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中、下3编,共22篇,分别统贯以“中国青铜时代铜业资源与铅同位素示踪研究”,“商周考古遗址出土青铜器研究”以及“铅同位素考古在中国的发展”三个主题,其间也有交叉。中编包括关于商周考古遗址出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实验分析的9篇报告,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图书 | 中国铅同位素考古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上、中、下3编,共22篇,分别统贯以“中国青铜时代铜业资源与铅同位素示踪研究”,“商周考古遗址出土青铜器研究”以及“铅同位素考古在中国的发展”三个主题,其间也有交叉。中编包括关于商周考古遗址出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实验分析的9篇报告,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Foreword(Hisao MABUCHI马渊久夫) 序(李伯谦) 前言 上编 中国青铜时代铜业资源与铅同位素示踪研究 第1篇 二里头青铜器的自然科学研究与夏文明探索 第2篇 中国青铜文明探索:以铅同位素研究为中心 第3篇 论商代青铜器中的高放射成因铅 第4篇 商代青铜器高放射成因铅原料的产地问题 第5篇 资源与文明:安阳时期的商王国 第6篇 试论西南地区在商代青铜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7篇 晚商中原青铜的锡料问题 第8篇 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应用于考古研究的进展 第9篇 夏商周青铜器铅同位素示踪研究数据库的构建 中编 商周考古遗址出土青铜器研究 第10篇 广汉三星堆遗物坑青铜器的化学组成和铅同位素比值研究 第11篇 成都金沙遗址铜器研究 第12篇 宝山遗址和城固出土部分商代铜器的铅同位素组成与相关问题 第13篇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研究 第14篇 中国两大流域青铜文明之间的联系 第15篇 高放射性成因铅:三星堆器物与赛克勒博物馆藏品的比较研究 第16篇 山西曲沃曲村晋国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研究 第17篇 妇丁尊与西周早期青铜礼器的铅同位素研究 第18篇 战国古币的铅同位素比值研究 下编 铅同位素考古在中国 第19篇 中国学者的首篇铅同位素考古研究论文 第20篇 跨入新世纪的中国铅同位素考古 第21篇 中国铅同位素考古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22篇 铅同位素考古研究的可行性问题 附录1 晚商中原青铜的矿料来源研究 附录2 Sources of Metals for the Bronze Production in the Central Plain during the Late Shang Period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铅同位素考古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金正耀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202267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0 |
出版时间 | 2008-09-01 |
首版时间 | 2008-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6.414 |
丛书名 | |
印张 | 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38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