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沉思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更要付诸行动。

内容推荐

《沉思录》为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全书一共12卷,大部分是作者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既是作者对于自身生活和思想的私密记录,也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书中记录了作者追求摆脱激情和欲望、希望获得冷静而达观的生活态度,阐述了理性与死亡的关系,分析了个人德行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同时要求人们常常自省,摒弃无用和琐碎的思想,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还要付诸行动。作者的写作直指内心,直指人们的精神和灵魂。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使劳碌的心灵获得慰藉,使人生和思想得到升华。

目录

第一篇/1

品质在传承中闪耀/2

从我的父亲那里学到的/6

第二篇/11

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最后一件/12

只有当下才是可能被夺走的东西/15

第三篇/20

倾心享受你所发现的最美事物/21

英名即使流芳百世也有销声匿迹之时/26

第四篇/30

不要让你的行为漫无目的/31

所有一切都会湮灭/40

第五篇/46

遵从宇宙本性的安排/47

追求不可能实现之事即为疯狂/55

第六篇/61

保持灵魂的良好状态/62

接受那命中注定的一切/68

无人能阻挡你依天性而活/71

第七篇/77

有多少生前声名远播的死后被人遗忘/78

多想想你认为至善至美的东西/83

一切都在你的能力掌握范围之内/88

第八篇/94

幸福就在你依循本性而为的事情中/95

一言一行皆当井然有序/101

你的支配能力战无不胜/105

第九篇/111

理性动物分享同一理性灵魂/112

内心保持自由/116

不与无知之人做无谓交谈/121

第十篇/125

因果在永恒中将你和所发生的交织在一起/126

依循万物法则走出笔直的大道/130

人是被风驱散到地上的树叶/135

第十一篇/140

我为人类的共同福祉做过什么吗/141

人与人相互鄙视又相互奉承/145

要一直怀想品德高洁之士/150

第十二篇/154

对无望完成的事情也要多加练习/155

人生戏剧三幕就算完整/160

试读章节

保持灵魂的良好状态

宇宙物质都有着温驯与顺从的秉性。理性本身并不是任何恶行的肇因,因为它本来就没有任何的恶念与怨恨,它不会对任何其他事物为非作歹,也没有任何事物会因其而受到伤害。世间万物,均依循理性而诞生,依循理性而完善。

无论你在履行自身职责时是兴味索然还是热情高涨,是昏昏欲睡还是精神抖擞,是受人诟病还是佳评如潮,也无论你是奄奄一息还是正忙于别事,都没有实质的区别,因为这些都是生命的活动,而我们的生命也会在这种活动中陨灭。只要我们在这些生命活动中做好我们手头上的事情,那么就能无愧于心了。

观察内心。不要让自己错过任何事物的奇异特性与价值。

一切现存的事物都会在下一时刻发生变化,要么会转变为蒸汽,如果万事万物均为一体,要么就会全部烟消云散、无迹可寻。

宇宙的支配理性非常清楚自己的秉性,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用什么质料工作。

为自己复仇的最佳办法,就是不要变成像对你作恶的那个人一样。

在由一种社会行为过渡到另一种社会行为时,要做到心中有神灵,凡事乐在其中、内心宁静。

支配原则会自我激发与唤醒,并会自我应变。当其实现自身的本来面貌并达成自身的意愿时,也会使发生的一切如其所愿。

只要与宇宙之本性达成一致,那么每一个事物均能功德圆满。因为每一个事物的完美与圆满无法通过与其他事物之本性的一致性来获得,组成事物的外部本性,包含于事物的内部本性,或独立于两者之外的本性也是如此。

宇宙要么是一种无序的混乱,即其中的事物呈现一种相互纠缠的散乱不堪的场景,要么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不但有序而且在冥冥中都有神的旨意的安排。如果宇宙是前者,那么我为何还滞留在这种偶然的巧合与如此无序的状态中苦苦等待呢?为什么我如此关心自己在死后如何变成一捧泥土的事情而不关心其他事情了呢?为何我如此心烦意乱?就因为无论我现在做什么,我的肉身终将消散殆尽?但是,如果宇宙是后者,那么我崇敬、坚信执掌一切的主宰者。

当你由于环境所迫而在某种意义上无法得到内心宁静时,请尽快让你的思想转向你的灵魂,强制因素一旦消失,你便应该马上重返正途。因为,只有不断尝试恢复内心的宁静才能让你学会如何执掌和谐的大局。

如果你既有生母又有继母,那么也应该对继母尽守孝道,但同时更不能忘记你的生母。不如把宫廷与哲学视为你的继母和生母:经常回到哲学身边,并在她怀里休憩,由此你在宫廷里经历的遭遇就变得可以忍受,而且最终你还会被宫廷所容忍。

当肉食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的心中应该闪出这样一些念头:这只是一条鱼的尸体,或是一只鸟或一头猪的尸体;这杯白葡萄酒不过是少许葡萄汁,这件紫袍也不过是由羊毛编织而成,用贝类动物的血浸染过而已——这些就是我们的印象,直指事物并深入事物的内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用这一方式行事,对那些看上去最值得嘉许与赞赏的事物,我们应该摘去其被人歌功颂德的光环,露出其本来面貌,看清它们只是毫无价值之物的本质。因为,外表只是理性的奇妙折射面,当你十分确信自己正在从事的事情是让你觉得可以不辞辛劳去做的一件事情时,那么你可能已经被它蒙蔽了。想想克拉底对塞诺克拉底的评语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普通老百姓所称羡的多数事物都是最普通不过的东西,这些东西是通过内在的凝聚或自然的组织结合在一起的,石头、树木、无花果、葡萄藤和橄榄树等均属此例。但是,稍有一点理性之人所羡慕的是由生命法则结合到一起的事物,这类事物包括兽群之类。而受过更多教育之人所羡慕的则是通过理性灵魂结合在一起的事物,这里讲的理性灵魂并非一般的灵魂,是对某些技艺比较熟悉的灵魂,或者在某些方法上十分精通,或者只是因为它拥有很多为其效劳的奴仆。但看重理性灵魂之人,即那些看重具有普适性并足以应付政治生活之灵魂的人,其啧啧称羡的事物就是:首先,他会保持灵魂的良好状态,即保持与理性生活和社会生活在条件与行为上的一致,然后他会与同道之人相互协作,共同实现这一目标。

一些事物仓促降临,而另一些事物则飞逝而去;即使是那些刚刚降临的事物,其中有一部分也已经归于消灭。运动和变化在不断地更新着这个世界,恰如连续性的时间进程在不断地更新着岁月。在这条川流不息的河流之中,根本没有什么持久不变的东西,而对经过于此的匆匆过客,谁会愿意对其给予高度的评价呢?比方说,有谁会对一只掠空而过的麻雀心生爱恋呢?恋心方动,雀已无踪。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其相似,只不过换成了血液的渗出和呼吸空气而已。就如我们在每一刻的所作所为,吸进的空气最终要被呼出来,你在出生时获得的东西,终将在死后重新返归自然。

植物的蒸腾、家畜或野兽的呼吸、被事物的表面印象所影响、受欲望任意摆布的傀儡、扎推的兽群以及从食物中汲取营养等,这些都不是值得我们十分看重的事情,因为这些行为都无异于我们将食物中无用部分切掉并丢弃的行为。那究竟有什么值得我们看重呢?是让大家拍手鼓掌的事吗?不,我们绝不能在乎口舌上的表面夸赞,因为多数人的溢美之词只是停留在表面功夫。而假如你放弃了那些不名一文的所谓的荣誉,那还有什么值得你看重的东西呢?我的观点是,克制自己并以适合自己的构成为限,一切的工作与技能都如此。每一种技能的目标是被创造出来的东西应该与制造它的工作相适应;看种葡萄的人照看藤蔓,驯马师以及驯狗者等,都在追寻着这一目标。但是,对于年轻人的培养和教导则另有目标。在此,培养和教导活动的价值就蕴含于其中。如果这一目标是合适你的,那么你就不再需要苦苦寻找别的目标了。你还会去重视别的诸多事物吗?那么你将无法获得自由,你也无法获得自己的幸福,为欲念所困扰。因为你肯定会嫉妒和猜疑那些能获得这些东西的人,而且你会设计陷害那些拥有了被你看重之物的人。一个想把所有这些东西都揽入囊中的人,必然处于内心的混乱之中。除此之外,他肯定还会经常抱怨神明。但是,唯有尊重你自己的心灵才能使你心满意足,并与社会和谐相处,同时与神保持完全一致,赞美神灵给予你和给你安排好的一切。

无论是在你的头顶,还是在你的脚下,一切都只是各种元素的运动。但美德的运行并非如此:它更加神圣,并以一种几乎无法被察觉到的方式在快乐地前行着。

人们的行为是多么的古怪啊。他们不愿去赞美那些与他们同时代并与他们一起生活的人,却希望得到子孙后代的溢美之词,而他们的子孙后代是他们从未见过也并非愿意去见的人,而且他们对这种赞美看得很重。这就像你竟然因为生活在你之前的人没有赞美你一样悲哀。

不要有这样的观念,即觉得你自己无法做到的事,其他人也无法完成,但如果对某个人而言这件事是可能完成的并与其本性完全一致的话,那么你也要认为自己可以完成这件事。

如果在体育活动中有人用指甲伤到了你、撞到你的头并造成伤害的话,我们不会为难他,也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更不会觉得他在将来会害我们;不过我们可以小心防范他一下,但不是把他视为敌人,也不应心存猜忌,只要对他敬而远之就好。对于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你都要让你自己用这种行为来对待。像体育活动中误伤之类的事情,我们不如就将其忽略不计吧。因为正如我所言,这些事情完全在我们的能力掌控范围之内,只要我们处理得当,就不会产生无端的猜忌与仇恨。  如果有人能够说服我,并证实我的所思所为确实不对,那么我将心悦诚服地予以改正;因为我追寻的是真理,而真理是不会伤人的。但是,如果人们执著于自己的错误和无知,那么他们终将受到伤害。

我履行自己的职责,其他的事情不会打扰到我。因为这些事情要么是无生命的,要么是无理性的,甚至是漫无目的、误入歧途的。

对无理性的动物以及其他种种事情与事物而言,作为有理性的你,要以慷慨和自由的态度来对待这些无理性之物。但是,对于有理性的人类而言,则要用社会的态度来妥善处理。无论在什么场合,你都可以向神灵祈祷,不要觉得这件事情存在时间的限制,就算只花上三个小时,也是足够的。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和他的马夫之死,并没有什么差别。因为他们都受到宇宙基本原则的约束,并在死后同样分解为原子。

想想,就算是一瞬间,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同时发生了多少事情,其中有发生于我们肉体的,也有发生于我们灵魂的。如果你想通了这一点,那么就算有更多的事情,甚至是所有事物都在这一被我们称之为宇宙的世界中同时存在,你也不会感到惊讶。

P62-67

序言

《沉思录》是当下人们极为关注的一部作品,上至总理,下至百姓;从学术界到大众阅读领域,无不对这本书赞誉有加。温家宝总理曾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沉思录》,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将此书奉为思索人生的经典之作,更多的人则将此书放在床头案边,随时取阅。

一部2000年前的小书,何以能够让今天的人们如此看重?

首先,《沉思录》的作者十分特殊。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帝国的皇帝,在西方历史上,他被奉为“贤帝”,是善良与德行的象征。而在皇帝身份之外,他还是斯多葛派的著名哲学家,是世界历史上唯一的“哲学家皇帝”。

马可·奥勒留于公元161年继承帝位,在位期间,罗马帝国的极盛时期就快结束,庞大的帝国边疆战乱不断,内地灾难频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帝国边疆和战场上度过的。在鞍马劳顿中,马可·奥勒留不断思索,写下了《沉思录》一书,使人们得以窥察一个皇帝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其次,从《沉思录》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并且可以由自己的内心加以消除。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书中记录了他追求摆脱激情和欲望、希望获得冷静而达观的生活态度,阐述了理性与死亡的关系,分析了个人德行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同时要求人们常常自省,摒弃无用和琐碎的思想,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还要付诸行动。《沉思录》向人们指出了美德的重要性,希望人们拥有智慧、公正、勇敢和节制,不要惧怕死亡,要致力于整体利益。

马可·奥勒留的写作并非为了流传千古,而只是自己写给自己的建言,也正因为这一点,使得读者在阅读中也可以直视内心,直视人们的精神和灵魂,使劳碌的心灵获得慰藉。在今天这样急速发展的世界上,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需要阅读本书的时候。

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今天发展中的中国,在经历了地震的痛苦和奥运的辉煌之后,中国人所需要的正是本书中提到的精神和理念。我们该如何面对庸常的工作?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绝境?如何面对心灵的创伤?……这一切,在《沉思录》中都能找到答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温家宝

这位一千八百年前的旷世奇人于无意间为我们留下这一部《沉思录》。我们借此可以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从而对于为人处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领悟,这部书不能不说是人间至宝之一。

——梁实秋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美]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

1992年,我问克林顿,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他影响最大。他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说:“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

——[美]盖瑞·威尔斯《纽约书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沉思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译者 蔡新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859683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02.43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