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智囊智慧新解
内容
编辑推荐

《智囊》一书是我国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一部关于智慧的类书。该书辑录了古代贤人智者运用智慧来解决困难的一千多则小故事。这些故事既反映了当时的文人名士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反映了士卒、妇女、奴仆、僧道、农夫等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小奇智。

本书由古籍学方面的专家发掘整理,整理者对原著古文业译注,文白对照。以原著十部二十八卷为纲,精选了因时代所限原著无法涉及的精彩案例三百五十余则,极大地丰富和补充了这部谋略巨著。

内容推荐

《智囊》是我国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篡集的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连用聪明才智的处世奇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搜罗宏富,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作为一部专讲智谋的奇书,冯梦龙可谓开先河者。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称《智囊》为“人才管理的范本”。

本书四大特点

覆盖面广:本书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是读者增长知识的绝佳读本。

趣味性强: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寓教于乐,令人爱不释手。

古今通用:古人的智慧,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用以指导言行,古今通用。

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具有影响,在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也颇受关注。

目录

前言

上智部

总序/002

见大卷/003

太公诛高士孔子杀间人/003

诸葛亮惜赦/005

光武帝赏罚分明/006

孔子使人索马/006

宋太祖选押伴使/007

胡世宁止禁私谒/009

韩混用人钱锈选才/009

燕昭王拜师以求才/010

丙吉容过郭进释仇/011

假秦桧书而得官/013

楚庄王绝缨汉袁盎赐侍/014

王猛杀将试邓羌/017

魏元忠以盗防盗/018

廉希宪礼贤下士/018

范文正用人略细故/019

徐存斋雅量知错/020

屠枰石曲全酒色士/021

李孝寿决狱宋元献惩仆/022

胡霆桂罚恶妇/023

尹源赦免刘涣/023

张耳忍辱/024

狄青不去面涅/025

邵康节止人辞官/025

杨士奇大智解礼单/026

远犹卷/027

高宗居民间张昭论训储/027

王叔文止太子进谏/028

太祖赏忠何真戳叛/029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030

郭钦献徙胡峻夷策/032

吕端处继迁母/032

徐达纵脱元帝/033

司马光处置贡麟/034

陈恕管库慢真宗/035

李沆为相/035

刘大夏隐匿旧公文/037

崔群辞连署大夏辞密揭/038

范仲淹圣心解法意/039

陈塞舍身请囚/040

姚巍流涕免祸/040

孔子说子贡让金/041

宓子止民获麦/042

通简卷/043

唐文宗赏赐/043

宋太宗托醉/044

曹参为相/044

王旦荐李及/046

宋人戒更革/047

老隶直梃谏御史/048

光武帝焚谤书/049

薛简肃决断/050

张咏捕卒止喧哗/051

诸葛亮平南/052

高拱纵论平叛略/053

郭绪忠勇息叛乱/055

吴惠说徭人归顺/057

龚遂七十治渤海/058

万观编保甲防盗/059

王敬则妙法治盗贼/059

程明道絮矩治盗/060

迎刃卷/061

子产不惑于鬼神/061

田叔发钱暴坐/062

王旦善处大事/063

陈平远虑免祸/064

宋祖献金内府

曹彬不受馈遗/066

吴时来治军/066

宋人驭虏/068

马默改法保人命/069

于谦解虏患/070

刘大夏罢锢从心/070

明智部

总序/074

知微卷/074

周公论齐鲁之政/075

辛有料伊川之戎祸/076

管仲识人/076

齐桓公举动浅薄/078

南文子知智伯之谋/080

智过明察更姓/080

梅衡湘铸剑防欺/082

魏先生慧眼识李密/083

夏尤二翁忍事免祸/084

隰斯弥知微/086

张安道知王安石/086

何心隐躲避张居正/087

剖疑卷/089

李泌杜患于微/089

寇准助太宗搜宫/093

隽不疑识破假太子/094

王商王曾破谣言/094

西门豹治邺/096

赵凤进敲碎佛牙/098

陆贞山拆除五圣庙/098

张田释白虎之谣/100

王曾张咏明决息谣言/101

经务卷/102

刘晏理财/102

李悝平籴/104

朱熹建社仓/105

程颢富民而不扰/107

周忱苏州治税/107

樊莹除弊蠹/109

赵林平米价/110

宋人抚流民/111

吴潜立义船法/114

李泌议屯田之法/115

虞集讲富强之策/117

刘大夏出理边饷/119

董博霄运粮/120

刘本道改漕运法/121

苏轼治理西湖/122

李若谷赵昌言保堤/123

杨文襄屯牧/124

张全义一笑而民劝/125

高郁铸铅铁钱/126

赵开起死获钱/127

察智部

总序/130

得情卷/131

崔思竞巧擒告密者/131

边郎中指冢断冤狱/132

李崇断解思安案/133

尹见心观首断疑案/134

殷云霁辨笔迹捉贼/135

高子业明察巧断/136

陈骐一讯而狱成/137

杨评事一言知凶/138

杨茂清因俗为治/139

许襄毅剖解刑花毒/140

袁滋巧断藏金/142

诘奸卷/143

周文襄日记解疑/143

张小舍善察盗/144

苏无名缉盗/145

陈懋仁识草/147

京师指挥解冤狱/148

耿叔台抓内贼/149

张蔫放驴得鞍/150

李复亨格物破案/150

向敏中明察秋毫/151

周新一叶知冤魂/152

吴复欲擒故纵/153

高溜杨津衣帽缉盗/154

柳庆妙计擒贼/155

陈襄墨钟识盗/156

杨武察言观色/156

胆智部

总序/160

威克卷/161

侯赢使信陵君窃符/161

班超出使西域/163

哥舒翰李光弼除恶/166

柴克宏斩使者/167

杨素峻法作士气/168

安禄山用兵/169

公弼胆决张咏善治/169

黄盖肃石城况钟镇苏州/171

宗汝霖平抑物价/173

杨守礼雄略平乱/176

智侠诛恶仆/176

陈星卿奋臂保民/178

识断卷/179

齐桓公任政宁戚/180

兵败贼虏保正统/181

寇恂诛使降高峻/184

刘玺置棺除弊/185

段秀实除恶孔知府去贼/187

姜绾为民驱水道/191

陆光祖正义果断/191

陆文裕廓清学宫/193

韩琦胆识过人/193

吕端识断不糊涂/194

王安石一语定案/195

术智部

总序/198

委蛇卷/199

箕子辞醉/199

孔融谏刘表僭伪/200

翟方进敬人/200

魏勃扫门见齐相/201

王守仁赌博得弟子/202

王曾委顺去丁谓/202

周文襄送毯唐顺之苦心/203

杨一清用计除奸宦/205

许武让名/207

廉范屈身酬知己/207

陈瑾矫揉存史学/208

王翦求田萧何自污/209

王戎借人虚名/212

郭崇韬权雄宋太祖伟度/212

谬数卷/213

南唐主惑于少年僧/214

武王聚粟/214

管仲散谷藏谷/215

范仲淹游宴救灾/216

王导服练/217

东方朔喻上逐方士/218

留侯四皓保太子/219

梁储草诏阻益藩/221

王振造佛之计/222

贺儒珍从容具覆/222

满宠考掠杨彪

元振吊祭敌酋/224

梅衡湘呵民感宦官/225

宁越知用文武/226

颜真卿守平原/227

李允则筑城/228

苏秦暗助张仪/229

权奇卷/232

孔子过蒲/232

淮南相保王/233

宋太宗认刀慎狱/234

吴官童妙计安也先/235

公孙申归郑伯/236

狄青百钱激士气/237

王晋溪平定汤麻九/238

杨云才摔砖模/239

种世衡运梁木/239

李抱真刘玄佐筹饷/240

秦桧钱政/241

陈霁岩买依马/242

徐道覆卖木/243

古人死囚吓蛮夷/244

捷智部

总序/248

灵变卷/249

鲍叔智若镞矢/249

管仲囚车入齐/250

老军校一言安众心/250

吴汉伪书说彭宠/251

刘邦伤而不伤/252

韦孝宽毁桥脱身/252

一言得释/253

王羲之诈眼保命/254

徐敬业马腹藏身/254

陈平解衣刺船/256

刘备畏雷/257

崔巨伦噱诗除贼/258

智杀恶僧/258

张佳胤擒巨盗/260

应卒卷/262

张良封侯之谋/263

孔子救积泽火/264

刘巴铸直百钱/265

赵从善造桌辛弃疾赁瓦/265

张恺造炉架马槽/266

陶鲁买牛/267

老卒教舂米法/268

太宗猪脬渡淮/268

颜常道塞城窦/269

雷简夫窖石/269

敏悟卷/270

司马通大智识/270

李德裕公辅之器/271

洪钟四岁能书/271

高定决千年之争/272

王戎智知苦李/273

戴颐改佛像/274

黄怀信修龙船腹/274

虞世基献铁脚木鹅/275

杜琼谯周预言/275

董伽罗拆字解梦/276

谢石测字/277

郑钦说精通历术/279

杨修聪颖太露/280

语智部

总序/284

辩才卷/284

鲁仲连义不帝秦/285

虞卿议割地之失/288

苏代说韩相梁王/291

陈轸去楚之秦/293

触龙言说赵太后/294

庸芮说秦太后殉葬/296

狄仁杰说武后立嗣/296

陆贾计画周全/297

厮养卒说燕释赵王/300

杨善出使瓦剌/301

富弼不辱君命/305

王守仁贻土官书/308

张嘉言减饷/309

王维献“石胆”/311

秦宓对吴使/311

善言卷/313

晏子谏景公/313

妙言解祸/315

东方朔救武帝乳母/316

杨晟使突厥芟草/316

贾诩议废立/317

史丹自罪保太子/317

苏子由善语/318

施仁望解周邺之灾/319

李晟一语塞怀光/320

韩亿善对得体/321

邵康节曷富公听法/321

兵智部

总序/324

不战卷/325

知萤伍员疲楚/325

高颍敝陈1327

周德威庙算胜梁/327

诸葛恪平服丹阳/328

杨侃献计逐叛将/330

高仁厚用谍平叛/331

岳飞八日平杨幺/334

李想雪夜袭蔡州/336

赵充国古稀平羌/341

程昱守鄄城/344

陆逊全军而退/344

高仁厚攻东川/345

李光弼巧得降将/348

制胜卷/349

田忌赛马/350

赵奢智勇破秦军/351

李牧蓄气破匈奴/353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354

周访击贼帅杜曾/356

陆逊陆抗父子奇谋/357

唐太宗以逸待劳/359

虎将韦睿/361

知彼知己兵法无常/363

刘铸死守顺昌/365

曹玮用师若神/368

狄青夜夺昆仑关/369

诡道卷/372

公子突数语御戎师/372

斗伯比示弱诱敌/373

蔫贾止楚徙都/375

张良献计破秦军/376

李广王越巧设疑兵/377

吕蒙擒关羽马隆破成奚/378

孙膑减灶添兵/379

祖檀饥而示饱

岳飞饱而示饥/381

无中生有吓敌军/383

贺若弼谋攻京口/384

古人用间之妙/385

李光弼李希烈善用内应/388

武案卷/390

项梁选官/390

李纲治兵之法/391

吴玢注矢吴磷叠阵/392

郭固论九军阵法/393

张威创撒星阵/394

戚继光设鸳鸯阵/394

赵通猱兵破轮囤/395

安万铨恺口奇功/397

太子晃识破柔然/400

桓崇祖堰水守城/401

孟珙决潭攻蔡/401

宗泽料事如神/402

浮梁之便/402

闺智部

总序/406

贤哲卷/407

马皇后解梦/407

赵威后见齐使/407

刘娥上书救大臣/408

李邦彦之母/409

唐肃宗公主/410

房景伯母以礼之智/410

柳氏婢胸中志气/411

奇女子无巾帼之气/412

乐羊子妻成夫之德/413

雄略卷/414

齐襄王后解玉连环/414

齐姜舅重耳勿要怀安/415

宋太祖之姊劝驾/416

刘太妃谏夫/416

李景让母责子/418

杨敞妻大事了然/419

嫠妇投绳灭莒/419

孟昶妻助夫起事/420

冼氏女智勇具足/421

杂智部

总序/424

狡黠卷/425

吕不韦计立始皇帝/425

陈乞两面三刀/426

荀伯玉献围魏计/428

潘崇一飨知废立/428

曹操多疑/429

秦唐两奸雄/430

蓝道行用诈/432

严嵩偿金免祸/433

吉温保护李适之/433

试读章节

【原文】

冯子曰: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千虑。

何则?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圣人不易。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

上智不可学,意者法上而得中乎?

抑语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几有触而现焉?余条列其概。稍分四则,曰“见大”、曰“远犹”、曰“通简”、曰“迎刃”,而统名之曰“上智”。

【译文】

冯梦龙说:真正的智慧并非有一套固定不变的原则可依循,而是对应着不同的现实难局,有恰如其分的不同对策。所以愚昧的人,偶尔也会出现深具智慧的反应;倒是聪明的人往往因为太拘泥于某些原则,遂做出错误的判断来。

为什么呢?真正的大智慧其实是“无心”的,不会被既有的原则、经验和思考方式所局限,所以能充分灵活、充分弹性地深入变动诡谲的难局里,洞见常人所不能见的问题核心,察知常人所不能知的长远发展,而其拟定的对策,也往往出乎常人的想象,甚至乍看起来是违反常识的,唯有等到问题完全解决,才能看清这样深远通透的智慧来。智慧到了这个程度,难道不能算是最上等的吗?

这样的上上智慧,虽是学不来的,然而多知道一些这类的智慧事迹,却也能有效增加我们应对问题的能力。

一些不见得聪明的人偶尔出现的上上智慧,也往往对我们有启发和触类旁通的效果,因此,我特地把这些我所知的智慧实录条列出来,分为四卷,分别是“见大”、“远犹”、“通简”、“迎刃”,而总其名为“上智”。

见大卷

【原文】

一操一纵,度越意表。寻常所惊,豪杰所了。集“见大”。

【译文】

一操一纵,往往在预料之外,这是平凡的人最害怕碰上,豪杰之士却最能拿捏分寸的地方。这样的事,收集在“见大”卷里。

太公诛高士孔子杀间人

【原文】

太公望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

[冯述评]

齐所以无惰民,所以终不为弱国。韩非《五蠹》之论本此。

少正卵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

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日心达而险,二日行僻而坚,三日言伪而辩,四日记丑而博,五日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冯述评]  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门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与同朝共事乎?孔子狠下手,不但为一时辩言乱政故,盖为后世以学术杀人者立防。

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有大用而实不可用。壬人佥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唐萧瑶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阳、丞郭仙舟投匦献诗。敕曰:“观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时用不切事情,宜各从所好。”罢官度为道士。此等作用亦与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

【译文】

太公望(即姜子牙,又名吕尚)封于齐地,齐地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叫华士,他认为不臣服于天子、不结交诸侯是正当的事,人们都称赞他很贤能。太公望派人请他三次都不肯到,就命人杀了他。周公(周武王之弟,辅佐成王为政)问说:“他是齐地的一位高士,怎么杀了他呢?”太公望说:“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的人,我太公望还能将他臣服、与之结交吗?凡国君无法臣服、不得结交的人,就是上天要遗弃的人。召他三次而不来,则是叛逆之民。如果表扬他,使他成为全国民众效法的对象,那要我这个当国君的何用?”

[冯述评]

齐国因此没有懒惰的人。始终不沦为弱小国家。韩菲《五蠢》的学说就是以此为本。

孔子的学生曾受少正卯(春秋时鲁大夫)言论的诱惑,数度离开学堂,使学堂由满座成为空虚。孔子做大司寇的时候,就判处少正卯死刑,在宫门外杀了他。子贡向孔子进言道:“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老师您杀了他,会不会不恰当啊?”

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比较起来还稍好一点: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而能动人心,第四种是记取非义、多而广博,第五种是顺应错误而认为理所当然。一般人要是有这五种罪恶之一。就不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同时具备五种恶行。他是小人中的奸雄,不可不杀。”

[冯述评]

小人没有过人的才能,就不足以乱国。假使有才能的小人肯受君子指挥,未尝对国家没有好处,而君子也不应一概摒弃他们。可是少正卯煽动迷惑孔子的弟子,几乎要压过孔子,还能和他同朝共事吗?孔子狠心下手,不只是为了阻止当时以口才便捷扰乱政局的状况,也为后世以学术的原因杀人树立了榜样。

夸夸其谈的华士徒具虚名而无实用;少正卯则好像很有用,实际上不可用。徒有口才而心术不正的小人,贤明的君主就是应该杀了他;名人隐士,只有大圣人才能认识到其该杀的理由。唐朝萧瑶痴迷于拜佛,太宗命令他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官名,参谋军务,唐代兼管一郡军务)郑铣阳、丞郭仙舟献诗陈情。玄宗下诏:“看诗中的意思是在推崇道教。这种思想不切合时代的要求,当依其个人的喜好。”于是免去“官职”让他们做道士吧。这种做法和圣人的行事正相吻合。假使痴迷佛、道的人都让他们出家做和尚道士,那么士大夫以邪说异端攻击正道的事情就可以平息了。

P2-4

序言

《智囊》一书是我国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一部关于智慧的类书。该书辑录了古代贤人智者运用智慧来解决困难的一千多则小故事。这些故事既反映了当时的文人名士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反映了士卒、妇女、奴仆、僧道、农夫等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小奇智。

在《智囊自叙》中作者这样描述编纂此书的目的:“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显然,冯梦龙是意在强调人类获取智慧的重要性。其文字言简意赅,令人深思。其中很多故事都十分短小,但它们仍然体现了作者创作《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的艺术风格。它们往往先叙述看来难以解决的困难,然后交代故事中主人公的智慧,最后表现的是主人公通过智慧解决了困难并实现了美好的愿望。其共同点是通过这种表现方法表现出智慧的形成、运用和智慧的力量等等,从而给人以启迪和借鉴。

《智囊》是明代一部很有价值、很有影响的类书,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喻意深刻。同时又因书中涉及的典籍几乎涵盖了明代以前的全部正史和大量野史,因而《智囊》又具有相当重要的资料价值。

本书由古籍学方面的专家发掘整理,整理者对原著古文业译注,文白对照。以原著十部二十八卷为纲,精选了因时代所限原著无法涉及的精彩案例三百五十余则,极大地丰富和补充了这部谋略巨著,在今天研究中国古代谋略学的热潮中,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之于正大。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智囊智慧新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冯梦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5284
开本 16开
页数 4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5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4-49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