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通过不同手段或参照物预言、观察日、月、五星等行星和卫星的变化规律。这种种方式中,简单易行并能够模拟天体的便是周易及其筮占。由之,从连山到归藏到周易代代薪火不断,或国之大事,或百姓小事,卦筮成了人们了解天意的重要手段,从符号到文字,并最终固定为文字与符号的结合。本书所要剖析的也正是易经或周易符号、文字,进而了解千姿百态多样世界共同遵循的法则。
图书 | 周易文化的科学探索/周易与现代科学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古代人们通过不同手段或参照物预言、观察日、月、五星等行星和卫星的变化规律。这种种方式中,简单易行并能够模拟天体的便是周易及其筮占。由之,从连山到归藏到周易代代薪火不断,或国之大事,或百姓小事,卦筮成了人们了解天意的重要手段,从符号到文字,并最终固定为文字与符号的结合。本书所要剖析的也正是易经或周易符号、文字,进而了解千姿百态多样世界共同遵循的法则。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中国古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1 第一章 “天人合一"论/3 第一节 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特征/3 第二节 获得天意的几种途径/4 第三节 尊崇天意与灾异规避/10 第二章 天道/12 第一节 上天坐标体系/12 第二节 星空的图象实录——星图/18 第三节 模拟天道地道的工具——式/22 第四节 笔者制“式”/29 第三章 历法与天象/37 第二编 易索/52 第一章 说易/53 第一节 释易/56 第二节 三易辨析/57 第三节 易与髀/59 第四节 易与弈/59 第五节 易与医/60 第二章 八卦与六十四卦/61 第一节 圭与卦/61 第二节 阴阳两仪/63 第三节 四象与八卦、六十四卦/65 第三编 易图发微/69 第一章 河洛探源/71 第一节 河洛记载/72 第二节 围棋与河洛/75 第三节 河洛本义/93 第二章 伏羲八卦次序图、方位图/106 第三章 文王八卦次序图与卦变图/112 第四章 天地自然之“太极图"/119 第一节 文献记载的阴阳鱼太极图/120 第二节 阴阳鱼太极图渊源/123 第三节 太极图意蕴/125 第四编 易道/131 第一章 太玄体系/132 第二章 干支/139 第三章 五行/142 第四章 易卦与天道/146 第一节 伏羲六十四卦圆方图与天象图/146 第二节 七衡图、十二辟卦与天象图/150 第三节 周易的立体模式——太极太玄体系/157 第五章 京氏易传及其影响/185 第一节 京氏易传独特的易学思想/185 第二节 京房易学的历史地位/193 第三节 京房易的影响/194 第五编 天人合一的重要手段——筮占/197 第一章 从“卜筮并用"与“筮不过三”说开去/199 第二章 筮占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200 第三章 筮法探求/208 第四章 筮占的逻辑推理/215 第一节 筮占为逻辑推理/215 第二节 筮占的两种推理/228 第五章 《周易》本筮书/233 余论/23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周易文化的科学探索/周易与现代科学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郝岳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772662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7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1.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3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山西 |
长 | 203 |
宽 | 142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