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中下三个编章,对当代的审美文化作了新的论述,具体内容包括《文艺美学新形态——审美文化研究及其人文品位》《审美文化视野中的大众文化审美存在与哲学批判》《电视晚会的大众审美心理探索》《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视剧审美文化研究》《流行音乐的视觉化传播浅析》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 | 当代审美文化新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上中下三个编章,对当代的审美文化作了新的论述,具体内容包括《文艺美学新形态——审美文化研究及其人文品位》《审美文化视野中的大众文化审美存在与哲学批判》《电视晚会的大众审美心理探索》《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视剧审美文化研究》《流行音乐的视觉化传播浅析》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对于美的发现。站在今天这个充分物质化的时代,目睹美神隐遁,耳闻靡靡之音,回思先哲教诲,我们无法不疑惑丛生:此时此地,美在何处?也许,在今天,我们应该将罗丹的教诲修正如下:今日之时代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颗与时俱进、抉幽发微的爱美之心吧。 本书名为“新论”,乃取《易经》“日新日日新”之意;我们确信在新生的太阳底下,一切都是神奇的召唤,一切都是美的。 目录 作为美学新路向的审美文化研究(代序) 上编 理论探索 文艺美学新形态——审美文化研究及其人文品位 略谈当代审美文化的“审美”内涵 沦审美活动的学术定位——从“社会个体生成论”看美学的研究对象 审美文化研究三题 沦审美抽象 审美文化视野中的大众文化审美存在与哲学批判 文艺美学:走向一种文化批判理论 从贵族审美到大众审美——论中国主流审美意识的历史演变 从“审美日常生活化”到“日常生活审美化”——深描“当代审美泛化”的多维历史趋势 中编 个案解读 图像的审美价值考察 电影中的交通影像:中国现代空间的多重面孔 时尚、审美时尚的界定与批判意识 二元对立: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兼论军旅文学的审美内涵 审美心理的变迁与“红色经典”的现代转换——以“红色经典”的电视剧改编为例 电视文化的实质及其对童年的影响 现象学方法对视觉文化的重新观照 都市空间的影像书写——对《天桥不见了》的个案分析 从时间美学到都市空间美学 电视晚会的大众审美心理探索 “异趣”:当代审美文化的直观化与符号化——对近年时尚审美现象“韩流”的一种观照 试论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虚实论美学 下编 研究生审美文化论坛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视剧审美文化研究 从消费建构到审美建构——浅谈当代电视“身体”视像的存在与发展 韵味的消失与消费的狂欢——当前电视戏曲栏目的问题论析 流行音乐的视觉化传播浅析 《夜宴》: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化误读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当代审美文化新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晶//范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27193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8-09-01 |
首版时间 | 2008-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3-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4 |
宽 | 176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