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传说到巫言(朱天文的小说世界与台湾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第一章从朱天文的家庭背景教育谈起,着重讲四位现代作家对她个人风格形成的影响。由于参与三三社的过程是朱天文乌托邦思想的高峰期,第二章借由朱的散文集《淡江记》(1979)以及短篇小说集《传说》(1982)理解朱天文的爱情与政治观中隐藏的儒家因素。第三章将检视朱面l临转变的初兆,成为“台湾新电影”的编剧后的朱天文于一九九一年出版《朱天文的电影小说集》,其中部分作品乃改编其剧本,部分则为电影剧本的前身,仍具小说的风貌与特质,代表朱拓展写作范畴的轨迹。第四章分析朱天文的《世纪末的华丽》,目的在于以稍加具体的内容,展现朱所描绘的罪恶之都,例如文中对老化的肉体、浪漫幻想、人工化城市等议题的铺设。朱体现了生活在非道德化的城市中,寂寞的台北人似乎不能免于沉沦的命运。第五章讨论朱天文如何以长篇小说《荒人手记》表现爱恋情欲的多层面貌,尤其是个人面对道德与堕落的选择;在性与爱的两极矛盾中如何寻求平衡的历程。第六章分析长篇小说《巫言》,显示朱对作家与士大夫职责的重视。本书尾声讨论朱天文的颓废写作与其个人作为“士”的角色理想是否相符。

内容推荐

近期的台湾文学随着社会改革的快速变迁以及学术界对意识形态的热切争辩,有着多元的发展。朱天文出身于台湾最知名的作家家庭(父亲朱西甯,妹妹朱天心均为著名小说家),是活跃于七十年代末台湾文艺社团“三三社”的主要创始人,也是当代台湾“新电影”最成功的编剧家之一,多年来与导演侯孝贤合作的作品如《悲情城市》、《童年往事》等曾多次荣获国际奖项。朱天文的写作使得台湾从前不能涉及的许多问题变成可接受的文学作品,其感官唯美的创作体现了重大的社会变动。本书作者研究朱天文作品,追溯其早期乌托邦式之政治社会理想的形成,并分析此种理念在与台湾本土主义接触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从而探讨朱天文写作里存在的中国传统、台湾意识、女性主义、创作意义等多重身份的认知。

目录

绪论/1

颓废与文化/2

唤起三千个士/5

第一章 文学家庭背景/9

洋教儒学/9

诗意审美台湾士绅/13

眷村文艺青年/15

理性与感性/21

第二章 桃花源里的咏唱/33

正气之歌/34

礼乐政治/42

田舍桑园男耕女织/46

楚辞:英雄的召唤/52

第三章 发现新电影/57

小毕的故事/57

启蒙与少年/64

落人凡间的精灵/68

凝视老台湾/73

第四章 恋曲一九九○/83

纯真时代的结束/83

艺术化的自恋者/89

国际化多族群混居/91

享乐的城市/97

感官沉溺的绝路/100

第五章 航向乌托邦/105

《荒人手记》的寓言/107

现代或后现代?/114

是升华还是堕落?/117

空问的追寻/122

一个高贵的现代人?/129

第六章 瓦解的时间/133

巫看综艺岛/133

恐龙伯母与E人类/136

马克白的垃圾队/139

父亲的死亡/143

灰烬复燃/148

尾声/153

魏晋高士的颓废/153

寻求新灵感的中国现代文学/156

欧洲十九世纪末与民主潮流/160

台湾“现代士”的矛盾/162

参考文献/167

朱天文作品/167

英语译文/168

中文引用书目/169

外文中译引用书目/173

外文引用书目/17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传说到巫言(朱天文的小说世界与台湾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卓慧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235788
开本 16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2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58:22