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俩老头儿(巴金与萧乾)/风雨岁月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假若巴金不认识萧乾,巴金还是巴金,但假若萧乾不认识巴金,就不一样了。萧乾曾说:“一我一生最大的幸运之一,是在三十年代初在北平结识了巴金,七十年来一直保持友谊。如果不是这样,我一生会走更多的弯路。沈从文教我怎样写文章,巴金教我如何做人。”

本书是关于介绍巴金与萧乾的传记。

内容推荐

巴金不仅仅是文学家,巴金首先是伟大的道德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他在20世纪的中国,犹如卢梭在18世纪的法国,列夫·托尔斯泰在19世纪的俄国。

萧乾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他晚年的作品和思想“极成熟、极聪明,他们尖锐,但不刻薄,他们深刻,但不生僻,总是那么通情达理,总是那么有理有力有节”。

假若巴金不认识萧乾,巴金还是巴金,但假若萧乾不认识巴金,就不一样了。萧乾曾说:“我一生最大的幸运之一,是在30年代初在北平结识了巴金,70年代来一直保持友谊。如果不是这样,我一生会走更多的弯路。沈从文教我怎样写文章,巴金教我如何做人。”

目录

前言一

前言二

巴金:“忏悔”

 一 昨日当我年少时(1904-1923)

 二 赴巴黎·闯入文坛(1924-1933)

 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1934-1939)

 四 代表作《寒夜》问世(1940-1949)

萧乾:心债

 一 在暗淡的灯光下(1910-1928)

 二 蔚秀园巴萧初识(1928-1934)

 三 被文艺女神抛弃(1935-1939)

 四 萧乾的指路明灯(1940-1949)

附录一:书信

 巴金致萧乾64封,萧乾致巴金61封

附录二:文章

 挚友、益友和畏友

 巴金:一个敢于透视自己的人

 心债

 巴金印象

试读章节

整整一个世纪前的11月25日(农历十月十九日),一个宁馨儿在成都通顺街一座大公馆里呱呱坠地。头天夜问,母亲做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梦。送子娘娘告诉她:“这个娃娃本来是给你的弟媳妇的,因为怕她不会好好待他,所以送给你。”

一觉醒来,产妇刚好在自己的诞辰分娩,她格外疼爱这个新生儿,从小对他循循善诱,教导他:“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或富……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助的人。”此儿在成年后写的回忆中,称亲娘为“我的第一个先生”。

这位知书识礼、谦和厚道的妇女,再也想不到日后她这个儿子会成为人品和文品均受举世敬仰的思想家、作家——2004年喜迎一百零一岁华诞的巴金。

巴金,原籍浙江嘉兴。到了高祖李介巷这一代,移居四川成都。曾祖李瑶、祖父李镛都做过县官。关于李镛,巴金是这样介绍的:“祖父是一个能干的人。他在曾祖死后,做了多年的官,后来‘告归林下’。他买了不少的田产,修了漂亮的公馆,收藏了好些古玩字画。

他结过两次婚,讨了两个姨太太,生了五儿一女,还见到了重孙。”

巴金的父亲是长子,叫李道河。二叔李道溥,清末举人,后赴日本,在早稻田大学学法律。民国后,成了大律师。他器重巴金,曾给这个早慧的侄子讲解《春秋》、《左传》。三叔李道洋也曾留学日本,与李道溥进同一座大学,回国后任南充知县。辛亥革命后丢了官,回成都赋闲。大姑妈排行第四,叫李道沅。祖母汤氏生了以上四个子女,继祖母濮氏生了五叔李道沛。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最后被妻儿逐出家门,沦为“惯窃”,病死狱中。六叔李道鸿则是祖父的宠妾曾姨太所生。

由于李道河官运不济,他的妻子陈淑芬没少跟着受罪。陈思和指出:“巴金已经有了生命但尚未出世的一段日子里,他母亲是在忧郁伤心,担惊受怕,忍气吞声中度过的。这正是巴金生命的形成时期,母亲的忧郁对他的性格形成不会没有影响。”只有从这一点着眼才能解释巴金为什么反复这么诉述了:“黑暗,恐怖,孤独,在我的灵魂的一隅里永远就只有这些东西。……我永远走着那寂寞的大沙漠……”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出生时,已有二兄二姊。大哥叫李尧枚,二哥叫李尧林(按照大家庭惯俗排行,巴金称他三哥)。

巴金长到五岁,父亲李道河出任广元县令。母亲带着五个子女,从成都到了川北的广元,与丈夫团聚。家里聘请一位刘先生,教孩子们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晚上,母亲教他们读《白香词谱》或娓娓动听地给他们讲故事。

在父亲的县衙门里,巴金度过了五至七龄这段岁月。十妹出生后,他和三哥离开母亲的房,由善良的杨嫂照料。日后,他在散文《最初的回忆》里,记下了当时发生的三件事。大致情节是:

一、宰大花鸡

丫头香儿告诉巴金,太太已经吩咐厨子杀他心爱的大花鸡。巴金跑进母亲的房,向她求情。母亲同意喊厨子把鸡放了。然而当他们奔进厨房时,大花鸡已经被宰,双目紧闭,耷拉着头,颈项上的大伤口里滴着血。

这是巴金第一次看到死的挣扎。

巴金五岁时,萧乾出生在北京。无独有偶,他也自幼喜欢生灵,什么蟋蟀、金钟、蚂蚁、鸽子、蝈蝈、兔子、松鼠、猫、狗、小鸟,他全爱。他在短篇小说《蚕》中写道:“幼时被我喂养过的蟋蟀,身后都曾享受过我安排至周的葬礼——一具贴了花纸的丹凤火柴盒制的小小棺材,一些些食物,一星儿水,有时还不能吝惜一点点眼泪!”可以说,他那孤寂的童年是在善良的小动物伴随下度过的。及至他开始写作,这些活物就一个个地出现在他的作品里,而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儿童稚嫩的心中,小动物的生命跟人一样可贵。家里饲养鸡鹅,本来就是供主人食用的。孩子却借此事头一次看到了人类残酷的一面。连对家禽都怀着感情的两位作家,日后不得不一遍遍地受更大的刺激。心灵的震撼使他们的作品更有感染力了。

巴金和萧乾的经历有三点巧合:(一)二人均在十一岁这个敏感年龄丧母。(二)二人均在十八岁时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巴金前往上海,萧乾南下汕头,去闯荡。(三)巴金唯一的妻子萧珊(小三子)与萧乾的第一二位妻子王树藏(小叶子)后来在西南联大同学,志趣相同,结合莫逆。可惜萧乾执迷不悟,未听巴金再三再四的好意规劝,轻率地见异思迁。为此,萧乾悔恨终身。

巴金自幼经历了许许多多亲人之死。连一只花鸡被宰都使他伤心落泪,那么,1931年4月,当他接到大哥尧枚自杀身死的噩耗时,受了多大打击,是可想而知的。《时报》开始连载《激流》的次日,第六章《做大哥的人》刚搁笔,巴金就得悉长兄死于非命。《传记文学》(2003年8月号)上所刊载的《何处是归程?(一)——巴金性格与情感的历史描述》(李辉文)一文中,援引了巴金的女儿小林于1992年2月29日写给李辉的一封信,信里表达了巴金对陈思和著《人格的发展——巴金传》的意见:

“陈所说的他(指巴金)的家庭‘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旧式家庭’,‘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罪恶,也算不上专制’,‘这个家庭的矛盾与冲突,不会超过正常家庭矛盾的范围,所以巴金以后对家庭的种种微词与抨击,不能不是一种文学上的夸张修辞手法’,爸对这一结论持保留意见。爸说陈根本不了解那个时代,那种家庭,只是一种想当然的推论。爸说,他是生活在那样的家庭里的,没有切身体验,没有很深的感觉,他不会对那样的家庭这么反感。他是根据他的感受来写作的。完全是他的真情实感,而不是什么‘文学上的夸张修辞手法’。”

可不,尧枚之横死就是一桩真正发生的血案,绝不是“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来的。P3-4

序言

大老头儿巴金只长于二老头儿萧乾五岁三个月,萧乾却把巴金称做他的“挚友、畏友、益友”,在持续六十六年的交往中,对“老巴”口服心服。萧乾也有不听巴金话的时候,因而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突出的是遗弃第一个妻子王树藏的问题。为此,1939至1953年这十四年间,他经历了三次婚变,二十九岁至四十三岁这人生的黄金时代,他在纯文学方面的成绩不多,当然与家庭生活以及心情有关。

巴金住院期间,由于病情的关系,不得不接受手术,从此,不能再言语了。他对身边的医护人员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从今以后,我将为你们继续活下去。”这十四个字是耐人寻味的。巴金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这个“你们”也可以包括中外广大读者以及尊崇、热爱他的文品和道德素养者。

1984年5月,巴老作为中国笔会会长,率领由十五位作家组成的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笔会第四十七届代表大会。回国后,在北京沙滩的中国作协会议室举行了一次汇报会。副团长朱子奇说:“巴老的威望极高。他只要在大会会场上一坐,哪怕一言不发,也还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大老头儿巴金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去世,享年101岁。

人贵有自知之明。二老头儿萧乾留给世人的最后十四个字是七个“劳驾”。1999年2月6日,他自知大限已至,采取果断的行动,实现了“写到不能拿笔的那一天”这一夙愿。他一边声嘶力竭地喊“劳驾、劳驾、劳驾……”一边使出吃奶的力气把北京医院的大夫们好不容易为他插进去的包括鼻饲用的胃管在内的各种管子统统拔掉了。由于使劲过猛,引起胃出血,接着就是并发症,五天后,他那落拓不羁的一生画了个圆满的句号。

回顾巴金和萧乾走过的道路,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启迪善良的人性,鞭笞一切丑恶,在国家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日子里,为和平,为正义奔走呼号,不遗余力。纵观这两个老头儿的生涯,一种崇敬与自豪油然而生。相比之下,日本尽管已造就出两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大和族唯有彻底摆脱狭隘的岛国根性,才能产生对世界人民和正义事业有深远影响、高瞻远瞩的记者、思想家、政治家!

作为中国知识分子良知的楷模,巴金是不可取代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俩老头儿(巴金与萧乾)/风雨岁月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洁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35615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5: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