时序,全景式地追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作品所叙写的,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直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这样富于历史意蕴的大题材,要求作者有开阔的视野和历史眼光,要求作品配以大的结构框架来容纳和消化极其丰富的内容。而这一方面,正是作者所长。面对“百年鸟瞰,卅载观照”,作者以时间流程为经线,以人物活动为纬线,勾勒、交织出一幅中华民族舍死忘生、百折不挠地求生存求发展的百年历史画卷。

目录

历史审美超越中的说理艺术(代序)

序篇

万古江河

开启国门

深圳破冰

潮涌珠江

继往开来

中国之路

试读章节

中国地域广袤博大,气象万千。绵延起伏的南岭山脉起自云南,东入贵州,再折向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等省边界而直达于海。其间,山体雄浑,岭岭相接,尤以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诸山岭最为知名,统称“五岭”。中国南方这一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筑起了一道天然屏障,成为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同时也无情地阻隔了岭南地区与北方中原的交通往来和文化、经济联络,北人遂称岭南为“蛮夷之地”。

始自远古时代,珠江流域便为古百越民族栖息之地。上溯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继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发动对古百越的大规模军事征讨。秦军翻山越岭抵达广西,为纾解军队物资运输之急需,举三年之功劈山凿渠,修建了贯通湘江与漓江的水道——灵渠,奇妙地把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连接了起来。

一个因军事而兴建的古代水利工程,就这样为推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从此,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连为一体,中国经济、贸易和文化往来的国家内循环系统开始得以建立。岭南地区被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2007年12月22日11时30分。丽日和风,高天淡云。“南海一号”沉船在广东阳江海面整体出水。随后,在半潜驳船的托举之下,“南海一号”被运往专门为它建造的“水晶宫”。或许,这样一次举世瞩目的考古打捞,将带给我们对于珠江和珠江流域太多的思索与叩问。

专家鉴定,古船造于南宋时期,应是行驶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条商船。800多年前,这艘船从珠江口出发,开始自己的国际贸易之旅。船上的大批瓷器中有些甚至是国外客户的定制品,当时流行的生产模式之一是国外用户绘出所需物品的样式,再交由中国瓷窑烧制,这或可算作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的“来样加工”。

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在书写珠江千百年来从不曾间断过的向世界开放的信史。无疑,这无愧为一座中华文明开放文化基因含量丰厚的纪功碑。

追溯历史,公元15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开始把这个星球上的各个国家带入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1569年,比利时人墨卡托以“墨卡托投影法”为基础绘制出第一张世界地图。在他看来,地理不仅仅是确定城市和河流的方位,它还是掌控世界政治时局最便捷的途径。

肇庆,16世纪广东、广西两省的首府。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一个叫利玛窦的意大利传教士来到这里。在这里,他刻印了《山海舆地全图》,这是中国人接触到的第一张世界地图。自古信奉“天圆地方”的中国人惊讶不已:原来脚下的大地居然是圆的,从这头出发走一圈还能够回到原出发地。

马礼逊则是西方派往中国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这位原先供职于伦敦布道会的英国人,搭乘美国货船“三叉戟号”,从纽约启程,绕道爪哇、澳门,经过海上四个月的风涛颠簸之后,于1807年9月8日抵达广州。

马礼逊在华27年,他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同时也把《三字经》、《大学》等中国典籍翻译成英文介绍到西方;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为以后汉英字典编纂之圭臬;创办第一份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兴办“英华书院”,开传教士办教会学校之先河;同时,先后在澳门和广州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之方式。马礼逊在译经、编字典、办刊物、设学堂、开医馆、置印刷出版业诸方面都有首创之功,成为当之无愧的近代中西文化传播的先驱者。

其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因航海业的发达与随后工业革命的勃兴,饱受海洋浸淫又经历文艺复兴洗礼的西方思想文化,正呈现其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大国的相继崛起,迅速改变了世界格局。  因缘际会,珠江流域成为西学东渐的最佳登陆地,并由此引发中西方文化、观念、思想的激荡与融合。东方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终于迎来一次骤烈的冲撞。

1773年,一支庞大的英国船队出现在珠江口对面的伶仃洋面,这是英国勋爵马嘎尔尼出使中国。勋爵怀着对东方黄金和香料的觊觎与渴求心态,企图促成正做着“天朝大国”梦的乾隆王朝与“日不落国”的大英帝国互派使节,签订两国贸易协定。

不幸的是,一个小小的礼仪之争酿成了历史的拐点。马嘎尔尼将如何觐见乾隆皇帝?清王朝以君临天下的傲慢坚持行三跪九叩之礼,英国则坚持单膝跪地亲吻国王之手。争执从8月12日一直持续至9月10日,英王终于失去耐心,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暂时搁浅了。

半个世纪之后,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王朝的这扇大门。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显然是挟工业革命之威、如日中天的英帝国,对夜郎自大、如落日辉煌的清王朝的一次真枪实弹的大较量。这也充分印证了西方列强的发家史一路伴随着血与火的“向外扩张,瓜分世界”的殖民主义战略。

显而易见,始于18世纪中叶,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尤以英国全国铁路干线建成为标志,整个人类文明进程被推向崭新的蒸汽时代。这便是发轫于英格兰而席卷欧洲大陆、传之北美地区的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历史性飞跃。

今天,我们可以视此为第一轮经济全球化。当西方工业文明正加速着历史车轮时,中国恰恰在这一轮经济全球化中丧失了全部机遇,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清王朝从老大帝国跌落至谷底,被迫洞开国门,正如李鸿章痛心疾首喊出的:“数千年未遇之大变局!”

一批生于珠江流域或为官于珠江流域的士子学人,最先感受到了欧风美雨的冲击。此时,遥想300年前利玛窦携来的第一张世界地图,他们痛彻心肺之余,纷纷发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泣血呼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晚年授广东高邮知州的魏源(1794-1857)奋笔著百卷本《海国图志》。他曾为后人留下两句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世道必进,后胜手今”。令有识之士感到莫大悲哀的是,魏源的煌煌巨著,却成为日后日本国推动“明治维新”、从而迈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的巨大思想库。

12P-17

序言

《珠江故事:东方的觉醒》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献礼作品,既是奉命之作,也是作者有感而发的精心之作。我们欣喜地看到张胜友先生在此实现了思想和艺术的双突破。

《珠江故事:东方的觉醒》以珠江三角洲作为艺术焦点,按照历史时序,以《万古江河》、《开启国门》、《深圳破冰》、《潮涌珠江》、《继往开来》、《中国之路》六章,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者之所以选择珠江作为观照的起点和重点,是因为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最早与西方往来、最早发生东方与西方文化碰撞融会的地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若干重要时期,中国人的革新思想和开放意识,有不少都始于珠江一带。珠江流域人民的百年抗争史恰好是中华民族近代史的缩影。可见,作者慧眼独具,选准了下笔处和着力点。作者的可贵之处不止于此,他并没有就珠江论珠江,而是由局部推及全局,始终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的国家大背景,使作品极具广阔的历史视野和厚重感,体现出一位有作为的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珠江故事》全景式地追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作品所叙写的,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直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这样富于历史意蕴的大题材,要求作者有开阔的视野和历史眼光,要求作品配以大的结构框架来容纳和消化极其丰富的内容。而这一方面,正是作者所长。面对“百年鸟瞰,卅载观照”,作者以时间流程为经线,以人物活动为纬线,勾勒、交织出一幅中华民族舍死忘生、百折不挠地求生存求发展的百年历史画卷。

仅仅以宏大的架构去描绘中华民族百年历史,显然是不够的。要真正形成史诗或史诗般的作品,必须表现出厚重的内涵、历史深度和思想、艺术力度。19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以来的若干年,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旋乾转坤的历史时期。在这里,必须描绘出百余年中,维新变法、革命战争、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给于中国人民灵魂的震动和命运的影响。与此同时,作者还溯源而上,将其笔锋延伸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深处,力求让这部作品拥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文化意蕴。《珠江故事》以开阔的艺术视野、精选的历史镜头、宏大的叙事结构、深刻的解读论述,全方位地向观众展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道路之抉择和民族复兴之画卷。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作品的审美文化架构具备了史诗的雏形。

《珠江故事》有一个非常醒目的特点,这就是将晚清戊戌年间的变法革新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这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观照和考察,从而得出相同的结论:开放强国!

配合着宏大的构思,作者怀抱着强烈的历史意识,站在历史的高度,以编年史的形式去回望既往的]00多年的中国历史,揭开全球大背景下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之谜。从百日维新到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是在拯救与沉沦、生存与死亡、停滞与发展、革新与守旧相互冲突、撞击的刀光剑影之中度过的。这是一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抗争的奋斗史。作者通过大量史实分析了近代改良和当代改革发生、发展的深刻动因及其历史必然性,借助生动感人的历史画面回答了许多重大问题:在百年奋斗和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中,为什么泰山压顶压不弯中华民族的脊梁,为什么中国人民为民族复兴“虽九死而不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唤起大众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为什么改革开放能够冲破阻力成功地向前推进?历史表明,珠江流域人民百年屈辱史、奋斗史,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奋斗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复兴史,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上所有仁人志士的一切奋斗和牺牲都是为了探寻强国富民之路;新中国建国以来所有的艰难探索和曲折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作的一切努力,也正是为了民族振兴和强国富民。

……

这部作品尽管有其创作的特点,但依然遵照“超越于审美对象”这一美学命题。近代美学家王国维谈诗歌创作时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作者深知“入乎其中”与“出乎其外”之间的辩证关系,时而“入平其内”——“铺开来写”(因为历史事件少不了叙述,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把需要向观众说明和解释的背景、事件原委或人物经历、有关数据等铺陈开来,交代清楚),时而“出乎其外”——“提起来写”,运用具有文采的语言,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整体把握。

只有作者真诚地向读者、观众袒露心胸,进发出真情的火花,作品才能赢得读者、观众的青睐。作品能否打动人们的心,引发心灵的震颤,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投入的感情的多少和真诚的程度。作者被誉为“改革作家”,对改革、对抒写改革的作品情有独钟,为之倾心尽力,为之奔走呐喊,30年来乐此不疲。经年累月,这已凝聚为一种特殊而深沉的感情。这种感情,往往渗透于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态度之中,也必然体现在他笔下的人物和事件之中。笔墨所至,改革家的形象总是栩栩如生,与改革有关的事物总是写得生动感人。

真诚的体验和真实的传递最易于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强烈共鸣。以美写真,即以高远的美学理想引领历史题材创作,写出历史真实,是作者的创作信条和一贯追求。在他的创作理念中,真实性是第一位的。他让作品中的社会环境和各类事物尽可能保留生活的原貌,这是外在的真实。不止于此,他还力求如实反映社会情绪,实实在在地写出笔下人物的内心真实,还历史本来面目。

情理交融以实现情理美,是本书所追求的境界。作者通过情感灌注,赋予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以艺术生命和审美意蕴,使作品既有发人深省的逻辑力量,又有撼动人心的感染力。试看当今的历史教材和读物,多半充斥着干瘪的内容、晦涩的文字、空洞的说教。这样,怎么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呢?其实,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现象:一方面是史学著述出版难,史学危机的呼声不绝于耳;一方面是历史小说发行火暴,眼下“讲史热”方兴未艾,而这,正是缘于“历史饥饿”。这种现象恰好说明:并不是人们对历史太无情,而是当下的史学读物实在写得“太无情”了,使广大读者不乐于接受。前面所说的“理趣”,实际上便是理性内容通过艺术化的感性形象而形成的理性美。作者笔下的理性内容一旦经由情感的浸染和形象化处理之后,便插上翱翔的双翼传播四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珠江故事(东方的觉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胜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13720
开本 16开
页数 1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19.6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2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