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艺术方法论建立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超越了经典的观念艺术,使当代艺术创作成为感性采集、理性研究与感性营建的综合和互动的过程。本书将逐一分析从文化研究领域借用到总体艺术创作中的社会学、符号学、传播学等新方法,以具体的个案呈现这些新的方法论如何成为新的创作实践的工具。
图书 | 总体艺术创作基础教程(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教材) |
内容 | 编辑推荐 总体艺术方法论建立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超越了经典的观念艺术,使当代艺术创作成为感性采集、理性研究与感性营建的综合和互动的过程。本书将逐一分析从文化研究领域借用到总体艺术创作中的社会学、符号学、传播学等新方法,以具体的个案呈现这些新的方法论如何成为新的创作实践的工具。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本课题的文脉 思考: 1.“文史哲不分家”的中国文化传统:人文和技艺的统一 2.欧美现当代艺术史中的“总体艺术”话语和实践 3.总体艺术理念的提出是文明接触时代的必然选择 讨论:什么是文脉 案例:中山公同调查 附录:《杭州中山路步行博物馆群》方案与实施 作业:城市街道名称体系调查 旅游纪念品调查 第二章 总体艺术创作教学中社会调查方法的具体运用 思考: 1.课题的设置和方法的设计 2.前期文献调查 案例:《北京的边缘:地下室招待所的文化生态调查》及《光》的自由创作 附录一:《北京的边缘:地下室招待所的文化生态调查表》 附录二:《美术馆小组关于旅客情况的调查问卷情况统计》 3.田野观察和实地访问阶段 4.理性认知模型的建立:寻找关键词和范式 5.“关键词”转换和视角的改变 附录三:《北京的边缘:地下室招,寺所的文化生态调查》教师笔记 6.回到感性的事实收集 7.提交调查报告 讨论:话语和符号 案例:新西湖十景计划 作业:导游词和另类地图 第三章 从社会调查升华到建构性的总体艺术创作 思考: 1.改造的叙述 2.建立类比性的平行叙述 3.设计提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逆向思维能力 4.集体协作 讨论:总体艺术医院调查网络课堂讨论及进展追踪 附录一:关于陕北绥德县郭家坪医疗状况的调查报告 附录二:关于药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第二届巾国艺术三年展《在校实验》项目《总体艺术医院》 案例:安养八景计划的实施过程 作业:结缘计划 第四章 基于社会调查方法的总体艺术创作的教学意义 思考: 1.全局的艺术观和眨思性的艺术实践 2.最开放的材料观和媒体观 3.自我批判与社会批判的合一 4.社会调查和田野工作的现实主义关怀 5.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 6.形成以项目带动教学的动态模式 讨论:关于“搞异术”的MSN讨论 案例:西藏题材绘画调查及相关创作 附录一:关于西藏题材绘画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西藏题材绘画调查报告》节选 讨论:关于再现的对话 作业:《一个自我调查》 《行走计划》 《行走计划》作业举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总体艺术创作基础教程(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邱志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北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4217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8-03-01 |
首版时间 | 2008-03-01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06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65 |
宽 | 203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