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春秋霸事笔记(齐册桓公首霸)
内容
编辑推荐

春秋时代,没有天子,只有诸侯,其中声望与权势最高者,可号令天下,称霸中原,是为霸主。

我们自小听说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他是最早的,也是最强大的一个霸主,威慑天下,四方来朝。

这一切,得益于一个人的辅佐——管仲。

管仲相齐,恒公首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

历史可以更好看,春秋霸世,热血燃烽火,荒野葬白骨。风雪激荡之际,合该英雄登场,霸主降世,贤臣明主,两相成就,恰似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内容推荐

管仲不再只是一个单薄的名字,齐桓公也并非后人以为的英明神武,称霸中原的强大齐国最开始只是一个烂摊子,国势还不如亲邻鲁国……

风雷激荡的春秋霸世究竟发生过怎样激动人心的传奇故事?这部以管仲为主角的历史励志类小说,将告诉我们一个鲜活而真实的管仲,一段热血与风骨并存的霸业征程!

通过管仲的人生轨迹展示了齐国逐步强盛壮大的过程。在他的全力辅佐下,齐桓公从一个冲动的少年国君,一步一步登上春秋首霸的地位。他是如何从困顿的小贩和逃兵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仲父”,他是如何改革齐国的内政外交,如何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如何谋划几十年的霸业征程,如何在突如其来的事件中反败为胜。管仲个人的人生与齐国的霸业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无愧于“春秋第一相”的称号。本书叙事口语化,评论充满哲理意味,脉络清晰,结构宏大,为读者了解那段神秘而悠远的历史,提供了一种轻松而有趣的解读方式。

目录

第一章 没有记录的出生

 早期的职业:小贩和逃兵

 从小贩到公子老师的转变

 管仲的“完美企划案”

 治国策略推销的失败

 心中的指明灯

 政治事件

 公子小白流亡的前因后果

 齐国的叛乱

第二章 重燃的希望

 管仲的另一个知己

 传奇女人文姜

 论断:非纠即白

 对决——乾时之战

第三章 人生的转折

 从死囚到万人之上

 管仲是间谍?

 鲍叔牙的伟大

 经典的“管桓对”

 授权与分权

 君臣的分歧

 没有曹刿的长勺之战

 败家的孩子“猛张飞”

 管桓组合

 谭国不小

 最小人:坚貂和易牙

第四章 霸业的征程

 霸业征程的前夕

 巧妙的选题

 解读:北杏盟会“爆冷”

 遭遇“主角逃跑”的尴尬

 经典智谋:杀鸡给猴看

 还有一件秘密武器

 “劫”盟前的警告

 遭逢著名的“匪徒”曹沫

 下一个目标:宋国

 作战的利器:嘴巴

 宁戚说宋桓公

 一段动乱的郑国史

 一个等待了17年的国君

 史诗的一页

第五章 霸业的挫折

 传奇人物来访

 狡猾的狐狸

 一招虚,一招实

 推测:夜探叔詹

 屠城的前因后果

 自我检讨

 反智慧:倒转乾坤

 西面发生的事情

第六章 酒神之作

 女人、经济、艺馆

 君臣的烛光晚餐

 解读:未来末日主的到来

 色诱鲁庄公的事实

 鲁庄公娶哀姜之谜:酒神的信徒

第七章 定局中原

 霸业的第二步:向南的行动

 向西的行动

 糊涂智慧:明知故问

 又是女人作祟

 成语“楚幕有乌”背后的故事

 管仲的调解之术

 讨伐山戎的传奇

 密谋伐楚

第八章 突如其来的“鲁难”

 鲁庄公之死

 救邢

 哭泣的八岁国君

 解读: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历史的真相:庆父的结局

 “鲁难”的插曲:卫国的存亡

 坏人让手下人去做

 另一个“文姜”的悲哀

第九章 最后的决战篇

 诗经《木瓜》的来源

 伐楚路线图

 历史上最经典的经济制裁

 伐楚迫在眉睫

 明谴蔡姬,暗借蔡道

 远征前的最后准备

 强大的远征

 远征的结束

 凄凉的凯旋

第十章 霸业的衰亡

 到底泄密者是谁?

 齐国霸业衰亡的症状——郑国的叛逃和楚国的反扑

 管仲支撑霸业举措之一:收服郑国

 齐桓公的悲观和骄傲

 管仲支撑霸业举措之二:收复陈国

 管仲最后的人生

 解读:齐桓公腐尸之迷

试读章节

所有的传奇只是最后才被知晓,被崇拜。在最初的时候,他们往往只是稀松平常的存在,泯然众人而已。等到这些貌似平凡的人做出非凡成就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惊讶和赞叹,开始觉得神奇和不可思议。

历史并不是玄幻,它的所有“天命”归根结底都是“人为”,如何看穿这些表象?寻觅最开始的足迹,才会真正明了其中的奥秘。

所以,我们的传奇,要从传奇诞生之前讲起。

反正挥写春秋第一个霸业的伟大人物,一开始只是一个很穷困的年轻人,而且到了三十岁依然没有什么成就,他的出生根本没有任何真实的历史记录,据后来的史料猜测,他的出生时间大致是公元前725年,那是春秋乱世的早期。

一直稳固地统治着天下三百多年的周王室,经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之后,彻底地崩溃,渐渐走向了衰亡,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东周。

东周时期,天下处于群龙无首的地步,周王室封的二百多个诸侯国逐渐开始发动战争,掠夺土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混战,天下的每一个区域逐渐突现出实力最强的诸侯,它们分别是:齐国(山东东部)、鲁国(山东西部)、宋国(河南东南部)、郑国(河南西部)、楚国(湖南湖北)、晋(山西)、秦(陕西中部)、吴国(江苏南部)、越国(浙江)。

整个天下出现诸侯各据一方的局面,各方的巨龙相互联合、争斗、撕杀,几十年来硝烟弥漫,始终也没有分出胜负,这场群龙之间的撕杀越演越烈。

在硝烟弥漫之中,没有人察觉到这样一个平常的年轻人已经出世,在史书上有记载关于这个人的痕迹的时候,他已经长大成人,并且仍在遭受着人生的惨淡。他的名字叫管仲,字仲,名夷吾。《史记》中记载:“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其他史料上面仍没有详细的出生说明,颍上在现在的安徽省。

据说,管仲的父亲壮年时从颍上到齐国国都做了大夫,管仲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来到了齐国,可惜,父亲在他幼年的时候就去世了,这对于管仲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接着,年少的他就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饥饿。

如果在太平盛世,做到知府这么大的官就能留下些家业,但是,在周王朝衰落的乱世,他的父亲没有给他留下他和母亲今后足以糊口的财产。

在《礼记·王制》中记载:“下大夫食72人。”也就是说一个官职为下大夫的人一个月拿的工资相当于72个人一个月花在吃饭上的钱的总和。这表明,即使在和平年代,管仲的父亲能拿到的工资,也是十分少的。后来管仲自己回忆起父亲死后的那些年,他几乎每年都要去做一些生意来维持母亲和他的温饱生计,可想他的父亲根本就没有留给他们多少遗产。

饥饿是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然后才是如何在坎坷的人生中稳固自己的地位,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他的抱负是中国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业,在没有任何范例的情况下,面对着春秋各国混战的试卷,他足足经过了70年的经营才挥写下这张为后人景仰和模仿的历史答卷。

平庸小贩

管仲的人生简历分成了四段,我们就从公元前725年到公元前698年这一页开始解读,看看埋藏在史料中关于他的那段早期模糊不清的历史之谜。

管仲年少的时候就满腹经纶,发表过一番旷世奇谈,但他的那些治国的理念对于当时喜欢用战争来说话的齐国国君齐僖公来说,只是一个穷书生在吹牛皮,根本是纸上谈兵。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说客相对于后期的战国也已经不少了,在各国诸侯眼里都是些想靠吹牛做大官的人,很少有诸侯或者政府高官会认同他们,于是,管仲也被一竿打倒,和他们归为一类。  无奈之下,管仲只好另谋出路,这位后来的“春秋第一相”便有了他最早的职业:逃兵和小贩。

或许在他逝世的时候,有的老人还记得他曾经只是一个小贩——碌碌无为、被人看不起的商人。

为了维持生计,照顾老母亲,管仲只好和他最好的朋友鲍叔牙合伙做些生意,一个旷世的奇才做了最卑贱的小贩,忙碌地穿梭在街巷。而在当时商人的眼里,管仲只是个很差劲的小贩,不会逃税,不会缺斤短两的手段,不会掺假,还满口仁义廉耻,连同行的小贩们都耻笑他。

在《史记》中,管仲曾经这样回忆他那段辛酸的往事:“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大意是说:我一开始很穷苦潦倒,曾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分成的时候,我经常拿得多,鲍叔牙不认为我贪心,知道我是因为太穷才那样。我以前给鲍叔牙做事情,常常赔钱坏事,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我是没有等到时机。

做生意并没有使他成为当地的有钱人,只是刚刚够他和母亲生活花费,勉强维持着温饱。但这段艰难的行商贸易的经历却为他积累了宝贵的商业理论知识和经验,为后来他在齐国进行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这段不利的困顿也强烈地磨练着他的意志,有句很俗的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管仲当然不甘心就这么过着小贩的生涯,即便是发了财,做了首富,在当时那样的乱世,钱保不了性命,所以也没有什么地位可言。一个人最好的出路就是为官,辅助国君治理国家,这才是一单最大的生意,政治的大生意——权力。后来像张仪、吕不韦,也都是做这种生意的政治商人。

可耻逃兵

在通过正规渠道的游说没有得到任何效果之后,管仲又试图通过当兵来寻求或者说开辟一条新的出路。在史料某些字眼里,我们得知管仲在从商的前后,参与过一些战役,临时带领过少量兵马。当时打仗的兵有一部分是从百姓中临时征调入伍的,打完仗后再重新回去做自己的事情,在当时也算是一种“兵役”,相当于义务。

管仲的父亲曾经是齐国的大臣,管姓族人里仍有许多人在齐国政府里做官,管至父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管仲的父辈,在齐僖公手下做将军。管至父见管仲文官的路子走不通,就让他临时带领征调上来的小队兵马,参加了公元前699年“宋庄公贪赂构兵”事件中的一场大战。

在那场战役中管仲看出齐军将败,提前带人撤退,成了跑得最快的“逃兵”,被人耻笑为胆小怕死,排在队伍后面,跑得比谁都快。后来,管仲被处罚,从而也没有在武官的道路上爬上政治舞台,而不得不继续行商来维持生计。

周而复始的失败,苦难的人生又要从头开始,尽管如此,管仲仍然坚定着心中的远大抱负。

前方是临淄

一年后的某一天,公元前698年春,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管仲穿上破旧的衣服,又要重复往日的贸易路途,为了今后的度日糊口。

在许多人看来他或许将一辈子这样过下去了,官做不了,兵也当不好,还能有什么出息?平庸的人们就是这样谈论这个时常从他们身边默不作声经过的年轻人。在他们看来,从小一起玩耍的三个小孩里面只有他仍没有什么作为,鲍叔牙已经在政府部门做了小官,召忽都做了齐僖公儿子的老师,就他没有出息,想来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管仲没有辩解什么,或许他们说的对,历史就将这样埋葬他的一生,他只是姜太公封地里的一个普通的百姓,或许后世的史学家们会在趣谈里讥笑这样一个人“三仕三见逐于君”,“三战三走”。

管仲把老马套上,牵出来,叹息了一口气,转身道别了年迈的母亲,作别鲍叔牙,去长途贸易,谁也没有预料到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行商,日日夜夜不断重复的命运即将结束。

什么样的历史在等待着他呢?没有人知道,但他一直领悟着这么一句话:“智者之举事必因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广。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身之与车”。大致意思是说:“做事情有可能成功,有可能不成功,如果没有成功,可能是因为机会运气不佳,但如果你不去努力是不会成功的。”历史是不会等待你的,任何成功都要自己去不断努力,或许暂时失败,但只要没有放弃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管仲在此刻仍没有放弃努力。

P3-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春秋霸事笔记(齐册桓公首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宗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44500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0: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