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新闻史新修(新世纪版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时间为序,“上编”、“中编”和“下编”分别叙述了“帝国晚期”、“民国时期”和“共和国时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并用“补编”的方式叙述了我国台、港、澳地区1949年以来新闻事业的变迁史。作者认为,“帝国晚期”、“民国时期”和“共和国时代”新闻事业的形态特征分别是“八面来风”、“五方杂处”和“定于一尊”。这是“史实”的一条线。“绪论”和各章“简论”构成了全书的另一条线——“史论”。基于各章史实,本书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在横向上论述了在中国环境中主要生长出了“利器媒介”、“喉舌媒介”和“官营媒介”;在纵向上论述了中国媒介发展的沿革呈现“承袭型”,发展的动力是“政治推进”,生存方式为“依附生存”。此外,无论是“史”还是“论”,本书对1949年以前的民营媒介和自由主义报刊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在已出版多本相关著作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一本集大成的中国新闻事业史著作。全书以时间为序,“上编”、“中编”和“下编”分别叙述了“帝国晚期”、“民国时期”和“共和国时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并用“补编”的方式叙述了我国台、港、澳地区1949年以来新闻事业的变迁史。作者认为,“帝国晚期”、“民国时期”和“共和国时代”新闻事业的形态特征分别是“八面来风”、“五方杂处”和“定于一尊”。这是“史实”的一条线。“绪论”和各章“简论”构成了全书的另一条线——“史论”。基于各章史实,本书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在横向上论述了在中国环境中主要生长出了“利器媒介”、“喉舌媒介”和“官营媒介”;在纵向上论述了中国媒介发展的沿革呈现“承袭型”,发展的动力是“政治推进”,生存方式为“依附生存”。此外,无论是“史”还是“论”,本书对1949年以前的民营媒介和自由主义报刊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本书被方汉奇教授誉为“体例新,内容新,观点新”,“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真知灼见”,“开阔的视野”,“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理论勇气”,以及“对整个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全局的和准确的把握”,并认为此书于“史胆、史识、史才都有所追求,也都有所表现”,“十分难能可贵”。

目录

绪论 突破“中体西用”:论中国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上编 八面来风:帝国晚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章 回溯: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

第二章 西力东渐与在华外报

第三章 向西方学习与国人办报发轫

第四章 维新运动与政治家家办报开端

第五章 革命改良双重奏与政党报刊斗争

中编 五方杂处: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六章 民初混乱与新闻事业的被动进步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与启蒙报刊

第八章 大革命推动新闻事业黄金发展

第九章 两极政治环境下的新闻事业

第十章 抗战烽火中的新闻事业

第十一章 两极对决中的新闻事业

下编 定于一尊:共和国时代的新闻事业

第十二章 新中国成立与新闻事业一元格局形成

第十三章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与新闻事业曲折发展

第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与黑暗新闻业

第十五章 走进新时期与新闻事业新篇章

补编

第十六章 1949年后台、港、澳的新闻传播事业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新闻史新修(新世纪版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廷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61468
开本 16开
页数 5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35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7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19.29
丛书名
印张 3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67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