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羊群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旅加女作家、女学者李彦近年来的一些小说。表面看来,李彦的小说既没有什么曲婉的叙事,又没有堪称奇绝的情节,大都是截取人生一段平常事,素描生活某些小场景,淳朴得像是人生纪实,本色得如同生活本身,但读过之后,却让你有芒剌在背或骨鲠在喉的感觉,引动你从作品的故事想开去,寻味有关人性的悄然变异,人生的命运沉浮等诸种深邃而悠远的问题。那种感染力会让你久久地回味,感觉到作者已将自己融化在作品中,是在用心灵去阐述故事……这可能是李彦小说的主要贡献,也是她高屋建瓴,独树一帜的文学标识。

内容推荐

作者系加拿大中国笔会副会长,被文学评论家白烨先生评为“加拿大多伦多地区华人写作群”中的代表人物。本书收录了其8篇小说、散文和诗歌,其中《嫁得西风》被誉为海外移民女性文学的代表作,被多伦多大学东亚系选为指定文学读物,成功闯入北美主流文坛。

目录

代序:高屋建瓴,独树一帜——读李彦的小说

中篇小说

 羊群

短篇小说

 毛太和她的同学们

 杏树岭

 地久天长

散文

 忘年

 宝岛印象

 重逢

长篇小说

 嫁得西风

附录

 时代的气息 经典的美感——读李彦的作品

 从《红浮萍》到《嫁得西风》——读加拿大女作家李彦的中、英文小说

 李彦:写作使我的心灵获得平静

 李彦:中英文轮番上阵,讲述中国故事

后记

试读章节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可这是洋人的地面儿,一切只能从简。晚餐就吃家乡饭,羊肉泡馍。虽说这里的羊肉不能跟中国的比,太膻,但大碗里漂了一层鲜红的辣椒油,翠绿的香菜末儿,也就压下去那股子腥臊味儿了。

杨玉清伸长细脖子,伏在碗上,吸溜吸溜快活地吞咽着。“赶紧吃吧!等会儿牧师就来了!”见妻子仍在忙碌,他抬起脸提醒道。

牛红梅端起碗,才扒了两口,忽然想到了什么。“对啦,还有个事,得商量一下。咱买下这房,钱更紧了。以后做奉献,该减少点了吧?”

杨玉清将一片羊肉塞入口中,细细嚼着,没马上回答。基督徒有奉献义务,做礼拜时要捐钱,数目多寡,全凭自觉。若按《圣经》中要求,应将十分之一的收入献出才对。可他们夫妇收入不高,又要供养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因此一直未达到这个标准,加上新近才买了一所房子,连要维持原来的奉献数目,都会使本已拮据的生活,似雪上加霜。

牛红梅见丈夫沉默不语,哼了一声道:“我就不信,那些有钱的台湾人,真的都献了十分之一!”

杨玉清用手背擦掉鼻尖上渗出的细汗,才慢条斯理开口道:“献多献少,是个人与神之间的交流。谁表现如何,神那里都清楚。”

牛红梅已三口两口吃完,匆匆撂下碗筷,动手收拾起客厅来。先将茶几上乱摊着的杂物清理掉。靠墙摆着的长沙发,是从路边捡回的,弹簧老化失灵,人坐下去要想再起来,可得费点劲。灰色面料也太陈旧,用一大幅天蓝色尼龙窗帘把沙发从头到脚罩住,看上去便亮堂了许多。牛红梅暗自思量,这沙发也实在太寒酸,若手头宽松些,就该先换了它,然后再添几件像样的家具。乳白色的落地灯倒还雅致,但四十瓦的灯泡,略嫌昏暗,翻出只一百瓦的临时换上。墙上的温度控制器,也顺手调高它几度。

刚拿起梳子整理烫成小卷的披肩发,门铃便响了。镜子中再瞄一眼,柳眉入鬓,凤目斜挑。可惜岁月不饶人,鬓边已滋出几根耀眼的银丝,年来视力也骤然下降,方才切个肉丝,都须眯细了眼,才瞧得准刀口。

“哎呀,牧师,你可是稀客哟!”牛红梅朗声笑着拉开门,迎面卷入一股夹着雪花的冷风。下午接到牧师要来家访的电话,夫妇二人便估计,他定是前来祝贺他们乔迁之喜的。

红光满面的朱牧师微笑着,厚实的身躯便深深陷入沙发。他是香港人,讲起国语来,除了常挂嘴边的几句祈祷词外,别的却像两岁孩子学话。为了沟通,今天他特意邀了教会中的长老侯教授作陪。侯教授虽然来自台湾,但因娶了广东籍妻子,能听懂广东话,所以常替朱牧师充当翻译。

近两年,从中国大陆赴加的新移民源源不绝,到达枫城不久,许多人便投奔到华人基督堂的十字架下。眼见得操国语者人数剧增,已经打乱了教堂里长期由广东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前晚开会,几个长老一致认为,根据新形势,应该启用大陆移民加入领导层才对。二人今晚踏雪来访,旨在敦请杨玉清接受“长老”的提名。

寒暄过后,待来客讲出此行目的,主人夫妇很觉出乎意料。杨玉清五十出头了,做了几十年书呆子,还是头回遇到有人请他当“官”,心里翻腾,面上却仍端了知识分子的矜持,清清喉咙,正正神色,才操着浓重的关中口音说道:“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很感激。但是哩,我皈依基督的时间不长,灵命还浅,恐怕会辜负大家的厚望……”

朱牧师见杨玉清推辞,便咧了嘴笑着打断他:“嗨呀,不要讲啦!我知道的,你很好哇……”

侯教授也眯了眼笑着帮腔:“时间长短,不算数嘛!有人听了一辈子讲道,灵命就是跟不上去。你进步很快,大家都看在眼里的。”

牛红梅给来客——斟上茶水,才拽了把椅子坐到丈夫身旁,拿起小刀削苹果皮。“我说啊,你们可是挑错人啦!老杨笨嘴拙舌的,哪能胜任长老的要职啊!”

话虽这样说,牛红梅却掩饰不住心头喜悦。二三百人的教会中,长老的位置屈指可数,唯有灵命深,根基厚者,方可当选。这种职位向来为港台移民所垄断,老杨若非德高望重,岂能从众多大陆移民中脱颖而出呢!然而,牛红梅又不太情愿丈夫接受长老提名。老杨虽然做到了博士后,但工作难找,如今隐瞒了学历,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小公司里寻到一个技术员的位置,薪金不高,位置不稳,整天要看老板脸色,哪有精力多管闲事呢!

她自己呢,虽然有的是空闲,但想在教会里谋个职,也非易事。都笑大陆如今有局级和尚、处级尼姑之说,这教会里,还不是也分着三六九等!主任牧师和副牧师,年薪数万还不用交税,但必得是神学院毕业生且为男性方可,她是连门儿也没有。秘书的职位,倒是不论学历,钱也不少拿。可这种好差事,多少双眼睛盯着,得凭关系。大陆移民根基浅,哪里轮得上?至于长老呢,先不说那是个有名无利的头衔了,身为女性,连被提名的资格都没有!唯一一个不分男女不讲学历又有报酬的职位,是传道员,只要口才好便可。牛红梅私下的心愿,就是争取将来被委派为传道员。她深信,凭她的才干,多少只迷途的羔羊,也能让她牵副主的脚下!从这点讲,若是老杨当选为长老,在教会里能说得上话,也许会有利于自己的前途发展。

此刻,教会首脑亲自登门礼贤下士,牛红梅颇为兴奋,也想趁机显示一下自己的才智学识,给来客留下个与众不同的好印象,一时间便忘了天高地厚。“对啦,牧师,我还要给你提个意见呢!”

朱牧师一愣,扯平了嘴角。侯教授也觉好奇,侧过脸来静听。

牛红梅放下苹果,拍拍手,挺直腰,一本正经说道:“你每次给大家讲道结束时,都要献上几句祈祷词。你总是说,‘愿上帝的天国早日降临,愿上帝给你们带来恩赐,常与你们众人同在!’这样说,是错误的!”说罢一挥手,抿紧薄唇,扬起眉梢,静观牧师反应。

朱牧师脸红了。他虽贵为牧师,肩负着放牧数百只羊羔的重任,但不过是个三十挂零的年轻人,从神学院毕业后来枫城就职,仅两年有余。因怕人欺他资历浅,平日便总板了面孔,不苟言笑,遇事有意专断,做出老成模样。岂料这个连《圣经》都没通读完的女人,竟敢给他挑刺!

P1-3

序言

经我所敬重的一位友人的郑重推介,我认真拜读了旅加女作家、女学者李彦近年来的一些小说;感觉到她的作品,质朴的文字里自见内力,平实的故事中别有韵味,凝重而大气,深邃而沉郁;由此也认定,这个在大陆文坛知名度并不甚高的海外女作者,委实别具卓异才情,确乎值得人们关注。

表面看来,李彦的小说既没有什么曲婉的叙事,又没有堪称奇绝的情节,大都是截取人生一段平常事,素描生活某些小场景,淳朴得像是人生纪实,本色得如同生活本身,但读过之后,却让你有芒剌在背或骨鲠在喉的感觉,引动你从作品的故事想开去,寻味有关人性的悄然变异,人生的命运沉浮等诸种深邃而悠远的问题。

要简要概括我对李彦小说写作的突出感受,那就是有意味地发现生活,有想法地表现生活,看似平实的字里行间却闪动着一种渗透人心的力量,那种感染力会让你久久地回味,感觉到作者已将自己融化在作品中,是在用心灵去阐述故事……这可能是李彦小说的主要贡献,也是她高屋建瓴,独树一帜的文学标识。诚然,会有人认为,只要是用心地构思,用意地写作,都会有自己一定的意味与想法,但这里无疑还有高下之分,文野之别。就拿同在海外的一些写作来说,那种以自传的方式和纪实的笔法记述移民生存现状的作品比比皆是,除去角度不同与内容有別之外,几乎都是一个路子,读来如同相互“克隆”。这在作者方面,可能不无倾吐感受,宣泄情感的意义,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显然在视角的择取,艺术的品位等方面有太多的缺欠。这样的一个状况,是我阅读一些海外作者的作品常常感到不满的地方。但李彦则明显不同,她对别人如何应对生活,以及如何艰难,并不是很有兴趣,她更感兴味的,是那些隐藏在内里和背后的东西,比如,人生遭际中的心路历程,生活事象里的精神状态。如果说别人喜于描述新老移民的生活状态的话,那她更乐于表现移民男女的内在心态。

正是这种内倾式的写作姿态,使得李彦的小说以“不求新而自新”和“不求深而自深”別具韵致,并呈现出一种浓郁的“思想性”特征来。她的比较重要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可以说都是这种探求的硕果,这种风格的产物。

像我一直很看重的她的英文长篇小说《红浮萍》,我虽只读到中文版本的部分章节,但已被那浸透于字里行间的凝重的历史意韵,跌宕的人物命运紧紧吸引。这部主要书写一个家族三代女性在百年历史中命运变迁的作品,一方面忠实地再现了在历史大潮的裹挟下人们的难以自主的漂浮,一方面又真切地描述了历经沧桑与苦难的人们的坚韧与追寻,因而这不仅仅是一个写入如何被历史淹没、被政治胁迫的故事,还是一个写人如何在人生的苦难与命运的危厄中不放弃、不气馁的故事。人生多难,苦中寻梦,像是两面互相映射的镜子,映照出了中国普通人与中国现代史相互纠结的诸般况味,很令人回味人生和反思历史。这部作品因带有以自家家族历史为原型的意味,所以尽管在十多年前一经面世,就获得加拿大全国小说新书提名奖等荣誉,目前却没有用中文全部写出与读者见面,但我相信,这部作品已是一部潜在的长篇佳作,把它放置于中国当代杰出的长篇小说之林,似乎一点都不逊色。

我感觉独特而深刻的作品,还有她的长篇小说《嫁得西风》、中篇小说《羊群》等。《嫁得西风》是写先后移居于加拿大枫城的来自台湾、大陆的女性移民,因同为汉族,都操国语,相互感觉亲近,并在“中华妇女会”的旗帜下聚会与交谊,她们在一起,看起来无非是一些家长里短、情爱婚恋的诉说与展现,但看着看着就生出了别的意味,比如大陆北方与南方女性的微妙差异,台湾与大陆女性的显著区别,而在这种碰撞与磨合中,“中华情”渐渐成了联系所有人的一根纽带,使得大家都慢慢聚拢起来,相互进行帮助,开展公益活动等等。作品通过这样一群女性,既给我们揭示了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政治背景的人们的所长与所短,又通过海外小城这样一个舞台,去验证,去向我们展示这些存有诸多不同的人们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必要与可能。在我看来,“中华情”无形中构成了作品的“眼”,它意味深长地告知我们,这可能是一个潜在的、亟待开发的和超越许多障碍的精神与情感的内在资源。

《羊群》这个中篇小说,以一个加拿大小城华人基督堂发展教徒和争夺教职的经过,揭去了罩在这个场所的神圣面纱,让人看到了冠冕堂皇背后的钩心斗角和尔虞我诈。几个人物,几段故事,就这样顺流而下地牵扯出有关人的精神世界现状的大问题,很让人为之惊醒,为之思索。

既葆有想法又深藏少露,注重用细节表现故事,用故事体现意味,是李彦小说写作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像《嫁得西风》,在一次次聚会之中分別讲述不同女性人物的各自故事,整部作品就人物个性的丰繁而言,称得上是春兰秋菊,姹紫嫣红,而这种“异”与“繁”的充分展示,又使尔后的“同”与“合”,显得那么的重要,那么的宝贵。比如《羊群》,不同的移民抱着不同的意图走近华人基督堂,在表象的“成群”之中,内里又各各不一,而杨玉清面对教众的内心剖白,从个人的转信基督的角度,解答了现场提问者的心中疑惑,也解读了许多人转变信仰的内中原由。这里,个别中内涵了一般,具象中包孕了理性,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不露斧迹。在小说技法上最为精彩也最具李彦特点的,还是那个《地久天长》的小短篇,不长的篇幅其实就是两个小的细节:某乘客在去往林区的飞机上,三年前就曾看见老飞行员在用手电朝着地面晃动,因为妻子在地面要看;如今又见他向旷野晃动手电,问起缘由,他说妻子在那里长眠。两次见闻,间隔三年,而飞行员说他20多年来就一直这样做着,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所包含的那份深沉又执著的情感,真是无以复加,无以言表。20多年坚持不懈地往地上晃动手电,20多年持续不断地在天上惦念地上,实在当得起“地久天长”这样的隐喻,甚至是这个词汇最合适不过的注脚。还有《毛太和她的同学们》的短篇,作品里那个曾经参加过朝鲜战争的加拿大老兵对中国女性莫名其妙的情有独钟和孜孜追求,颇令读者不解,直到小说结尾,当老兵提及那个躺在蓝天下,瞪大了一双黑眸的年轻的中国女兵时,人们才猛然悟出了战争给参与者及其人类带来的深重影响。李彦的作品就是这样,作者从不跳将出来议论什么,宣示什么,只是单靠故事本身去说话,只靠人物本身去表现,而这样显现出来的意思与意味,显然要丰厚得多,氤氲得多,隽永得多。

我看好李彦的小说,是因为李彦的写作自有所长,别具一格,而这在旅居海外的作家中确属卓尔不群,难能可贵。我接力着友人的郑重推荐把她再郑重推荐给广大读者,是希望喜爱她的渎者越来越多,从而使她的小说写作越来越自信,她的创作道路越走越广阔。而这,对于提升海外华文写作的水准和扩大华文文学的影响,也不无其积极的意义。

2007年8月13日于北京朝内

后记

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年,从未萌生过写书的念头。虽然采访报道过大大小小的人物,但在我眼中,人们的活法,并无很大区别。

八十年代中期,来到加拿大,忽然发现自己竟如此低能。在一个给你充分自由,一切均需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国度里,我却如刚断了奶的婴儿,惶惶不知所措。

而立之年,才开始学习如何对自己负责。感受到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强烈反差后,方悟出,人,本是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活法的。

一年后,刚刚适应了环境,便开始了课余的写作。胸无大志,手无蓝图,只是想把那种反差在心头引起的新鲜感如实录下,让世人多了解一些“生活”与“生存”的区别。

然而,尚未学会在校园中戏水,毕业已把我推向更为深邃的社会海洋。书生本就百无一用,学文的,路更窄。此时做了第一个重要的决定:放下身段,到一白人富孀家栖身为仆,自甘沦为等而下之类。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富孀家中得天独厚的优裕生活,为写作提供了再好不过的环境。在那座湖光山色的幽静园林里,不甘寂寞的中国女仆忽而凝眉沉思,忽而抚案痛哭,任思绪畅游于太平洋两岸之间,从容不迫地按照自己的心愿生活着。

当然,如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所遇一样,这部凝结了数年心血的小说,也曾遭加拿大著名出版社的无情退稿,使我不免怀疑起自己写作初衷的幼稚。

英文小说《红浮萍》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加拿大主流媒体的关注,并获加拿大全国最佳小说新书提名奖,我也荣获本地区文学艺术杰出女性奖。原来觅职如攀蜀道青天,此时邀请函却纷至沓来。朋友笑言此乃学而优则仕,殊不知一切不过始于对新生活的惶惑,源于对自身情感的忠实罢了。其实,真正的收获在于,许多加拿大读者在来信中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强烈共鸣,给了我着手另一部长篇小说《嫁得西风》的冲动和信心。

十几年下来,教书之余,兴之所至,偶尔也写些东西,在海外的报刊上发表。承朋友们真诚的关怀和鼓励,今次得以在上海人民七版社将这些文字结集出版,深感荣幸。除了在此向一切鼓励和帮助我的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外,也希望凭借本书出版之机,在国内读者与我之间架构起一座桥梁,为更好地促进海内外华人之间的交流和了解,稍尽绵薄。

二○○七年冬

于加拿大滑铁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羊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李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9885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1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1.45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5
17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2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