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为成长加油(一个中学生的成长周记)
内容
编辑推荐

青少年的健康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本书从“体育与健康”这个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几名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他们或如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或如隔壁邻居的小弟小妹,或如自己的学生,甚至从他们身上能找到我们许多人中学时代的影子!

本书不但给了我们许多生活、工作中的启示,还介绍了一些体育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本来是枯燥的,马老师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对提高大家兴趣是有帮助的。也希望读者们能理论联系实际,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

内容推荐

健康、阳光、喜欢运动的我,是一所城市普通中学的学生。我用周记的形式,记录了三年中学时光中的运动、减肥经历和观察到的社会、学校、家庭,记述了成长过程中的欢笑、烦恼。虽然没有豪华轿车接送。住漂亮洋房,没有让人神往的音乐会、书画展和顶级体育赛事,也没有能够展示学校特色和实力的大型活动,但我们一样有老师的教导、家人的关爱和朋友的理解,由最好的自娱自乐方式——体育活动。这就足够了!希望你走进我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感受成长,思考人生。

目录

序一 笑迎花季

序二 让我们动起来——于涛

写在前面的话

人物简介

第1周:军训——中学第一课

第2周:广播操——妈妈保持体形的方法

第3周:跳障碍——高兴摔掉一颗牙

第4周:推铅球——脑子缺水

第5周:跳皮筋——展览、游戏

第6周:爬山——现代文明

第7周:足球——家长会

第8周:远足——语文老师

第9周:身体形态——爱美的代价

第10周:蛙跳——抄作业挨罚

第11周:篮球——补习班

第12周:拉丁舞——挑运动员

第13周:拔河——集体力量

第14周:冬季保健——流行感冒

第15周:武术——感恩节

第16周:跳操——科技艺术节

第17周:劳动体验——代课老师

第18周:综合实践——非基础学科

第19周:举击——礼盒日

第20周:长跑——该减肥了

第21周:忍术——冤人头

第22周:灵敏——马路陷阱

第23周:排球——义务教育

第24周:打扑克——牛午加课

第25周:滑冰——东北人

第26周:唱歌——生日宴清

第27周:大扫除——洁身自爱

第29周:国外体育——表姑

第2e周:航模——加课

第30周:孕妇操——开学典礼

第31周:跳龙门——手拉手

第32周:集体舞——团员

第33周:乒乓球——愚人节

第34周:接力跑——文明观众

第35周:象棋——酷哥

第36周:手机游戏——换老师

第37周:体测——姥姥摔倒了

第38周:体育中考——坚强的萧甜

第39周:调节情绪——中考报名

第40周:飙车——四大“美女”

第41周:羽毛球——“五一”假期

第42周:街头篮球——姥姥出院了

第43周:水球——毕业照

第44周:举重——成长记录

第45周:鼓号操——家和万事兴

第46周:感激——毕业典礼

第47周:心理素质——中考

第48周:台球——署期工

第49周:游泳——生命的价值

第50周:散打——充电

第51周:街舞——回母校

第52周:自行车攀爬——军训

9月10日 放烟花——教师节

加油!勇敢的起跑者!——孙鹏

读《为成长力加油》——孟鸿雁

后记 送给大家的祝福

试读章节

中学做的广播操名叫《时代在召唤》,左老师在树荫里站着教,我们在太阳下晒着学,用两节课的时间就神速学完了。

老师还玩省事的,让我们每个人轮流当小组长带领大家做。可能他的出发点是锻炼我们每个人的指挥和组织能力吧,但是原本就半生不熟,跟着老师比划可以,自己根本做不下来。大家开始还挺认真、挺严肃的,可不是忘了扩胸运动怎么开始,就是想不起全身运动的“7、达、8”如何做……再加上几个调皮鬼的精彩表演,不一会儿气氛就活跃起来,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可想而知那是什么学习效果。

今天第一次听着音乐做,大家一个个手忙脚乱,忙得不亦乐乎。

再看看旁边的初三同学,没精打采的跟没睡醒一样,有的在自顾自地打醉拳,什么音乐、节奏统统抛在脑后。佩服!

大课间活动安排在上午,先自由活动,再做广播操,最后整队带回教室上课。下午在教室做眼保健操,但有时老师利用这段时间讲课,即使不讲,认真做的也没几个。好多同学觉得做眼保健操没什么用,不是从小学就做吗?可班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午自由活动时,学校组织了跳大绳和打篮球。近千名学生,只有3个篮球场,那场面真如茶壶里煮饺子一般,多危险!

许多女生不是站着聊天,就是在旁边看男生一窝蜂地抢篮球(谁让它是我们的最爱呢?篮球啊篮球,我爱死你了。)好多人根本抢不到,凑个热闹捡漏球呗!

跳大绳的更少,只有我们低年级的一些人。有的想认真跳,可被几个活跃分子搅得跳不下去。部分师哥师姐干脆在教室听广播里放的老掉牙的歌,如:《光阴的故事》《奔跑》什么的,等到快做操才下来。

左老师教育我们:“长期坚持认真做广播操,可以发展有氧供氧能力,让大脑皮层得到积极的休息,增强机体代谢能力,提高内脏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大关节的灵活性等等。”

好像不做广播操将是人生一大憾事。

是啊,学了两节课,身体那么辛苦、大脑那么疲惫,活动活动对我们很有好处。可看好多同学并不领情,学校领导、班主任加体育老师只得来回巡逻,警察抓小偷般一个都不放过。

主任今天就把我们班的姐妹花:孟春花、孟秋雨说哭了。

她俩不是双胞胎,春花大一岁,不知为什么两人却在一个年级。听说她们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绝对是超生,严重超生!我爸爸妈妈都是少数民族,国家政策允许生两个孩子。她爸爸妈妈不知为什么生这么多?没有人管吗?不会是像《家有儿女》中刘星她妈那样离婚后又组织的家庭吧?可也不能这么多呀,有点乱!

听说好多姓氏都有家谱,不管是哪里人,一看姓名中间那个字就知道是什么辈分,如孔令辉、马俊仁等。孟秋雨也有家谱,但她爸爸重男轻女,姐妹四人都没按家谱排,只给她弟弟的名字中带上了他们这一辈的字,气得孟秋雨整天说她爸爸封建。还说若只生她一个多好,现在要把一份爱与四个人分享很不爽;孟春花却说多了四个关心自己的人很幸福。

她俩原来一直在农村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是在我们小学附近卖牛肉面,后来开了个小饭店,四年级时把两人接来在我们班插班学习。那时她们的两个姐姐上初中,弟弟刚两岁。她家一定像幼儿园般热闹,光做饭也要忙一阵子吧!啊,忘了,她家是开饭店的,而且越干越大,现在已经成大酒楼了,吃饭不用操心。

上了中学我们又分在同一个班,缘分呢!

俩人上小学时就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哭。但哭相不同,一个默默无声地泪就流下来了,另一个鼻涕一把泪一把,上气不接下气地大口喘气,还有连续的“嗯、嗯”声。

她们家因拆迁现在搬得远了,中午回家吃饭很紧张。那天下午,两人第一节体育课时来晚了一会儿,被左老师罚站了一节课,没有学完最后几节广播操,今天被主任逮个正着。

其实都应该怪左老师才对。

不过,学校为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里让我们尽可能多地进行锻炼,真是想尽了办法。

高兴说他学校还跳交谊舞呢。老师逼着不能不跳,男女生又都觉着相互拉手别扭,于是发明了好多方法应付:有的拽着对方袖子,有的勾着人家手指头,有的戴着手套,还有垫着卫生纸和手绢的,更绝的是有同学竟然两人牵着绳子或钥匙链跳。真是太有创意了,我想那场面一定是妙趣横生!

又觉得他们有点幼稚!世界上除了男生就是女生,大家一起在阳光下锻炼不是很正常吗?有什么不好意思?有的同学整天将“妈”啊、“娘”的口头语挂在嘴边也不害臊、不脸红,这时装出一副样子反不自然。

在场地、时间都有限的情况下,大家能得到锻炼多好!我们学校老师没教,若教,我一定认真跳。

妈妈说她体形一直保持得这么好,就是因为在单位一直坚持做广播操。做两遍第八套后,再做一遍我教她的濰鹰起飞》。

不会吧!还“雏鹰”呢,现在都成“老母鸡”了,她好意思做吗?她却说很喜欢《雏鹰起飞》,就像古代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一样,许多模仿动物的动作都很逼真有趣,不仅让她感到特别自然亲切,而且全身上下都能得到锻炼。

真的,别看她已经40多岁了,仍然那么年轻、漂亮。看来坚持认真做操真有效果。不知道有些同学为什么不认真做,是感觉傻,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不会是如《大李、小李和老李》中那几个与体育“有仇”的人一样吧?人家最后可都改邪归正了。

上小学时,我觉得广播操的名字好听,做起来也很带劲,认真做一遍浑身都那么舒服,上后两节课时总是精神倍增。

真希望赶快学会!若能再学点别的更好,几年如一日做一样的,时间一长也烦!

吉祥上周也是学广播操——《雏鹰起飞》,在家有我这位最棒的老师辅导,加上妈妈做“督学”,当然学得快、做得好。

也别说,小学做了6年,好多地方我都没有仔细去想,只知道胳膊呀、腿的要伸直,跟着音乐用力做,可“督学”告诉我们:“眼睛跟着手走,呼吸配合,表情和心情愉快也很重要。”原来做广播操还有这么多道道。

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徒弟”比我懂的还多。没办法,“姜是老的辣”嘛,“督学”的阅历和经验摆在那里,看问题当然更全面一些。我虽然被选为班里的历史课代表,但今后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多“虛心”向她请教。

按她讲的做一遍就出汗了,倍儿舒服!P12-16

序言

笑迎花季

《成长加油》一书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之际得以出版,我甚为欣喜。马毅铭老师提出要我为本书作序,我欣然应允。

青少年的健康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未来。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贝),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学校下发的规格最高、最为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家长的迫切愿望。

处在人生最宝贵花季的中学生,其生理和心理都处在激烈变化时期,同时又处在纷杂的社会环境和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身心疲惫。他们的健康成长,仅仅靠学校的教育不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共同努力。

马毅铭老师从“体育与健康”这个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几名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他们或如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或如隔壁邻居的小弟小妹,或如自己的学生,甚至从他们身上能找到我们许多人中学时代的影子!他们并非都是品学兼优的、听话的好孩子,但同样充满了活力和朝气;尽管有不同的思想和选择,却有着同样的追求,那就是:健康成长。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科学的教育观、健康观和生活方式还没有在全社会确立起来,影响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还很多。虽然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学校教师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如父母般耐心、细致,如兄长般关心、爱护,用朋友般的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但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努力做到更好。

马老师不是专业学者,只是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正是教师的责任感让他拿起手中的笔,将在日常生活中勤奋而执著的观察和思考结果,用周记的形式呈现给我们。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起伏跌宕的情节,只是用通俗、大众化的语言记录了一群中学生的成长过程,却让读者感慨“健康第一”落实起来有那么多困难,也从中认识到运动在成长中的重要:积极投入到运动中,它会让每一名学生愉陕度过人生最美丽、最短暂、最宝贵、最充实的花季。

读马老师的这本书,如与几位知心朋友聊天,一个人引起了话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高谈阔论,在对话中观点碰撞、互受启发,从多个方面唤起大家的思考。不仅适合学生阅读,更可以让老师、家长了解孩子、反省自己。

我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够有助于读者加强与长辈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关心,与朋友的彼此真诚、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适应,能够不断为自己加油,让自己更乐观、更豁达、更积极、更向上、更健康!

(戚万学同志系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后记

送给大家的祝福

步入中年,脸上的褶子一天比一天多,肚子也鼓起来了,可许多老学生见面都说我一点没变,还是那么年轻。还年轻吗?他们的孩子有些都上学了,我又不是妖怪,能不老?但我喜欢一边老黄瓜刷绿漆——装嫩,一边回答:“谁让我永远P2岁呢!”

是啊,20年了,我的工作就是迎接一批又一批这个年龄的孩子。和他们一起疯,一起笑,一起感动,一起成长,再看着他们各奔东西。三年时间虽然那么短暂,每一名学生都把最美好的东西深深印在我脑海里,也把许多遗憾积压在我心中:

20年前,我有现在的经验和耐心多好,就可以给那些调皮和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更多帮助!而现在若有20年前的热情和精力多棒,就能够和他们一起多跑跑,多疯疯了!但,这对我来说,只能成为幻想了!

我不是一名称职的老师,更不是称职的体育老师。过去的学生在我年轻时多称呼我“马老”,现在的学生却叫我“老马”。这两个词没有什么褒贬,都很亲切,不是奢望什么德高望重,但在我看来,这些称呼包含着自己的付出和收获。看来我是在改变,变得懒了。虽然这20年一直在做我喜欢做的、需要凭良心做的工作,也一直在努力、在用心,但学生的体质却在不断下降,为什么呢?

谁都会说“生命在于运动”,但做什么运动,怎样运动才适合自己,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或者知道,却没有去坚持!

有人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工作压力这么大,没有心思顾那么多。再说,有的人从不运动,甚至整天吃喝玩乐,照样过得很愉快;而有的人天天运动,严格执行清规戒律,却英年早逝。这如何解释?

上面这些现象确实存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科技发展,人类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运动有好处也是不爭的事实。人与人比,体质存在很大差异,那从不运动的,若能科学锻炼,一定会生活得更好,甚至长命百岁;那些在人生路途上没能行走更远的,若不运动,可能积累不了足够的厚度,还享受不到一路的精彩。

不要顾及太多,抽也好,挤也罢,总会有时间的;跑也行,跳也行,只要能使我们身心愉快,能促进我们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工作的运动,就是合适的。

20年一线教学实践告诉我,真正会学习、而且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也真正做到了体、智、德的全面发展。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与锻炼,帮助他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许多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阶段的孩子,更需要适合自己的运动,这,靠一个人或几个人解决不了。真的,时常感到很无奈,很无力!每节课面对那些胖胖的、懒懒的、笨拙的孩子我都心急如火,而想起四名永远离开我的学生更是惋惜不已:

1993年,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涛刚刚工作就撒手人寰;1996年,活泼好动的琳上高二时为情所困而割腕自杀;2001年中考前夕,寡言少语的辉被恶性肿瘤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在即将迎来2008年钟声的时候,身患白血病的甜又匆匆走了。

还有许多处于豆蔻年华的孩子在各个方面原本可以更好,社会、家庭,朋友都在给他们提供机会,也在设置障碍。这就需要各方一起努力,尽量清除障碍,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因此,我拿起了并不熟悉的笔,记录下一些感想和体会。

作为长辈,我们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蹲下来,往往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收获;作为小辈,怀着学习、恭敬的心去聆听,才更利于成长。

我是长辈,也是小辈。“永远12岁”的心态——热情、活泼、单纯,爱幻想、有梦想,让我受益匪浅。一路陪着这个年龄的孩子走来,有更多的切身体会,努力想给他们提供借鉴的经验。但作为小辈,只有尽可能地多听,设身处地地多想,然后力所能及地去做。其实。每个人,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都可以学着换位思考。

这是我冒用孩子的名义写作的原因,也是希望通过本书与大家交流的一个重点。另外一个重点是体育知识,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油料,它可以让我们在人生旅途上跑得更远、更久。

编辑建议我应该用更通俗有趣的语言把每周的体育知识写出来,现在这样写感觉很生硬,但我坚持了自己的想法。随着年龄增长,大家的爱好应该也在发生变化,有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便会随大溜,所以我逐渐加大了知识信息量,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这些有关的历史、规则、发展等内容,本身就是教科书,有的可能你熟悉或了解,再耐心温习一下也好,“温故而知新”嘛!有些可能你还不了解,这时看看正好有帮助。

不管把这本书放在什么地方,哪怕是洗手间里。当你忙得焦头烂额或闲得无所事事时,只要想起有一位真心祝愿你健康、快乐的朋友在邀请你,然后能够走到阳光下去锻炼,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由于水平确实有限,我只能把熟悉的学生生活,流水账般记录下来,内容涉及很多方面,虽然都不够深刻,人物描写也不够生动,但却是现实中存在的。希望引起大家共鸣,希望对父母指导孩子、老师辅导学生能有所帮助,更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中受到一点启发:锻炼要靠自己!它能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美好!

借此机会感谢我的领导、老师、同学以及同行多年来对我的培养和支持!更要感谢我所教过的每一位学生,算算应该有两干人了。虽然不知道他们中的多数人现在在干什么,平时接不到他们问候的电话,逢年过节也未收到他们的祝福,甚至,可能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但每一名学生都是我的牵挂!也有许多学生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记在心里,在各方面给了我这个不称职的“师、父”太多的信任、支持和帮助。没有他们,也没有我的今天和这本书。谢谢大家,请接受我一生一世的祝福: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和谐、健康的校园、家园。

马毅铭

写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为成长加油(一个中学生的成长周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毅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06159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5.5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1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