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性格铸造历史(30位古今中外名人之心理分析)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论及的心理学概念涉及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及精神分析理论等领域。笔者希望以此来将心理学的种种抽象概念具体化、生活化、鲜明化,以使读者们都“开心眼”——学会用心理学的眼光来看待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内容推荐

本书试图为30位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做心理素描,涉及的人物有人格障碍者(如拿破仑、希特勒)。也有人格完善者(如李世民、苏东坡)。有自我分裂者(如赵构、朱元璋),也有自我整合者(如林肯、贝多芬),等等。

作者岳晓东博士运用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精神分析等基本心理学原理勾画出这些历史人物突出的人格特征与情结表现,并对其历史功过做心理学的剖析。他将心理学的种种抽象概念具体化、生活化、鲜明化地融入千史海钩沉。

目录

中国篇

1.勾践:超强防御,卧薪尝胆

2.曹操:豁达猜疑,双重人格

3.诸葛亮:云长之怨,移情文长

4.李世民:自谦人格,虚怀纳谏

5.苏东坡:心灵旺盛,笑傲江湖

6.王安石:人格偏执,拗扭误政

7.赵构:自卑情结.偏安一隅

8.朱元璋:人格悲剧,滥杀功臣

9.乾隆:超常早慧,康乾盛世

10.曹雪芹:人格反叛,著写名著

11.和坤:同感共情,巧迎圣意

12.纪晓岚:幽默心理,铁齿铜牙

13.曾国藩:创新智慧,手段圆滑

14.李鸿章:认知有误,诚信误国

15.袁世凯:错误暗示,欺己盗国

外国篇

16.恺撒:人格自负,遇刺身亡

17.尼禄:人性扭曲,弑母杀妻

18.达·芬奇:升华母爱,创作佳画

19.米开朗琪罗:自我矛盾,画求统一

20.拉斐尔:活得开心,画得滋润

21.拿破仑:自恋人格,自我毁灭

22.贝多芬:回避人格,激情创作

23.诺贝尔:自卑情结,情场失意

24.林肯:幽默性格,改变美国

25.罗斯福:恋母情结,钟情女性

26.丘吉尔:童心不泯,创意不断

27.斯大林:钢铁意志,不畏强暴

28.麦克阿瑟:刚愎自用,好出风头

29.希特勒:偏执人格.杀人魔王

30.海明威:抑郁性格,外强内弱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在中国历史上,越王勾践和谋臣范蠡’可谓是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勾践作为一个战败的诸侯国君主,为了复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不惜屈尊服侍吴王,还进献西施,这在中国历史上开了一个先河。

公元前492年5月,勾践采纳大臣范蠡的意见,率妻子和范蠡亲去吴国作人质,伺候夫差。抵达吴都后,夫差有意羞辱他,把他囚禁在一个石室里,要他住在阖闾坟前的一个小石屋里守坟喂马,有时骑马出门还故意要他牵马在国人面前走过。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鼻、著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比夫差手下的仆役还要尽心。此外,夫差生病,勾践前去问候,还掀开马桶盖观察夫差刚拉的大便,问候夫差的病情,“问疾尝粪”,并“三年不愠怒,无恨色”。

这,绝非一般人能做到。

就精神分析理论而言,勾践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极强,方可以做到常人所不及的“卧薪尝胆”。所谓心理调适(又称心理调整),指的是当一个人在遭遇挫折或失败后,及时而自觉地改变或强化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降低或强化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整个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适应于主、客观环境的变化,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

勾践的心理调适,主要表现在四个防御机制上:

一是升华苦痛。升华就是指通过转移行为的目标到另一更高的或更有价值的行为上,以此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勾践能放弃一国君主的尊贵,携夫人和大臣前去吴国为奴,这是“化悲痛为力量”的突出表现,也印证了别林斯基所说的“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二是自圆其说。自圆其说即合理化,指的是利用各种理由或借口,强调自己的行为动机,以取得他人或社会对自己的认可。最常见的合理化有两种,即“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前者的含义是指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不具备的东西,就解释是自己不喜欢或本来就不打算去做;后者的含义是指夸大自己既得东西的好处或长处,缩小它们的不足之处,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三是合理补偿。合理补偿就是指自己因某方面的不足而无法达到某种目标所引起的挫折感或失败感,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用达到另一目标的方式来消除。“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方不亮西方亮”、“旱路不通水路通”等就是这个道理。

四是积极幻想。积极幻想就是指通过自己想象的虚幻情境,借以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以此摆脱心理上的痛苦。在每次蒙受屈辱时,勾践都能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来加以抚平,以至于最后变得越是屈辱,越是坚强。可以说,勾践的心理调适能力是空前的。

正是凭借着这种超强的自我力量,勾践将自己的生活享乐和欲望降至最低点,使夫差坚信自己确已真心臣服,以致最后夫差不听伍子胥的谏言,放勾践夫妇和范蠡回国。

越王勾践的成功复辟,最大的功臣非范蠡莫属。但是,两人后来的关系也为中国的君臣关系开了一个极坏的先河——君臣只可共谋天下,不可共享天下。这为后来的王朝开拓者“杀功臣、虐勇将”提供了心理上的依据。通观中国历史,除了秦始皇、宋太祖等少数开国君王没有诛杀功臣外,其他人或多或少地迫害过功臣,这一趋势在明太祖朱元璋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君主寡恩臣子的始作俑者可谓是勾践,在这之前,中国的帝王们绝少虐待功臣。

想当年,越国兵败,勾践采纳范蠡之委曲求全、以退为进的计谋,卑辞厚礼向吴王求和。在勾践贱居吴国的三年间,范蠡陪着勾践夫妻不知吞下了多少屈辱!期间,勾践多次想放弃,都被范蠡阻止住了!可以说,没有范蠡的智慧和情义,勾践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勾践成功复国后,范蠡却无法继续生存,不敢与勾践共享胜利的果实,必须悄然离去,这被后来的君主们演绎为功高震主的哲学,想来真是可悲!

而范蠡的功成身退,也成就了勾践的寡恩。范蠡在谋天下时,要求勾践主动退让;而在谋得天下后,自己主动退让。对此,范蠡自己的解释是,勾践不是那种可以共享天下之人,所以与其等他来收拾自己,倒不如自己先离去。不光如此,他还托人带了一封信给文种,劝文种也合去功名,以免招灾惹祸。

范蠡这样的做法,与其说是预测到了勾践的心机,倒不如说是纵容了他的寡恩。

换言之,因为勾践的阴险是范蠡成就的,勾践最初也想做一个开明君主,范蠡大可不必一开始就把他当恶人看。可惜范蠡不懂为自己争权益,反而以一走了之来预防勾践的险恶,这不但使勾践真的变成了一个恶人,还为后来的开国皇帝虐待功臣提供了绝佳的理由。

在这点上,范蠡应该像后来的王翦。学习,以不断向秦始皇索求赏田来向君主表忠心。

最后,勾践为了复国,高度压抑自己的性情,人格长期处于曲扭状态。这种为达目的,不惜压抑一切的做法,有可能导致太监心理的形成。

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有好几个江湖高手为了练成绝世武功,不惜“挥刀自宫”,变成一个阉人。这个现象具有某种象征意义,那就是男人一旦舍弃了他们最重要的东西,他们必然会专心致志去做一件事,希望在别的方面得到补偿,以证明他比一般的男人还像一个男人。生殖器承载了男人人生最高的荣耀和最重要的快乐。连这些东西都不要了,那么他们希望得到的补偿绝非俗世的金钱所能衡量的。

在这种情况下,太监会比普通人的权力欲更强,更善于弄权,得到权力后会更加狠毒残酷——具有一种极强的补偿心理。阉割后失去了男人的尊严和功能,只有手握大权,让那些健全的男人匍匐在自己的脚下,心理上才能有一种平衡。P4-7

序言

本书试图为30位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做心理素描,勾画出他们突出的人格特征与情结表现,并对其历史功过做心理学的剖析。这是因为心理学是和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可谓无所不见、深入人心。而写作此书,正是为了表明这一点。

本书论及的心理学概念涉及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及精神分析理论等领域。笔者希望以此来将心理学的种种抽象概念具体化、生活化、鲜明化,以使读者们都能“开心眼”——学会用心理学的眼光来看待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本书涉及的人物有人格障碍者(如拿破仑、希特勒),也有人格完善者(如李世民、苏东坡),有自我分裂者(如赵构、朱元璋),也有自我整合者(如林肯、贝多芬)。笔者选取他们,是为了揭示这些广为人知的人物之鲜为人知的一面。

笔者尽量对书中所引用的文字、图片资料注明出处,如有疏漏,敬请原谅,并向原作者致以谢意。

我以此书献给广大的心理学工作者,希望本书能够提高您对心理学的领悟,并把这种领悟巧妙地运用于您的教学、研究与咨询实践中。同时,我也以此书献给广大的心理学爱好者,希望本书能提高你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并增长你们对心理学的见识。

在此书即将出版之际,我深深地感谢我的助手严飞,他为此书的整理、编辑和资料收集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没有他的这些投入,本书不会如此顺利地完成。同时,我也十分感谢”万千心理”的编辑对此书严格把关,使它避免了许多文字上、资料上乃至观点上的失误。

最后,我想强调说,本书中的观点当是一家之言,或是一得之见。我不敢奢望它们会成为权成之见,充其量,它们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借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评论。所以,我衷心欢迎大家对本书提出批评建议,以在日后的写作中加以调整、修改。

谢谢各位读者的赏识!

也谢谢各位读者的批评! 

是为序。

岳晓东

2008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性格铸造历史(30位古今中外名人之心理分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岳晓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965748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1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