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3岁儿童健康养育指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我国著名育儿机构——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刘纪平主任医师集35年儿科医疗和儿童保健工作之经验和心得,精心编写的又一部育儿力作。本书讲述了1~3岁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护理重点、吃的演变、常见病的识别和家庭护理、环境与安全、早期教育等内容。最可贵之处在于,它教育父母如何将最新的育儿理念融会贯通于育儿的日常生活之中。

内容推荐

1~3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习惯养成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本书详细讲述了1~3岁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家庭护理要点,营养与喂养,疾病与预防,游戏与早教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针对性强,易于操作,能让你事半功倍,在育儿过程中体会到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乐趣。

当前最科学,最先进的育儿理念是:对孩子最早的教育就是给予他们充分的爱,让他们在大人的呵护下快乐地游戏,健康地成长。作者将这一理念贯穿全书,以尊重其权利为主线,在遵循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前提下精心呵护,科学喂养,使孩子健康,快乐,自由的成长。

目录

序/张亚丽

前言/胡亚美

第一章 1~1.5

一、生长发育特点

1.生长发育指标是什么?

2体格发育有何特点?

3.神经心理发育有何特点?

4.如何观察孩子是否产生了自我意识?

二、养育及护理

1.可以断奶了吗?

2.为什么要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3.如何撤掉纸尿裤?

三、营养与喂养行为

1.孩子的膳食可以加多少盐?

2.如何观察和判断一岁多的孩子食物添加是否得当?

3.幼儿固体食物有什么特点?

4.断了母乳的孩子喝什么奶好?

5.春天可以多给孩子吃点什么?

6.冰箱可以用来保鲜吗?

7.孩子可以上桌吃饭吗?

四、常见病的家庭识别与护理

1.我的孩子是扁平足吗?

2.我的孩子是“罗圈腿”吗?

3.孩子“舌系带短”是怎么回事?

五、环境与健康

1.意外伤害对儿童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吗?

2.孩子在家里溺水是怎么发生的?

3.如何防烟、火、烧伤?

4.烟花、爆竹限放后孩子也不能玩吗?

5.如何判断和处理跌落伤?

6.如何保证孩子在厨房的安全?

六、游戏与早教

1.1~3岁儿童游戏怎么分类?

2.1~3岁儿童的智能游戏有哪些?

第二章 1.5~2岁

一、生长发育特点

1.生长发育指标是什么?

2.体格发育有何特点?

3.神经心理发育有何特点?

二、养育及护理

1.2岁儿童要去做体检吗?

2.可以看电视吗?

3.牙保健要注意什么?

三、营养与喂养行为

1.什么是膳食平衡?

2.可以给孩子吃些什么?

四、常见病的家庭识别与护理

1.鼻出血怎么办?

2.怎样辨别孩子出疹性疾病?

3.一岁半之后麻疹加强免疫时用麻风腮疫苗更好吗?

五、环境与健康

1.孩子触电是怎么发生的?

2.预防交通事故应注意些什么?

3.如何保证居室安全?

六、游戏与早教

1.1—2岁幼儿的运动游戏有哪些?

2.如何应对孩子的“为什么”?

3.和孩子说话应注意什么?

第三章2~3岁

一、生长发育特点

1.生长发育指标是什么?

2.体格发育有何特点?

3.各系统发育有何特征?

4.神经心理发育有何特点?

二、养育及护理

1.儿童牙膏更适合孩子吗?

2.孩子口吃是怎么形成的?

3.上幼儿园前应接种哪些疫苗?

4.送孩子全托好吗?入托前应准备什么?

三、营养与喂养行为

1.“三餐一点”对幼儿有什么好处?

2.天天喝奶有什么好处?

3.益生菌有助于孩子提高食欲吗?

4.孩子经常咳嗽吃点什么好?

5.肥胖的孩子嚷“饿”,家长该怎么办?

四、常见病的家庭识别与护理

1.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

2.肺炎疫苗

3.孩子睡觉打呼噜是否需要治疗?

4.你对自费疫苗了解多少?

五、环境与健康

1.眼保健要注意什么?

2.3岁孩子可以使用刀、剪、锤等危险物品吗?

3.如何帮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新环境?

六、游戏与早教

1.2~3岁幼儿的运动游戏有哪些?

2.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3.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后记/刘纪平

试读章节

2.体格发育有何特点?

1岁以后,孩子的体重增长明显减慢了,这让父母感到十分困惑。难道是没有给孩子吃好吗?其实不然,这和孩子的生长规律有关。1~3岁的孩子体重每年增长2千克,与从出生时到1岁时,一年增长7千克相比,自然少了许多。为了不让父母着急,我在前面的表格中列举了12~18个月的孩子每个月的平均体重和身高,并列举了加减两个标准差的具体数值,给出了一个供参考的范围。孩子的体重和身高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呈上升的趋势增长,基本上就是正常的。

头围反映了孩子的脑发育情况,它也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头围一般第一年从34厘米长到46厘米,第二年长2厘米,第三年长1~2厘米。

前囟门在孩子1岁至1岁半时闭合。过晚闭合要考虑孩子是否患有佝偻病:过早闭合有时与家长给孩子服用大量的鱼肝油有关。因此正确使用维生素A、D制剂,科学补钙是十分重要的(请参考1岁以内相关内容)。

孩子1岁时头围和胸围基本相同,1岁以后胸围逐渐大于头围,这与孩子的营养、运动关系密切。而胸廓和胸肌发育好的孩子胸围会比较大一些。

3.神经心理发育有何特点?

孩子1岁以内学吃、学走、学说话是我们重点描述的内容。到了1岁多。家长可能更关心孩子的走与说。

大部分孩子10~11个月左右可以独站、扶走;满1岁可以独立走几步;15个月时能走得很好,甚至会倒退走几步;18个月时已经行走自如、步态平稳,并在大人搀扶下会上、下楼梯,此时,有的孩子还会抬起脚来把面前的皮球踢向前方。

可是在儿童保健门诊,我们也经常见到,有的孩子1岁零4个月了还走不稳。

分析起来,这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孩子大运动能力发育较滞后,1岁内抬头、翻身、坐、爬、站、走均比一般孩子晚。到了1岁多,到了该独自走路的年龄,还是比其他孩子落后。

(2)老人带的孩子因过分爱护及老人活动能力与精力有限,致使孩子从婴‘儿期起至现在,大运动能力落后。

(3)训练走路的方法不正确。家长太依赖学步车,导致孩子迟迟不会单独行走。

对这些孩子家长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加强走路的训练。在让小儿先学会独自站立的基础上,用手扶住小儿腋下,或用宽带子从小儿前胸至腋下穿过。从身后拉住带子,也可与孩子面对面拉住双手练习走路。这样可以让小儿的双腿适应支撑全身的重量,再逐渐地协调好步伐。

至于学说话,大部分孩子从1岁开始学会说单音字,如“爸”“妈”“拿”“要”等等,而且孩子已经会用这些简单的字表达自己的意思。14~16个月的孩子会说10个以上的单字,并开始说两个字以上的单词。18个月的小孩能说出熟悉物品的名称,如苹果、布娃娃等。

虽说孩子到1岁以后就该学会说话了,但语言是需要学习的。如果没有人与孩子说话、交流,孩子处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是无法学会说话的。在教孩子学说话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三点是:(1)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2)用正确的发音、较慢的语速教授孩子;(3)要有耐心,不能急躁。

4.如何观察孩子是否产生了自我意识?

在现代育儿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孩子进入了第一心理反抗期、孩子知道了什么是“我你他”等等。这些专业词汇让家长很难去查找相关资料,即便找到资料也很难去深人理解其中的含义。

能否比较通俗地解释呢?  其实,这些词汇代表了一种现象,只要你去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孩子在8个月时,生理开始萌发,表现为对物品的占有欲和对他人及自己的支配感。1岁的孩子逐渐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会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开来。比如,进入了幼儿期的孩子慢慢知道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知道自己身体各个部位,以及相应的感觉。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开始,是孩子心理成熟度提高的标志,家人应给予鼓励和强化。

孩子生理心理成熟度的提高及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使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生成。比如:从镜子中认出了自己的影像,在生活中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形象,从而知道了区别自己和他人,知道了自己与爸爸妈妈是不同的个体:并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到奶瓶、小床、玩具是自己的,有了“我的”这一概念。但这时的幼儿并不真正懂得“我”这个字的概念,也不会用“我”这个代词,只是简单地将他的用品及愿望与自己的身体相联系。比如问他:这个苹果是谁的?他会答:“宝宝的。”问谁想吃苹果?他会答:“宝宝吃。”真正会用“我”字,要到孩子两岁左右才行,那时他会说:“苹果是我的,我吃苹果。”

自从有了自我意识,孩子明显地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虽蛮不讲理,但又不失可爱。你会发现孩子没有以前听话了,他们有主意了,说话中“我”字多了……他们没有行为标准,全凭自我的需要与爱好而行动。心理学把这叫做“自我中心期”,也叫“第一反抗期”。

生活中1岁多的幼儿,看到别人的玩具是他没有的,就非要拿过来。甚至抢过来,即:你的玩具是我的,我的玩具还是我的。这是因为他还分不清玩具的归属,只知道这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有的家长不理解孩子这一阶段的特点,就大声训斥孩子,这样做是不恰当的。要知道,孩子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是幼儿期所特有的,这种行为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的正确做法是:(1)千万不要训斥孩子。(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3)告诉孩子,这是别人的玩具,不是自己家的。如果你很喜欢,妈妈可以给你买。(4)可以跟玩具的主人商量一下,借给孩子玩一会儿,或用另一个玩具去和那个孩子做交换。P3-6

序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科文组织、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八大国际组织共同出版的《生命知识》第三版所阐述的观点中,从早期儿童综合发展项目中,从最新提出的八大儿童观中,我们深有体会的是最新的育儿观都是建立在尊重儿童权利的前提之下的。天赋儿童生存的权利、与成人平等的权利,如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等。因此,在养育中要尊重儿童个体发育的生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很多家长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不可否认他们“爱”孩子,但这种焦虑心情下的“爱”会使孩子不安、不吃、不长、不学,甚至在各种“强迫”或“劝诱”下反而学会了反抗。通过本书,如果你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那么就可以说在科学育儿中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对孩子最早的教育就是应该给他们充分的爱,并把这种爱贯穿到注视孩子的眼神中、肌肤相亲的接触中。给孩子洗澡、换尿布、喂奶以及一起游戏的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中。母子交流、父子交流建立的好坏,关系到孩子的人格、性格的养成,关系他长大后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和做事的自信与成功。所以,父母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把孩子推给老人、保姆、电视机……

要做到正确对待孩子,与孩子同步成长。家长必须学习一些新的育儿理念,比如:早教是感知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学,让孩子在玩耍中学,是发挥他学习的主动性的最成功的方法;又如:智力是多元的,吃也需要学习,而且要从小学起,这关系到他一生的健康等等。这些新理念在本书中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宝贝计划》是我国著名育儿机构——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刘纪平主任医师集35年儿科医疗和儿童保健工作之经验和心得,精心编写的又一部育儿力作。本书逐月讲述了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护理重点、吃的演变、常见病的识别和家庭护理、环境与安全、早期教育等内容。最可贵之处在于,它教育父母如何将最新的育儿理念融会贯通于育儿的日常生活之中。

我希望每一位儿科医生都能将传播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工作视为己任,这样才能使祖国的花朵成长为健康的新一代。大家应该认识到,现代健康观是指一个人身心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更有人提出积极的健康观,它指有充足的精力、稳定的情绪、敏锐的头脑去胜任体力和脑力工作的需要,有良好的体质去抵抗疾病的侵袭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提高生命质量。为此,我希望每一位父母关注孩子起步的第一年,注意他的营养、锻炼、环境、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培养。这样才能为孩子早期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帮助孩子实现健康一生的长远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

胡亚美

2008年3月

后记

《1~3岁儿童健康养育指南》是应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杨路编辑之约而作。

科学育儿是家长和儿童保健医生共同的心愿,为家长提供一本具有先进育儿理念的、实用的、操作性强的育儿书籍是我们保健医生的责任。

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他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本书全面而详尽地介绍了养育儿童必须知晓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生长发育的规律、护理的重点、营养与喂养、常见病的家庭识别和护理、环境与健康、游戏与早教。这些精心的安排,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最新的育儿理念,让家长在遵循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前提下轻松地育儿,在注重安全的理念下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早期儿童综合发展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课题,它让我们在儿童权利公约的指引下重新审视自己的育儿观和日常工作。只有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明确他像大人一样,具有生存权、保护权、发展权、参与权时,我们的工作才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早期儿童综合发展是多学科、多部门合作的项目,教育、心理、卫生、社区参与缺一不可。以儿童为中心、以尊重儿童权利为主线,是这本书的指导思想。

爱孩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我们儿科医生的基本素质。诸福棠院长为北京儿童医院制定的院训“公、慈、勤、和”是我们行为的准则。做一个好医生,除了做好日常的医疗工作,还要自觉地做好健康普及教育工作。近年来,我通过大众传媒进行育儿讲座300多次,著书100多万字,撰写科普文章60多篇。这仅仅是为了把正确的育儿知识传递给家长,减少那些不正确信息的误导,也算了却我多年的一个心愿吧。

1968年我从当年的北京第二医学院儿科医疗系毕业,分配到贵州省毕节县清水区医院。那是一个大山环绕的海拔1400多米的小医院。高寒山区11年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50岁生子的老妇人,患严重心脏病仍坚持生子的妇女,为生多胎而身体全垮掉的妇女,装在沙袋中长到3岁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成天趴在妈妈背上睡不醒的孩子……诸如此类的经历是我日后从临床医生转为保健医生的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普宣传对育儿而言就是授人以渔的治本方法。我在贵州山区工作11年后,又在河北农村工作13年,条件虽然艰苦,但我却是幸运的:1984年转入保健领域后,我参加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六七个合作项目;1997#:到澳大利亚接受培训。这些经历让我在育儿理念上大开眼界。基层工作的经验加上合作项目的磨炼,使我学会用最新的育儿理念去关爱儿童,将帮助每位母亲视为己任,并不断身体力行。

基层儿童保健工作者走乡串户,十分辛苦,常常是保健了他人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却无人照管,这里我要向他们表达深深的敬意,同时也要感谢我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多年来对我的支持。

祝愿这本书可以对儿童保健工作有所帮助,愿我们互助、共勉。

2008年3月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最可贵之处在于,教育父母如何将最新的育儿理念融会贯通于育儿的日常生活之中。

最新的育儿观都是建立在尊重儿童权利的前提之下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 胡亚美

我认为,要想有个好孩子,首先自己要当好爸爸或好妈妈;而做好爸爸或好妈妈是需要学习的。我说的学习不仅仅指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而且指学习新的观念,学会尊重孩子和孩子的权利,并把这些新的观念、知识和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中。

联合国儿童基金企驻中国办事处项目官员 张亚丽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对我们的社会最大的威胁既非基地组织,也非自然灾害……而是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是我们选择坐多久、吃多少!

美国著名体育运动评论员 Frank Deford

快乐的孩子是健康的!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生 刘纪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3岁儿童健康养育指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纪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543935
开本 16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6.31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9: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