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赢胜种业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系统论述种业发展与企业成长的企业管理学专著!

一部受到众多大众型种业企业CDO深度推荐的书籍!

本书从企业管理咨询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种业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特征,并针对国内众多的大中型种业企业陷入新一轮的阶段性发展困境,以及中小型种业企业又遇到自身难以突破的发展瓶颈这一行业现状,凭借作者丰富的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实战经验,融入大量鲜活的种业现实案例,系统详尽论述了种业企业未来适应成长管理路径和思路。

内容推荐

本书从企业管理咨询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种业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特征,并针对国内众多的大中型种业企业陷入新一轮的阶段性发展困境,以及中小型种业企业又遇到自身难以突破的发展瓶颈这一行业现状,凭借作者丰富的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实战经验,融入大量鲜活的种业现实案例,系统详尽论述了种业企业未来适应成长管理路径和思路。

本书堪称为中国种业企业实战管理的第一书。它适合于国内各类种业企业的经理人阅读,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理念、理清自身发展思路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此外,本书还适合于农业主管部门、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等农业工作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种业企业如何应对21世纪的三大特征

 一、21世纪的第一大特征——变化

 二、21世纪的第二大特征——速度

 三、21世纪的第三大特征——危机

第二章 中国种业行业现状管理分析

 一、中国种业发展现状——繁荣、困境和瓶颈

 二、种业出现严重现金流危机

 三、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急需管理升级

 四、中国种业行业未来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第三章 中国种业行业发展趋势特征管理分析

 一、中国种业3C时代已经来临

 二、中国种业行业发展总体特征

 三、中国种业营销管理发展趋势

 四、中国种业行业发展管理分析小结

第四章 种业企业成长发展管理路径分析

 一、种业企业成长发展管理路径分析

 二、成长精神是种业企业成长发展的管理内核

 三、夯实企业管理基石

 四、赢得外部支持稳健快速发展

第五章 适应成长是种业企业生存发展之本

 一、确立适应成长的经营理念

 二、做好适应成长的管理升级

结束语

试读章节

200O年《种子法》的出台,标志着国内种业市场的大门已打开,中国种业历史性地完成了向民族资本的全面开放,种业结束了国有资本的垄断经营模式,正式由封闭走向真正意义的市场化。

伴随着进入市场的壁垒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中国种业呈现出难得的“井喷式”发展。诸多的国内民营资本开始大举进军种业、种业国有企业开始民营化改制、国内农业科研单位纷纷兴办实体等,一时间,中国种业涌现出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竞争实体,每一个经营实体都在努力地展示着自我的发展。这其问,跨国种业也不甘示弱,尽管仍受到经营持股比例的限制(持股比例应小于50%),但跨国种业通过合资谈判,最终大都实现了对合资企业的实际控制,这包括人事经营管理权和利润分配权等。

经过近7年的行业快速发展与演变,目前中国种业的行业发展现状是令人欢呼雀跃,还是让人忧心忡忡?种业企业下一步是该摩拳擦掌、扩大产能、大干一番,还是该放缓脚步、静思冥想、适度收缩?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知晓行业发展现状,才能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做到顺势而为。

本章主要是透视分析种业发展管理现状及行业发展的若干驱动因素。

一、中国种业发展现状~一繁荣、困境和瓶颈

如果说,需要用简短的文字来描述中国种业目前发展现状的话,笔者认为,“繁荣”、“困境”和“瓶颈”应是最贴切的。这六个字是对种业发展现状的高度概括,也是对种业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

回顾中国种业近7年来的发展,可以这样说,中国种业是在繁荣发展中遇到了困境和瓶颈,现又在积极谋求下一步更好的繁荣发展。

1.中国种业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种子法》出台后的三年里,中国种业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种繁荣依稀可以从2003年首届全国种子“双交会”的隆重召开中感受到。

时隔三年,笔者有幸应农业部邀请参加2006年第四届全国种子“双交会”,并做了一场关于种业发展与企业成长的报告。在这次“双交会”上,笔者对中国种业繁荣的理解似乎有了一次内在的“升华”,对繁荣的内涵已有了新的认识。

对中国种业在走向繁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理解与阐明。

(1)种业市场竞争实体数量快速增加。

在《种子法》出台前,中国种业市场竞争实体,主要是全国各省地、市、县的2700家国有种子公司。

《种子法》出台后,随着中国种业市场大门被打开,市场完全走向开放。一时间,大量的种业经营竞争实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大地上拔地而起,涌现出的种业经营竞争实体类型可称得上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种澎湃发展的势头,时至今日才稍稍停缓。就目前现状而言,根据初步统计,全国种子经营竞争实体概况如下:

拥有全国种子经营许可证,注册资金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种业经营实体约90家。这些种业企业可以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并可经营所有主要农作物种子,包括杂交种和常规种子。

拥有杂交种子包装经营权,注册资金在500万~3000万元人民币的种业经营实体约9000家。这些企业可以设立省级分支机构,并可经营所有主要农作物种子,包括杂交种和常规种子。

此外,尚有近16万家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生产经营和各类分销实体。这些企业没有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的生产包装权,也不能设立分支机构。  (2)种业市场容量急剧上升。

2000年《种子法》出台前,中国种业市场常年容量约210亿元人民币。随着《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使得整个种业市场的种子市场单价出现急剧攀升,特别是七大类主要农作物种子单价(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菜、大豆和马铃薯)。在年度种子市场总需求量保持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因为种子市场单价上升,直接导致种业年度市场容量相应增加。

目前国内种子市场年度市场容量在280亿~300亿人民币之间。根据合肥联隆咨询的分析预测,在未来十年里,中国种业年度市场容量,可能会进一步攀升到400亿~500亿元人民币。

为了说明因种子单价上升,导致年度种子市场容量出现上升这一情况,在这里,笔者举一个沿江地区棉种发展的例子。

大家知道,作为中国三大棉区之一的沿江棉花种植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其常年棉花的实际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1亩约667平方米,余同)左右。在1998年前,沿江棉区种植的棉花品种主要是常规棉品种和杂交种的F2代,种子零售单价一般都在8元/千克以内,每亩的需种量约1千克,农户采取直播方式种植。此时,整个沿江年度棉种市场容量折合人民币约1.6亿元。但自1998年后,由于沿江棉区育苗移栽技术的普及,导致棉花种植的亩用种量大幅度下降,每亩实际用种量降到约0.35千克。与此同时,由于杂交棉具有产量高、抗性强等优点,使得沿江棉区的杂交化率迅速上升。特别是近年来,整个沿江的棉种杂交化率更是高达80%以上。在沿江棉种杂交化率上升的同时,种子单价也急剧上升到近140元/千克以上,少数品种更是上升至200元/千克以上。因种子单价的急剧上升,使得沿江棉种市场容量相应地上升至近10亿元人民币。P17-19

序言

四年前,为了证明自我,在经历了几番挫折之后,我再一次踏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和同伴共同创办了合肥联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这一路上,可谓饱含辛酸,并时常承受着莫大的心灵困境。所幸的是,生命并没有辜负这份艰辛,换回的是个人的成长和对种业未来发展深层次的思考。

像所有初创企业一样,在历经前三年的艰难危险期后,伴随着合肥联隆咨询管理团队的打拼提升和持续的内功修炼,在种业行业内,种业企业由早先的不甚知晓,转变为主动和我们合作,我想,这也是市场对合肥联隆咨询核心竞争力充分认可的最好证明。

在创业的征途中,特别是近年来,我时常隐约感到有一种声音在不断地告诫、提醒着自己,那就是要承担起更多促进并推动中国种业行业发展和企业成长的社会责任。这种声音的隐现,主要还是源自于种业市场强烈的呼唤和呐喊:“中国种业发展的大旗究竟由谁来扛?是持续繁荣、管理能力亟待提升的民族种业,还是虎视眈眈的国外跨国种业?民族种业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

从合肥到西安、从武汉到南京、从郑州到济南、从北京到深圳,从重庆到石家庄,从广州到太原……在2007年里,我应种业行业各大峰会和种业相关组织以及部分种业企业的邀请,在全国做了数十场关于种业发展和企业成长的演讲培训。通过和国内众多种业经理人的互动沟通,我深刻认识到,尽快推出能深刻论述关于中国种业发展与企业成长管理方面书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方面,种业市场在焦灼中等待,期待着本书的诞生;另一方面,与日俱增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也在驱使着我尽快完成此书的撰写并辅以录制相关的音像资料。我想,此书的出版,不仅是个人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更是合肥联隆咨询团队承担起社会责任的一份奉献。

真的不敢奢望它能成为一盏明灯,但我相信,或许有了它,种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会少些茫然和无助。

谨以此书献给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是你们给予我莫大的信心和支持。感谢你们!

张亚兵

2008年2月

后记

中国种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的十字路口,正处于一个非常的成长时’期。中国种业的发展大旗未来究竟由谁来扛?中国种业下一步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深深牵动着多少人的关爱、忧患和期待!笔者也正是有感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或者说是希望理清中国种业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路,并抱着强烈的民族种业振兴责任感,沉浸在对未来中国种业美好的期待与遐思之中,进而执笔撰写本书。

事实上,就本书撰写的构思来说,差不多是笔者多年来从事种业管理培训和管理咨询的一种认知和总结。当然,这其中,也凝聚着笔者对行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创新思维和感悟。没有多年的行业管理经历和企业治理经验,以及较为丰富的管理理论知识和作深入透彻的行业研究,笔者是难以铸就此书的。下文是作者对本书核心内容所作的提炼总结,在此真诚地将它送给正在成长发展中的民族种业企业,以表“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之心。同时,更盼望着民族种业企业能真正地做到适应成长。

赢胜种业,赢在理念;

赢胜种业,赢在战略;

赢胜种业,赢在战术;

赢胜种业,赢在团队执行;

赢胜种业,赢在组织情商;

赢胜种业,赢在企业人脉。

最后,笔者殷切地希望广大种业朋友和农业工作者在浏览和阅读本书之余,能从企业管理不同的视角,更多地对中国种业未来发展和企业成长作进一步的思考,最终实现民族企业赢胜种业的宏伟目标和远大抱负,让中国种业真正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赢胜种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亚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740771
开本 16开
页数 1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6.1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1
17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